Optics Express | 基於多芯光子晶體光纖雷射器超模的多方向彎曲傳感器

2021-03-02 天工電氣電子科研通訊

2019年8月,我院教師石嘉等在國際著名光學期刊Optics Express上在線發表了題為「Multi-direction bending sensor based on supermodes of multicore PCF laser」的論文,團隊主要研究方向為光纖光子學及太赫茲技術。該工作的合作單位包括天津大學、中國計量大學、南開大學等。論文連接為:https://doi.org/10.1364/OE.27.023585

光纖矢量彎曲傳感技術在結構形變檢測方面具有重要應用前景。常見的光纖彎曲傳感器主要是採用分立式光纖無源傳感器件,當前主流光纖矢量彎曲傳感器主要通過複雜的微結構設計和製備,或者採用多個單方向彎曲傳感器複合,能夠實現的測量方向極為有限,靈敏度也不高。多芯光子晶體光纖由於其超模場分布對光纖彎曲極其敏感,因此在矢量彎曲傳感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我院石嘉等利用多芯光子晶體光纖超模場對光纖彎曲的敏感性設計了一種基於雷射器內腔傳感技術的矢量彎曲傳感器。其採用的光纖如圖1所示,為十八芯有源光子晶體光纖。傳感系統如圖2所示,在傳感系統中該光纖不僅作為雷射器的增益介質同時也作為傳感介質實現了基於超模場的矢量彎曲傳感。

圖1

 

圖2

傳感系統的不同方向的彎曲傳感特性如圖3所示,基於光子晶體光纖雷射器的超模場分布最多可以實現6個方向的矢量彎曲傳感。同時,該傳感系統具有靈敏度高、溫度交叉敏感小等特點。

該工作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資助。

 

圖3

論文第一作者/通信作者介紹:

石嘉,天津工業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教師,現任天津市光電檢測技術與系統重點實驗室辦公室主任、中國電子學會物聯網專家委員會青年專技組委員、中國電子學會太赫茲分會會員、中國光學學會會員、天津市科技專家庫入庫專家。主持國家級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2項,局級項目5項;發表論文40多篇,其中SCI檢索三區及以上近30篇;申請專利30多項,授權15項;參編學術專著一部。擔任Optics Express,Biomedical Optics Express,Applied Optics,IEEE Sensors Journal,Optics Communications,Optical Fiber Technology,Photonics Sensors等期刊審稿人。入選天津市「131」創新型人才培養工程第三層次、天津市高校「青年後備人才培養計劃」。

相關焦點

  • 愛上科研,從愛上光子晶體那道光開始~~
    除光子晶體微球外,光子晶體圖案具有可設計性強、功能多樣化、易集成等優點,可用於製備陣列化的傳感器,實現多組分、多通道的特異性分析檢測,也可以利用待測物在陣列化傳感器上產生的「指紋」信息實現編碼性的識別。
  • 中科院西安光機所研製出用於多千瓦級雷射器的摻雜光纖
    由於摻鐿光纖雷射器從科研領域到工業加工乃至國防領域的廣泛應用,對於具有高穩定性的多千瓦(≥3kW)級光纖雷射器越來越迫切。   過去幾十年來,光纖製造技術和其他關鍵部件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進步,導致連續波光纖雷射器的輸出功率呈指數級增長。
  • 大功率光纖雷射材料與器件關鍵技術研究進展
    早在2002年, 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的Ledentsov和Shchukin提出了光子晶體雷射器的概念, 該雷射器利用光子晶體模式調控, 從晶片層次實現單橫模和近圓形光斑輸出, 更容易獲得高光束質量和高亮度雷射,因而可以用作傳統固體雷射器或光纖雷射器的理想泵源。
  • 安揚雷射推出920nm飛秒光纖雷射器
    該雷射器基於全光纖架構、模塊化設計,輸出波長位於~920 nm,平均輸出功率1 W,脈衝寬度200 fs,重複頻率40 MHz,具有接近衍射極限的光束質量,脈衝能量穩定。特別適用於雙光子/多光子成像、生物醫學及各種材料分析等應用。首先,扼要介紹920 nm飛秒雷射器在生物成像方面的應用。
  • 影響調Q光纖雷射器性能的重要因素
    作者:黃琳、劉永智  20世紀80年代後期出現的包層泵浦技術,通過光纖內包層耦合泵浦能量大大提高了光纖雷射器入纖泵浦能量和輸出雷射能量。目前,連續雷射輸出功率已高達10kW。但是許多應用領域需要脈衝雷射,採用調Q技術可以實現短脈衝雷射的輸出。
  • NKT Photonics推出更小、更新的超窄線寬光纖雷射器
    BASIK光纖雷射器靈活耐用,可輕鬆集成到多通道系統(ACOUSTIK)中,方便多波長系統布陣。BASIK模塊具有簡單易操作的PZT快速波長調製功能(可選)。此項功能通常用來鎖定雷射頻率使之更加穩定。新封裝的Koheras BASIK超窄線寬光纖雷射器跟原來相比,性能更加優異,能滿足客戶更高需求。
  • 中國光纖雷射器的發展與展望
    泵浦源由一個或多個大功率雷射二極體陣列構成,其發出的泵浦光經特殊的泵浦結構耦合入作為增益介質的摻稀土元素光纖,泵浦波長上的光子被摻雜光纖介質吸收,形成粒子數反轉,受激發射的光波經諧振腔鏡的反饋和振蕩形成雷射輸出。
  • EDFA的30年發展,再不了解就太不懂光纖通信了!
    Snitzer等發明了光纖放大器並演示了輸出波長1.06 μm的摻釹光纖放大器,光纖的芯層直徑10 μm,包層0.75-1 mm,長度1 m,被包裹在閃光燈上激發釹原子[2]。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早期,貝爾實驗室的Stone和Burrus曾嘗試利用小直徑晶體光纖雷射器作為光纖傳輸系統的潛在使用設備[4],雷射器的波長為1.06 μm。他們使用的光纖芯徑最小為15 μm(通常為25-70 μm),芯層摻雜了釹,包層是熔融石英。光纖芯徑為35 μm時,890 nm的雷射抽運閾值低至0.6 mW,甚至有人提出利用LED抽運雷射[5]。
  • 超快光纖雷射技術之五:如何提高橫模不穩定性(TMI)的閾值
    纖芯結構的優化可以通過多芯光纖的方法實現,只要在設計上控制纖芯相互之間光熱的隔離,就可以大幅提高單根光纖輸出功率並規避TMI效應。如圖2所示,(a)為四芯光纖的橫截面剖面實物圖,纖芯之間相互保持一定距離,(b)為單一纖芯輸出的平均TMI閾值和四個纖芯合束後對應的總體TMI閾值。
  • 中國新型戰機普遍應用光纖陀螺導航系統
    陀螺儀在我們周圍無處不在  陀螺儀是一種測量運動載體角度或角速率的傳感器, 它在我們周圍無處不在。例如,飛機按照預定航向平穩的飛行是由於陀螺儀構成的航向姿態導航系統,船舶在浩瀚的大海航行而不迷失方向是由於陀螺儀構成的羅盤。
  • 康奈爾大學華人學者研發新型柔性光纖傳感器
    電影頭號玩家中的VR專用服裝為了實現「柔軟」的特性,現有幾種新型的柔性傳感器大多基於矽膠等彈性體作為載體進行製作,因矽膠具有良好的彈性和延展性。常見的有基於液態金屬,基於柔性導電聚合物,以及基於光纖原理這三種。圖3.
  • 2015年光子學技術進展精選
    可能沒有其他領域可以吹噓它的蓬勃發展得到了來自光學、物理學、力學、材料科學、電子學和化學等這麼多領域的專家貢獻(我沒有漏掉什麼吧?)。此外,沒有其他領域擁有這麼多高度熟練的驗光師,CAD設計工程師、實驗室技術人員以及其他專業技能人士來推進作為光子學基礎的基於經驗的知識庫。你們所有人不僅僅是使入選今年技術評審20大名單的技術成為可能,而且還促進了我們稱之為光子學的整個相互關聯的技術領域的發展。
  • 27歲女孩研發可拉伸分布式光纖傳感器,師從康奈爾機器人權威
    圖 | 白鶴丹(來源:受訪者)她告訴 DeepTech,手套只是一個演示,本次研究真正的創新點是光纖傳感。目前,業界所有柔性傳感器都存在共同的局限性,即只能輸出一種信號,但是傳感器會有多種形變,這樣一對多的關係會導致只根據一種信號,很難判斷出形變過程。
  • 北京瑞格星科技:光纖光柵傳感器與磁通量傳感器在橋梁監測對比
    首先來看光纖光柵式錨索測力計,要了解光纖光柵式測力計需要先明白光纖光柵的作用機理,光纖光柵中具有一種空間周期性的分布特性,其主要通過摻雜不同的光敏成分,讓光纖一端入射的光子能夠與其中摻雜的離子成分進行 相互作用,在光線中形成周期性的空間結構與光學傳輸結構,形成類似 於空間相位周期性調製作用。
  • 2010年04月01日PTL光通信論文_光纖在線 - 和我們一起塑造中國光...
    作者:邵宇豐博士後    5/31/2010,2010年4月出版的PTL主要刊登了以下一些方向的文章,包括:半導體有機雷射器和放大器、調製器和光開關、傳輸和光波導、無源器件、有源器件、全光技術、測量技術、傳感器、模擬和射頻光子學、網絡及子系統,筆者將逐一評析。
  • 光纖光柵傳感器原理內容詳解
    分析光纖光柵解調的基本原理和常用解調方法的工作機理、性能和特點,從光纖傳感技術的優勢出發,介紹了光纖光柵傳感智能結構的優點,對波長解調方法如匹配解調法、可調諧雷射器法、幹涉法、濾波法等做了詳細的討論, 闡述了相應的系統設計方案,並對各種方法的優、缺點進行了分析和討論。
  • 光子生物傳感器有新突破!超精確的診斷和探測器
    這項發現是在阿諾德開展多年的開創性工作之後,他於1995年發現,光纖可以激發他稱之為Whispering Gallery Mode(Whispering Gallery Mode)(Whispering Gallery Mode)(WGM)的矽微珠小於人發直徑的三分之一。
  • 看凹陷包層波導如何在集成光子學領域大放異彩
    對於凹陷包層波導,理論上軌跡線可以排布出任意幾何形狀的波導截面,但圓形截面更容易與光纖對接,所以應用最廣。波導的直徑大小也可以靈活調控,從而支持從可見光到近紅外甚至中紅外波段光的傳輸,導模也可以從單模變化到多模。凹陷包層波導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優點是在大多數晶體中都支持TE、TM兩種偏振模式,所以適用於偏振無依賴的抽運光源或基於相位匹配的頻率轉換器。
  • 美國康奈爾大學《Science》二氧化矽分布式光纖傳感器
    【科研摘要】  基於二氧化矽的分布式光纖傳感器(DFOS)系統已經成為檢測不可擴展結構中的應變,壓力,振動,加速度,溫度和溼度的強大工具。但是,DFOS系統與與軟機器人和可伸縮電子設備相關的大型應變不兼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