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預測,到2015年,浙江省高層次人才需求規模將突破100萬,這讓許多北京高學歷的碩士、博士動了「南下」的念頭。5月30日,在「浙江——北京夏季高層次人才洽談會」現場,幾位名校畢業的求職學生向記者坦言了他們在求職過程中遇到的苦與樂。
「應屆生門檻」卡住海歸
去年8月從俄羅斯學成歸來的劉燕,已在北京找了近一年的工作。畢業於國內一所985知名高校重點專業的她,目標是進入一家國企或央企工作,對於至今求職未果的現狀,她覺得非常無奈。「我們是本碩連讀的學生,學校與國外的大學聯合培養,我們只有兩年的課業是在國內完成的。直到去年學成歸國,我已在俄羅斯生活了5年。出國的時候我們非常年輕,在國外生活多年,對國內的就業形勢、就業政策非常不了解。國外沒有宣講會和招聘會,也沒有老師及時給我們做就業指導,我們完全沒有『應屆生』的概念。」國內外的學制存在「時間差」,因此當去年8月課業結束,歸國開始找工作時,被許多單位以不是「應屆生」為由拒絕了,劉燕感到非常的困惑。劉燕說,這幾個月找工作、四處碰壁的過程中,她結識了許多與她情況相似的歸國學生,他們甚至建了微信群,時常互相倒一倒工作難找的「苦水」,談到出國,大家似乎都有些後悔。
劉燕對於工作的福利、待遇沒有特別期許,她希望能夠進入一家國企或者央企,獲得正式的編制,至於有沒有戶口,她現在已經不太考慮了。「與國內注重筆試不同,國外的教育比較注重口頭交流、現場表現、臨場應變,這些都為我在找工作時帶來了優勢。然而,許多國企、央企只招收應屆生的標準卻將我『一刀切掉』,我連準入的資格都沒有了。」劉燕說,她的檔案還在學校。學校的政策是,由於國內外學制的差異,對於海外歸國的學生,畢業回國兩年之內都算是應屆畢業生。然而,這個「應屆」的身份不被用人單位所認可,「甚至連學校開出應屆畢業生的證明也不行」,這讓劉燕感到深深的委屈。
如今,湖南姑娘劉燕已經在北京朝陽區的一處短租房裡租住了幾個月了,她希望能早點跨過「應屆生」的門檻,找到一個穩定而有發展的工作。同時,她也提醒在國外讀書的學弟學妹們,如果想回國發展,一定要多關注國內的就業形勢,「我們班的同學中,有兩個人及時關注到了國內的就業情況,提前完成課業回國找工作。要想回來,一定要有『先見之明』啊。」
學制差異難倒「雙博士」
同樣是海外歸國,日本留學回來的「雙博士」高天澤沒有遇到「應屆畢業生」的困境,但同樣因為學制的差異感到有點遺憾。高天澤是歷史學專業的博士生,畢業之前,她國內、國外的兩個博士學位同時在讀,如今她已從國內的北京大學拿到了歷史學博士的學位。今年3月,高天澤從日本修滿課業回到國內,這時招聘的大潮基本已經過去了。
「日本的學制與國內是不同的。在國內,只有做完畢業論文、拿到博士畢業證書以後才可以出去找工作。而在日本,只要修完所有博士課程,拿到博士資格,就可以找工作了。這種資格在日本是被廣泛認可的。」高天澤介紹,當一個博士生,在日本修滿學分以後,有兩個選擇:一是「休學」,每個「休學生」有3年的期限寫論文,3年後若未完成畢業論文,可選擇退學或延期,「這要付出昂貴的學費」;二就是修滿學分,什麼時候論文寫完,再來提交論文、組織答辯、領取畢業資格。「我的情況屬於後一種,這也是基本上所有人文學科的『博士』選擇的道路,畢竟在日本嚴格的論文規格下,能夠在3年內完成論文及答辯的人,少之又少。」
對於國內外這樣的差異,高天澤也有點無奈,「單位不承認我在日本的學歷,海外求學經驗只是找工作時的一點加分項而已。」好在高天澤已在北大取得正式的博士學位,憑藉這個學位,她開始著手尋找合適的工作,她的目標是成為一個有正式教職的高校教師。「我已在北京嘗試過多所高校,找到一個有教職的工作比較困難,也許這與我的專業有關。所以我這次不把自己工作的方向和地點限定得那麼『死』,不必一定非在北京,也不用百分之百專業『對口』。」
高天澤是江西人,對於北方的氣候一直不太適應。因此,如果這次能成功找到一所浙江高校就職,她是比較滿意的。「生活壓力和環境汙染都是我考量的因素,浙江尤其是杭州是我非常心儀的地方。同時,浙江的高校提供的待遇也較為優厚,安家費、課題啟動費等非常齊備。」高天澤說,她最看重的還是一所高校的學術發展和學術資源。
研二找工作不算早
與國外歸來的學子相比,在國內讀書、就業的學生們,在時間上似乎從容許多。來自北京大學金融專業研二的學生陳明君,已經開始認真了解招聘情況、參加各種招聘會、投簡歷了。這次的「高洽會」,她看中了兩所浙江省內的事業單位,「我比較看重事業單位的編制和社會地位。據我了解,如果有正式編制的話,剛入職時的待遇都不會太高,所以我對這方面沒有太多的期許。」
這次陳明君所投簡歷的兩家單位都表示,願意讓她先進單位來實習一段時間,彼此加深了解。對於這種情況,陳明君感到滿意,「我的家鄉就是浙江的,我覺得整個生活環境,浙江要比北京好。浙江的金融機構要比北京少,如果選擇回家的話,事業單位是我的首選。我願意回去實習一段時間,再做決定。」當然,離畢業還有一段時間,陳明君並沒有把自己的去向「定死」,「其實,北京更適合學金融的同學們發展,其他城市哪有那麼多『高大上』的金融機構啊?」
雖然,近年來金融專業一直非常熱門,但是由於畢業生眾多,所以就業的競爭也非常激烈。還沒到畢業就已經開始求職,陳明君說,她的動作一點都不早。「讀了研之後,大家在找工作這件事上都非常積極。我們班上有的同學,研一就開始在金融機構實習了。」陳明君算了算日程,他們明年1月份畢業,如果浙江省是10月進行事業單位考試的話,她現在「出手」正合適。
博士後搶手待遇優厚
「高洽會」的一個亮點是博士後招聘專場,共有40家博士後工作站點企業參加,推出226個博士後項目,招收347名博士後。一位企業招聘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為博士後人才提供的年薪基本在10萬至20萬元之間,另有各種獎勵和補助,福利與公司員工同等,並提供配套設施齊全的住房一套,甚至解決家屬工作、子女上學入園、落戶等問題。」
前來招聘人才的巴貝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先生告訴記者,企業與浙江大學對接招收博士後,2至4年的科研項目完成之後,如果人才有意向留在企業,單位還會提供更大的平臺、更優厚的待遇。「我們招收博士後的起薪是年薪10萬元,以前有這樣的先例,招進來的博士後,科研結束後,繼續留在企業,成為了企業的副總。」張先生說,他們需要專業對口、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人才,「實踐經驗對我們來說很重要,我們更喜歡有工作經歷的人才。畢竟企業開發的是實驗性的產品,『學校到企業』的畢業生,在培養上會更費勁。」
來自北京工業大學的劉浩然,今年即將從光學工程專業博士畢業,他來應聘溫州市一事業單位的博士後流動站。劉浩然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他更希望以後跟家人生活在一起,「單位的博士後流動站可以與北京工業大學聯合培養,科研工作可以在北京完成,在溫州的單位只需定期或不定期匯報成果即可。」劉浩然告訴記者,博士後的科研項目結束後,還是需要再找工作。但是有了博士後階段的實踐經驗,求職會容易得多。實習生 孫樂琪 製圖 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