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炎熱,胃口不佳,看啥都不想吃,吃啥都沒味道。忽然懷念老家邳州農村的流水席,一想起來,哈喇子就忍不住流下來。也許是現在物質條件太好了,吃什麼都沒什麼特別感覺,再多的宴會也趕不上家鄉流水席那種讓人回味無窮的美味。
壹
我國農村地區,流水席是婚喪嫁娶是一種廣泛的宴會形式。流水席這種形式的由來各地俱有不同說法,老家有種傳說是光武帝劉秀率百官赴沛縣高祖原廟祭拜進香。縣令接旨後十分憂慮,不知道皇帝老子的口味喜好,萬一皇帝不喜,自己的烏紗和人頭可就危險了。一位老廚師建議不妨做出十道大菜,有葷有素,酸、辣、甜、鹹風味各不相同,任由皇帝隨便挑選。縣令也無其他辦法,當即吩咐照此辦理。光武帝食用後,覺得風味和京城很不一樣,甚是獨特,味道也極好,龍顏大悅。光武帝回京後參照此法製作宴席,並傳至民間,被當地人稱之為「水席」,傳承至今。
其實我看來,以前農村少有廳堂飯店,只能將陋就簡,在自家庭院接待賓客,又因場地廚師有限,每次只能做數桌,需要賓客分撥入席,慢慢相傳下來,也就形成了如今的流水席。如今雖然飯店酒樓多了,但老家農村婚嫁時流水席依然盛行,一個是婚喪事要在本鄉本土宣揚與眾,展示排場,第二個是總比去飯店更方便更划算。
流水席一般都是請十裡八鄉知名的流水席大廚掌勺,一方面有口皆碑,鄉裡鄉親的不會做出以次充好,偷工減料的事,其次做出的飯菜適合當地口味,另一方面承包流水席的都是團隊作戰,只要訂好了每桌標準,從前到後就基本不用管了。所以好的流水席大廚都是訂單不斷,遊走於各個鄉鎮之間。
貳
各地流水席都有不同的規格,即使本地也根據經濟條件不同,在規格和菜色上也不一樣。像我們老家都講究八盆八碗八冷八熱兩湯四大件,雞頭魚尾。
八冷分四葷四素,一般是涼拌牛肉、手撕燒雞、涼拌豬肝、鹽水大蝦等,四素多是薑汁藕片、涼拌苔幹(貢菜)、涼拌皮蛋、涼拌菠菜等。
八熱碟是炒菜,常規的有炒小雞、炒肉絲、炒肚片、炒小魚、蒸蛋糕、炒豆腐、炒時蔬、甜拔絲等等
四大件是流水席中不可或缺的硬菜,一般是燉肘子、燉整雞、燉整魚、清水丸子或四喜丸子。
兩湯一般是一甜一鹹,甜湯一般是粟米雞蛋羹或者銀耳白果湯。鹹湯一般是菠菜雞蛋湯或者是羊肉湯。
流水席上菜吃菜也是極為講究規矩,首先是先上冷菜,接著上雞再上炒菜、四大件,菜尾為魚,吃飯時上湯水,稱為「雞頭魚尾」,意為「大吉大利慶有餘」。但魚頭必對年長者擺放。宴席夾菜也有講究,一般也都是請當桌輩分最高或年齡最長的賓客先動,他們先夾什麼菜大家就跟著夾什麼,長者動過了,席上方可隨意。
叄
老家講究宗親相幫,一般張羅婚喪事都要請本族有威望有經驗輩分高的族人來協調全盤,號稱「大總」。婚喪流水席上,上菜撤盤子的一定都是一水的年輕後生,一般都是家族的後輩或者關係極好的近鄰。不管你在外面混得多有面子,家裡親戚婚喪,基本上能回來都要儘量回來撐場面,按照大總的吩咐,系上圍裙,擼起袖子,拿起託盤上菜撤桌。這也許就是深藏在中國人內心的宗族情懷。不管你去了哪裡,家鄉都是你的根。
寫到這裡,口水已經不爭氣地流了一地,小夥伴們,你們老家的流水席是什麼樣子呢?歡迎在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