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博士後:工作和薪酬

2021-02-19 科學網

歡迎點擊「科學網」↑關注我們!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給博士後的定義是:博士後為「臨時的、有期限的,為博士畢業生提供的高級培訓,以提升他或她的專業技能和獨立研究能力,並為其後續職業選擇做準備」的一個職位。近年,在美國從事博士後工作的人數越來越多。由於這樣的事實,在許多學科領域,博士後已成為許多博士學位獲得者事實上的下一步職業工作。國際教育研究所(IIE)的調查報告顯示,從2001年起,中國、印度、沙特和韓國就已經成為了美國國際學生的重要來源地。尤其到了2008年,中國赴美留學的學生人數逐年猛增;到了2013年,印度也出現了與中國同樣的現象,詳見下圖(圖1)。


2015/16學年,美國國際學生總人數達到1043839人,其中來自中國和印度的學生人數為494465人(佔47.37%),見下圖(圖2)。



因此,我們可以推論,在美國的博士和博士後人員中,中國人和印度人都是絕對的主力軍。有關美國博士教育、博士後的工作及薪酬情況等,對於中國的大學生、研究生和青年研究人員來說應該是有參考價值的。當然,中國的教育主管部門及教育管理人員如能知悉這些信息,也可能具有借鑑意義。

美國的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他們的國際教育更是獲利頗豐。美國2004年培養了42123名博士,2014年培養了54070名博士,處於一個緩慢的增長之中,11年共計培養了532326名博士,年均培養博士48393人,見下圖(圖3)。



美國在過去的20年中,在工程、生物、生命和社會科學領域裡培養的博士呈緩慢增加趨勢(見圖4),


而在非科學工程、人文和教育學科卻呈現下降趨勢(見圖5)。



與此同時,美國公民的男博士數量少於女博士,外國公民的男博士數量一直高於女博士數量,見下圖(圖6)。


美國公民與外國公民在不同的學科領域獲得博士學位的比例不一致,其中外國博士最多的是工程領域(超過50%),最少的是教育領域(10%),見下圖(圖7)。


對於中國在美的博士和博士後要找工作,自然要弄清楚競爭者的數量、專業等基本情況,以便知己知彼、運籌帷幄。如上所述,中國和印度是美國博士的重要有來源國。那麼,先來看看亞裔人在美國的博士生情況。從2004到2014年的情形看,美國亞裔人獲得博士學位的總人數在9千到1.4萬之間徘徊,但是外國人與美國人相比,前者佔了絕對優勢,見下圖(圖8)。


再看中國和印度博士有多少,中國超過4萬,印度達到2萬,見下圖(圖9)。


不同專業領域留在美國的博士的百分比,在後幾年略有上升,見下圖(圖10)。


在美國學術界找到工作的博士,以人文科學最高(80%),工程最低(20%),見下圖(圖11)。


美國博士後的研究領域,以生命科學最多(60%-70%),非科學工程類最低(10%),見下圖(圖12)。


Jordan Weissmann 在2013年2月就撰文指出,「這也許是政治家和商人們該談論我們的科學家過剩的時候了」。他提供了幾張來自美國科學基金會的數據圖表,以支持其「科學家過剩」的觀點。1991到2011年美國博士就業、博士後與失業情況,見下圖(圖13);


生命科學博士就業從2001至2011年處於下降之中,失業率卻在上升之中,見下圖(圖14);


生物科學博士就業情況與生命科學專業類似,而且到2011年除外博士後,失業率超過了就業率,見下圖(圖15);


工程學博士就業也是這樣的情況,其從事博士後的人數在增加,見下圖(圖16);



人文科學博士就業從2005年開始下降,失業率在上升,從事博士後的人數沒有明顯增多,見下圖(圖17)。


從前面的圖表和分析可知,在美國的博士就業形勢確實不容樂觀。

2016年11月30日, JM先生在知社學術圈微信平臺發文,詳細介紹了在美國應聘一個教席的全過程。他在文中介紹,「美國大學教職申請的競爭異常激烈,一個位置常常有兩三百人申請。1993、2003、2006年美國不同專業博士在教學職位就業的情況(百分比),見下圖(圖18)。



求職者需要通過層層關卡,首先從兩三百申請者中脫穎而出進入20人左右的長名單,拿到電話面試的機會。然而通過電話面試進入四五人左右的短名單,得到校園面試的機會。然而是整整兩天的煎熬,從早到晚,連軸轉的一個個見人,從普通教授到系主任、院長,甚至是系裡的研究生,除了抽空上廁所的時間,半分鐘獨處的機會都沒有,中間還要作兩個科研和教學講座。除了聊研究聊教學,吃飯的時候還要能夠吹牛侃大山,聊橄欖球、搖滾樂、天氣、紅酒、乃至政治,可以說是處處是雷,步步驚心。一個沒有在美國接受研究生訓練的申請者,要拿到一個一般學校的教職,都非常不容易,何況一流名校。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美國大學並不太看出身,真正優秀的人,總有機會冒出。這一點是值得國內高校借鑑的。」

他還依據自己的經歷提出了一些值得應聘者重視的建議。

(1)選校:毫無指向的海投、或投得太少可能都不太好。

(2)申請材料:通包括個人簡歷 (CV)、研究計劃、教學計劃、3到5個推薦人的聯繫方式。很多高校也會要求Cover Letter,部分高校會在材料初審時就要提交三封推薦信。我覺得最重要的材料應該是CV,其次是推薦信。準備CV時,最重要的項目放第一頁,包括教育背景、研究方向,主要文章、所獲榮譽等。我的研究計劃共3頁,分五部分:總的研究興趣 (3句話)、目前的研究 (2點、每點2句話)、計劃開展的研究 (這部分是核心,可配圖)、潛在的基金資助機構 (一個表格)、總結 (3句話)。教學計劃中,可在開頭用一個短句概括教學理念,文中簡述教學方法和計劃開展的課程。Cover Letter為整個申請材料的概述,可用數個短自然段,並儘量簡潔。

(3)電話面試:準備一個簡短的PPT進行陳述。主要問題包括「為什麼想來我們學校」、「打算開展什麼課程、什麼研究」等。

(4)校園面試:共兩天,每天各講了一個報告。一個是面向所有人的學術報告 (Seminar Talk),另一個是只有教授參加的基金申請計劃報告 (Proposal Talk)。關於講這兩個報告的體會,我想分享如下三點。第一,除了儘量展示自己的成果和計劃外,一定要隨時明確對方的需求所在 (know what they areshopping for)。第二,報告中在合適的地方,要強調自己的工作和系裡教授們工作的聯繫 (Make the connection),並可視情況直接提相關教授的名字(大家都喜歡自己的得意工作被當眾提起)。第三,講報告時可考慮講得慢一些,儘量發清楚每一個單詞的音節,有時語速慢代表著自信。此外,還和系裡的教授們 (大約15位) 分別進行了30分鐘的單獨會談。

美國博士後的平均年薪約45,000美元。範圍從低端的36000美元到高端的65000美元。特定僱主是影響這個群體的薪酬的主要因素,其次地理和經驗水平也有影響。大多數人有醫療福利,略多於一半的人獲得牙科保險。工作滿意度調查顯示為高。下面先來看看美國一些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的薪水,其範圍在4萬到5萬美元之間,見下圖(圖19)。



不同工作年限的博士後的薪水,見下圖(圖20)。



不同地域的薪水差異在10%左右,見下圖(圖21)。



不同專業的薪水差異,見下圖(圖22)。



與其相關的職位的薪水情況,見下圖(圖23)。



下圖(圖24)顯示的是不同專業的博士在不同領域就業的平均薪水的差異情況,



可見在工業界的博士收入更高。下面這張表是麻省理工2015年的調查,顯示的是博士後研究人員的薪酬情況(圖25)。



究竟美國高等教育體系中學術系列人員的薪酬水平如何?接下來讓我們看看美國大學與學院人力資源專業委員會對2014-2015學年的情況調查。他們調查Teaching Non-Tenure Faculty的薪酬顯示,收入高的是生物醫學研究人員,收入低的是跨學科研究人員,見下圖(圖26)。



他們調查Tenured /Tenure-TackFaculty的薪酬表明,基於平均水平而言,大學教授的薪水是10萬美元,副教授為7.8萬美元,助理教授為6.8萬美元。不過,不同的學科與專業其薪酬水平是有差異的,詳情見下表(圖27)。

紐約既是美國的教育重鎮,也是國際學生最多的州之一。一位拿到6.8萬美元年薪的助理教授,如果他或她在紐約工作和生活,其生活開銷情況會是怎麼樣的呢?一個ID為shuoge626的作者在2016年11月30日的北美留學生日報(微信公眾號)上發文,對此作出了詳細的說明。作者14歲到美國,後來在美長期生活與工作。他介紹說,我的第一份工作的年薪是稅前6.5萬美元,但這個薪資,在紐約地區並算不上豐厚,因為美國很多開銷是國內根本沒有的。如我現在在紐約上班,在紐約市對面的Newport, NJ(新澤西州)租房子,坐地鐵上班。一年工資6.5萬美元,但扣去稅、社會保險、養老醫療費、紐約市稅後一個月只剩下3763美元。下面根據當地實際開銷來計算一個月到底要花去多少錢,詳情見下表(圖28)。



作者在文中滿懷真誠的情感說了一句:「我解決溫飽沒問題,但夜深人靜時我不知道電話該打給誰?」

第一,一個學生,寒窗苦讀十幾年,並且還需要持續奮進,度過一道又一道難關,方能戴上博士桂冠。其間的酸甜苦辣,可謂百轉千回,也令人尋味。那金光閃閃的博士帽,總是吸引著萬千學子,一批接著一批,朝著那知識的一座又一座頂峰不斷奮進!所以,他們需要、也值得全社會的關注與支持。第二,儘管從美國目前的情況來看,博士就業有些壓力,但就全球而言,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博士們發揮其聰明才智的天空還是廣袤無垠的。第三,雖然大學教席和研究員職位是大多數博士心儀的工作崗位。然而,即使在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其學術界的職位也是有限的。在美國,超過一半的博士也並非在學術界就業。第四,對於博士就業來說,學術界之外還有一個廣闊的天地,尤其是工業界需要更多的博士們去工作。而且,在工業界工作的博士們的收入(以美國為例)還高於學術界。當然,工作收入不是職業選擇的唯一標準。而博士們對研究的執著,對創造新知識的嚮往與迷戀,永遠都是值得欽佩、鼓勵和推崇的。

參考文獻

1.https://clubs.ncsu.edu/cvmgsa/documents/Post-doc%20Talk%2010-12-11%5b1%5d.pdf

2.IIE:Reporto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Exchange 2016(PPT)

3.DOCTORATE RECIPIENTS FROM U.S. UNIVERSITIES (2014)

4.JORDAN WEISSMANN:America's Awful Market for Young Scientists,at http://www.theatlantic.com/business/archive/2013/02/the-phd-bust-americas-awful-market-for-young-scientists-in-7-charts/273339/

5.JM:從中國土博到美國名校教授, 知社學術圈微信平臺,2016-11-30

6.MIT:  Earned Doctorate Survey Career InformationReport (2015)

7.CUPA-HR: 2014-2015 Faculty in Higher EducationSalary Survey

8.shuoge626:北京人在紐約,北美留學生日報(微信公眾號),2016年11月30日

9.http://www.payscale.com/research/US/Job=Postdoctoral_Research_Associate/Salary


轉載本文請聯繫原作者獲取授權,同時請註明本文來自周健科學網博客。
連結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48178-1021670.html

相關焦點

  • 最高薪酬超百萬招博士後,高薪背後的是人才和科研的競爭!
    蘇州大學對於招聘的博士後待遇如下:統招博士後人員聘期內的總薪酬由基本年薪和獎補金兩部分構成。基本年薪20萬元(去除學校承擔的社會保險和公積金之後的稅前收入),按月發放。獎補金則根據績效評估結果按年度發放。績效評估優秀者的總薪酬為100萬元,績效評估良好者的總薪酬為80萬元,績效評估合格者的總薪酬為60萬元。
  • 薪酬揭秘 | 美國大學的博士、教授和博士後薪資待遇如何?你能拿多少呢?
    美國的頂尖學府吸引著一批批的學者慕名而來~今天就為大家揭秘美國高校的博士、教授及博士後薪資待遇
  • 美國新法規提升博士後工資—新聞—科學網
    儘管這一法律受到很多人歡迎,但改變或將對實驗室和高校預算產生很大影響,該法律將從12月1日起執行。儘管在一些博士後薪水相對較高的研究領域,該法規影響可能較小,但一些人擔心它可能導致博士後崗位縮水。 在發表於《赫芬頓郵報》的一篇評論中,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主任Francis Collins和勞動部(DOL)秘書長Thomas Perez坦言對生物醫學研究領域可能遭受的影響有些「擔心」,該領域僱傭了4萬名博士後(大約佔所有科研領域僱傭博士後人數的一半)。
  • 全職博士後薪酬待遇:稅前23萬+/年
    海南師範大學(HainanNormalUniversity)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和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海南省重點大學,入選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卓越教師培養計劃、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創業教育聯盟理事單位,海南省院士工作站設站單位。
  • 博士們激動了,薪酬超100萬!蘇州大學發布2020年博士後招收公告
    俗話說,找不到工作的博士都去博士後流動站候著了。所以幾乎中國的所有博士都不想去博士後流動站。 招收條件很簡單,一般博士後流動站都沒人,當然不能要求啥211/985,能有人來就算不錯了。那麼待遇呢,最重要的就是待遇,其實博士後流動站就是一個工作而已。
  • 2016全球生命科學領域薪酬調查匯總
    ,大多數研究人員感到他們的工作受到影響,對其薪酬待遇不滿意。  1、美國年薪最高  《科學家》雜誌的2016年生命科學領域工作者的薪酬調查結果顯示,平均而言,美國是薪酬最高的國家,受訪者的平均年薪(包括加班費)10.04萬美元。美國學者的平均薪酬明顯高於歐亞洲以及拉丁美洲等地的相應人員的薪酬。
  • 蘇州大學發布2020年統招博士後招收公告,總薪酬超100萬!
    3月27日,蘇州大學發布2020年統招博士後招收公告,博士後招收學科為數學、統計學、基礎醫學、畜牧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等,績效評估優秀者總薪酬將超過100萬元。據悉,此次蘇州大學招收博士後,招收條件要求在國(境)內外取得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年齡一般不超過35周歲,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人才緊缺領域具備突出科研能力者年齡可適當放寬;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和學術研究潛力。博士後在站時間三年。
  • 中國對博士後誤解:在美博士找不到工作才去當
    ▶▶ 若畢業後能進大學、大公司或研究機構,誰願意去當博士後?在美國,當博士後,基本屬於權宜之計。▶▶ 不到正式工作,唯一最好的出路,就是當博士後(Post doctor)。注意:美國沒有「讀博士後」這一說法國內媒體報導或評論中,常常出現這樣一些詞句:某某在美國讀博士後,某某在北京讀到博士後,去美國一所著名大學又拿了個博士後,擁有雙博士後,云云。聽上去,博士後,是比博士更高一級的學歷或學位。
  • 控制科學應屆博士-獲「美國北卡教堂山分校」有薪博士後職位
    知識人網用時兩個月便助其獲得美國北卡教堂山分校有薪博士後職位,導師是IEEE Fellow,堪稱大牛。Z同學非常高興能有機會獲得這個職位。Z同學背景:申請類型:有薪酬博士後教育背景:應屆博士科研背景:SCI 3篇研究方向:控制/深度學習接收方院校:
  • 測序周報·資訊篇:關注2016生命科學薪酬調查報告
    地區差異不同地區生命科學學術研究存在差異,比如加拿大,美國和歐洲,調查表明這些地區的差距隨著學術水平的升高而變得更大,這些地區研究生的薪酬都大約在29,000美元水平,但歐洲地區的博士後要比美國地區的博士後,薪酬高出幾千元,不過美國、加拿大的全職教授,要比歐洲地區的全職教授薪酬高出將近一倍。
  • 《自然》博士後調查第二篇:他們對博士後的工作很失望
    20多年來,博士後被美國國家學院和經合組織等機構稱作學術界的無產者——工作不穩定,收入很差,獲得終身教職的道路充滿未知。Miguel Monkc雖然面臨著不確定性,博士後還是堅持他們的工作。十分之六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對自己的職位感到滿意。他們也在堅持自己的夢想。
  • 復旦「超級博士後」待遇如何?怎麼申請復旦大學「超級博士後」
    高水平科研平臺 高層次創新團隊:邀海內外青年英才成為「超級博士後」  「在黨政齊抓共管、校院通力協作的人才工作格局下加強博士後工作,將博士後隊伍建設納入人才隊伍建設整體規劃;充分挖掘和發揮博士後制度的政策優勢,調動各方積極性,紮實推動改革舉措落地見效。」
  • 賀飛:美國高校的博士後概況
    博士後研究人員對科研十分重要,承擔大量的科研任務。大多數是近期獲得學位,因而帶來新的技術和視角拓展研究團隊的經驗,使其更有市場競爭力。除了從事研究外,博士後也承擔教學、培訓和指導學生科研的任務,幫助撰寫基金申請和論文,發表論文和出席學術會議等。博士後一般有一個指導教師(合作導師),所在機構有行政和基礎設施支撐,也有來自經費機構的資金支持。
  • 中國博士後們的「錢途」與出路:高薪仍難留人
    日前美國密西根大學一個為期3年的生命科學領域博士後崗位招聘,開出6萬美元年薪及其他補助,另外還有2.5萬美元獨立研究資助,這很可能是同類崗位薪酬的新紀錄。  而國內博後招聘的最新信息則毫不遜色。納米材料專家江雷的仿生界面材料團隊也在招收博士後,開出的條件簡單直接:「年薪35萬元(還可以更高)。」  這樣的條件,不知道你有沒有心動?
  • 河海大學在全國博士後工作綜合評估中獲佳績!
    據悉,本次全國共有299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參評,434個流動站被評為優秀等級。我校參評流動站中20%獲得「優秀」等級,遠高於全國「優秀」流動站獲評比例。博士後綜合評估由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統一組織,一般每5年開展一次,評估結果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評估內容包括基礎建設、招收選拔、培養使用、成果產出等四個一級指標和十個二級指標。
  • 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招聘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博士後和...
    認知智能研究組招聘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博士後和工程師 認知智能研究組計劃招聘副研究員1名、助理研究員2名、博士後2名和工程師2名。 認知智能組現任課題組長周熠研究員,自2000年起長期從事人工智慧方向研究,在人工智慧,特別是知識表示與推理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包括一階回答集程序和遺忘等奠基性基礎性研究,以及合作獲得首屆美國SAT數學自動答題比賽冠軍等應用型工作。
  • 美國博士後的平均工資有多少?
    此外,博士後的頭銜更是五花八門,有博士後科學家、研究員和博士後研究員等,即使同一個機構或組織也存在著各種稱謂。   上述報告已於去年 11 月發表,報告的共同作者、Future of Research 的執行董事 Gary McDowell 表示,待遇差異意味著某些機構對自己的博士後不夠重視。
  • 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招聘環境電化學方向博士後
    已發表SCI 期刊論文180 餘篇,總引用次數10800 餘次,H 因子51,獲美國、中國發明專利8項,參與編輯學術專著4部。已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香港研究資助局等科研項目20 餘項。 (2) 具有良好的英語讀寫能力,近五年在相關研究領域發表有影響力的高水平學術論文(一作三篇或以上); (3) 身體健康,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較強的主觀能動性,能獨立開展研究工作。 學校將為博士後人員提供極具競爭力的薪酬待遇。
  • CCG博士後研究員招聘啟事
    2020年進站的博士後研究人員將有機會參與由CCG與加拿大卡爾頓大學合作的跨國研究項目,獲得在國際化團隊中工作的機會。Position崗位招聘博士後 工作描述1. 博士後研究計劃需與人才流動有關,如人才流動政策、人才流動管理、人才流動趨勢等。
  • 聽說博士後待遇太高了,能有 70 萬?
    ,70 萬,比美國大多數正教授待遇還高。國內及國際(如慄子中的美國)博後待遇究竟如何?我們來好好扒一扒。70 萬,你到底在哪?小編搜索良久,終於發現了一個「嫌疑」廣告:江西人才引進博士,房補 70 萬。哦,不太切題,不是博後工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