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9日,農曆五月二十二日,《佛頂最勝陀羅尼經》譯出紀念日。
《佛頂最勝陀羅尼經》,一卷,唐地婆訶羅譯,是《尊勝陀羅尼經》的第二個譯本。高宗永淳元年五月二十二日,地婆訶羅在弘福寺與沙門彥琮一起譯出這部經。
《尊勝陀羅尼經》全名《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簡稱是《尊勝經》,一卷,唐佛陀波利譯。
《尊勝陀羅尼經》講述善住天子命終之後,將受七度畜生惡道之苦,帝釋天憐憫其業因,於是到佛陀那,懇請佛陀救濟善住天子,佛陀就他們宣說尊勝陀羅尼及持誦功德。
經名中所說的「佛頂尊勝」,是密教胎藏界曼荼羅釋迦院的五佛頂之一。釋迦院的五佛頂中以釋迦牟尼佛頂顯現的輪王形佛頂尊最為殊勝,因此密教以佛頂尊作為本尊,修持息災除病之法,稱之為尊勝法。佛頂尊勝陀羅尼就是說佛頂尊勝功德,自古以來,頗多靈驗。
《尊勝陀羅尼經》異譯本比較多,除去唐代佛陀波利翻譯的《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外,另有後周智稱翻譯的《尊勝陀羅尼並念誦功能法》(該譯本已亡佚),唐代杜行顗翻譯的《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一卷、地婆訶羅翻譯的《最勝佛頂陀羅尼淨除業障經》一卷、義淨翻譯的《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一卷,宋代施護翻譯的《尊勝大明王經》一卷、法天翻譯的《最勝佛頂陀羅尼經》一卷等等。
至於《佛頂最勝陀羅尼經》,則是高宗永淳元年五月二十二日,地婆訶羅在弘福寺,與沙門彥琮一起譯出這部經。
《佛頂最勝陀羅尼經》譯者地婆訶羅(613~687),意譯日照,原是中印度人,婆羅門種,幼年出家,居摩訶菩提寺、那蘭陀寺。地婆訶羅風儀溫雅,神機朗俊,通達三藏,博曉五明,尤其精於咒術。他知道玄奘法師學成要歸國,也有遠遊中土之志,於唐高宗儀鳳初年抵達長安,當時已經六十多歲。永隆元年,高宗下詔參照玄奘法師舊例,安置別院,命「十大德」協助地婆訶羅,在兩京東西太原寺及西京弘福寺從事譯經,從永隆元年到垂拱元年,這六年間,譯出《大乘顯識經》等經論,共十八部三十四卷。睿宗文明元年,法藏大師前來參謁,得《華嚴經入法界品》,將《華嚴經》原來缺失部分補齊。地婆訶羅常想報答母恩,想要返回天竺,屢次上表請辭,終於獲得皇帝許可,可惜並未啟程就已患病,垂拱三年示寂,最終未能返回天竺,世壽七十有五,武后下令安葬於洛陽龍門香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