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配方奶、兒童純牛奶、原味酸奶,寶寶輔食……一樣的平臺,一樣的信任,溜一眼,齊活、下單,坐等收貨。
這不是11.11搶購,這不過是像餘佳樂這樣的千萬二胎媽媽的定期購物日常。每年11.11,囤貨是再正常不過的了。她想給寶寶囤點輔食,眾多商品都挑花了眼睛,她突然想起,上個月收到寶寶輔食試用裝寶寶當時吃得很香很喜歡吃,就點開了品牌的頁面,找到了上次試用裝的常規規格,再挑選了幾個其他口味一起湊單。很多嬰幼兒用品,她平時都不敢輕易購買,不知道是不是適應寶寶體質,不知寶寶喜歡不喜歡。「沒試過,都不敢一次性多囤」。「試用過了,就覺得安心多了」,她會心地笑了。
上述場景每天都在京東上演。
聰明的你可能已經反應過來了, 這是一種商場慣用的營銷手段。
只是我們更熟悉的場景是這樣的:行走在琳琅滿目的某個商超,尤其在食品區域,幾步一個拐角,就會看到一個免費試吃的貨臺。這種方式能夠帶來極好的用戶體驗,同時極大地提升用戶對商品的購買機率。
近幾年來,隨著電商的發展,憑藉供應鏈技術及大數據分析,很多電商大平臺同樣能夠利用這種方式,達到同樣的目的。在京東,這就是基於京東智能供應鏈打造的精準試用。
所謂精準試用,就是利用大數據分析和京東的用戶畫像,將試用產品精準地發放給匹配的用戶。隨後幾個月,京東會跟蹤用戶對試用品的復購情況,進一步細化用戶畫像。
對於品牌商來說,這種數位化的試用方式,能夠打破原有的「看得到,摸不著,試用不到」的購物壁壘,也打通了「線上與線下」的體驗壁壘,幫助品牌方更低成本地在京東海量用戶中,精準快速地找到符合目標用戶畫像的群體,快速拓展新用戶,同時有效喚醒沉睡用戶。不僅是非新品試用,供應商在推廣新品時,可通過小批量派發嘗試感受到市場對商品的接受度,降低了供應商新品試錯的成本。當前京東精準試用已經幫助聯合利華、P&G、歐萊雅、SKII、維達、高潔絲、可口可樂、三隻松鼠、伊利、水井坊、瀘州老窖、尊尼獲加、雀巢、偉嘉寶路、大象、移動、聯通、電信等數百個品牌進行試用品投放,精準觸達了數百萬用戶。精準試用2018年派發數量環比增長273%,部分品牌復購率高達45%。
對於消費端來說,精準試用讓消費者能夠在線上得到與線下一致的購物體驗,針對用戶未知且感興趣的商品,向用戶派發試用裝,讓用戶在試用後能夠放心購買原正裝商品。
我們可以看到,有了智能供應鏈的這一條「傳送帶」,數據能夠更好地在消費端和供給端流動,從而給消費者和品牌商共同創造價值。
未來,通過機器學習精準定位目標商品的目標用戶,能夠提高投放的復購率,增強試用品投放的有效性。當然這種方式也能夠服務於線下場景,通過線下派樣機,讓線上與線下均能夠快速派樣,實現無界零售,打破場景的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