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博士後誤解:在美博士找不到工作才去當

2020-12-12 網易教育

新博士「畢業即失業」,若不願淪落到吃救濟的地步,就得降低標準找份工作。但因求職者的博士頭銜,用人單位通常都不願僱傭,因為一是得付高薪,二是知道留不住。找不到正式工作,唯一最好的出路,就是當博士後。

第105期

精彩語錄

▶▶ 美國沒有「讀博士後」這一說,博士後也絕對不是比博士高一級的學歷或學位。

▶▶ 若畢業後能進大學、大公司或研究機構,誰願意去當博士後?在美國,當博士後,基本屬於權宜之計。

▶▶ 不到正式工作,唯一最好的出路,就是當博士後(Post doctor)。

注意:美國沒有「讀博士後」這一說法

國內媒體報導或評論中,常常出現這樣一些詞句:某某在美國讀博士後,某某在北京讀到博士後,去美國一所著名大學又拿了個博士後,擁有雙博士後,云云。聽上去,博士後,是比博士更高一級的學歷或學位。

我在美國從事教研多年,可以非常明確地告訴大家,美國沒有「讀博士後」這一說,博士後也絕對不是比博士高一級的學歷或學位。

美國博士基本兩大類:哲學博士 學科領域博士

1、哲學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簡寫為 Ph.D.,或PhD。這個「哲學」並不是我們理解的馬列哲學、西方哲學的含義。而是源自philosophy 的希臘文原意「智慧之愛」(love of wisdom)。在歐洲絕大多數國家,除了神學(theology)、法律(law)、醫學(medicine)之外,所有的學科都被認為是哲學 (philosophy)。

2、叫做博士(Doctor),通常需要註明學科領域。如:教育博士(Doctor of Education, 簡稱為 Ed.D.),心理學博士(Doctor of Psychology,簡稱為 Psy.D.),神學博士(Doctor of Theology,簡稱為Th.D.)。根據維基百科,專業博士學位源於美國,1767年,哥倫比亞大學創立了醫學博士(Professional doctorates origin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M.D. at Columbia University in 1767)。

兩者的區別:哲學博士屬於研究型博士(research doctorate),更專注於學術探索與理論研究;而專業博士(professional doctorates),則更專注於專業知識與實踐技能。Professional,指專業,亦指職業。

這兩大類博士都是最高學位,或稱為終極學位(terminal degree),也就是說,沒有比博士學位更高的學位或學歷。因而,也就不存在什麼「讀博士後」、「擁有雙博士後」。

博士畢業即失業時 唯一好出路是當博士後

美國的博士在獲得學位前,通常提早一年左右開始找工作。研究型博士主要出路是進大學,進行教學與研究。通常從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做起,要出研究成果,如出版專著、獲得專利等,做7年,而後通過考核審議,轉為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獲得終身教職(Tenured)。而後再需要繼續出研究成果,熬若干年後,才可能升為教授,將副字(Associate)拿掉。

專業博士主要出路是進自己專業領域工作,如,生化博士進藥物公司作藥物研究,牙科博士進牙科診所做牙科醫生。

如果進大學,起薪為6萬美元左右,大多一周只上幾節課。暑假若有課,另外加錢。如果進公司,薪金因行業與公司不同,差別較大。如,進英特爾公司,起薪為8萬多美元,而進蘋果公司,起薪為11萬多美元。

無論進大學還是進公司,都有各種福利。

毫無疑問,博士畢業後立即獲得正式工作,是每個博士畢業生夢寐以求的。

但是,豐滿的理想往往跟骨感的現實嚴重背離。大學或公司的一個空缺,可能引來數十甚至上百求職者。其中不乏富有經驗的跳槽者。新博士若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那就是通常所說的,「畢業即失業」。美國每年都有領食物救濟的博士。若不願淪落到吃救濟的地步,就得降低標準找份工作。但因求職者的博士頭銜,用人單位通常都不願僱傭,因為一是得付高薪,二是知道留不住。找不到正式工作,唯一最好的出路,就是當博士後(Post doctor)。

博士後薪酬相當於大學畢業生起薪

博士後地位:擅長剝削的導師手下的研究生

美國的大學和研究機構,每年都有研究基金,用於研究某一項目,需要一些臨時的幫手,來協助進行研究。通常為期1年。報酬約為4萬多美元。這大體相當於大學畢業生的起薪。其地位,大體相當於國內有些擅長剝削的導師手下的研究生,工作時間長,福利條件差。2003年,一個民間組織,叫做「全國博士後協會」(National Postdoctoral Association),宣告成立。其宗旨就是要聯合全國的博士後,發出自己的聲音,維護和爭取自己的權益。

在美國讀博,本科畢業後至少得整整花費5年時間,期間不乏「懸梁刺股」,才能獲得學位。若畢業後能進大學、大公司或研究機構,誰願意去當博士後?在美國,當博士後,基本屬於權宜之計。

政府津貼:一年4萬多美元

美國是個重視科研的國家。不少基金會,比如福特基金會(Ford Foundation),會提供津貼給獲得博士學位者當博士後。一年津貼約為4萬多美元。除了必須擁有博士學位外,其他方面,比如年齡、國籍、性別等,都沒有限制。在中國的博士,當然也可以申請。這樣的博士後,通常倒不是為了避免「待業」,而是為了增加留美研究的經歷。

在美國讀博畢業的新博士,若簡歷上有段博士後的實踐經歷,當然,對申請大學、大公司或研究機構的空缺,是能夠加分的。但是,即便如此,博士後仍然不能看作比博士高一級的學歷或學位。

本文來源:網易教育頻道綜合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找不到工作就做博士後 博士後流動站成就業中轉站?
    50多歲的王先生還記得,當年自己的同學裡出了個博士後,這個名頭令他非常景仰,「我以為這應該是人生能拿到的最高學位了。」  如今,王先生的兒子已經博士畢業,選擇留校做博士後,但這是找不到工作的無奈選擇。
  • 博士後擴招是延遲就業的招數,還是人才培養?博士找不到工作嗎?
    2月23日,湖南省發布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十條措施,措施指出: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等博士後流動站擴大博士後招收培養規模。支持企業博士後工作站、協作研發中心、創新創業實踐基地招收博士後。從上述文件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問題:為什麼今年從科技部到各個省相繼出臺了擴大博士後招收規模?難道疫情影響就業從本科、研究生擴散到了博士?大家都應該知道,博士後實際上是一個人未找到滿意的工作時的一個過渡工作經歷,也可以認為是一種進修吧。但是,不是一份穩定的工作。
  • 博士後與博士的區別是什麼?
    博士後與博士之間有哪些區別?博士後的待遇好嗎?很多小夥伴對博士和博士後的區別不太了解,為此小編專門整理了以下內容供大家參考了解,讓我們一起來看吧。1、博士後與博士區別博士和博士後,不是一個概念,前者是學位,後者是工作。
  • 一群真實的博士和博士後想對你說
    在昆明某科研院所博士後劉樂的回憶中,2015年至2018年在大學攻讀博士期間,他花了三年的時間才成功發表SCI論文還要算是件幸運的事情。「有的同學論文或因沒有創新性,或研究不夠,各種被拒,焦慮到一晚上一晚上地失眠。」他說。
  • 博士和博士後有什麼區別?博士後就業前景不錯?
    博士和博士後有什麼區別?博士後就業前景不錯?博士是最高學位。博士後不是學位,是博士才能做的臨時工。一般來說,博士後是博士畢業找不到工作的情況下,暫時委身於某個高校或者相關機構過渡一下,等兩年後再去找工作。
  • 博士後擴大40%,碩士就業難讀博士,博士就業難讀博士後?
    這也可以讓「博士後」真正回歸自己的真實身份,為畢業後暫時沒有找到工作的醫生提供「博士後」的科研機會,不僅發揮他們的作用,而且「專業化」他們,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促進他們更好的就業,創業,為大學和科研機構儲備人才。我國博士後制度參照發達國家博士後工作機制建立.. 但博士後方向不同..
  • 英國博士申請全攻略之多種類博士後找工作
    很多同學都非常關心英國博士畢業後能找到怎樣的工作,以及相對應的薪水又是如何。那我們今天就來簡單介紹一下英國博士水平(PhD Level)的一些常見工作。Research associate英國博士後--(博士助理/博士後研究員) 大部分英國博士生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都會選擇博士後研究員。博士後研究員是以合同的形式,時間1年~4年不等。年薪一般在28,000到33,000之間(倫敦地區會相應往上進行調整)。
  • 博士後和博士有什麼不同?博士後是學歷還是工作經歷
    ­  在南京一所學校做博士後研究人員的小羅遇到了件糟心事:自認為已經達到了博士後出站考核要求,可學校卻遲遲不批准自己的申請,最終做出了退站處理。­  覺得之前的努力付諸東流,小羅以學校行政不作為向法院提起了行政訴訟。但法院卻駁回了他的起訴,原因竟是「博士後」與「博士」的一字之差。
  • 博士找工作越來越難?用人單位:優秀博士供不應求!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兩年越來越多的博士在開始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甚至有的博士找不到工作了。不禁讓人會想,博士學歷真的不值錢了嗎?其實,找工作這件事上,無論你的學歷高低,都存在不好找工作的現象。每年大量的畢業生從校園走向進入社會,而部分行業的崗位逐漸趨於飽和,再加上年齡結構、工作經歷、性別要求等原因,很多學生在就業時就會感到阻力重重,不知道自己能去哪兒。
  • 海歸博士回國找工作的真實情況
    我們是老牌985的強勢工科專業,也是現在國家大力發展扶持的產業,舉三個例子:一個是學術大牛,青年千人引進的,學校開的底薪是40萬,不包括項目安家費;一個是博士期間在國外交流一年,去海外讀了博士後,博士後期間在武漢房價前百分之二十的地方買了房子;一個是本土博士,本土博士後,他家是農村的,娶了我們學校教授的女兒,女方家出房200平,師嫂還在省工商工作,就是因為師兄工作好長得不錯,哈哈哈,可以感受一下。
  • 湘雅醫學院護理全國第一,培養了第一個護理博士,護理博士後
    這個專業給人的印象就是以前的衛校中專才開設的專業,現在都變成了本科了,該不該報考?護理專業的前世今生護理專業,是醫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醫院最重要的就兩類人,第一類,臨床醫生,第二類,護士。湘雅醫學院的護理專業,在國內是首屈一指的,是最早獲得護理博士學位的2個學校之一,而且是首批一級護理博士點的8家單位之一、首批護理博士後流動站授予單位,培養了首批護理博士,首批護理學博士後,培養了中國第一個護理學博士。在在教育部2012年全國第三輪評估中,全國第4.
  • 國內文科博士找工作經驗分享
    其實,對於找工作這件事,我真的稱不上有什麼「經驗」,只是剛剛經歷了這個過程,所以有一些想法,想跟師弟師妹們分享。一、什麼時候開始找工作?讀博的孩子,總是經常會聽到如今工作不好找的消息,所以心中難免焦慮。有些人覺得可能需要一兩年的人脈鋪路。
  • 博士畢業選擇博士後進站的好處
    博士後確實不是什麼學歷,充其量就是一個研究(工作)經歷而已。有些人的直接解釋就是:博士畢業後找不到工作,或不想限定自己的工作而緩衝或過度1-2年,等待時機的階段。 90年代,博士後,可謂少之又少,很多人認為博士後比博士更高一籌。
  • 北京高學歷求職者南下浙江找工作 博士後搶手
    國內外的學制存在「時間差」,因此當去年8月課業結束,歸國開始找工作時,被許多單位以不是「應屆生」為由拒絕了,劉燕感到非常的困惑。劉燕說,這幾個月找工作、四處碰壁的過程中,她結識了許多與她情況相似的歸國學生,他們甚至建了微信群,時常互相倒一倒工作難找的「苦水」,談到出國,大家似乎都有些後悔。
  • 海歸博士後條件太高拒絕找工作 擺地攤為生(組圖)
    孫愛武資料圖片  孫愛武的攤位和住處    南開大學本科畢業,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後,曾在世界頂尖學術雜誌《Science》上發表論文;歸國「找不到」工作,「被迫」在農貿市場擺地攤,每天靠煮土豆、紅薯充飢,露宿街頭數月,一個不滿周歲的孩子被未成年人保護中心收容
  • 臺灣博士求職不順壓力大 「組團」到大陸找工作
    補貼薪資助力就業  臺灣的博士這樣調侃如今他們找工作需要的五要件——「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德、五人脈」,嘲諷自己在就業機會前的無奈和尷尬。  為解決臺灣博士後就業難的問題,日前臺「國科會」宣布計劃出臺方案,鼓勵企業界聘用博士後研究員,起薪不得低於5.76萬元(新臺幣,下同),即臺當局每人每月補助3萬元,其餘薪資由企業自行負擔,不得低於3萬元。  「臺灣目前一年產出3700名博士,造成就業市場無法容納,供過於求。」臺灣「國科會」研究人員表示,「如果政府不再出臺輔助措施,博士的就業市場就更加困難了。」
  • 臺博士找工作遇尷尬 高學歷造就高失業率
    補貼薪資助力就業臺灣的博士這樣調侃如今他們找工作需要的五要件——「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德、五人脈」,嘲諷自己在就業機會前的無奈和尷尬。臺灣大學圖書館內,學生認真讀書為博未來好前程為解決臺灣博士後就業難的問題,日前臺「國科會」宣布計劃出臺方案,鼓勵企業界聘用博士後研究員,起薪不得低於5.76萬元(新臺幣,下同),即臺當局每人每月補助3萬元,其餘薪資由企業自行負擔,不得低於3萬元。「臺灣目前一年產出3700名博士,造成就業市場無法容納,供過於求。」
  • 中國留美生物學博士過剩 商學和護理博士短缺
    留美博士在過剩中掙扎  中國與世界的差距主要在技術,急需的人才不是博士,而是大量碩士  陳晚  2009年,浙江大學的一名海歸博士自殺身亡,激起了大眾對博士群體的極大關注。  生物博士畢業後,大部分人都要先做博士後。之後,或去公司謀職,或在大學當教授,或做永遠的博士後,或是改行另謀出路。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生物博士的命運基本如此。  在讀博期間,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博士班絕大多數是中國留學生,其次是印度人、日本人和韓國人。我很納悶兒:美國人學生物的,怎麼那麼少呢?當年我們系有一位美國博士生,快畢業那年他居然退學,改行學經濟去了。
  • 博士和博士後誰是最高學歷?很多人都想錯了!
    當然兩個老人都很可愛,不過也反映出很多人都錯誤理解了博士和博士後,今天小編就把實際情況給大家說道說道,不能再一直誤解下去了,不然給自己孩子又增加很大壓力不是!【1】---博士才是最高學歷層次首先明確博士是目前最高級別的學位。
  • 美國博士後:工作和薪酬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給博士後的定義是:博士後為「臨時的、有期限的,為博士畢業生提供的高級培訓,以提升他或她的專業技能和獨立研究能力,並為其後續職業選擇做準備」的一個職位。近年,在美國從事博士後工作的人數越來越多。由於這樣的事實,在許多學科領域,博士後已成為許多博士學位獲得者事實上的下一步職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