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學歷求職者南下浙江找工作 博士後搶手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據預測,到2015年,浙江省高層次人才需求規模將突破100萬,這讓許多北京高學歷的碩士、博士動了「南下」的念頭。5月30日,在「浙江——北京夏季高層次人才洽談會」現場,幾位名校畢業的求職學生向記者坦言了他們在求職過程中遇到的苦與樂。

  「應屆生門檻」卡住海歸

  去年8月從俄羅斯學成歸來的劉燕,已在北京找了近一年的工作。畢業於國內一所985知名高校重點專業的她,目標是進入一家國企或央企工作,對於至今求職未果的現狀,她覺得非常無奈。「我們是本碩連讀的學生,學校與國外的大學聯合培養,我們只有兩年的課業是在國內完成的。直到去年學成歸國,我已在俄羅斯生活了5年。出國的時候我們非常年輕,在國外生活多年,對國內的就業形勢、就業政策非常不了解。國外沒有宣講會和招聘會,也沒有老師及時給我們做就業指導,我們完全沒有『應屆生』的概念。」國內外的學制存在「時間差」,因此當去年8月課業結束,歸國開始找工作時,被許多單位以不是「應屆生」為由拒絕了,劉燕感到非常的困惑。劉燕說,這幾個月找工作、四處碰壁的過程中,她結識了許多與她情況相似的歸國學生,他們甚至建了微信群,時常互相倒一倒工作難找的「苦水」,談到出國,大家似乎都有些後悔。

  劉燕對於工作的福利、待遇沒有特別期許,她希望能夠進入一家國企或者央企,獲得正式的編制,至於有沒有戶口,她現在已經不太考慮了。「與國內注重筆試不同,國外的教育比較注重口頭交流、現場表現、臨場應變,這些都為我在找工作時帶來了優勢。然而,許多國企、央企只招收應屆生的標準卻將我『一刀切掉』,我連準入的資格都沒有了。」劉燕說,她的檔案還在學校。學校的政策是,由於國內外學制的差異,對於海外歸國的學生,畢業回國兩年之內都算是應屆畢業生。然而,這個「應屆」的身份不被用人單位所認可,「甚至連學校開出應屆畢業生的證明也不行」,這讓劉燕感到深深的委屈。

  如今,湖南姑娘劉燕已經在北京朝陽區的一處短租房裡租住了幾個月了,她希望能早點跨過「應屆生」的門檻,找到一個穩定而有發展的工作。同時,她也提醒在國外讀書的學弟學妹們,如果想回國發展,一定要多關注國內的就業形勢,「我們班的同學中,有兩個人及時關注到了國內的就業情況,提前完成課業回國找工作。要想回來,一定要有『先見之明』啊。」

  學制差異難倒「雙博士」

  同樣是海外歸國,日本留學回來的「雙博士」高天澤沒有遇到「應屆畢業生」的困境,但同樣因為學制的差異感到有點遺憾。高天澤是歷史學專業的博士生,畢業之前,她國內、國外的兩個博士學位同時在讀,如今她已從國內的北京大學拿到了歷史學博士的學位。今年3月,高天澤從日本修滿課業回到國內,這時招聘的大潮基本已經過去了。

  「日本的學制與國內是不同的。在國內,只有做完畢業論文、拿到博士畢業證書以後才可以出去找工作。而在日本,只要修完所有博士課程,拿到博士資格,就可以找工作了。這種資格在日本是被廣泛認可的。」高天澤介紹,當一個博士生,在日本修滿學分以後,有兩個選擇:一是「休學」,每個「休學生」有3年的期限寫論文,3年後若未完成畢業論文,可選擇退學或延期,「這要付出昂貴的學費」;二就是修滿學分,什麼時候論文寫完,再來提交論文、組織答辯、領取畢業資格。「我的情況屬於後一種,這也是基本上所有人文學科的『博士』選擇的道路,畢竟在日本嚴格的論文規格下,能夠在3年內完成論文及答辯的人,少之又少。」

  對於國內外這樣的差異,高天澤也有點無奈,「單位不承認我在日本的學歷,海外求學經驗只是找工作時的一點加分項而已。」好在高天澤已在北大取得正式的博士學位,憑藉這個學位,她開始著手尋找合適的工作,她的目標是成為一個有正式教職的高校教師。「我已在北京嘗試過多所高校,找到一個有教職的工作比較困難,也許這與我的專業有關。所以我這次不把自己工作的方向和地點限定得那麼『死』,不必一定非在北京,也不用百分之百專業『對口』。」

  高天澤是江西人,對於北方的氣候一直不太適應。因此,如果這次能成功找到一所浙江高校就職,她是比較滿意的。「生活壓力和環境汙染都是我考量的因素,浙江尤其是杭州是我非常心儀的地方。同時,浙江的高校提供的待遇也較為優厚,安家費、課題啟動費等非常齊備。」高天澤說,她最看重的還是一所高校的學術發展和學術資源。

  研二找工作不算早

  與國外歸來的學子相比,在國內讀書、就業的學生們,在時間上似乎從容許多。來自北京大學金融專業研二的學生陳明君,已經開始認真了解招聘情況、參加各種招聘會、投簡歷了。這次的「高洽會」,她看中了兩所浙江省內的事業單位,「我比較看重事業單位的編制和社會地位。據我了解,如果有正式編制的話,剛入職時的待遇都不會太高,所以我對這方面沒有太多的期許。」

  這次陳明君所投簡歷的兩家單位都表示,願意讓她先進單位來實習一段時間,彼此加深了解。對於這種情況,陳明君感到滿意,「我的家鄉就是浙江的,我覺得整個生活環境,浙江要比北京好。浙江的金融機構要比北京少,如果選擇回家的話,事業單位是我的首選。我願意回去實習一段時間,再做決定。」當然,離畢業還有一段時間,陳明君並沒有把自己的去向「定死」,「其實,北京更適合學金融的同學們發展,其他城市哪有那麼多『高大上』的金融機構啊?」

  雖然,近年來金融專業一直非常熱門,但是由於畢業生眾多,所以就業的競爭也非常激烈。還沒到畢業就已經開始求職,陳明君說,她的動作一點都不早。「讀了研之後,大家在找工作這件事上都非常積極。我們班上有的同學,研一就開始在金融機構實習了。」陳明君算了算日程,他們明年1月份畢業,如果浙江省是10月進行事業單位考試的話,她現在「出手」正合適。

  博士後搶手待遇優厚

  「高洽會」的一個亮點是博士後招聘專場,共有40家博士後工作站點企業參加,推出226個博士後項目,招收347名博士後。一位企業招聘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為博士後人才提供的年薪基本在10萬至20萬元之間,另有各種獎勵和補助,福利與公司員工同等,並提供配套設施齊全的住房一套,甚至解決家屬工作、子女上學入園、落戶等問題。」

  前來招聘人才的巴貝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先生告訴記者,企業與浙江大學對接招收博士後,2至4年的科研項目完成之後,如果人才有意向留在企業,單位還會提供更大的平臺、更優厚的待遇。「我們招收博士後的起薪是年薪10萬元,以前有這樣的先例,招進來的博士後,科研結束後,繼續留在企業,成為了企業的副總。」張先生說,他們需要專業對口、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人才,「實踐經驗對我們來說很重要,我們更喜歡有工作經歷的人才。畢竟企業開發的是實驗性的產品,『學校到企業』的畢業生,在培養上會更費勁。」

  來自北京工業大學的劉浩然,今年即將從光學工程專業博士畢業,他來應聘溫州市一事業單位的博士後流動站。劉浩然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他更希望以後跟家人生活在一起,「單位的博士後流動站可以與北京工業大學聯合培養,科研工作可以在北京完成,在溫州的單位只需定期或不定期匯報成果即可。」劉浩然告訴記者,博士後的科研項目結束後,還是需要再找工作。但是有了博士後階段的實踐經驗,求職會容易得多。實習生 孫樂琪 製圖 吳薇

相關焦點

  • 中國對博士後誤解:在美博士找不到工作才去當
    新博士「畢業即失業」,若不願淪落到吃救濟的地步,就得降低標準找份工作。但因求職者的博士頭銜,用人單位通常都不願僱傭,因為一是得付高薪,二是知道留不住。找不到正式工作,唯一最好的出路,就是當博士後。
  • 臺博士找工作遇尷尬 高學歷造就高失業率
    臺灣大學圖書館內,學生認真讀書為博未來好前程為解決臺灣博士後就業難的問題,日前臺「國科會」宣布計劃出臺方案,鼓勵企業界聘用博士後研究員,起薪不得低於5.76萬元(新臺幣,下同),即臺當局每人每月補助3萬元,其餘薪資由企業自行負擔
  • 找不到工作就做博士後 博士後流動站成就業中轉站?
    50多歲的王先生還記得,當年自己的同學裡出了個博士後,這個名頭令他非常景仰,「我以為這應該是人生能拿到的最高學位了。」  如今,王先生的兒子已經博士畢業,選擇留校做博士後,但這是找不到工作的無奈選擇。
  • 一位博士後工資5000元!這還是大家羨慕的高學歷工資嗎?
    由於信息不對稱或者信息缺乏的原因,很多社會公眾或者學生家長以為學歷越高工資待遇就越高,家長們認為工資和學歷成正比。尤其是一些本科生或者研究生,天真的認為只要學學歷越高,找工作就會越容易。但是實際情況卻並不是這樣。
  • 碩士/博士後擴招,高學歷真的越來越不值錢了嗎?
    ,在今後的職場競爭中,高學歷究竟還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呢?事實上,博士後並非學位,而是從博士研究生畢業到走向社會就業之前的一段過渡期,可以算作是在高校或博士後流動站的一段科研工作經歷,在國內,博士後在站時間一般為兩年。換句話說,博士生可以晚兩年再找工作,在這兩年內可以對自己的研究領域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究,也可以對未來職業規劃有更清楚的規劃。
  • 是工作在找你還是你在找工作
    文 | 定 國孔雀東南飛,深圳是一個充滿魅力和無限可能的城市,尤其是在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後,激勵了許多年輕人南下尋找自己的夢想,他們放棄在內地穩定的工作,來到深圳打拼。如果沒有合適的,那就在附近十元店裡住下,第二天再來,直到找到一份工作。十元店,現在年輕人很少知道那是一個什麼店。當時在人才市場周邊,有一些簡陋的房子經過改造,擺滿搖搖欲墜的上下鋪,一間房子十幾二十的鋪位,除了容身的床鋪外,走路都要側身。可這不好那不好,它最大的好處就是便宜,只有十元。對於經濟窘迫的求職者來說,只要十元就可以找一個安身之地,也算不錯。
  • 學歷真的影響找工作,不是假的!
    證書是學歷的表現形式,沒有合格畢業證那就是肄業,我想誰也不會拿一張肄業證書去社會上找工作吧。所以學歷是踏入社會的一塊敲門磚,也有一點道理。但是這一紙文憑到底能不能敲開門?也應當另有說法。因為現在已經人才不缺了,哪裡還會像以前的大學畢業都要包分配。學歷為什麼產生影響?
  • 海歸博士回國找工作的真實情況
    我們是老牌985的強勢工科專業,也是現在國家大力發展扶持的產業,舉三個例子:一個是學術大牛,青年千人引進的,學校開的底薪是40萬,不包括項目安家費;一個是博士期間在國外交流一年,去海外讀了博士後,博士後期間在武漢房價前百分之二十的地方買了房子;一個是本土博士,本土博士後,他家是農村的,娶了我們學校教授的女兒,女方家出房200平,師嫂還在省工商工作,就是因為師兄工作好長得不錯,哈哈哈,可以感受一下。
  • 博士後是學歷嗎?43所一流高校博士後流動站排行榜,國科大第一
    文|冷絲欄目|絲說教育改革一所高校有多少數量的博士後流動站,這也是大學實力的重要表現。博士後是學歷或者學位嗎?博士後流動站和博士後工作站有什麼區別?北京師範大學一是博士後不是學歷,也不是學位。除了42所雙一流建設高效,中國科學院大學設立的博士後流動站數量最多,共計有178個博士後流動站,這個數量遠遠高於其他高校。比如,浙江大學有57個博士後流動站,高於清華大學的48個,也高於北京大學的47個。
  • 浙江100個「揭榜掛帥」項目首次向北京發布
    9點半,2020浙江-北京高層次人才洽談會暨「揭榜掛帥」項目發布對接活動如期舉行。這是新冠疫情之後,浙江首次進京招聘人才,也是浙江連續第22年集體組團赴京開展大型招才引智活動。與往年不同,浙江首次向北京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發布 「揭榜掛帥」項目。
  • 58同城發布2020年求職者調研報告:78.9%求職者注重薪資待遇,平均...
    《2020年求職者調研報告》表明,83.5%求職者使用線上渠道找工作,78.9%的求職者優先考慮薪資待遇;銷售崗位期望薪資8509元,排名第一;建築業實際支付月薪最高,達到7025元;求職者平均更換一份工作的頻率為15.2個月;14.3%行政類求職者希望轉財務崗。
  • 我在2020找工作:HR很吃香,阿里政委最搶手
    浙江工業大學是杭州的一本,其計算機系的畢業生,在杭州有一定的競爭力,往年也是阿里、網易這些大廠的常客,往年校招楊冬他們都是要巴結老師,找輔導員幫忙宣傳。 而今年學校的就業指導中心,將所有本碩博有就業需求的學生的簡歷,整理好發給相對優質的僱主公司,楊冬一次性就收到400多份簡歷,其中還有2020屆的學生。
  • 浙江大學博士後招聘3則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浙江大學李達三 葉耀珍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陳曉教授課題組博士後招聘 課題組簡介 陳曉,浙江大學教授
  • 高學歷就有高收入嗎?這份研究發現了一些有趣的事實
    浙江大學的Yanqiao Zheng等三位作者在今年11月發表的論文中用數據討論了這一問題。他們利用2017年智聯招聘網站上約2萬份簡歷和同期16000個招聘崗位作為樣本,分析供應方和需求方的教育匹配情況。該招聘網絡上的求職者以受過大學及以上教育的人群為主,因此是個很好的高教育人群的樣本庫。
  • ...求職者調研報告:78.9%求職者注重薪資待遇,平均跳槽周期15.2個月
    《2020年求職者調研報告》表明,83.5%求職者使用線上渠道找工作,78.9%的求職者優先考慮薪資待遇;銷售崗位期望薪資8509元,排名第一;建築業實際支付月薪最高,達到7025元;求職者平均更換一份工作的頻率為15.2個月;14.3%行政類求職者希望轉財務崗。
  • 專業比學歷重要?冷門專業博士後待遇不如熱門專業本科生
    近日在和一些博士後高學歷人才交流時候,發現了一個明顯的問題,就是這些博士後工資待遇居然還不如一些熱門專業的本科生,比如金融專業、計算機專業的本科生可能一個月工資待遇就已經一萬多,但是現在這些博士後的工資待遇卻只有五千多,而且了解到這些博士後就業也不容易。
  • 畢業之後學歷低沒有英語四級能找什麼工作?
    又是一年開學季,各大高校應屆畢業生紛紛返回校園,開啟了實習、找工作的繁忙畢業季,企業也陸續官宣秋招安排。然而,並非所有應聘者面臨求職時都是一帆風順的,由於學歷較低、未取得大學英語四級證書而碰壁的不在少數。
  • 中國體育明星高學歷:郎平碩士 謝軍拿下博士後
    該報告顯示,自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至今,我國奧運冠軍中本、專科以上學歷者已經佔到了總數的81.95%,碩士以上學歷者也有28%。雖然中國體育明星的學歷引起過不少爭議,但其中很多人也有真才實學,學士學位很常見,讀到博士並不稀罕,甚至還有博士後!
  • 博士後流動站成了就業中轉站?高學歷就業更難?
    50多歲的王先生還記得,當年自己的同學裡出了個博士後,這個名頭令他非常景仰,「我以為這應該是人生能拿到的最高學位了。」如今,王先生的兒子已經博士畢業,選擇留校做博士後,但這是找不到工作的無奈選擇。王先生也明白了,博士後不是學位,而是獲得博士學位後,獲準進入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人員,只是一種身份和經歷,但待遇並不高。
  • 找工作,學歷重要還是經驗重要?
    前幾年,聽到「大專生」時,感覺還可以,學歷不是很高但找工作絕對夠用,說得過去。隨著大專院校的普及,門檻越來越低,導致本科跟專科的差距也越來越大,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找工作的那一刻,才深刻體會到專科和本科的區別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