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孟梅
11月16日,京東集團發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業績,財報顯示:基於對用戶體驗的持續升級以及下沉新興市場的拓展,京東年度活躍用戶達4.416億,增長32.1%,增速創三年來新高。
同時,財報也顯示,今年前9個月有2004個品牌在京東GMV過億,其中中國品牌佔比81%,京東11.11第三方商家成交額增速同比翻倍,且遠高於行業增速。
應該說,這樣一組亮眼的數據背後是商家、消費者和京東整個平臺在面對突如其來的不確定性時,共同努力加速實現數位化進程的結果。
其中京喜平臺的數據最具有代表性。在剛剛結束的11.11期間,京東旗下的社交電商平臺京喜直接帶動產業帶商家訂單環比增長15倍。義烏居家小件產業帶、廣州時尚服飾產業帶、深圳數碼手配產業帶等近200個產業帶的企業受惠於京東智能供應鏈,從復甦重新邁進加速增長階段。
不僅是產業帶中的中小企業,越來越多的品牌商也選擇加入京東平臺,以抵抗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京東零售CEO徐雷表示,很多品牌商選擇與京東合作,除了京東具備更高的效率,以及有助於數位化能力的提升,還可以通過C2M等展開更多的合作。渠道商、品牌商和消費者均能通過京東零售的全渠道受益。
京東的全渠道數位化賦能除了給C2M廠家和品牌商流量支持,更重要的是提供其他電商平臺不具備的數位化供應鏈支撐。
財報顯示,京東庫存周轉天數已降至34天,創下歷史新低。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因為庫存周轉速度是零售業最核心的指標之一。沃爾瑪和亞馬遜的庫存周轉天數均超過40天。作為全球零售業周轉速度標杆的Costco,庫存周轉天數在30天左右,但Costco只管理幾千個SKU,沃爾瑪也不過管理數萬個SKU。
相比之下,京東管理的自營SKU數量即超過500萬,是Costco的上千倍、沃爾瑪的上百倍。要知道隨著SKU規模的增長,庫存管理的難度是呈指數級增長的。管理數百萬量級的SKU,庫存周轉天數仍能控制在低於35天,京東庫存周轉的效率稱得上獨步天下。
京東高效庫存周轉背後依託的是高效供應鏈。多年來,京東打造了覆蓋商品採購、庫存、履約等全流程的智能決策系統,從而構建起從供給側到需求側的高效通道。今年11.11期間,京東平臺與超過55%的品牌商產生數據協同,幫助超過500萬種商品進行銷售預測,每天給出超過30萬條供應鏈智能決策。通過智能預測、自動調撥和智能履約,京東智能供應鏈支撐32個省市自治區、近200個城市的大促預售商品的前置決策。
正是在智能供應鏈的支持下,目前京東運營500萬SKU商品、750個倉庫,現貨率維持在95%以上,庫存周轉控制在35天以內,能夠實現93%的自營商品24小時內送達。
京東的高效供應鏈讓市場意識到了這是一個以提高質量和效率為目標,以整合資源為手段,實現產品設計、採購、生產、銷售、服務等全過程高效協同的組織形態。京東完整的供應鏈體系通過資源整合和流程優化,促進了產業跨界和協同發展,加強了從生產到消費等各環節的有效對接,降低了企業經營和交易成本,從促進供需精準匹配和產業轉型升級,到全面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我們看到,通過鍛造強大的智能供應鏈體系,京東打通了製造協同化、服務化、智能化,提高了流通現代化水平,促進了批發、分銷、零售、物流之間的資源整合、供應鏈協同,全線貫穿零售行業的營銷、交易、倉儲、配送、售後等環節,而且為上遊製造行業提供技術賦能,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閉環。
不難看出,京東供應鏈集成了廣泛的「社會化」能力,服務對象不僅是京東自身的供應鏈,而是被集成到全社會的眾多供應鏈中,向全社會提供高效優質的供應鏈服務,實現供應鏈高效協同的社會價值。
有了高效供應鏈作為依託,零售、物流體系才有了堅固的基石,而不會是建在沙灘上的大廈。這也是為什麼京東堅持十幾年如一日,持續夯實自營供應鏈、自建物流體系的原因。
京東打造的高效數位化供應鏈也和中國當下經濟發展的大勢緊緊貼合在一起。「十九大」報告提出,當下我國的經濟正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在這一階段,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現代供應鏈既是新的增長點,形成新動能,又是提升整個經濟效率的關鍵因素之一。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等五大任務中,降成本既要著眼於要素、制度成本,更要降低整個社會的供應鏈成本。
眾所周知,供應鏈落後是中國商品價格過高的原因之一,這是被消費者長期詬病的問題。供應鏈的短板阻礙了中國商業與製造業的效率提高,也讓成本居高不下。隨著越來越多京東這樣的深耕高效供應鏈的企業出現,中國的整體商業效率也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未來,數智化供應鏈建設是挖掘消費需求的發力點;未來,全球經濟的比拼就是企業運營效率的比拼,是產業鏈競爭力的比拼,是供應鏈能效的比拼。只有以數位化、智能化創新技術不斷推動社會供應鏈轉型升級,中國企業的運營效率與競爭力才能持續提升,讓中國經濟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