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爸媽在孩子一歲之前
都被小孩搞得心力交瘁,
原因無他——
嬰兒睡眠時間真是難搞!
有些嬰幼兒相當不愛睡覺,每次睡覺前總要跟爸媽耗上半天,東翻翻、西滾滾,就是不肯把眼睛閉上,搞得父母七竅生煙,卻又無可奈何。然而,如果我們把睡覺視為孩子一天之中,與父母最長時間的分離,也許這樣就比較能同理,為什麼孩子那麼不喜歡睡覺了。
入睡前的孩子們都害怕,眼睛一旦閉上,就看不見爸爸媽媽了,所以他盡其所能的讓自己保持清醒,搖頭晃腦,大聲唱歌,都是在告訴父母:「我不想睡,我想念你們,還想多跟你們玩!」
人與人之間任何的分離,都會有個表達思念的儀式,而睡覺前由父母主導親子的暫時分離,就是「睡前儀式」的意義。
一場認真的睡前儀式,是為了讓孩子覺得安心,並且感覺一天在美好、幸福的氣氛中,劃下句點。
睡眠儀式沒有標準方式,大致上的概念,就是在夜晚長睡眠之前一至兩小時,親子間有一些規律發生的活動(routine),比如:七點洗澡、喝奶、刷牙、七點半講故事或聊天、八點關燈、按摩、親親,然後睡覺。既然是儀式,儘量每天維持固定時間、固定順序、固定地點,讓孩子被制約,進入想睡覺的情境。
睡前儀式的活動中,儘量不要有太激烈的行程,比如:在床上格鬥大摔角、講超級好笑的笑話等。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禁絕有」藍光暴露「的活動,包括看平板計算機、手機、電視等。家裡若有LED白晝光的燈,也務必熄滅,改為黃色系光源。因為LED白光也含有大量藍光的光波,會讓孩子的大腦誤以為現在是白天,分泌較低的褪黑激素,導致入睡困難。
進行睡前儀式時,父母一定要專心在孩子身上,把手機收起來,放下所有雜事,專心享受親子時光。如果白天有處罰孩子,或者有對孩子吼叫、責罵,可在睡前再次重申,你已經原諒他,告訴孩子:「我愛你。」 孩子有任何害怕的事, 像是夫妻吵架,也可以在此時解釋清楚,讓孩子知道父母已經和好了,或者告訴他,爸媽吵架不是因為你不乖,並不是你的錯。
凱爾諾特是重慶首家0~3歲專業託育中心,主打「專業託育、全日制教學」,是國內少有的可以從寶寶2個月起收託的託育機構。官網:www.tuodele.com
美國賓州大學教授道格拉斯.泰提(Douglas Teti)曾經研究睡前儀式的成功因素,發現秘訣就在於,母親是否有感受到寶寶微妙的動作,並且給予回應。
比如說,他觀察到一組容易入睡的母子,母親抱著六個月大的嬰兒餵母奶,只要寶寶發出聲音,母親就馬上回應:「It’s OK.」寶寶偷偷睜開眼睛瞄一下,媽媽總是微笑的看著他,這些回應都令寶寶安心,很快就睡著了。
另一個成功的案例,是當孩子對床邊故事失去興趣時,媽媽立刻感受到孩子的不耐煩,用翻頁、換一本書或停止說故事等方式回應。這些都可以讓睡前儀式事半功倍。
有位睡前儀式失敗的母親,努力讀著床邊故事,小孩不耐煩的跑下床,她還硬把孩子拽上床,堅持把故事講完,整個睡前氣氛糟糕透頂,最後孩子當然不肯睡覺。其他失敗的原因還有:自己滑手機,眼神與孩子沒有接觸;放孩子不喜歡聽的音樂、故事;甚至有媽媽放語言教學音檔。這些都不是睡前儀式的好主意。
很多父母在網絡搜尋,看到專家分享讓寶寶入睡的絕招,什麼觸覺刷啦、衛生紙在臉蛋上揮啦、按摩腳底啦……結果別人成功的方法,自己試都沒用。其實賓州大學的研究,就已經告訴我們答案:
睡前儀式的重點,根本不在於方法,而是父母有沒有用心陪伴,用心付出,回應孩子的需求。
來源於《親子天下》 作者:黃瑽寧
凱爾諾特新手爸媽微課堂會在每周三晚的21:30-22:00跟大家在群裡分享育兒過程中的各種問題的處理方法,也會有育兒專家集中解答大家各自遇到的育兒難題,歡迎大家加入我們的新手爸媽群聽課或提問哦~(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carrottecare, 並回復「進群」即可)
凱爾諾特是重慶首家0~3歲專業託育中心,主打「專業託育、全日制教學」,是國內少有的可以從寶寶2個月起收託的託育機構。官網:www.tuode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