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七日《毗耶娑問經》、《大哀經》始譯紀念日

2020-12-24 手機鳳凰網

一、《毗耶娑問經》始譯紀念日

《毗耶娑問經》書影(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

2013年8月13日,農曆七月七日,是《毗耶娑問經》始譯紀念日。

《毗耶娑問經》,二卷,瞿曇般若流支譯,與《大寶積經·廣博仙人會》屬於同本異譯。菩薩方便攝化眾生,必以大悲引邪從正,毗耶娑仙即菩薩之化身。為導群迷,令識因果,將諸異見至如來所,歸命諮啟,聽聞正法,因其請說,即以名經。據《開元釋教錄》記載,東魏興和四年(即梁武帝大同八年,公元542年)七月七日,在魏尚書令儀同高公第開始翻譯此經,三十日後譯成,沙門曇林筆受。

般若流支,梵文音譯,意譯智希,又稱般若留支、瞿曇般若流(留)支、瞿曇流(留)支。南印度波羅㮈城人,姓瞿曇,婆羅門種。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516)來中國,在魏都鄴地,於五三八至五四三年間,與曇曜、菩提流支共譯出《正法念處經》《順中論》等十四部八十五卷(據《開元釋教錄》記載,所譯經論共十八部九十二卷),其後不知所終。

二、《大哀經》始譯紀念日

《大哀經》書影(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

2013年8月13日,農曆七月七日,是《大哀經》始譯紀念日。

《大哀經》,八卷,西晉竺法護譯,是《大方等大集經》之「序品」與「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之別譯本,分為二十八品。惠帝元康元年七月七日開始翻譯此經,八月二十三日譯畢,見竺道祖《晉世雜錄》及《僧祐錄》;歷代經錄所記卷數不一,或分六卷,或分七卷。《大方等大集經》共六十卷,北涼曇無讖等譯,簡稱為《大集經》,大集部諸經之彙編。佛陀於成道後第十六年,集合十方佛剎諸菩薩及天龍鬼神,為彼等宣說十六大悲、三十二業等甚深法藏,以大乘六波羅蜜法以及諸法性空為主要內容,兼含密教說法及陀羅尼與梵天等諸天護法之事。除「空」之思想外,有濃厚之密教色彩。

竺法護,西晉高僧。法護祖先為月支人,世居敦煌。八歲出家,師事竺高座,遂以竺為姓。性純良而好學,每日誦經數萬言,博覽六經,涉獵百家。當時中原地區雖然禮拜寺廟、佛像,然而大乘經典未備,法護立志西行,遍通西域三十六國語文,泰始元年,攜帶大批經典返回東土,居於長安、洛陽,專事譯經,精勤行道,廣布德化,時稱月支菩薩、敦煌菩薩。太康六年,法護譯出《正法華經》,國人始知觀音之名。據《出三藏記集》記載,法護譯經共有《普曜》《大哀》《持心》《賢劫》《維摩》《無量壽》《正法華》《度世品》《首楞嚴》《光贊般若》等大乘經典一五四部、三0九卷。《歷代三寶紀》依諸經錄而增列法護譯作為二一0部、三九四卷,《開元釋教錄》則刪減為一七五部、三五四卷。

相關焦點

  • 農曆七月七日 《毗耶娑問經》始譯紀念日
    般若流支曾在魏都鄴地翻譯佛經(圖片來源:資料圖片)2014年8月2日,農曆七月七日,《毗耶娑問經》始譯紀念日。《毗耶娑問經》,二卷,瞿曇般若流支譯,與《大寶積經•廣博仙人會》屬於同本異譯。菩薩方便攝化眾生,必以大悲引邪從正,毗耶娑仙即菩薩之化身。為導群迷,令識因果,將諸異見至如來所,歸命諮啟,聽聞正法,因其請說,即以名經。據《開元釋教錄》記載,東魏興和四年(即梁武帝大同八年,公元542年)七月七日,在魏尚書令儀同高公第開始翻譯此經,三十日後譯成,沙門曇林筆受。
  • 農曆七月七日 般若流支開始翻譯《毗耶娑問經》
    般若流支在鄴城翻譯《毗耶娑問經》(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2016年8月9日,農曆七月七日,般若流支開始翻譯《毗耶娑問經》。 《毗耶娑問經》,二卷,瞿曇般若流支譯,與《大寶積經•廣博仙人會》屬於同本異譯。菩薩方便攝化眾生,必以大悲引邪從正,毗耶娑仙即菩薩之化身。為導群迷,令識因果,將諸異見至如來所,歸命諮啟,聽聞正法,因其請說,即以名經。據《開元釋教錄》記載,東魏興和四年(即梁武帝大同八年,公元542年)七月七日,在魏尚書令儀同高公第開始翻譯此經,三十日後譯成,沙門曇林筆受。
  • 農曆七月七日 竺法護開始翻譯《大哀經》
    2015年8月20日,農曆七月七日,竺法護開始翻譯《大哀經》。《大哀經》,八卷,西晉竺法護譯。《大哀經》是《大方等大集經》「序品」和「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的別譯本,分為二十八品。
  • 農曆正月二十六 《阿毗達磨發智論》始譯紀念日
    2013年3月7日,農曆正月二十六,是《阿毗達磨發智論》始譯紀念日。《阿毗達磨發智論》,佛陀涅槃後三百年,迦多衍尼子造此論,唐玄奘法師譯,共二十卷。又名《說一切有部發智論》,略稱為《發智論》。
  • 農曆七月二十三 《優婆塞戒經》譯成紀念日
    《優婆塞戒經》(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2014年8月18日,農曆七月二十三日,《優婆塞戒經》譯成紀念日。經中除引用《法華》《大城》《智印》《鹿子》等經外,並述及北本《涅槃經》卷二十六所說之生因了因說,更舉出曇無德、彌沙塞、薩婆多等部派之名,故在經典成立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尤其因本經闡說大乘戒,特別受我國信眾之重視。據《開元釋教錄》記載,曇無讖於玄始十五年四月二十三日開始翻譯此經,七月二十三日譯訖,沙門道養筆受。
  • 農曆正月十六 玄奘法師始譯《大乘阿毗達磨集論》紀念日
    玄奘法師(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2015年3月6日,農曆正月十六,在這一天,玄奘法師始譯《大乘阿毗達磨集論》紀念日。經錄記載,唐高宗永徽三年正月十六日,玄奘法師於大慈恩寺翻經院開始翻譯此論,至三月二十八日譯成。 玄奘(600~664),唐代高僧,中國佛教史上四大譯經家之一。姓陳,俗名褘,偃師人。太宗貞觀三年(一說貞觀元年)西行,備嘗艱辛,跋涉萬裡,於貞觀七年至印度,在印遊學多年,深受戒日王之敬重,王設大會,敕使諸國義解之徒集於曲女城,玄奘法師受請登床,專揚大乘論意,無一人能致言難者。
  • 七月七日,不僅僅是中國的戰爭紀念日
    時刻新聞 —分享—   七月七日
  • 「晚上或農曆七月,可以誦地藏經嗎?」
    「晚上或農曆七月,可以誦地藏經嗎?」先看這四句偈,再來說明:誦經回向為何因無非救苦度群靈幽冥濛召赴齋行不食就飽怎合情這個問題,相信是一般人與很多佛教徒的問題,晚上或七月到底可不可以誦《地藏經》?或許一般說法會告訴我們,當然是可以啊!
  • 農曆七月,佛教之中的這些節日?你需知道!
    農曆七月,除了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還有大家皆知的「中元節」。那麼對於佛教而言,在農曆七月,又有哪些節日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在農曆七月對於佛教而言,分別有哪些重要節日。他們又分別是節日。一、農曆七月初二,淨宗八祖蓮池法師圓寂紀念日。想必大家對於蓮池祖師都不會陌生,他是淨土宗的第八位祖師,亦是明代高僧,其字佛慧,號蓮池。蓮池祖師對於佛教發展所做下的種種功績,這裡我們就不一一講述。在當下,亦有一套非常受歡迎的書籍其就是蓮池祖師所撰寫,它就是《彌陀疏鈔》。
  • 農曆七月二十九日 近代高僧虛雲禪師誕辰紀念日
    虛雲老和尚(圖片來源:資料圖片)2014年8月24日,農曆七月二十九日,虛雲禪師誕辰紀念日。據《虛雲老和尚年譜》記載,禪師原籍湖南湘鄉,清道光二十年七月二十九日生於福建泉州。十九歲時於褔建鼓山湧泉寺,「禮常開老人為披剃」。次年,「予依鼓山妙蓮和尚,圓受具戒,名古巖,又名演徹,字德清」。其後行腳名山,參訪學道,行蹤遍及四川、西康、西藏、印度、錫蘭、緬甸等地。四十三歲發心朝拜五臺,以報父母深恩,遂由普陀山法華庵起香,三步一拜,歷經三年,終拜抵五臺顯通寺。
  • 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農曆七月七日
    七夕節·也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傳統節日,該節日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牛郎與織女農曆七月初七在鵲橋相會。
  • 農曆七月初七——圖解中國古代「七夕」!
    民間俗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民間謂「魁星主文事」。閩臺兩地,特別是讀書人逢「七夕」更有「拜魁星」之俗,祈求保佑自己考運亨通。魁星為北鬥七星的第一顆星。古代士子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都是因為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
  • 農曆四月十五 阿地瞿多翻譯完《陀羅尼集經》紀念日
    大隨求陀羅尼(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2015年6月1日,農曆四月十五,阿地瞿多在這一天翻譯成《陀羅尼集經》紀念日。 《陀羅尼集經》,全稱《佛說陀羅尼集經》,十二卷(今作十三卷),唐中天竺沙門阿地瞿多譯。該經是《金剛大道場經•大明咒藏分》之一部分,主要講諸佛菩薩諸天之印咒,是各種經軌之集錄。
  • 農曆十月七日 唐代來華高僧善無畏大師誕辰紀念日
    開元三大士之善無畏(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2014年11月28日,農曆十月七日,唐代高僧、翻譯家善無畏大師誕辰紀念日。 善無畏(637—735),中印摩揭陀國人。及到摩揭陀,訪國王,王妃原是他的女兄,他們了解到善無畏舍位出家的經過,大加敬重,由是名聲遠播。他曾把自己所攜傳國寶珠施給那爛陀寺,裝飾在大佛像的額端上。後歸依寺內以禪、密著名的長老達磨鞠多,研習密教,受到鞠多的賞識,將總持瑜伽三密及諸印契完全傳授給他,得了灌頂,號為三藏。他又周行各地,遍禮聖跡,方便誘化。
  • 七月七日話「七夕」
    不得不感嘆歲月如歌日月如梭,不知不覺間又到農曆七月七日「七夕節」。南朝宗懍的《荊楚歲時記》可知,早在南北朝時代,七夕節的風俗就已形成:每年農曆七月七日來臨之前,富貴之家往往搭建彩樓,組織女孩們在彩樓裡擺設瓜果,焚香祭祀牛郎織女雙星,向織女「乞巧」。另據《西京雜記》所言,早在漢代,到了七月七日這一天,宮中的妃嬪宮女們便會齊聚「開襟樓」上「穿七孔針」。
  • 農曆十二月廿六日 著名佛經翻譯家施護三藏圓寂紀念日
    施護譯《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密多經》(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2015年2月14日,農曆十二月廿六日,宋代譯經高僧施護三藏圓寂紀念日。宋代是佛典漢譯最後一個高峰期,施護正是當時知名譯師之一,先後譯出115部、255卷,包括《大乘莊嚴寶王經》《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三昧大教王經》《一切如來金剛三業最上秘密大教王經》等。 施護(?~1017),宋代譯經高僧,北印度烏填曩人,生年不詳。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980)二月,與北印度迦溼彌羅國的天息災三藏同抵宋京,蒙太宗召見並賜紫衣。
  • 《道德經》:七月中元至,道教會在鬼月做些什麼呢?
    本文《道德經》之章節屬於新開系列,主要講述中國本土第一大宗教道教與其經典,敬談先哲思想,品論古今人事,作者才疏學淺,只能淺薄俗談,希望大家支持!《道德經》:七月中元至,道教會在鬼月做些什麼呢?今天是農曆七月一,在傳說中是開鬼門的日子,農曆七月,是民俗中的「鬼月」,傳說閻王會從七月一日起,下令大開地獄門,終年禁錮在地獄受苦受難贖罪求解的冤魂厲鬼,這個時候就可以走出地獄,獲得短暫的遊蕩,享受人間香火的機會,直到七月三十日鬼門關閉,即是開門也給了超度的機會,那麼道教在七月會做些什麼事呢,這裡給大家簡單介紹下
  • 有趣的「七月七日長生殿」
    文/王凡白居易的《長恨歌》裡有這麼一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 《七月七日晴》
    歌詞 |《七月七日晴》說了再見是否就能不再想念說了抱歉是否就能理解一切眼淚代替你親吻我的臉我的世界忽然冰天白雪五指之間還殘留你的昨天一片一片怎麼拼貼完全七月七日晴忽然下起了大雪不敢睜開眼希望是我的幻覺我站在地球邊眼睜睜看著雪覆蓋你來的那條街
  • 農曆七月十九 淨土宗三祖承遠法師圓寂紀念日
    淨宗三祖承遠法師(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2014年8月14日,農曆七月十九,淨土宗三祖承遠法師圓寂紀念日。承遠(712~802),唐代高僧,淨土宗第三祖。出家之後,又遵師命至南嶽衡山從通相受具足戒,更學經、律。後至廣州,當時慧日法師(玄宗賜號慈愍三藏)正在此地遊方傳法,承遠法師久聞其名,仰慕至極,不遠千裡前來求法,拜謁慧日三藏,乞教修行要義。慧日三藏告訴承遠法師:「如來付受吾徒,用弘拯救;超然獨善,豈曰能仁。」隨即教他依《無量壽經》修念佛三昧,樹功德幢以濟群生。承遠法師聞教,頓息諸緣,攝歸一心,決意專修淨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