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七日 《毗耶娑問經》始譯紀念日

2020-12-24 手機鳳凰網

般若流支曾在魏都鄴地翻譯佛經(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2014年8月2日,農曆七月七日,《毗耶娑問經》始譯紀念日。

《毗耶娑問經》,二卷,瞿曇般若流支譯,與《大寶積經•廣博仙人會》屬於同本異譯。菩薩方便攝化眾生,必以大悲引邪從正,毗耶娑仙即菩薩之化身。為導群迷,令識因果,將諸異見至如來所,歸命諮啟,聽聞正法,因其請說,即以名經。據《開元釋教錄》記載,東魏興和四年(即梁武帝大同八年,公元542年)七月七日,在魏尚書令儀同高公第開始翻譯此經,三十日後譯成,沙門曇林筆受。

般若流支,梵文音譯,意譯智希,又稱般若留支、瞿曇般若流(留)支、瞿曇流(留)支。南印度波羅㮈城人,姓瞿曇,婆羅門種。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516)來中國,在魏都鄴地,於五三八至五四三年間,與曇曜、菩提流支共譯出《正法念處經》《順中論》等十四部八十五卷(據《開元釋教錄》記載,所譯經論共十八部九十二卷),其後不知所終。

相關焦點

  • 農曆七月七日《毗耶娑問經》、《大哀經》始譯紀念日
    一、《毗耶娑問經》始譯紀念日《毗耶娑問經》書影(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2013年8月13日,農曆七月七日,是《毗耶娑問經》始譯紀念日。《毗耶娑問經》,二卷,瞿曇般若流支譯,與《大寶積經·廣博仙人會》屬於同本異譯。菩薩方便攝化眾生,必以大悲引邪從正,毗耶娑仙即菩薩之化身。為導群迷,令識因果,將諸異見至如來所,歸命諮啟,聽聞正法,因其請說,即以名經。據《開元釋教錄》記載,東魏興和四年(即梁武帝大同八年,公元542年)七月七日,在魏尚書令儀同高公第開始翻譯此經,三十日後譯成,沙門曇林筆受。
  • 農曆七月七日 般若流支開始翻譯《毗耶娑問經》
    般若流支在鄴城翻譯《毗耶娑問經》(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2016年8月9日,農曆七月七日,般若流支開始翻譯《毗耶娑問經》。 《毗耶娑問經》,二卷,瞿曇般若流支譯,與《大寶積經•廣博仙人會》屬於同本異譯。菩薩方便攝化眾生,必以大悲引邪從正,毗耶娑仙即菩薩之化身。為導群迷,令識因果,將諸異見至如來所,歸命諮啟,聽聞正法,因其請說,即以名經。據《開元釋教錄》記載,東魏興和四年(即梁武帝大同八年,公元542年)七月七日,在魏尚書令儀同高公第開始翻譯此經,三十日後譯成,沙門曇林筆受。
  • 農曆正月二十六 《阿毗達磨發智論》始譯紀念日
    2013年3月7日,農曆正月二十六,是《阿毗達磨發智論》始譯紀念日。《阿毗達磨發智論》,佛陀涅槃後三百年,迦多衍尼子造此論,唐玄奘法師譯,共二十卷。又名《說一切有部發智論》,略稱為《發智論》。
  • 農曆正月十六 玄奘法師始譯《大乘阿毗達磨集論》紀念日
    玄奘法師(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2015年3月6日,農曆正月十六,在這一天,玄奘法師始譯《大乘阿毗達磨集論》紀念日。經錄記載,唐高宗永徽三年正月十六日,玄奘法師於大慈恩寺翻經院開始翻譯此論,至三月二十八日譯成。 玄奘(600~664),唐代高僧,中國佛教史上四大譯經家之一。姓陳,俗名褘,偃師人。太宗貞觀三年(一說貞觀元年)西行,備嘗艱辛,跋涉萬裡,於貞觀七年至印度,在印遊學多年,深受戒日王之敬重,王設大會,敕使諸國義解之徒集於曲女城,玄奘法師受請登床,專揚大乘論意,無一人能致言難者。
  • 農曆七月七日 竺法護開始翻譯《大哀經》
    2015年8月20日,農曆七月七日,竺法護開始翻譯《大哀經》。《大哀經》,八卷,西晉竺法護譯。《大哀經》是《大方等大集經》「序品」和「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的別譯本,分為二十八品。
  • 農曆七月二十三 《優婆塞戒經》譯成紀念日
    《優婆塞戒經》(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2014年8月18日,農曆七月二十三日,《優婆塞戒經》譯成紀念日。《優婆塞戒經》,七卷,或分五卷、六卷、十卷,又稱《善生經》《優婆塞戒本》,北涼曇無讖譯,也是僅存的漢譯本。經中講述善生長者為大乘在家信眾(優婆塞)說三歸五戒,是由《長阿含》及《中阿含》中之《善生經》敷演成為一部大乘經典。本經分為二十八品,說明菩薩之發心、立願、修學、持戒、精進、禪定、智慧等。
  • 七月七日,不僅僅是中國的戰爭紀念日
    時刻新聞 —分享—   七月七日
  • 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農曆七月七日
    七夕節·也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傳統節日,該節日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牛郎與織女農曆七月初七在鵲橋相會。
  • 農曆七月二十九日 近代高僧虛雲禪師誕辰紀念日
    虛雲老和尚(圖片來源:資料圖片)2014年8月24日,農曆七月二十九日,虛雲禪師誕辰紀念日。據《虛雲老和尚年譜》記載,禪師原籍湖南湘鄉,清道光二十年七月二十九日生於福建泉州。十九歲時於褔建鼓山湧泉寺,「禮常開老人為披剃」。次年,「予依鼓山妙蓮和尚,圓受具戒,名古巖,又名演徹,字德清」。其後行腳名山,參訪學道,行蹤遍及四川、西康、西藏、印度、錫蘭、緬甸等地。四十三歲發心朝拜五臺,以報父母深恩,遂由普陀山法華庵起香,三步一拜,歷經三年,終拜抵五臺顯通寺。
  • 農曆七月,佛教之中的這些節日?你需知道!
    農曆七月,除了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還有大家皆知的「中元節」。那麼對於佛教而言,在農曆七月,又有哪些節日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在農曆七月對於佛教而言,分別有哪些重要節日。他們又分別是節日。一、農曆七月初二,淨宗八祖蓮池法師圓寂紀念日。想必大家對於蓮池祖師都不會陌生,他是淨土宗的第八位祖師,亦是明代高僧,其字佛慧,號蓮池。蓮池祖師對於佛教發展所做下的種種功績,這裡我們就不一一講述。在當下,亦有一套非常受歡迎的書籍其就是蓮池祖師所撰寫,它就是《彌陀疏鈔》。
  • 農曆七月初七——圖解中國古代「七夕」!
    金·曬書翻經三伏朝爽曬書篇庵院翻經結善緣近事信女樂相助願修來世福壽全《爾雅翼》卷二:「荊楚之俗,七月,曝經書及衣裳,以為捲軸久則有白魚。魏晉時代在七月七日曬書,後改為六月六日三伏時曬書。《燕京歲時記》:「京師於六月六日抖晾衣服書籍,謂可不生蟲蠹。」清潘弈雋有《六月六日曬書詩》。晴空朗朗的盛夏,陽光熾熱,心情是何等的明快。到了農曆的六月初六,讀書人首先想到的是曝曬書籍字畫,去黴殺蟲,使之不腐不爛,以便傳之久遠。
  • 七月七日話「七夕」
    不得不感嘆歲月如歌日月如梭,不知不覺間又到農曆七月七日「七夕節」。南朝宗懍的《荊楚歲時記》可知,早在南北朝時代,七夕節的風俗就已形成:每年農曆七月七日來臨之前,富貴之家往往搭建彩樓,組織女孩們在彩樓裡擺設瓜果,焚香祭祀牛郎織女雙星,向織女「乞巧」。另據《西京雜記》所言,早在漢代,到了七月七日這一天,宮中的妃嬪宮女們便會齊聚「開襟樓」上「穿七孔針」。
  • 《七月七日晴》
    歌詞 |《七月七日晴》說了再見是否就能不再想念說了抱歉是否就能理解一切眼淚代替你親吻我的臉我的世界忽然冰天白雪五指之間還殘留你的昨天一片一片怎麼拼貼完全七月七日晴忽然下起了大雪不敢睜開眼希望是我的幻覺我站在地球邊眼睜睜看著雪覆蓋你來的那條街
  • 「晚上或農曆七月,可以誦地藏經嗎?」
    「晚上或農曆七月,可以誦地藏經嗎?」先看這四句偈,再來說明:誦經回向為何因無非救苦度群靈幽冥濛召赴齋行不食就飽怎合情這個問題,相信是一般人與很多佛教徒的問題,晚上或七月到底可不可以誦《地藏經》?或許一般說法會告訴我們,當然是可以啊!
  • 有趣的「七月七日長生殿」
    文/王凡白居易的《長恨歌》裡有這麼一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 農曆十月七日 唐代來華高僧善無畏大師誕辰紀念日
    開元三大士之善無畏(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2014年11月28日,農曆十月七日,唐代高僧、翻譯家善無畏大師誕辰紀念日。 善無畏(637—735),中印摩揭陀國人。 八十歲左右,依著師教東行弘法,攜帶梵本,經過北印迦溼彌羅、烏萇等國,到了素葉城,應突厥可汗之請,講《毗盧遮那經》,然後再前進通過天山北路,達於西州(今新疆吐魯番東南、寶應)。因為他的聲譽早已傳至漢地,唐睿宗特派西僧若那和將軍史憲,遠出玉門迎接。他於玄宗開元四年(716)到達長安,被禮為國師。先住興福寺南塔院,後遷西明寺;玄宗並嚴飾內廷道場,尊為教主。
  • 今天農曆七月七,拜「魁星」,祈求考試順利
    今天是農曆七月七日因此,人們每逢農曆七月初七,都要舉行「拜魁星」儀式。這種儀式,和拜織女很相似,都是在月光下舉行的。那麼,如何在家拜魁星呢?首先,確定是農曆七月七的晚上,也就是明天晚上,在院子裡,或者陽臺,在星空下擺好神案,案子上擺上三杯純淨的水,一個香爐、還有蠟紙、
  • 細數廈門農曆七月習俗 農曆七月不宜出海
    在很多老廈門人眼中,整個農曆七月,有不少禁忌,比如嫁娶、生育、買房等吉利事都要避開七月。整個月,人們都在做普度,祭奠亡靈,互相宴請。據說,請到的人越多越好。  農曆七月不宜出海  七月被稱為鬼月,嬰兒一般不在這個月斷奶。那麼,什麼是「鬼月」呢?  有這麼一種說法:每年農曆七月初一,閻羅王會開放鬼門關,讓陰魂在地藏王菩薩的監管之下,來到陽間遊蕩享用祭品。鬼門關將於農曆七月的最後一天收關,出遊的陰魂,必須如期歸位。為迎合開放鬼門關之事宜,農曆七月就成為了大家口中的「鬼月」。
  • 農曆七月十九 淨土宗三祖承遠法師圓寂紀念日
    淨宗三祖承遠法師(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2014年8月14日,農曆七月十九,淨土宗三祖承遠法師圓寂紀念日。承遠(712~802),唐代高僧,淨土宗第三祖。出家之後,又遵師命至南嶽衡山從通相受具足戒,更學經、律。後至廣州,當時慧日法師(玄宗賜號慈愍三藏)正在此地遊方傳法,承遠法師久聞其名,仰慕至極,不遠千裡前來求法,拜謁慧日三藏,乞教修行要義。慧日三藏告訴承遠法師:「如來付受吾徒,用弘拯救;超然獨善,豈曰能仁。」隨即教他依《無量壽經》修念佛三昧,樹功德幢以濟群生。承遠法師聞教,頓息諸緣,攝歸一心,決意專修淨業。
  • 記七月七日高考
    註:七七事變指今年七月七日高考那天安順的公交車墜江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