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墾藥材產業富民泉?記原甘肅農業大學教授、博導、二級研究員...

2020-12-15 每日甘肅

文/馬英東 冉旭東

藺海明,1953年生,甘肅甘谷人,博士,二級研究員,現任甘肅省老教授協會會長。原系甘肅農業大學教授、博導,農科院黨委書記,兼任甘肅省生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耕作制度研究會常務理事和甘肅省中藥材專家組組長。退休後受聘甘肅省農業科學院中藥材研究所名譽所長,特聘研究員。他在甘肅農業大學率先開設旱地農業生態學課程、創建藥用植物資源與利用博(碩)士點及中藥材栽培與鑑定本科專業;是甘肅中藥材產業「十五」規划起草人之一,「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評審專家,甘肅西部凹凸棒石應用研究院特邀教授,名譽院長。

藺海明教授在細心觀察野生艾草生長創建旱地生態農業和中藥材栽培學科,培育人才

1975年,藺海明被推薦到甘肅農業大學上大學,1978年畢業留校任教。1983年,為了研究旱地農業,藺海明及團隊在定西創建了教學、科研、推廣三結合基地,後擔任站長。時任林業部部長林乎加還專門到三結合基地考察。藺海明在實踐研究中發現,制約旱地農業發展的關鍵是乾旱,而乾旱是一個生態問題。1985年,藺海明開始研究旱地農業生態,並在甘肅農業大學率先開設了旱地農業生態學課程,為甘肅乃至全國培養了一批旱地農業生態學領域的研究人才。

在研究旱地農業生態的過程中,藺海明發現,有些藥用植物比較適合旱地種植。此後他就把研究方向轉向了中藥材,在甘肅農業大學創辦了中藥材栽培與鑑定專業及藥用植物資源與利用學科博(碩)士點,這個博士點成為西北唯一一個中藥材博士點。

藺海明是一個勤奮好學的人,他一面搞教學研究,一面又刻苦努力學習新知。在他當上教授後,他還攻讀了博士學位。50歲那年,他博士畢業,在畢業典禮上師生們為他的精神鼓掌。他是農大的學科帶頭人,更是農大人刻苦好學的榜樣。

1989年,藺海明因在旱地農業生態研究領域的突出貢獻,榮獲首屆中國青年科技獎,並受時任中國科協主席、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接見。1990年,藺海明榮獲甘肅省委省政府農業科技先進個人獎,1991年獲得農業部農業科技推廣先進個人獎,1992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說起見錢學森的場景,藺海明教授說:「錢老當年講的話,我一直記憶猶新。錢老對我說,『小夥子,再好好努力。』當時我很興奮,那種鼓勵,對人真是一種促進。後來我在我的課堂上,也經常鼓勵學生對我的觀點提出自己的看法,說錯沒關係,科學就是探討出來的。我在教學生涯裡,總是鼓勵學生多,批評學生少,我一直認為,鼓勵要比批評重要」。

藺海明教授長期從事農業生態學和中藥材栽培及規範化種植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培養了大量的優秀人才,可謂「桃李遍天下」。他先後承擔並完成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27項,21項科研成果獲獎,其中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5項,廳局級獎8項;在《中國生態農業》、《草業學報》、《應用生態學報》、《中藥材》、《科學導報》及《甘肅日報》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140餘篇;主編出版《旱地農業生態學》、《中藥材規範化種植技術教程》、《中藥材栽培技術》、《甘肅道地藥材—當歸研究》、《紅芪研究與開發》、《甘草標準化栽培技術》和《當歸標準化栽培技術》等學術專著和高校教材10部。

近年來,藺海明教授積極和企業結合,承擔了科技部中藥材產業方面研究項目多項,制定了當歸、黨參和羌活等中藥材的種子、種苗、栽培技術規程或標準15項,為甘肅省中藥材規範化生產提供了技術支撐。

藺海明教授與酒泉巨龍公司張漢平經理觀察甘草結種情況

開墾中藥材產業發展,致富於民

1、解決當歸種植問題

藺海明把研究方向放到中藥材種植上後,他首先關注了岷縣的當歸種植。岷縣是「千年藥鄉」,是「中國當歸之鄉」。所產當歸,品質優良,是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但藺海明發現,岷縣當歸種植中有兩個突出的問題:一個是提前抽薹,一個是麻口病。

為了解決這兩個問題,藺海明帶領團隊進行深入地研究。傳統認為,當歸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但藺海明發現這個認知是錯誤的,準確地說,當歸是一種兩年生草本植物。導致麻口病的原因,是多年種植當歸,沒有倒茬,造成免疫和抗病力下降。經過實踐,倒茬可以有效的減少麻口病問題。關於當歸早抽薹問題,他提出了溫室育苗,黑色地膜代替白色地膜和採用直播技術等方法,讓當歸的抽薹率降低了。

2、引進枸杞種植

1991年,藺海明在寧夏參加學術會議期間,發現寧夏的枸杞藥食兩用,是一個發展前景不錯的高效產業,他決定引進種植。隨後,他向甘肅省教育廳申請了枸杞課題,在景泰縣的蘭大農場進行引種試驗。

說起引種枸杞之事,藺海明教授微笑著說,「引進枸杞還真有故事。我們去寧夏採購種苗的路上,汽車突然著火了,幸運的是,有驚無險。我和王有科老師、司機都跳了車,只是車燒毀了。苗子引來種上後,成活率很低,因為不懂,被人家騙了,結果引來的是孽生苗。搞清楚後,第二年才引進了嫩枝扦插苗,這才把枸杞種活了。」

枸杞在景泰引種成功後,在草窩灘等鄉鎮擴大推廣。目前,景泰縣枸杞種植面積達15萬畝;後又推廣到靖遠,靖遠的種植面積也發展到了15萬畝,繼而在瓜州、玉門、金塔等縣市推廣。酒泉地區目前已超過20萬畝。枸杞畝產乾果400-700公斤,市場價一公斤50元左右,一畝地的毛收入在2-3萬元,全省種植50萬畝,產值達上百億元,枸杞種植是農民脫貧致富的好產業。枸杞還抗鹽鹼,在鹽鹼地能比較好的生長,在永登縣上川鎮甘露池村試種後,取得成功,讓昔日的鹽鹼地也有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3、發展甘草產業

藺海明在甘草品種選育上花費了很多心血。十幾年時間裡,他和團隊一起選育出了三個甘草新品種。甘草1號(烏拉爾甘草)、甘草2號(光果甘草)和甘草3號(脹果甘草),填補了甘肅省沒有甘草新品種的空白。

藺海明教授(右一)在西和縣與杜?教授調研半夏種植 武威石羊河林場場長謝建軍多次邀請藺海明教授到武威民勤來發展甘草產業,酒泉巨龍集團總經理張漢平三顧茅廬,請他到酒泉去發展甘草產業。今天,武威民勤甘草種植已經超過5萬畝,而且民勤甘草還申報成為中國地理標誌認定產品。在酒泉,藺海明建立了全國第一個甘草種質資源圃,收集野生甘草種質資源5個,是全國收集野生種質資源最多的甘草種質資源圃。同時,建成了全國第一個面積最大的甘草種子人工繁育基地。培育的新品,解決了野生甘草種子大小不均、成熟不一、蟲眼嚴重的問題。

甘草是甘肅中藥材的「五朵金花」之一,甘肅甘草產量佔全國甘草產量大約40%,甘肅甘草目前種植面積達30萬畝。

現在全國有甘草新品種4個,甘肅就佔了3個。中國工程院院士黃璐琦到酒泉甘草種質資源圃考察時,對藺海明教授搞的甘草資源圃和甘草繁育基地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藺海明說,「搞科研,就是要搞產業,一個產業,只有形成產業鏈,才能發展起來。」

退休之後不忘初心繼續發揮餘熱,科技扶貧

藺海明退休後,擔任甘肅省老教授協會會長,甘肅西部凹凸棒石研究院特邀教授、名譽院長。

藺海明教授看到國家正在打脫貧攻堅戰,就主動請纓,組織和領導退休老教授積極助力脫貧攻堅,並聯合甘肅百草科技有限公司,在榆中北山實施艾草產業脫貧攻堅項目。艾草是大健康產業,也符合「一帶一路」倡議,是扶貧路上的「新藥方」、「新抓手」。不知不覺中,藺海明教授又開闢出了一條中藥材種植的新產業鏈。

2019年,藺海明參與研究的凹凸棒石活化及在綠色農業生產中的應用,獲得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退休後的藺海明教授,不忘初心,積極發揮餘熱,參與科技扶貧。他帶領老教授協會的老教授們,先後到慶陽環縣毛井鎮,會寧縣大溝鎮、榆中縣中連川鄉及甘南藏區等地,給群眾講解農業科學技術、中藥材種植技術,幫助群眾脫貧致富。

藺海明教授在天水考察連翹生長情況 生活中的藺教授,樂觀、積極向上,胸懷寬闊,幽默風趣。退休後,他給自己約法三章:堅持向上的正氣,寫回憶錄抒發感情,讀書。讀完書還寫讀後感,僅去年一年就讀完了四本傳記。業餘時間,還喜歡寫詩填詞。他在榆中北山寫到「攻堅脫貧開新路,重構業態產品全。」他在酒泉金塔寫到「大漠農林闢新地,廣植梭梭治風疾。」

談到對年輕人的寄語時,藺教授語重心長地說:「謀事在人,成事更在於人。認準的事,要持之以恆,堅韌不拔,一直到幹出成績為止。工作上要勞逸結合,會玩的人,才會工作。」

中藥材產業是甘肅農業的六大產業之一,是生態建設的十大產業之一,是國家產業建設中的重要產業。藺海明在學科建設,在中藥材種植推廣發展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藺海明就是這樣一個格局高瞻、頭腦智慧、思路前瞻的科學家,科技興農的帶頭人,老百姓致富的領路人。新時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人民奉獻的人。

相關焦點

  • ...生物技術應用的建設者——記甘肅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金文
    張金文,甘肅武威人,甘肅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甘肅農業大學農學院原黨委書記、甘肅省作物遺傳改良與種質創新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國家級植物生產類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主任,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生物安全分會理事會理事。張金文教授觀察馬鈴薯脫毒組織培養種苗結緣農大,愛上遺傳育種1977年,在老家甘肅武威務農的張金文,聽到國家恢復高考的消息,非常激動!
  • 甘肅農業大學聘任知名專家擔任特聘教授、客座教授
    每日甘肅網訊  10月9日,甘肅農業大學在逸夫科技館5號會議室舉行了知名專家聘任儀式。校黨委書記張俊宗在儀式上致辭。  張俊宗代表學校向在座的知名專家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張書記首先對各位專家在甘肅農業大學70周年校慶之際撥冗蒞臨致以誠摯謝意。
  • 東平梯門鎮泉靈酒莊研發櫻桃白蘭地,延伸鏈條興產業
    導語近日,梯門鎮泉靈酒莊邀請行業專家品鑑神救山品牌「烈焰」系列櫻桃白蘭地,為櫻桃酒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產業發展支招獻計。山東泉靈酒莊有限公司是我省專業化的櫻桃白蘭地生產酒莊,主要從事頂級櫻桃白蘭地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2017年以來,企業與泰山學院、齊魯工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等高校密切產學研合作,不斷推進櫻桃酒的創新研發,在沒有櫻桃白蘭地國家生產標準的情況下,率先起草並制定了山東省第一個櫻桃白蘭地生產的企業標準。
  • 泉靈酒莊研發櫻桃白蘭地 延伸鏈條興產業
    近日,梯門鎮泉靈酒莊邀請行業專家品鑑神救山品牌「烈焰」系列櫻桃白蘭地,為櫻桃酒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產業發展支招獻計。品鑑會上,山東省白酒協會專家從專業角度品鑑「烈焰」系列櫻桃酒,對該產品的品質、口味等讚賞有加。
  • 莊浪河畔漁歌歡—甘肅蘭州市永登縣虹鱒魚莊鋪就富民產業路
    莊浪河畔漁歌歡—甘肅蘭州市永登縣虹鱒魚莊鋪就富民產業路2018-10-22 11:2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蘭州日報        瀏覽量: 11454 次 我要評論
  • 中國釀酒師聯盟甘肅釀酒師2017年夏季培訓活動在甘肅農業大學舉辦
    尚七網7月25日訊    7月17日-18日,中國釀酒師聯盟甘肅釀酒師2017年夏季培訓活動在甘肅農業大學舉行。本次活動由中國釀酒師聯盟、甘肅省葡萄酒產業協會、甘肅省葡萄酒產業技術研發中心共同主辦,甘肅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甘肅省葡萄與葡萄酒工程學重點實驗室承辦。來自甘肅葡萄酒產區釀酒師、葡萄酒行業國內外專家學者、葡萄酒相關配套企業代表等40多人參加了本次活動並參觀了甘肅省葡萄酒產業技術研發中心(甘肅省葡萄與葡萄酒工程學重點實驗室)。
  • 河北農業大學黃大莊教授團隊工作站落戶邢臺市任澤區
    本期沙龍由邢臺市任澤區人民政府和河北農業大學園林與旅遊學院聯合主辦,邢臺市任澤區農業農村局、林業局與河北大地園林有限公司聯合承辦。河北農業大學園林與旅遊學院院長黃大莊教授、副院長史寶勝教授、副院長王淑紅教授、成克武教授以及邢臺市9家園林企業集聚任澤區,政校企三方圍繞如何實現「萬元錢」探討林下經濟、增收富民強區模式等。
  • 湖南農業大學園藝專業
    園藝(本科類) 【專業名稱】園藝 【專業簡介】 專業發展歷程 湖南農業大學於1989年在全國率先創辦園藝專業,由原果樹專業美國康湟狄格大學生物技術中心主任李義教授被學校聘為果樹園藝客座教授。1名教師被聘為園藝一級學科博士點領銜人,4名教師被聘為二級學科博士點領銜人,4名教師被聘為二級學科碩士點領銜人。 現1/3的教師具有出國留學經歷。
  • 「甘肅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發展巡禮—印象·植保」育人良師 興農功臣——訪甘肅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博士生導師徐秉良教授
    1983年畢業於甘肅農業大學園藝專業,留校任教至今,主要從事植物病理學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2000年入選中國科學院「西部之光」人才,2005年入選甘肅省「555」創新工程人才,2009年入選甘肅省第一層次領軍人才;2012年榮獲甘肅省「三八紅旗手」稱號,2013年分別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第四屆甘肅省巾幗十傑」榮譽稱號,2018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 「27歲研究員,28歲教授」:「90後」們正走向中國學術舞臺的中心
    近日,一則關於「27歲女博士擔任浙江大學研究員」的消息被廣泛傳播,這位研究員的名字叫劉琬璐,生於1992年,現為浙江大學愛丁堡大學聯合學院研究員、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不僅如此,她的教學水平也頗受認可,浙江大學愛丁堡大學聯合學院院長歐陽宏偉在朋友圈中說:「27歲的劉琬璐老師應該是目前浙大最年輕的PI獨立研究員,醫學出身的她這麼年輕就是博導,這在全國都非常稀少。入職後,她很快進入導師角色,很有『教授範』。
  • 美國德州農工大學教授Sharma和法國農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Licht...
    美國德州農工大學教授Sharma和法國農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Lichtfouse訪問新疆理化所 2017-09-26 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Sharma,現為美國德州農工大學教授,健康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多年來一直從事納米高鐵酸鹽在水處理中的應用、穩定液態高鐵酸鹽的製備方法、規模化生產技術、以及天然納米顆粒的形成過程和機制等研究。
  • 二級教授屬於什麼水平?網友:僅次於兩院院士,屬於名教授
    中國啥東西都喜歡分個三流就等,包括教授,那麼教授分多少等級呢?教授分為7個等級,分為4級正教授,3級副教授.這個中國高校和研究所不一樣,研究所基本上只評研究員和高級工程師。而大學因為有教學任務才評教授。
  • 甘肅農業大學舉辦大學生勵志教育講座
    甘肅農業大學舉辦大學生勵志教育講座  12月11日晚上,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啟松教授應邀來到甘肅農業大學,為該校學生做勵志講座。與300餘名學子分享了他治學與創業的經驗,強調將勤奮作為一生的信念。
  • 沙窩蘿蔔產業富民
    近年來,沙窩蘿蔔已經成為天津市西青區辛口鎮的一張特色農業名片。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辛口鎮積極推進沙窩蘿蔔的標準化生產、銷售渠道整合、品牌提升保護等工作,壯大蘿蔔產業,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旅遊觀光、採摘項目等,真正將沙窩小蘿蔔變成富民大產業。 新華社記者李然攝天津市西青區辛口鎮種植沙窩蘿蔔的大棚(10月8日無人機拍攝)。
  • 大學系列|山東農業大學
    1958年根據省委指示,學校遷址泰安,由山東農學院、山東林學院、山東畜牧獸醫學院、泰安農業專科學校、泰安水利學校合併建立山東農業大學,1959年改稱山東農學院。 山東農業大學1983年9月,將原山東農學院更名為山東農業大學,原院長陳瑞泰為校長,王成旺仍為黨委書記。
  • 兩教授受聘青島農業大學客座教授
    兩教授受聘青島農業大學客座教授 近日,國家特色油料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農業農村部油料指導專家組副組長、河南省農科院芝麻研究中心主任張海洋研究員和國家特色油料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河南省農科院芝麻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衛雙玲研究員受聘青島農業大學客座教授。
  • 「古藺小山村出來的博導」中國科學院大學首席教授——楊永偉
    楊永偉簡歷楊永偉: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導;中國科學院大學反應堆工程核心課程首席教授。教育背景1980-09--1984-07 西安交通大學 學士1988-09--1991-04 西安交通大學 碩士1991
  • 甘肅:稅收反哺 十大生態產業發展「綠色蝶變」
    作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甘肅正通過緊抓節能環保、文化旅遊、循環農業、中醫中藥、先進位造等十大生態產業在綠色發展中崛起,一批新興綠色產業顯露勃勃生機,釋放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在相關政策引領下,甘肅持續放大文化旅遊業綜合效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8%,在十大生態產業中居於首位,保持增長和增效的兩旺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