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眼科泰鬥:曾聽著"滿江紅"給毛主席做手術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1975年,當中國人在新聞紀錄片裡看到毛澤東時,並不知道此時毛主席因患白內障已經基本看不見東西了。是他,使用金針撥障術,讓毛主席左眼重見光明。

  今年87歲的中國中醫科學院名譽院長、國醫大師唐由之,至今仍在出診。他是中國中醫眼科泰鬥,挖掘弘揚古老的中醫眼科「金針撥障術」,發明了「白內障針撥套出術」,創辦現代化的中醫眼科醫院,曾為朝鮮金日成主席、柬埔寨賓努親王、印尼瓦希德總統治療眼病,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近日在北京接受專訪時,唐老風度翩翩,一身筆挺的西裝,一臉慈祥的微笑。說起30多年前那段刻骨銘心的傳奇經歷,他仍歷歷在目。(採寫:南方日報記者 陳楓 李強 通訊員 宋蘋 宋莉萍 攝影:南方日報記者 郭智軍)

  問道者

  ◎呂玉波(廣東省中醫院名譽院長、廣東省中醫藥學會會長)

  ◎楊志敏(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

  ◎歐揚(廣東省中醫院眼科醫生、唐由之弟子)

  成才之道

  首批「中學西」 一個宿舍出了兩個國醫大師

  呂玉波:唐老,一說起眼科,特別是眼科手術,人們往往覺得是西醫的事情,跟中醫無關。您卻能利用現代醫學診療技術,發展中醫眼科,建起了專門的醫院。您的秘訣是什麼?

  唐由之:所有現代診療技術,是人類自然科學的成果,應該為各種醫學共享。中醫要發展,應該與現代科技相結合,改革創新,才能繼續為人類造福。

  我1926年出生在杭州,自小跟當畫家的大哥學畫畫,後來到無錫國學專修館上海分校,專攻古典文學。1942年經大哥友人石瓢僧人引見,拜見上海中醫眼科名醫陸南山先生,親眼看到陸先生治療病人,有撥雲見日之功。我下定決心,拜他為師。他思想開放,並不排斥西醫,是中醫眼科界革新的倡導者,在國內最先使用眼底鏡、裂隙燈、顯微鏡等現代科學儀器進行檢查診斷。後來他還把女兒麗珠嫁給我。

  在學醫的過程中,我想要深入了解各個組織系統怎麼得病的,怎麼好的,就想到了學習現代醫學。1952年,我報考了北京醫學院,系統學習了五年的西醫知識,是我國第一批「中學西」的中醫生。我和陸廣莘是大學同宿舍的同學,2009年同時評上了我國首屆「國醫大師」,大家說,你們一個宿舍出兩個大師,實在難得。

  學術之道

  挖掘改良「金針撥障術」 巧治白內障

  歐揚:您突破禁區,挖掘和改進失傳上百年的金針撥障術,治療白內障,就是一個「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最好例子。

  唐由之:金針撥障術雖有上千年歷史,但過去是「秘而不傳之術」,而且它採取睫狀體平部切口,此部位以前被國內外西醫列為「手術的禁區」,認為容易造成交感性眼炎、出血和感染。

  我研究古代醫著,特別是《目經大成》中關於金針撥障術「針鋒就金位,去輪與銳眥相半,正中插入,毫髮無偏」的記載,通過解剖觀察發現,睫狀體平部並非像西醫專家認為的那樣有很多血管,是可以嘗試手術的。我在術中增加劃破玻璃體前界膜的動作,從根本上解決了術後並發青光眼的可能。1966年衛生部召開「白內障針撥術科研成果鑑定會」,專門聘請了國內西醫界的眼科專家,我在他們面前做手術,專家一致通過了鑑定。我用這種改進的金針撥障術為數千例病人做過手術,具有手術程序簡便、操作較安全、效果較好等優點。所以後來毛主席等年高體弱的領導人也選擇用這種中醫手術。

  按照古人的方法,金針撥障術將混濁的晶狀體撥入到玻璃體腔,白內障就算解決了。不過沉到玻璃體腔的晶狀體就像一枚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起葡萄膜炎等併發症。能不能將針撥後的晶狀體從眼內取出來呢?我進行了創新改良,用自己發明的器械把混濁的晶狀體撥離套住、粉碎、套出。「金針撥障術」變成了「針撥套出術」、「針撥吸出術」。隨著現代眼科學的發展,金針撥障術現在已經很少用了。但西醫的視網膜、玻璃體等手術,沿用了我這個白內障針撥術的切口部位。

  歐揚:現在中醫眼科應該怎樣發展?

  唐由之:中醫眼科發展的理念,應該是「中醫要領先,西醫不滯後」。目前現代醫學雖發展很快,但對於一些眼底病,特別是老年性黃斑變性、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視神經萎縮等等,現代醫學的療效還不太令人滿意,而運用祖國醫學一些寶貴的治療方法、理論,在臨床上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例如乾性老年黃斑變性,和老年人氣血漸虧、目失所養有關。中醫講究「肝開竅於目」,從「調理氣血」入手,運用「滋腎明目、補氣活血」法進行治療,可以收到較好的效果。我近年還在繼續研究青光眼,設計出新的手術方式--睫狀體平坦部濾過術,對一些棘手的難治性青光眼病例,在睫狀體扁平部作切口,從後房引流房水,降低眼壓,提高了部分視力或改善了視野。這個技術還在不斷改良。

  傳奇經歷

  被叫上飛機去杭州竟是給毛主席看眼病

  呂玉波:唐老,您最傳奇的經歷,就是給毛澤東主席做白內障手術,在主席身邊待了10個多月。能否跟我們詳細講講這段曾經是機密的往事?

  唐由之:那是1974年,我48歲,是北京廣安門中醫院眼科的大夫。春節前的一天,一個40多歲的解放軍同志來到我家,確認了我就是唐由之後,說,有一些事你需要出去幾天。在此之前,我參與過幾次神秘的大型會診,病人沒有出現,病歷報告中也沒有病人的姓名與職業。我意識到,這次可能是去見那個病人。

  我簡單收拾了一下,跟著他直奔機場。登上飛機,我還不知道去哪兒,看地下,看太陽,是向南。大約一個鐘頭左右,飛機降落在我的家鄉杭州。有人告訴我說,明天你們要見到毛主席了,主席請你們來為他檢查一下眼睛。我們醫療組一行5個人,又高興又緊張。

  第二天見到主席,大家都很難受。報紙上都說主席身材高大、嗓門響亮,但我們見到他很憔悴,頭髮蓬亂,穿了一件帶補丁的舊毛巾衣,腳上一雙舊拖鞋,身子靠在沙發上。原來,主席當時已經得了白內障一年多,基本看不到東西了。

  我們一一報了姓名,第二個報名的是張曉樓,是同仁醫院眼科專家。主席很幽默,說,「那你住的房子永遠大不了了,你是小樓嘛。」這一來,大家的情緒放鬆多了。

  從主席那裡回來後,我們開始認真討論。大家認為主席的白內障已經到了膨脹期,光用藥物肯定沒有效,最好是做手術。但在給主席檢查的時候,發現他咳嗽得很厲害。如果做西醫手術,一般要縫五針,這時如果咳嗽厲害,縫合處容易裂開,哪怕只裂開一兩針,都不得了,眼睛裡的其他組織如虹膜、玻璃體都可能受到擠壓往外跑,所以手術風險很大。

  我預感到,手術的任務很可能落在我身上,因為醫療組裡就我一人是中西醫結合專家。我常用的金針撥障術,在黑眼球與眼角中間處切口,手術就幾分鐘,切口不足2毫米,不需要縫針,傷口容易癒合。根據主席的身體狀況,很可能更適合這個方法。我之前已經做過數千例白內障針撥術。其中,難度最大的是柬埔寨前首相賓努親王的手術。賓努親王留居我國期間,得了老年性白內障,需要手術治療,但他患有嚴重的震顫症,手術時頭部不能固定,精神緊張時左右擺動120多次。1973年秋季,我給他做手術,用手夾著他的頭,他的頭動,我的手也跟著動,終於幫他重見光明。

  經過討論,中央決定由我來給主席做手術,我特別激動,突然就血壓升高。這時候還給了我另一個任務,就是要為主席講解白內障是怎麼回事,藥物治療是否有效,為什麼必須手術治療?當時主席是不太願意接受手術的,我天天去看他,給他講解病情。

相關焦點

  • 主刀醫生:毛主席要求聽著《滿江紅》動手術,術後讀宋詞失聲痛哭
    當年不是黨員的唐由之,曾因毛澤東的病情分析而列席政治局擴大會議;他曾見證了毛澤東淚灑書房的細節;曾在毛澤東面前因為恪守職責而「抗旨」。唐由之為毛澤東的左眼施行4分鐘的白內障手術,用了240多天的時間做準備,而與毛澤東相約一年後為他施行右眼手術卻因故未能兌現,成為唐由之此生最大的遺憾。
  • 名醫來了┃給毛主席「金針撥翳」的大國醫 你了解嗎?
    之所以能選中他給毛主席做手術,也非偶然。 1963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魯之俊支持下,唐由之響應黨的號召,深入基層,為農民治病。1968年至1969年他隨同醫療隊到廣西農村,為農民服務,同時為當地培養了許多眼科專業人員。
  • 毛主席晚年學英語:有鄉音NL不分
    [摘要]毛主席湖南鄉音濃重,「N」「L」不分,因而在讀英語時,常常出現把「night」夜晚)念成「light」(光、亮)一類的誤讀。每當此時,他就像個謙恭的學生,隨著我反覆練習……50年代至60年代,毛主席學英語的興致頗高,無論在京,或是在外地,他常能擠出時間學習,一般是個把小時,有時三四個小時,興致高時,最多達七八個小時。甚至在出巡的火車、輪船、飛機上,這種學習也不間斷。毛主席湖南鄉音濃重,「N""L」不分,因而在讀英語時,常常出現把「night」(夜晚)念成「light」(光、亮一類的誤讀。每當此時,他就像個謙恭的學生,隨著我反覆練習。
  • 吳佩孚的滿江紅和嶽飛的滿江紅,哪個詞寫得更好
    嶽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一詞,盡人皆知,但嶽飛還有一首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全詞是「遙望中原,慌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
  • 毛主席的十一句名言,時間流轉,經典永不褪色,依然鼓舞人心
    毛主席在張思德同志追悼會上所作的演講。毛主席講述為人民服務的道理,號召大家學習張思德同志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團結起來,打敗侵略者。2、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出自《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這是毛主席於1963年創作的一首詞。毛主席在《光明日報》上讀到郭沫若的詞深受感動所創作的一首鼓舞人心的詞。
  • 為什麼,嶽飛《滿江紅》被移出教材,被秋瑾《滿江紅》取而代之?
    即使發展至今日,嶽飛的這首《滿江紅》也是許多人的座右銘。然而,近些年來,嶽飛《滿江紅》卻被移出語文課本,取而代之的卻是秋瑾《滿江紅》。嶽飛《滿江紅》被刪除,是對孩子教育重視的體現作為歷史名人的嶽飛,自然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畢竟,嶽飛背後「精忠報國」四個字,給大家留下很深的印象。
  • 《滿江紅》到底是不是嶽飛寫的?
    》詞真偽問題後,夏承燾先生又撰《嶽飛<滿江紅>詞考辨》一文,詳加考證,斷為偽作。二、從《滿江紅》詞與嶽飛其他詩詞的比勘看嶽珂曾不遺餘力地搜集其祖父嶽飛的詩文,嶽飛不但會填詞,而且還很熟悉「滿江紅」這一詞調。這一點除了收錄在《經進鄂王家集》中的《小重山》詞外,還有一首《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可證。這首詞見於碑刻,詞後有元代人謝升孫、元末人宋克等人的跋,基本上可以斷定是嶽飛所作。在這首詞中,也有「重新收拾舊山河」之意,如「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句便是。
  • 嶽飛《滿江紅》移出課本,另一個《滿江紅》入選,有道理嗎?
    然而近年來,《滿江紅》這首詞卻被移出了課本,取而代之的是另一首《滿江紅》,這是為什麼呢?關於《滿江紅》被移出課本,上面一直沒有給出明確的解釋,不過很多網友卻對此有一番更深刻的認識,而這些認識也不無道理。
  • 查出腦瘤都必須做手術嗎?
    查出腦瘤都必須做手術嗎?部位不好的腦部腫瘤,手術風險很大,可以考慮放化療結合中醫中藥綜合治療,及時控制病情,減輕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質量.如果患者本人手術風險大,或多發性,本人害怕手術,不想做手術,或者是害怕術後復發,怕白花錢。身體本身過於虛弱這都可進行中醫藥保守治療,最好是中藥保守治療,只是西醫方面確實沒有什麼更好的方法,只能是手術、放療、化療,切了再切,病人一直在痛苦中度過。
  • 王文漢向紅軍會寧會師舊址捐贈《毛主席揮手我前進》木刻小屏風
    王文漢向紅軍會寧會師舊址捐贈《毛主席揮手我前進》木刻小屏風常琦彪4月27日,會寧縣慈善會常務副會長、原政協副主席王文漢向紅軍會寧會師舊址捐贈《毛主席揮手我前進》木刻小屏風,會師舊址管委會黨委書記王文漢向會師舊址捐贈了《毛主席揮手我前進》木刻小屏風,任秀珍向王文漢頒發了收藏證書。
  • 毛主席在書房做白內障手術,術後讀宋詞,淚流滿面,醫生擔憂
    中央對於毛主席的眼疾很是關切,對於手術方案也是會請專家,反覆討論。1974年,決定由北京廣安門中醫院眼科主治大夫,唐由之來主持手術,他當時48歲,研究並發掘出來一種白內障針撥術,已經成功地幫助6000多名患者重見光明。毛澤東一開始對於做手術並不積極,他向來提倡調動自身的免疫力來對付疾病。
  • 毛主席曾高度評價屈原,贊騷體是腐敗統治的匕首
    當然這根毛主席密不可分,毛主席曾高度評價屈原,可以說毛主席是中國研究屈原的第一人,也是最具權威的人。1953年的端午節前後,毛主席向世界和平大會獻上了一副屈原的畫像。大會上評出了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屈原名列其中,當然這根毛主席是密不可分的。毛主席對屈原評價道:「屈原不僅是一個天才歌手,更是一名偉大的愛國者:無私無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個中國人的腦海裡。
  • 嶽飛是箭垛,《滿江紅》是偽作?
    張政烺說:「我曾見過古往今來著錄石刻文字的書無數,和碑帖鋪打交道已五十年,所見拓本成千上萬,內中曾見偽造的嶽飛書《前後出師表》的各地刻本。但是沒有嶽飛『還我河山』四字的拓本。可以肯定地說,『還我河山』石刻二十世紀以前不曾有過。」【8】確定了這是一個建構過程。又如「嶽母刺字」這一在《說嶽全傳》中大肆渲染的刻畫,同樣地史源堪憂,縱觀有宋一代史籍,此說並無切實出處。
  • 《滿江紅》被移除教科書,被替換的這篇真的比《滿江紅》優秀嗎?
    提起「滿江紅」三個字,就會想起嶽飛。短短幾句便將作者對中原重陷敵手的悲憤和對當前局勢的痛惜表現得淋漓盡致,但是作者並沒有對此表示放棄,在民族仇恨面前,絕不輕言放棄,表現出了對祖國統一的殷切期望,對報效祖國的赤膽忠心。
  • 滿江紅中英文學校場地被收回(圖)
    李鋼 攝  本報訊(記者李鋼實習生劉文亮、張亮)曾出現校巴、餐廳員工罷工討薪事件的滿江紅中英文學校又出新問題。昨日,該校教師向本報反映,學校已經拖欠40餘位老師兩個月的工資,合計12萬餘元。另據了解,該校因拖欠幾十萬元的租金而被收回場地。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這家位於天河區車陂路的「天河區滿江紅中英文學校」。
  • "滿江紅"之情懷
    初識嶽武穆的「滿江紅」,那是剛一升入高一的時候,我們讀的高中是我們鎮上的中學。高一入學時我們班分了一個新來的語文老師,通過她的自我介紹我們認識了頗為有點清秀苗條的&39;老師。在一次語文課上,馬老師提到學習語文要多接觸古詩詞,正是那次課馬老師給我們誦讀了「滿江紅」:「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 毛主席的老師:曾給毛澤東圖畫考試打40分(圖)
    問毛主席的老師,請找第一師範黃露生  經常有人不遠萬裡,來到第一師範打聽毛主席的老師的事情。  就在今年「五一」勞動節前,江西省萍鄉市政協文史委的四五位同志,就找到第一師範退休教師黃露生,他們要打聽的是江西萍鄉籍、毛澤東的老師湯增璧。
  • 毛主席紀念堂參觀記
    當時參觀毛主席紀念堂要由所在單位組織,個人是不能去的。我就讀的西絨線胡同小學曾組織過一些同學和老師參觀毛主席紀念堂。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去,要經過選拔,可以說,這是一項榮譽。每次每班只有一兩個老師眼裡的好學生有機會去。後來,有一個同學沒經過學校,好像是家長帶著她直接就去參觀了。我對這種由老師說了算的選拔方式很不滿,就給《中國少年報》知心姐姐寫了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