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習俗有哪些淵源?日本人是從哪裡來的

2020-12-20 大夫覺成

日本人的先祖是誰?日本文化有哪些來自中國傳統文化習俗?

01日本人的先祖是誰?

這件事眾說紛紜,連日本國內意見都不統一。

一、日本人祖先是中國雲南人,公元前開始的移民。

1979年,日本教育大學教授鳥越憲三郎,發表研究論文稱:「日本人的祖先在中國雲南省。」

1984年,鳥越憲三郎再次發表研究論文稱:「日本人在體質上所有的胎斑淵源是和雲南人相同的」。並舉證了大量證據說明雲南是日本人祖先的發源地。

1988年,日本電視工作者同盟,抵達雲南拍攝《日本人的起源》,並論證說倭人起源於雲南,基本判定雲南的幾個少數民族,如傣族、彝族、哈尼族等等為日本人的先祖。

1996年,日本學者又對江蘇出土的春秋人骨和日本人骨進行對比,結果發現他們的DNA與中國南疆的雲南人相同。

至今,在日本本土,認為日本人祖先來自中國雲南的人不在少數。

二、在日本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徐福等人是日本人的先祖。

秦朝時期,徐福受秦始皇的命令,帶領三千童男童女,東渡日本尋找長生不老藥。

但是,徐福根本尋不到長生不老藥,不敢回到秦朝,於是在日本與當地土著人繁衍生息,教會了他們各種技能,將日本從奴隸社會,逐漸過渡到了封建社會。

至今,在日本還有紀念徐福的塑像和紀念徐福的書籍,就是最好的證明。

三、現代日本人類學者認為,大和民族是由繩文人與彌生人的混血後裔。

日本的人類學家研究稱,在日本土著人已經有2萬多年的發展軌跡,並稱之為「繩文人」。

他們大多居住在北海道一帶,體毛較多,也較長,身材矮小,以狩獵、打魚等等為生,不會耕種農作物。

徐福帶來的3000童年童女與當地人通婚,發展成新的民族「彌生人」。

日本在近代,對基因作了比對,發現日本人的基因有一部分與中國的中原人相同,並且,日本的歷史學家和人類學家也找到了大量的證據來證明了這種說法。

日本人基因中有一部分被稱為O3,這也是中原漢族的主要基因。在河北、山東、山西等中原人身上,O3是主要的基因。

四、日本傳說是男神伊邪那岐命和女神伊邪那美命的後裔

據日本神話典籍《古事記》記載,遠古時天上的神看到海中飄著許多陸地,相互散落,也沒有人活動、繁衍,就命令男神伊邪那岐命用長矛將陸地歸併到一起,形成了日本島,又和女神伊邪那美命繁衍後代,形成了日本大和民族。

所以,在日本人的心中,他們是男神伊邪那岐命和女神伊邪那美命的後代,也就是神的後裔。

五、日本人是多民族人種雜交形成的。

縱觀日本人的基因組成,就會發現,日本人實際上是蒙古人、中國東北的通古斯人、長江下遊的吳越人、雲南少數民族人、朝鮮人、韓國人,在演變的過程中,遷徒流動,穿過白令海峽,沿著如今的俄羅斯南下,到達日本島,與當地土著人通婚後,形成的雜交人種,並不是單一的一個人種的後裔。

02日本文化有哪些來自中國傳統文化習俗?

日本文化傳統有許多來自於中國傳統文化習俗,特別是在唐宋時期,日本的政治、教育、文化習俗、服裝、飲食、文字、語言、文學、經濟、人文思想等等,受中國影響很大。

在日本有一位學者提出了「辣韭文化論」,意思是說:「日本文化就像是辣韭這種植物一樣,當你剝開它的外皮,一層一層直至剝完,會發現它沒有核,它只是由一層一層的皮組成的。就好比日本的文化,都是外來文化一層一層堆砌起來的。

但也有日本學者反對這種觀點,說是:「外來的文化傳到日本,都被日本消化吸收,改造成新的文化,成了日本的文化了。」

他們舉了一些例子,比如,中國的茶文化,傳到日本變成了日本茶道;中國的唐裝,傳到日本變成了和服,已經不是唐裝了;漢語及漢字傳到日本,被日本本土吸收改造,已經變成日語了,只是有一些漢字夾雜其中而已,已經不是一種語言了,是新的文化。諸如此類,列舉了大量的事實,來證明日本文化不是「辣韭文化」。

在此,我們無意說那個國家的文化更好,更高明,只是想說,日本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習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淵源很深,現在也已經是各有千秋了,都是世界文化之林中的一朵絢麗的花朵,值得繼承與發展。

03覺成觀點

看待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論,都應本著客觀與實事求是的態度,相互認同,相互尊重,不能因為日本曾經侵略過我國,就蒙蔽了雙眼,失去了理智客觀的視角。

尊重別人,才能正視自己的不足,不斷完善、提高自己,達到更高的層次,而不是躺在歷史的功勞簿上意淫,那只會固步自封,落後挨打,被拉下一條街。

我是大夫覺成,歡迎點讚、收藏、關注、評論、轉發,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風月同天:中國與日本的文化淵源
    眾所周知,中國和日本的歷史聯繫源遠流長。古代日本曾經系統地向中國學習文物制度,並以之為日本文化的培養皿,因此,中日文化中存在一定的親緣性,傳統上將之表述為「同文同種」。 由此可見,日本人非常大方且自信地承認,來自中國的文化是培育其自身文化的母文化,並在教科書中加以宣示。這使得日本人對於中國文化很坦然,沒有所謂「被文化殖民」的「屈辱感」,與某些國家明顯不同。這也使日本人理直氣壯地運用中國文化的因素,以至有時讓中國人都感嘆弗如。 日本與中國,有太多的文化淵源可以講述。
  • 與中國或日本文化相比,韓國文化有哪些特別的?
    在亞洲最東邊的三個國家,也就是我們中國和日本、韓國,自古以來就有非常不可分割的淵源,用一句相愛相殺也不過分。而其中,日本的文化應該和我們中國是最為相近的,畢竟在N多年前,日本就把中國當做老師來學習,反觀韓國則有很多的不同,今天小宇就來和大家討論一下,韓國文化經常不同於中日兩國的獨特文化有哪些。
  • 日本刺身與中國的淵源探究
    在明朝末期,由於中國製法的醬油傳入日本,刺身變得更為普及,吃法也有所變化。(3)本文從中、日相關文獻記載出發,得出日本刺身與中國頗有淵源的結論,並且嘗試從飲食的角度,為歷史上的中日交流提供一個新的視角,說明中國對日本的影響範圍之大。
  • 日本人真的很喜歡白色,這些日本特殊習俗,你了解多少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我們需要有一些了解,這樣我們才能像羅馬人一樣,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誤解和尷尬,說到日本,應該和中國的風俗習慣大不相同,今天,讓我們來談談日本難以理解的習俗,大津是日本的一個三線小城市,滋賀縣的首府,人口相對較少,所以街道相對寒冷,但它是離京都最近的城市,有許多歷史遺蹟和自然風光
  • 中國的端午民俗與菖蒲文化傳入日本後,被日本人賦予了獨特的意義
    如今,菖蒲在中國民俗文化中被不斷賦予新時代的氣息,希望其能在倡導文化復興與尋根的今天,真正融入現代生活,並引領我們回歸傳統文化的精神故鄉。2.菖蒲文化在日本中國的端午民俗與菖蒲文化傳入日本後,被日本人賦予了獨特的意義。日本初夏時節的花材莫過於端午草菖蒲,夏至花菖蒲。然而,日本人所說的「草菖蒲」和「花菖蒲」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植物。
  • 中國3000多年的傳統文化,為什麼卻在日本火了?
    園林設計與其他設計的最大區別是以植物來造景。中國的古典園林如此。西方的歐式園林亦如此。也有例外的,枯山水,日本的頂級美學。唯一一座沒有植物、水流的園林。日本庭園文化的最高代表。
  • 3000多年的中國傳統文化,為什麼卻在日本火了?
    但它的誕生和發展,卻離不開中國。 今天,就來細細掰碎它。 後來,中國的水墨山水畫傳入日本。 本著好學的精神,日本禪僧學習了山水畫中運用的表現手法和技巧,來發展枯山水。 比如,學習山水畫的構圖手法,日本人造出了較完整的枯山水庭園。
  • 有哪些過年習俗,日本還在堅守?
    進入現代社會,傳統的好習俗漸漸被人遺忘,作為後輩,也已經鮮有人知道這些習俗的來龍去脈。所以,老人們開始擔心,以後到了天堂,還有沒有子孫在過年時,想起他們?我前些天,剛剛在日本過完新年——日本新年過的是洋曆元旦,但是習俗與套路跟明治時期以前過的中國式春節,幾乎一樣,沒有出現「中西混搭」。
  •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有哪些習俗和文化?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有哪些習俗和文化?「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北宋大詩人王安石,最膾炙人口的一首詩。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象,就是古人過春節時的熱鬧景象。中國傳統節日春節又稱為「新春」或「新年」,一年365天人們盼的就是過年這一天。忙碌了一整年在春節這一天,一大家子人圍坐在桌前吃一頓團圓飯,無論老人還是小孩臉上都洋溢著幸福和快樂。每年過春節的時候,很多地區都會有不同的風俗和習慣,正是這些風格迥異的風俗,才讓春節更加有年味兒。
  • 藝術|日本真是把中國傳統文化發揮傳承到了極致!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日本設計小站,ID:japandesig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每一個能在歷史長河中留存下來的民族都有其獨特的文化,不惟日本。對於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是每一個民族念念不忘的責任,這更是避免自己成為無源之水的一劑良藥。
  • 日本的「鬼」文化源於中國,日本人卻說日本的「鬼」和中國不一樣
    去年,宮崎駿大師的作品《千與千尋》上映並且再次引起了很大反響,小編就想寫一篇文章,聊一聊日本的鬼文化。然而一直未曾動筆,那麼今天就來一起看看中國、日本和西方的各種"鬼"吧!這個概念在日本,發展成為了很有意思的妖怪器物文化。實際上,宮崎駿的很多作品裡,都體現了日本的"鬼文化"或者說"妖怪文化"。比如《幽靈公主》裡那個人面鹿身、鳥足獸尾的山獸神;《龍貓》裡膽怯畏人的古宅精靈"煤煤蟲"等等。簡而言之,日本文化裡"鬼"的形象,跟"鬼門的方位有關"。
  • 日本人也過「端午節」?有哪些你不知道的特色習俗?
    端午節是我們華人吃粽子、賽龍舟的傳統節日,進入農曆五月,人們會紛紛在門前掛上菖蒲、艾葉,以此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提到五月初五,很多人會想到,日本公曆五月五日也有一個節日,但有人會說這不是「端午節」,而是「兒童節」。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兩個節日有什麼聯繫?日本是否有端午節呢?
  • 承載中華傳統文化元素 中國手機遊戲走紅日本(圖)
    遊戲配音全部邀請日本知名聲優助陣,讓《陰陽師》很快走出國門,在日本也流行起來,許多日本網友感覺十分親切。  那麼,日本的陰陽道文化是如何產生和發展的,它與中國文化又有怎樣的淵源?  陰陽五行思想:古代東亞交流的重要橋梁  陰陽師是古代日本法律體制下陰陽寮中的一種官職,陰陽寮掌管著天文、佔卜與曆法。
  • 泰國「人妖」評價東亞遊客:日本人注重傳統文化,中國人就兩個字
    人妖是泰國獨有的,大多數都是男孩子從小通過注射雌激素,來變成女孩子。他們在長大後會變得十分漂亮,幾乎比起一些真正的女生都好看。所以很多的遊客都會在泰國專門去一趟芭提雅,來看專業的人妖表演,很多的人妖表演者在接待過成千上萬的遊客之後,也會暗暗的將客人分成幾類人,他們會按照客人來自哪裡將他們大概分為:韓國人、日本人和中國人,對他們的評價也是各有不同。
  • 日本動漫裡有哪些和我們類似的新年習俗呢?
    適逢新年伊始,作為「阿正工作室」新年的第一篇文章,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日本動漫裡有哪些「新年習俗」吧,沒有介紹到的大家也可以踴躍參與討論哦~首先要科普一下,日本新年指的是「大和民族」的「新春」,又稱正月。
  • 中秋節習俗有哪些?來石景山區圖書館了解中秋傳統文化
    花好月圓人團圓為慶祝2020年中秋、國慶喜相逢,石景山區圖書館在10月1日至8日的「雙節」假期中,為期待已久的讀者朋友們推出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快來看看吧!系列成人活動吃月餅、玩兔兒爺、吃團圓飯……你的中秋節習俗都有哪些呢?石景山區圖書館以「月圓京城 情系中華」為主題,通過各種閱讀活動帶你感受中秋節的節日文化。中秋節主題講座特別邀請趙傑教授為大家講解中國節日傳統文化。
  • 日本文化中的四大中國元素
    日本文化的形成受到中國文化的深刻影響,但其發展又獨具特色,並不是完全地照搬照抄,而是在經過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形成了今天獨具特色的文化特徵,可以說,日本文化是外來文化的選擇性與本民族優秀文化繼承的集合體,日本文化與中國文化始終有著不可分割的淵源。  中國儒家思想與日本傳統文化的形成  儒家學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
  • 【宜之】中國3000多年的傳統文化,為什麼卻在日本火了
    但它的誕生和發展,卻離不開中國。 今天,就來細細掰碎它。 後來,中國的水墨山水畫傳入日本。 本著好學的精神,日本禪僧學習了山水畫中運用的表現手法和技巧,來發展枯山水。 比如,學習山水畫的構圖手法,日本人造出了較完整的枯山水庭園。
  • 日本文化中有哪些優點,值得中國人學習?
    日本這個曾經的文化棄兒,在接受中華文化數千年的洗禮,及近現代激烈的社會變革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日本文化有哪些特點和優點?中國人又要從日本文化中學習什麼呢?一、奇特的東方海島之國日本!強大文化和文明的典型特徵是:一旦你學習、借鑑和歸化,你想廢棄和切割,那將是無法完成的任務!自從浸染中華文明,日本國和日本人就打下了深深的中國烙印。至於DNA上的同源性就不去多說了。日本人一直宣稱兩宋之後無中國,並以中國的唯一傳人自居!日本對於古代中國的文字、建築、服裝、農種、農技、文化科技有著很好的保留,日本人還穿著中式衣服、用著中式文字、住著中式建築。
  • 李唐年間「茶道」文化傳至日本,在日本茶道包含著多少中國文化?
    《茶經》有言:"茶之為飲,發乎神農"。飲茶之風可以說在中國是由來已久,在歷史當中甚至於可以追溯到傳說時期。而茶文化真正的形成,根據可考的歷史記載,發於唐朝,興盛在兩宋之際。可以說是歷史淵源悠久。而在唐朝,由於經濟文化的空前發展,使得唐朝周邊的小地區國家都以唐為宗主國,紛紛派遣使節向盛唐學習。而這也就為中國茶文化的傳播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原因一:中日之間的文經濟交流。在隋唐之時就有不少日本人來中國進行學習,在中國經營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