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這個曾經的文化棄兒,在接受中華文化數千年的洗禮,及近現代激烈的社會變革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日本文化有哪些特點和優點?中國人又要從日本文化中學習什麼呢?
一、奇特的東方海島之國日本!
作為國土分散、長期分裂的島國,日本數千數萬年來一直處於相對封閉和饑荒的生存環境之中,為爭奪生存空間,歷史上戰爭不斷,有著鮮明的島國特徵。日本的大環境較為安全:四面是海,少有外地入侵;小環境較為動蕩:颱風地震頻繁;人文環境較為惡劣:與外界交流的難度和成本都較大!
二、中國是日本文化之師之母!
中國是日本數千數萬年來的文化之師或者說之母。強大文化和文明的典型特徵是:一旦你學習、借鑑和歸化,你想廢棄和切割,那將是無法完成的任務!自從浸染中華文明,日本國和日本人就打下了深深的中國烙印。至於DNA上的同源性就不去多說了。
日本人一直宣稱兩宋之後無中國,並以中國的唯一傳人自居!日本對於古代中國的文字、建築、服裝、農種、農技、文化科技有著很好的保留,日本人還穿著中式衣服、用著中式文字、住著中式建築。中國人要研究隋唐建築,可以到日本去看看,而中國古代的一些建築形式存世不多。日本雖在借鑑中文的基礎上創造了日文,文字符號發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變化,但是大量的發音還是與相同含義中文的發音相同!
不得不說,作為中華文明的近鄰,歷史上有著文化饑渴的日本,非常善於學習和模仿。但日本人的學習帶有極強的功利色彩:日本人要的不是中華文化與文明的內涵和精髓,要的是中華文化和文明的形式和外在!比如能填飽肚子的農種和農技,能和強大中國交流的文字,能建和強大中國一樣的建築,能穿與強大中國一樣的衣服!當然這其中也有分享強大中國餘暉的味道,所謂依附強者也!不能如古代中國一樣強大,亦要有強大的古代中國和中國人的形式,所謂附會也!
但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新中國建立,信守禮義廉恥的中國人,在精神和國力上一度衰弱,中國和中國人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難入日本人的法眼。同時日本在制度上進行了去中國化和西方化的改造。二戰結束以後,日本人又在學習和追趕美國的道路上一路狂奔。近年來隨著國際形勢的深刻變化,日本與中國的關係又趨緊密,也許隨著中國的再度強大,日本會對中華文化再度張開熱情的雙膀。
三、日本文化中的長處和優點!
日本保留並傳承了很多古代傳統:服飾、建築、舞蹈和民俗等等,並在現實中,無論城市還是鄉村,進行經常性、廣泛性的展示。而中國的傳統服飾和舞蹈等多出現在影視劇中。現實中的所謂漢服簡單粗糙,離真正的中國古代服飾遠也。中國除了少數民族還較好地保留了民族傳統外,漢族的很多民族民俗傳統已逐漸淡化和消失,一些國人更有切割歷史傳統、全面西化現代化的極端舉動。
應該說日本對於自己的古代歷史的態度還是很嚴肅、很認真、很敬畏的。比如日本的大河劇,對於歷史的演繹多忠於事實,或根據廣為流傳的傳說,很少扭曲史實,進行隨意的文藝虛構和杜撰。日本NHK電視臺每年製作一部反映日本歷史的大河劇,保持了幾十年的連續性,對歷史進行了長時間、高質量的演繹,這是相當難能可貴的!同時大河劇對於日本歷史上的勝利英雄和失敗英雄,基本上予以了同等對待,並充分展示了歷史上尤其是戰爭中黑暗殘酷的一面,具有很強的客觀真實性!
不得不說,中國的影視迷還是很羨慕日本的大河劇的!對於日本在文化上的這些優點和長處,中國人還是有必要來學習和借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