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完10周年生日之後,微博推出了一款全新的「生活時尚社交產品」——綠洲,從大家踴躍求邀請碼的熱情程度來看,這是微博多年以來推出的唯一一款令人心動的產品。
截至目前,綠洲的官方微博已經有了80萬粉絲,意味著這款新產品的用戶很快有望突破百萬。
在此之前,微博曾經推出過紅豆、愛動、波波等社交產品,基本上沒有激起什麼水花。而微博兩年前視為戰略重點的微博故事,更是讓它錯失了阻擊短視頻平臺的先機。
而2019年推出一款仿佛來自10年前的極簡產品,讓人懷念起了它還未被疊床架屋的功能、見縫插針的廣告、虐氣沖天的噴子所「汙染「的純淨時光。你可以像刷Instagram一樣,在上面不被打擾、毫無負擔地欣賞美景美食美女。
難怪這一款「逃離複雜回歸初心」的社交新品讓很多人一見傾心。
雖然在產品介紹中也鼓勵用戶「分享你的生活」,但是「在綠洲,發現美好生活」這句與抖音神似的slogan,說明了這是一個鼓勵用戶消費內容而非生產內容的平臺。
只要稍微刷一會兒綠洲,就會發現這是一個披著Instagram外衣的「小綠書」。而綠洲這個名字本身已經暗示了這是一片「種草」之地。
之所以微博要在主站之外開闢這樣一塊「綠洲」,是因為圖片、文字、視頻、直播、廣告混雜的微博本身,種草體驗的確比不上可以刷之不盡的小紅書、抖音。
所以,綠洲並非微博「重回初心」的一次社交實驗,而是面對小紅書、抖音等種草平臺的一次「曲線防守」。
只用了「內容同步到微博」這一根輕巧的槓桿,微博就通過」一魚兩吃」的方式,保證了綠洲的內容來源。綠洲也憑空開闢出一塊新的「流量池」,內容多了一種全新的展現方式,對於患上「流量饑渴症」的微博網紅來說,自然是再歡迎不過。
不僅如此,微博上的社交關係鏈也原封不動地被搬到了這片綠洲上來。用戶初次上手就有一片綠洲可以流連忘返,而不是一片內容的荒漠。
因為微博十年來一直牢牢把持著「圖文社交媒體」的賽道,所以「中國版Instagram」始終未能成氣候。10年以後,當中文社交媒體全面「網紅化」,微博也不可能再去做一個「5年前的Instagram」。
所以,這款極簡版社交應用,很可能只是一個吸引「社交厭倦者」的一個幌子,真正的目的還是為了開闢一個種草電商的新渠道。
那麼,時間已經被抖音、小紅書佔據殆盡的用戶,會願意勻出時間給這一款新應用嗎?
不久之前小紅書的全平臺下架風波,暴露出這款「種草神器」在過度商業化之後的「陰暗面」。
虛假內容、刷單刷量、軟文泛濫……種種問題讓它麻煩纏身。也許正是看到了小紅書的「阿喀琉斯之踵」,看到流離失所的用戶,微博找準時機推出了綠洲。
小紅書之所以從「標記我的生活」淪落為「標記我的虛假生活」,一個原因就在於和知乎一樣,以筆記為核心的小紅書很難對KOL內容進行審核,導致筆記可能並非來自真實用戶的親身體驗,而是由專業寫手按照商家需求「編造」。
雖然小紅書也推出了「小紅心」評分體系,引入了「一人一票」的評分機制,然而就如知乎很難杜絕「編造故事」一樣,這樣的內容評價體系也很難起到預期效果。
相比之下,微博上的KOL因為人格化特徵更加明顯,會有日常生活的全方位曝光,有著更強的粉絲粘性,且綠洲以圖片、視頻為主,造假難度更高。所以,小紅書與影隨行的虛假內容問題將不會在綠洲身上重演。
綠洲的推廣手段也讓人想到了10年前的微博,通過向大V發布邀請碼的方式,讓他們引導自己粉絲來到綠洲,通過「領頭羊效應」實現了快速的冷啟動。
「我生活中的高光時刻、有意義的瞬間和平常的小確幸都值得被記錄,更應無懼他人眼光,無壓力的被分享」。雖然綠洲的目標是成為下一個「種草神器」,但同時也可以承接「小透明」用戶的社交需求。
當一億人都開啟了「朋友圈三天可見」,「90後開始逃離朋友圈」登上了微博熱搜,微博一直以來都承擔著「樹洞」和「死黨生活圈」的角色。
雖然Instagram國內使用不便,依然有包括明星在內的大量國內用戶是它的忠實擁躉。如今,微博希望能夠吸引這一部分追求美好生活的用戶,讓他們不必再「捨近求遠」。
目前,還無法預言這一片「綠洲」未來會蔚然成林還是淪為荒漠,但是微博顯然已經開了一個好頭。(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丨張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