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特約評論員 張敬偉
5月10日下午,第四個中國品牌日,由每日經濟新聞每經智庫和清華大學經管學院中國企業研究中心聯合編制的「2020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榜」重磅發布。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榜一路走來,已經形成中國品牌的全球影響力。
疫情陰霾還在,疫情也使全球化受到影響,因全球化而提升品牌價值的跨國企業,也對後疫情時代的全球化「脫鉤」惶恐不安。
如今第四個中國品牌日,雖不能說中國企業和品牌「風景這邊獨好」,但也給全球市場展開了充滿希望和願景的圖景。今年這個品牌日,不僅是中國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的成果之一,也是中國市場韌性和企業活力的象徵。
本次重磅榜單發布,因疫情而改為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四城聯動並雲上直播的方式。這也隱喻著中國品牌走上「雲端」的美好寓意。美好的寓意是靠好的企業和品牌紮實支撐的。「主榜TOP100」「海外榜TOP50」和「新銳榜TOP50」,每個榜單都應和了本次發布的主題——公司品牌就是價值的力量。
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榜總榜TOP100總體品牌價值125513億元,其中3家企業品牌價值超千億,佔據總體價值的70%,其中2家企業品牌價值更是超萬億。從行業上看,網際網路行業表現亮眼,約佔總體價值三成。這也意味著,中國企業不再是大而不強,而是通過品牌培塑內涵力量,實現價值升華。
做大一家企業容易,做強一個品牌很難,穩固全球市場更難。市場風雲變化,資本潮起潮落,企業競爭和品牌博弈,更像是殘酷江湖,很多知名企業和品牌在市場競爭中黯然離場。中國企業和品牌,通過大國製造的夯基固本,逐步實現轉型升級的華麗轉身。雖然產業轉型還在繼續,品牌升級的成效已現。
在總榜六大行業三甲排名中,通信、金融雖然是具有央企基因和壟斷特色的企業霸榜,但在網際網路行業中,阿里巴巴、騰訊控股不僅雙雙成為「萬億俱樂部」上市企業,而且在全球知名度也不亞於美國的巨頭。再如,飲料業三甲的茅臺、五糧液和伊利,這些企業在品牌價值上並不輸於兩個「可樂」。
品牌價值不僅是企業的價值力量,也是國家軟硬實力的重要載體。全球化是資本的全球化,從而形成一批縱橫全球市場的跨國企業。但這並不意味著全球資本沒有邊際,跨國企業沒有祖國,每個跨國企業都貼著主權國家的標籤。就像蘋果產品主要產自中國,但蘋果依然是美國企業。同樣,阿里巴巴、騰訊以及上榜的其他企業,無論市場深耕到哪都是中國企業。
市場沒有常勝將軍,新生代謝、優勝劣汰是市場法則。審視今年榜單,也要辯證思維。2020年有13家公司新入TOP100,13家公司滑出TOP100,可見榜單競爭之激烈,而這也彰顯了中國市場充滿生機和活力。
每個榜單都有故事和風景,經歷多重因素衝擊的中國企業,企業品牌價值不減反增,內蘊其中的不僅是中國經濟韌性,更有中國企業的全球競爭力和品牌穩步提升的影響力。
中國資本市場已經聯通全球,成為全球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企業和品牌在全球資本市場能夠獲得更多滋養。同樣,全球資本也能在中國市場獲得更多創富投資機會。中國企業要更強還須全球深耕,中國品牌更具價值也需要全球化的助力。
品牌是企業打拼出來的,也是中國營商環境催化出來的,這樣的品牌才更具價值,更能代表中國的軟硬實力。
看榜單、排數據、比強弱,很有意義。市場是充滿競爭的舞臺,只有擁有實力和品牌價值的企業才能領銜主演。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