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博士「畢業即失業」,若不願淪落到吃救濟的地步,就得降低標準找份工作。但因求職者的博士頭銜,用人單位通常都不願僱傭,因為一是得付高薪,二是知道留不住。找不到正式工作,唯一最好的出路,就是當博士後。
第105期
▶▶ 美國沒有「讀博士後」這一說,博士後也絕對不是比博士高一級的學歷或學位。
▶▶ 若畢業後能進大學、大公司或研究機構,誰願意去當博士後?在美國,當博士後,基本屬於權宜之計。
▶▶ 不到正式工作,唯一最好的出路,就是當博士後(Post doctor)。
國內媒體報導或評論中,常常出現這樣一些詞句:某某在美國讀博士後,某某在北京讀到博士後,去美國一所著名大學又拿了個博士後,擁有雙博士後,云云。聽上去,博士後,是比博士更高一級的學歷或學位。
我在美國從事教研多年,可以非常明確地告訴大家,美國沒有「讀博士後」這一說,博士後也絕對不是比博士高一級的學歷或學位。
1、哲學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簡寫為 Ph.D.,或PhD。這個「哲學」並不是我們理解的馬列哲學、西方哲學的含義。而是源自philosophy 的希臘文原意「智慧之愛」(love of wisdom)。在歐洲絕大多數國家,除了神學(theology)、法律(law)、醫學(medicine)之外,所有的學科都被認為是哲學 (philosophy)。
2、叫做博士(Doctor),通常需要註明學科領域。如:教育博士(Doctor of Education, 簡稱為 Ed.D.),心理學博士(Doctor of Psychology,簡稱為 Psy.D.),神學博士(Doctor of Theology,簡稱為Th.D.)。根據維基百科,專業博士學位源於美國,1767年,哥倫比亞大學創立了醫學博士(Professional doctorates origin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M.D. at Columbia University in 1767)。
兩者的區別:哲學博士屬於研究型博士(research doctorate),更專注於學術探索與理論研究;而專業博士(professional doctorates),則更專注於專業知識與實踐技能。Professional,指專業,亦指職業。
這兩大類博士都是最高學位,或稱為終極學位(terminal degree),也就是說,沒有比博士學位更高的學位或學歷。因而,也就不存在什麼「讀博士後」、「擁有雙博士後」。
美國的博士在獲得學位前,通常提早一年左右開始找工作。研究型博士主要出路是進大學,進行教學與研究。通常從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做起,要出研究成果,如出版專著、獲得專利等,做7年,而後通過考核審議,轉為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獲得終身教職(Tenured)。而後再需要繼續出研究成果,熬若干年後,才可能升為教授,將副字(Associate)拿掉。
專業博士主要出路是進自己專業領域工作,如,生化博士進藥物公司作藥物研究,牙科博士進牙科診所做牙科醫生。
如果進大學,起薪為6萬美元左右,大多一周只上幾節課。暑假若有課,另外加錢。如果進公司,薪金因行業與公司不同,差別較大。如,進英特爾公司,起薪為8萬多美元,而進蘋果公司,起薪為11萬多美元。
無論進大學還是進公司,都有各種福利。
毫無疑問,博士畢業後立即獲得正式工作,是每個博士畢業生夢寐以求的。
但是,豐滿的理想往往跟骨感的現實嚴重背離。大學或公司的一個空缺,可能引來數十甚至上百求職者。其中不乏富有經驗的跳槽者。新博士若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那就是通常所說的,「畢業即失業」。美國每年都有領食物救濟的博士。若不願淪落到吃救濟的地步,就得降低標準找份工作。但因求職者的博士頭銜,用人單位通常都不願僱傭,因為一是得付高薪,二是知道留不住。找不到正式工作,唯一最好的出路,就是當博士後(Post doctor)。
博士後地位:擅長剝削的導師手下的研究生
美國的大學和研究機構,每年都有研究基金,用於研究某一項目,需要一些臨時的幫手,來協助進行研究。通常為期1年。報酬約為4萬多美元。這大體相當於大學畢業生的起薪。其地位,大體相當於國內有些擅長剝削的導師手下的研究生,工作時間長,福利條件差。2003年,一個民間組織,叫做「全國博士後協會」(National Postdoctoral Association),宣告成立。其宗旨就是要聯合全國的博士後,發出自己的聲音,維護和爭取自己的權益。
在美國讀博,本科畢業後至少得整整花費5年時間,期間不乏「懸梁刺股」,才能獲得學位。若畢業後能進大學、大公司或研究機構,誰願意去當博士後?在美國,當博士後,基本屬於權宜之計。
政府津貼:一年4萬多美元
美國是個重視科研的國家。不少基金會,比如福特基金會(Ford Foundation),會提供津貼給獲得博士學位者當博士後。一年津貼約為4萬多美元。除了必須擁有博士學位外,其他方面,比如年齡、國籍、性別等,都沒有限制。在中國的博士,當然也可以申請。這樣的博士後,通常倒不是為了避免「待業」,而是為了增加留美研究的經歷。
在美國讀博畢業的新博士,若簡歷上有段博士後的實踐經歷,當然,對申請大學、大公司或研究機構的空缺,是能夠加分的。但是,即便如此,博士後仍然不能看作比博士高一級的學歷或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