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四月十五 阿地瞿多翻譯完《陀羅尼集經》紀念日

2020-12-25 手機鳳凰網

大隨求陀羅尼(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2015年6月1日,農曆四月十五,阿地瞿多在這一天翻譯成《陀羅尼集經》紀念日。

《陀羅尼集經》,全稱《佛說陀羅尼集經》,十二卷(今作十三卷),唐中天竺沙門阿地瞿多譯。該經是《金剛大道場經•大明咒藏分》之一部分,主要講諸佛菩薩諸天之印咒,是各種經軌之集錄。內容總分佛部、菩薩部、金剛部、天部、普集會壇法五類:卷一、卷二屬佛部,收有《大神力陀羅尼經》《阿彌陀佛大思惟經》;卷三至卷六屬菩薩部,收有《般若波羅蜜多大心經》《十一面觀世音神咒經》《毗俱知菩薩三昧法》《毗俱知菩薩降魔法》《毗俱知菩薩使者法》《毗俱知菩薩救病法》《何耶揭唎婆菩薩法》《諸大菩薩法會》;卷七至卷九屬金剛部,收有《金剛藏大威神力三昧法》《金剛藏大威神力眷屬法》《金剛藏大威神力隨心法》《金剛藏軍荼利菩薩自在神力法》《金剛烏樞沙摩法》;卷十、卷十一屬天部,收有《摩利支天經》《功德天法》《諸天等獻佛助成三昧法》;卷十二屬普集會壇法,收有《諸佛大陀羅尼都會道場品》。經錄記載,唐高宗永徽四年三月十四日,阿地瞿多于慧日寺開始翻譯此經,至五年四月十五日完成,沙門玄楷筆受。

阿地瞿多,唐言無極高,中印度人。深通五明、三藏。為了宣揚佛法,攜帶很多梵本從中印度來華,永徽三年正月抵達長安。阿地瞿多來華時間在玄奘遊學印度歸來後,大唐國威遠振,國內佛法興盛,印度高僧陸續前來,阿地瞿多也是其中之一。阿地瞿多到長安後,唐高宗很重視,特下敕安置在大慈恩寺。當時玄奘法師正在慈恩寺翻譯《俱舍論》和《集論》,後來沙門大乘琮等十六人、英國公徐績、鄂國公尉遲敬德等十二人又請阿地瞿多到慧日寺浮圖院建立「陀羅尼普集會壇」,沙門玄楷等力請阿地瞿多翻譯法本,於是他在慧日寺中,從《金剛大道場經》中攝要抄譯,集成《陀羅尼集經》十二卷。同時有中印度大菩提寺僧阿難律木義師、迦葉師等在經行寺譯出《功德天法》(阿地瞿多參譯),也編在《陀羅尼集經》第十卷中,並未單獨流通。本經第三卷所收《般若無盡藏陀羅尼》,也是其他法師所譯,並未單獨流通。

相關焦點

  • 農曆七月七日《毗耶娑問經》、《大哀經》始譯紀念日
    一、《毗耶娑問經》始譯紀念日《毗耶娑問經》書影(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2013年8月13日,農曆七月七日,是《毗耶娑問經》始譯紀念日。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516)來中國,在魏都鄴地,於五三八至五四三年間,與曇曜、菩提流支共譯出《正法念處經》《順中論》等十四部八十五卷(據《開元釋教錄》記載,所譯經論共十八部九十二卷),其後不知所終。二、《大哀經》始譯紀念日
  • 農曆七月七日 竺法護開始翻譯《大哀經》
    2015年8月20日,農曆七月七日,竺法護開始翻譯《大哀經》。《大哀經》,八卷,西晉竺法護譯。《大哀經》是《大方等大集經》「序品」和「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的別譯本,分為二十八品。
  • 農曆七月二十三 《優婆塞戒經》譯成紀念日
    《優婆塞戒經》(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2014年8月18日,農曆七月二十三日,《優婆塞戒經》譯成紀念日。經中除引用《法華》《大城》《智印》《鹿子》等經外,並述及北本《涅槃經》卷二十六所說之生因了因說,更舉出曇無德、彌沙塞、薩婆多等部派之名,故在經典成立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尤其因本經闡說大乘戒,特別受我國信眾之重視。據《開元釋教錄》記載,曇無讖於玄始十五年四月二十三日開始翻譯此經,七月二十三日譯訖,沙門道養筆受。
  • 農曆七月七日 《毗耶娑問經》始譯紀念日
    般若流支曾在魏都鄴地翻譯佛經(圖片來源:資料圖片)2014年8月2日,農曆七月七日,《毗耶娑問經》始譯紀念日。《毗耶娑問經》,二卷,瞿曇般若流支譯,與《大寶積經•廣博仙人會》屬於同本異譯。菩薩方便攝化眾生,必以大悲引邪從正,毗耶娑仙即菩薩之化身。為導群迷,令識因果,將諸異見至如來所,歸命諮啟,聽聞正法,因其請說,即以名經。據《開元釋教錄》記載,東魏興和四年(即梁武帝大同八年,公元542年)七月七日,在魏尚書令儀同高公第開始翻譯此經,三十日後譯成,沙門曇林筆受。
  • 農曆五月二十二 《佛頂最勝陀羅尼經》譯出紀念日
    2014年6月19日,農曆五月二十二日,《佛頂最勝陀羅尼經》譯出紀念日。《佛頂最勝陀羅尼經》,一卷,唐地婆訶羅譯,是《尊勝陀羅尼經》的第二個譯本。高宗永淳元年五月二十二日,地婆訶羅在弘福寺與沙門彥琮一起譯出這部經。
  • 農曆正月十六 玄奘法師始譯《大乘阿毗達磨集論》紀念日
    玄奘法師(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2015年3月6日,農曆正月十六,在這一天,玄奘法師始譯《大乘阿毗達磨集論》紀念日。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無著菩薩造,略稱《集論》,古印度無著菩薩造,唯識學六經十一論之一。無著菩薩匯集《阿毗達磨經》中要義,先後造論兩部,此為其一。阿毗達磨論書在小乘典籍中數見不鮮,但大乘典籍中僅有此論一部。玄奘法師所譯《集論》分為七卷,內容分「本事分」與「決擇分」,前者有三法、攝、相應、成就四品,後者有諦、法、得、論議四品。
  • 農曆十月七日 唐代來華高僧善無畏大師誕辰紀念日
    開元三大士之善無畏(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2014年11月28日,農曆十月七日,唐代高僧、翻譯家善無畏大師誕辰紀念日。 善無畏(637—735),中印摩揭陀國人。後歸依寺內以禪、密著名的長老達磨鞠多,研習密教,受到鞠多的賞識,將總持瑜伽三密及諸印契完全傳授給他,得了灌頂,號為三藏。他又周行各地,遍禮聖跡,方便誘化。 八十歲左右,依著師教東行弘法,攜帶梵本,經過北印迦溼彌羅、烏萇等國,到了素葉城,應突厥可汗之請,講《毗盧遮那經》,然後再前進通過天山北路,達於西州(今新疆吐魯番東南、寶應)。
  • 農曆六月二十五日 《中阿含經》譯成紀念日
    《中阿含經》經文(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2013年8月1日,農曆六月二十五日,是《中阿含經》譯成紀念日。《中阿含經》,六十卷,罽賓沙門僧伽提婆共僧伽羅叉譯。因為匯集各經不長不短,故稱《中阿含經》。漢譯本最初由曇摩難提於苻秦建元二十年譯出,共有五十九卷(已佚,只存零本)。因為譯文未能盡符原意,所以十餘年後,僧伽提婆加以改譯。定本凡五誦十八品,內收二百二十二經,約五十一萬四千八百二十五字(見《出三藏記集》)。晉安帝隆安元年十一月十日,僧伽提婆於東亭寺開始翻譯此經,二年六月二十五日譯成,沙門道慈筆受,僧伽羅叉等於參與譯事。
  • 雨寶陀羅尼財神咒!
    他說,佛陀啊,你教我一定要有慈悲心,我真是有的啊,可是我也沒有辦法了啊,越來越多的窮苦人,我看著實在是心有不忍啊。佛陀聽後微笑對他說,善男子,你不要著急,我現在來告訴你一個咒好了。這就是雨寶陀羅尼。佛陀對長者說,你只要發誠心念這尊佛~南無持金剛海音如來。
  • 農曆五月十五 法相宗要典《瑜伽師地論》譯定日
    彌勒菩薩宣說五部大論,《瑜伽師地論》是最根本的一部。(圖片來源:資料圖片)2014年6月12日,農曆五月十五,《瑜伽師地論》譯定紀念日。《瑜伽師地論》,共一百卷,彌勒菩薩講述,無著菩薩記錄,唐玄奘法師譯,也簡稱《瑜伽論》,是瑜伽學派的基本論書,是法相宗最重要的典籍,更是我國佛教史上最重要的論書之一。唐太宗貞觀二十年五月十五,玄奘法師在弘福寺翻經院開始翻譯《瑜伽師地論》,二十二年五月十五譯畢,由沙門靈會、朗囗等筆受。
  • 農曆九月十九「觀音菩薩」出家紀念日,千處祈求千處應,見者增福
    農曆九月十九恭迎「觀音菩薩」出家紀念日,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經上說,觀世音是過去的正法明如來所現化,他在無量國土中,以菩薩之身到處尋聲救苦。觀世音與阿彌陀佛有著特殊的關係。
  • 「紅色翻譯家」瞿秋白:將《國際歌》譯成中文 兩次見列寧
    瞿秋白瞿秋白不僅是革命家,還是著名的翻譯家。他是我國最早從俄文原文直接翻譯蘇俄文藝作品的翻譯家之一,他第一個把《國際歌》譯成中文,發表於1923 年6月15日的《新青年》第一期。瞿秋白是著名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他20歲參加五四運動(1919),23歲入黨(1922年),24歲擔任《新青年》主編(1923年),26歲成為中共領袖之一(1925年),28歲擔任中共代理總書記,成為繼陳獨秀之後,中國共產黨第三任最高領導人(1927年)。
  • 農曆十二月廿六日 著名佛經翻譯家施護三藏圓寂紀念日
    施護譯《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密多經》(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2015年2月14日,農曆十二月廿六日,宋代譯經高僧施護三藏圓寂紀念日。~1017),宋代譯經高僧,北印度烏填曩人,生年不詳。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980)二月,與北印度迦溼彌羅國的天息災三藏同抵宋京,蒙太宗召見並賜紫衣。當時太宗有意翻譯佛典,命鄭守均在太平興國寺西方建譯經院,設立三堂,以中堂為譯經處,東序為潤文處,西序為證義處。
  • 農曆正月二十六 《阿毗達磨發智論》始譯紀念日
    2013年3月7日,農曆正月二十六,是《阿毗達磨發智論》始譯紀念日。《阿毗達磨發智論》,佛陀涅槃後三百年,迦多衍尼子造此論,唐玄奘法師譯,共二十卷。又名《說一切有部發智論》,略稱為《發智論》。
  • 農曆四月初八佛誕紀念日你知多少?
    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八,都是釋迦牟尼佛祖誕紀念日。在這一天世界各地佛教徒都會舉行慶祝活動,在東南亞一些地區還是公眾假期,各地的佛寺都會舉辦浴佛活動來慶祝這一天。筆者稍後也會到廣州的佛寺參加活動。對於佛誕的典故和習俗,你又了解多少呢?下面就來為大家講一下關於佛誕的各種習俗。
  • 「聖密龍講」系列摘錄:佛經中的五種不翻譯
    玄奘 大聖寶講五種情況下不翻譯,其理由非常簡明,總的來說就因為是:古印度佛經傳進中國,一度使用一種叫「格義」的方法,將經中某些要義轉變為中國古文詞中現存的成語來取代古梵文,以類比一些在中國文化中沒有的異域文化和思想觀念,以便於翻譯成中國人看得懂的文字。
  • 諸佛菩薩誕辰成道紀念日
    我們學佛的人,在佛菩薩的誕辰、成道、紀念日都應該做功德,即供養三寶。功德不論大小,儘自己的力量就好,但是心裡也不要總想著功德這回事,以免著相有礙功德利益。在佛菩薩聖誕紀念日的時候做的功德要比平時做的功德大百千萬倍。下面我們就按我國陰曆月份的順序來簡述諸佛菩薩的聖誕紀念日。
  • 瞿秋白翻譯《海燕》:它確信,陰雲是遮不住太陽的
    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瞿秋白同志的了解不斷加深,越發地增加了對這位《海燕》譯者的崇敬。特別是我從大連調來北京後從事日文的翻譯工作,心中常想,在翻譯事業上要以瞿秋白同志為楷模,好好向他學習。同一時期,瞿秋白還發表了關注婦女問題、教育問題和社會經濟問題的翻譯作品。其中伯伯爾(倍倍爾)的《社會之社會化》,「是最早介紹無產階級思想的文章之一,為後來馬列主義在中國的轉播開了先聲,因此具有重大的社會現實意義;同時也為瞿秋白中後期系統地翻譯馬列著作做出了有益的嘗試」(馮文杰:《瞿秋白翻譯主題的遷移研究》)。
  • 深入經藏 | 一三、護諸童子陀羅尼——免費結緣《中國天人師學理論全集》
    《修行道地經》等經提及,「父母精子與卵子結合的一瞬間其投胎之神識就會入母親腹中」。《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等經提及,「因為孕婦食過冷、過熱之物而導致在母胎中的嬰兒受諸多痛苦」。對於福薄、業力大之胎兒,在母腹中左右上下擺動不定,其母也會食極冷、極熱、極酸、極甘、極辛、極苦、或飲漿水(飲料、補品)過量,或多淫慾等不調之行,或多疾病、多憂愁,或多摔倒,或多拍打等,使母氣過熱導致腹中胎兒受大苦惱,甚至可以導致胎兒流產」。《蘇婆呼童子請問經》提及:「毗那夜迦亦能滿足人們利益官事(目的是拉攏信徒,令人貪慾墮落,或令官貴坑害眾生)。毗那夜迦能令女人因各種原因難嫁於人。
  • 瞿秋白與俄羅斯文學
    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仍是個「陰沉沉,黑魆魆,寒風刺骨」的「黑甜鄉」,而此時的俄國發生了驚天動地的革命,作為一名有志於救國救民的覺悟青年,瞿秋白衝破重重阻礙,以中國第一批特派駐外記者、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團長等身份多次赴俄,成為俄國十月革命後最早、最系統地向國內報導蘇俄情況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