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線上發布會1000多萬人觀看;網上發布會的春季新品2分鐘被一搶而空;每天超3萬人網上開店。
你感受到了嗎?受疫情影響,不管是大牌商家還是個體戶,人人都想著網上帶貨,抖音或微信朋友圈全民賣茶葉、賣保險、賣口罩、賣海鮮。可這些真的賺錢嗎?產品有質量保證嗎?
資料圖:某手機店員工在直播帶貨。中新社記者 武俊傑 攝
大牌新品發布轉戰線上,效果還不錯
受疫情影響,原來很多線下業務搬到線上,香奈兒在微博上一場「秋冬高級成衣系列」實況發布會,超過1700萬人次觀看,網友互動近70萬。
前幾天,阿迪達斯開啟了史上首場「雲發布會」,首發新品「貝殼頭」,吸引223萬人次進場觀看;雷軍親自直播帶貨的小米10 Pro 55秒銷售破2億元,新品在京東、天貓上不到2分鐘就被一搶而空。
除了本來就有線上業務的,還有一部分企業是疫情下被逼轉至線上。上海護膚品牌「林清軒」的157家店因疫情歇業,業績下滑90%,不得已轉戰淘寶直播,效果還不錯,半月時間,銷售同比還增長了。
淘寶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月以來,每天超過3萬人來淘寶開新店,其中超過2成來自線下店鋪。京東表示,靠京喜直播帶貨,2月11日以來,滯銷果蔬的銷售數量超過1500噸。
更多的人網上帶貨當起了個體戶,尤其是疫情期間,開不了工,閒著也是閒著。近日,領英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疫情期間,有超過六成職場人開展或計劃開展副業和兼職。
「看到人人都朋友圈帶貨,你要是不賣感覺就吃虧似的。我決定了,我的副業就是網上帶貨。」有用戶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稱,「我朋友圈很多賣保險、賣茶葉、賣口罩的,我覺得我也行。」
資料圖:有玉石商家在進行直播帶貨。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
人人都能網上帶貨?實際難難難
網上帶貨,真的賺錢嗎?有網友稱,給「大師」交了1980元,學了三天的直播帶貨,試了以後根本沒效果?
「有效果呀,你看『大師』不是三天賺了1980元嗎?」
還有網友稱,「開始直播帶貨了,光音效卡、燈光等一堆東西花了近2萬元,試了一周,直播間人最多時18個人,我太難了。」
「網上賣音效卡太賺錢了,近千元的音效卡,網友買起來眼睛都不眨一下。」
同樣是網上帶貨,有的賺得盆滿缽滿,有的賠得褲衩不剩。前者少,後者多。很難有商家有雷軍般的號召力,也不是人人都是李佳琦。尤其是個體戶,依靠自己微信朋友圈或抖音直播那點流量,那根本不叫KOL(關鍵意見領袖)。
BOOS招聘此前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帶貨經濟」行業平均薪資為10570元。月薪過萬,看起來不算少,但這個行業兩級分化嚴重,76.6%的從業者最高月收入低於萬元。啥意思?(可自行腦補一下:你和馬雲平均一下收入。)
雖然網上帶貨很難,但周琳(化名)已經做了兩三年的網上兼職,出售母嬰衣服, 「我就是圖一樂,也沒指望賺多少錢,每一單才賺10元,有時候一周賣不出去一件。」
周琳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稱,她是聯繫了一家工廠,交了幾百元加盟費,比如說一件衣服標65元,有客戶找她了,她轉告工廠直接發貨,工廠直接給她10元錢,也就是說她加盟後能拿到工廠價。
有些網上帶貨,其產品質量被指有問題。截圖
消費者權益有保障嗎?更多的是「一次性生意」
人人網上帶貨,這樣的商品質量有保證嗎?實際上,除了一些大平臺、大品牌外,個體戶網上帶貨很難做到產品質量保證。
周琳表示,「她網上帶貨簡單省事,就是新款衣服各種發群發朋友圈,我不負責發貨,也沒有庫存,衣服一直在工廠那邊,我甚至不知道工廠具體在哪兒。」
如果衣服有問題怎麼辦?周琳表示,可以幫聯繫廠家退換,主要還是看廠家那邊怎麼處理。
熟悉抖音的網友,最近可能會經常刷到賣乳山生蠔的內容,每次下面都很多評論:「誰買誰知道,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兒。」「箱子上面的還可以,下面的又黑又鹹。」「你永遠買不到他視頻手裡這一箱。」「買後不管什麼原因,不退貨不退款。」
網友評論,部分商家網上帶貨產品質量難保證。截圖
關鍵是這樣的視頻算不算廣告?現在難以界定。視頻從不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規定標註出「廣告」倆字,但結果就是做了宣傳,產生了成交,可以說是「廣告即內容,內容即廣告。」
有網友就吐槽,「抖音的帶貨視頻顯示,加入墨汁的水,用過濾器後瞬間變清水,甚至可以直接飲用;我買了,根本不是這回事兒,過濾出來的水依然是黑色的,砸了過濾器發現裡面就是放了些沙子石子。」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不少網友留言,這些都是「買一次就知道了系列」,還是推薦去靠譜的大平臺購買。所以現在網上帶貨,泥沙俱下,要想長久,還是得把好質量關,你說呢?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吳濤
編輯:劉立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