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首次專門舉行會議聚焦高校院所人才發展

2020-12-20 江蘇省人民政府

12月17日,江蘇100多所部省屬高校、科研院所的黨委書記和各設區市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以及20多個省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負責人匯聚南京,參加全省高校院所人才發展改革推進會。

這是我省首次專門就高校院所人才發展舉行會議。會上透露哪些重要信息和信號?江蘇高校院所的高層次人才將迎來哪些改革舉措?

科教大省的「危機感」

江蘇科教資源豐富,是名副其實的科教人才大省。近年來,江蘇連續出臺「人才26條」「人才10條」「科技改革30條」等新政,在全國率先整體下放高等學校、公立醫院職稱評審權,下大力氣破除一大批束縛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激發了人才創新活力。

然而現實中,政策落地見效的「最後一公裡」還沒有徹底打通。作為人才集聚區、創新策源地的高校院所,在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更好地服務創新發展方面還存在不少突出問題。

會上,省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有關負責人指出,有的高校院所改革創新主動性不強,「等靠要」思想比較嚴重,不敢闖「無人區」、不願做探路人,「跟在後面」的想法限制了「走在前面」的步伐;有的高校院所服務發展的意識不夠強,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效率比較低,「躺在紙上」的成果遠多於「落在地上」項目等。

省人才辦在前期調研中也發現,有的高校在黑板上「開工具機」;有的教師還在使用20年前的教案;許多論文能夠寫在美國雜誌上,卻難以寫在祖國大地上。高校院所的成果企業用不上,企業技術難題高校院所破不了,對於一直致力於推進產才融合的江蘇來說,依然是一個亟待破解的頑疾。

不留情面的批評背後,是江蘇濃濃的危機感。放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引致全球人才競爭異常激烈。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為世界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提升創新能力、實現跨越趕超提供了歷史性機遇,同時更是巨大挑戰。對於江蘇來說,儘管經濟發展總體向好,但也面臨著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所帶來的困難和挑戰,尤其是外向型經濟特徵明顯,人才鏈的高端領域、創新鏈的關鍵環節受制於人。如果不解決高端人才緊缺問題,不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產業鏈將隨時面臨斷裂的風險。

如何深挖科教「富礦」、激發人才活力,以人才鏈的「強」,激發創新鏈的「活」,託舉產業鏈的「優」,完成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江蘇的「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新使命新任務,無疑是本次會議在「十三五」即將收官、「十四五」即將啟程之際召開的深意所在。

先行者的探索實踐

今年7月,美國芝加哥大學終身教授林安寧來到南京,領頭成立南京大學現代生物研究院。與傳統的人才引進方式不同的是,研究院目前引進的4位人才,都是由國際同行對其學術水平進行專業評審後認定產生。根據南京大學推行的「準聘長聘」制度,這些人才引進後實行「非升即走」制,即先要擔任一段時間的準聘助理或準聘副教授,經過綜合評估考核後才能進入長聘階段,在滿足聘任要求、完成聘任任務的前提下,聘用至法定退休年齡;沒有通過者離職走人。

「這其實就是一種淘汰機制。」林安寧說,準聘長聘制是國際通行的機制,人才的引進不看論文、不看能帶來多少經費,只看學術水平。而經過六七年真刀真槍的打磨篩選,留下來進入長聘的一定是做得最好、真正願意做科研的人。

不只是南京大學,江蘇已經有一批高校針對現實存在的問題大膽改革創新,並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

今年以來,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與企業聯合招聘52名博士,編制在學校、創業在企業,經驗反哺教學,實現政府、學校、企業、人才、學生多方共贏。「機制一變,讓人才在學校和企業兩個平臺上大顯身手,也從制度上解決了學校、企業招聘高層次人才難,人才理論與實踐脫節,學生難遇真正『雙師』的困境。」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蘇益南說。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人才雙落戶」政策,讓人才「創新在高校、創業在園區」,與南京江北新區實現人才共引共享共育,建設人才「蓄水池」。2017年7月以來,雙方共引進或培養國家級人才60多人,孵化新型研發機構5個和創業型企業30多家。

都說成果轉化難,但是只要夠「硬核」,高效轉化就不難。省農科院這幾年把科技成果團隊轉化收益分配比例從30%提高到70%以上,與政府、企業共建60餘個產業研究院,以企業需求定研發任務,即研即推、邊創邊推,同時完善人才分類評價機制,科技人員實現院內無障礙流動、以需求為導向組建團隊等,優化資源配置和科研力量布局,有力地破解技術與市場「兩張皮」,推動高質量「硬核」成果不斷產出。

這些有益探索,為全省破解人才發展體制機制障礙,提供了可借鑑的經驗,也奠定了良好基礎。

人才改革再發力動真格

省人才辦有關工作人員透露,為了進一步激發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創新活力,江蘇即將出臺相關政策,堅持問題導向,在創新人才管理體制上再發力、動真格。

比如,高校教授將不再「一評定終身」,推行人才準聘長聘制度,建立人才評價退出機制,對於違反師德師風、學術品行不端或長期不認真履職、作用發揮不明顯的,取消高級職稱資格和相關人才稱號;建立完善海外人才職稱比照認定製度,引進的海外高層次人才、留學生等,可直接申報認定高級職稱;省屬和駐蘇部屬高校、科研院所全職引進,併入選國家重點人才項目的外籍高層次人才,可納入事業編制,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等。

江蘇還將搶抓海外人才回流的歷史性機遇,更大力度引進高精尖缺人才。除了鼓勵圍繞一流學科和重大平臺、重大項目引進集聚高層次人才,支持與地方聯合引才,對省「雙創計劃」「江蘇特聘教授」給予傾斜支持外,還將大力推進落戶在高校、創業在園區的「雙落戶」制度,發揮高校、科研院所的「身份」優勢和地方的服務優勢,形成政策疊加效應。

產才融合,一直是江蘇人才工作的主線和鮮明特色。去年,江蘇專門召開園區人才工作推進會,從產業端、需求側推進產業鏈集聚人才鏈。根據本次會議部署,將著力從人才端、供給側發力,進一步推動科教人才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比如深入實施「引企入教」改革,推動企業需求融入人才培養,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水平。此外,還將推行科教、產業部門人才雙向交流制度,遴選一批領軍型科技企業家、產業園區負責人到高校院所擔任科研行政職務,選派一批高校院所骨幹人員到產業園區掛職,協同推進產學研深度合作。推動高校院所與企業共設研發機構、共享實驗設施、共建研究團隊,圍繞關鍵技術、核心工藝和共性問題,加強合作、聯合攻關。持續實施「科技鎮長團」「產業教授」「科技副總」等計劃,拓寬成果轉移轉化的「高速公路」。

政策落地才能真正取得實效。江蘇還將完善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將人才工作履職和人才發展績效情況,納入黨委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述職、單位綜合考核和巡視巡察的重要內容,考核評價結果作為幹部評價使用的重要依據。省人才辦有關工作人員表示,「對於推進人才工作改革不力、人才事業發展績效不好的單位領導班子,該批評的教育批評、需整改的督促整改;對於人才工作做得好、人才事業發展好的單位,及時予以褒獎,切實形成自覺抓人才、主動抓人才的良好局面。」

相關焦點

  • 我省急需博士科研人才2999人 供需招聘引薦會在穗舉行
    10月26日,由省人社廳和省教育廳聯合主辦的「全省急需緊缺博士科研人才供需招聘引薦會」第一場在中山大學舉行。據人社廳消息,目前用人單位博士科研人才需求量達2999人,以理工科方向為主,其中,生物技術、智能製造、光電晶片、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專業人才需求較大。
  • 第十三屆中國MBA中部聯盟會議在並舉行
    本報太原7月25日訊(記者李影)7月25日,第十三屆中國MBA中部聯盟會議在並舉行,中部六省46所高校的MBA師生代表、知名企業家300餘人參加了本次會議。此次活動由中國MBA中部聯盟主辦,太原理工大學承辦,主題為「突破·崛起」,來自武漢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及太原理工大學等多所高校專家學者以及企業家聚焦當前商學人才培養環境、工商管理學科建設等方面進行探討。據太原理工大學副校長呂永康介紹,此次會議旨在在新商科理念下探索教育新藍圖,整合教育資源、共創教育生態,共同建設面向未來的教育體系,服務國家戰略和推動社會進步。
  • 東莞高層次人才活動周本月舉行 國際樣品環境會議首次落戶我國
    東莞高層次人才活動周本月舉行 國際樣品環境會議首次落戶我國金羊網  作者:餘曉玲、莞萱  2020-12-04 以東莞會展國際大酒店為主會場
  • 第十一屆歐亞交通高校國際會議在鄭州舉行
    這是歐亞交通高校國際會議和中俄未來科技創新創業論壇這兩個高規格的會議首次合而為一召開,來自6個國家和地區的80餘個政府部門、交通類高校的200餘人參會。據介紹,兩者的成立意義重大,前者將圍繞中、俄在航空領域重大合作項目的需求和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的產業發展需要,攜手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研發基地、人才培養基地、成果轉化基地;後者將河南省交通高校的優勢資源整合利用,進一步提升各高校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社會服務的能力。
  • 「國字號」科研院所紛紛落地河南 光中科院的就4個
    河南省政府帶著245項技術「需求清單」,向國內外的科研院所、高校、央企等,發出開放合作的信號。「今年河南要打響轉型發展攻堅戰,集中力量在四個方面攻堅,其中之一就是攻創新之堅。」省長陳潤兒在推介會上說,當前河南正在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託,著力打好「四張牌」,加快產業轉型發展步伐。
  • 首屆凝聚態物理會議在清華舉行
    首屆凝聚態物理會議在清華舉行清華新聞網7月20日電 (通訊員 駱潔) 7月15日-7月17日,首屆凝聚態物理會議在清華大學舉行。本次大會由清華大學物理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量子物質科學協同創新中心聯合主辦,來自全國高校、科研院所教師、科研人員和學生等700餘人參加了大會。清華大學物理系系主任陳曦主持開幕式及大會報告。
  • 渝湘學術期刊交流會在中南大學舉行 聚焦高校英文期刊發展
    6月19日,渝湘學術期刊交流會暨湖南省第一屆高校英文期刊交流研討會在長沙舉行。紅網時刻6月21日訊(記者 蔡娟 通訊員 趙俊)六月的長沙校園,鬱鬱蔥蔥、蓬勃向上。6月19日,渝湘學術期刊交流會暨湖南省第一屆高校英文期刊交流研討會在中南大學鐵道校區舉行。會議由重慶期刊「編輯大碗茶」學術沙龍和湖南省期刊協會主辦,重慶科技期刊編輯學會、重慶高校學報研究會和湖南省高校學報研究會、湖南省科技期刊編輯學會聯合協辦,中南大學出版社承辦。
  • 全省超50所高校院所涉足AI研究
    全省超50所高校院所涉足AI研究 發布日期:2021-01-06 08:11 來源:新華日報 瀏覽次數:次 字體:[大 中 小] 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是當今社會的科技熱詞。2020年12月30日,第三屆江蘇人工智慧大會在南京召開,來自全國的人工智慧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分享最新研究、共商產業發展大計。據悉,目前我省已有超過50家高校院所開展人工智慧相關研究,在機器學習、模式識別、數據挖掘等技術領域水平位居全國前列。人工智慧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事關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
  • 廣東省人才商學院|2020中國美業人才管理高峰論壇在廣舉行
    12月1日,由廣東美業人協主辦,廣東省人才商學院管理有限公司承辦的2020中國美業人才管理高峰論壇(廣州站)在廣東省人才商學院南沙校區隆重舉行。本期論壇聚焦美業高技能人才培養,邀請到廣州國藥健康研究院、美麗漂漂(中國)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崇仁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產康健康管理集團有限公司等多個美業健康領域的專家學者做權威分享和專題報告。來自20餘家企業、院校同行參加了論壇。本屆論壇共分9個專題報告和1個平行論壇,分別由廣東省人才商學院朱建清院長和產康健康管理集團于欣總經理主持。
  • 【兩會青觀察】加大對省屬高校的支持力度刻不容緩
    > 【摘要】 1月12日,在安徽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開幕後舉行的省政協聯組會議上,來自教育組的省政協委員就省屬高校的發展紛紛獻言建策。
  • 全省研究生教育會議 | 看山東高校黨委書記、校長怎麼說!
    這次全省研究生教育會議,是深入貫徹落實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全面部署我省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一次重要會議。四是主動加強與科研院所和行業企業的戰略合作,開展協同創新,推動實現科教融合、產教融合、學科交叉融合,著力建設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高水平科研創新和研究生培養平臺。五是加大對海外高端人才和學術團隊的引進力度,拓寬研究生國際化培養渠道,實施國際學術影響力提升計劃,打造多元文化交流融合平臺,構建國際合作新格局。
  • 浙江100個「揭榜掛帥」項目首次向北京發布
    9點半,2020浙江-北京高層次人才洽談會暨「揭榜掛帥」項目發布對接活動如期舉行。這是新冠疫情之後,浙江首次進京招聘人才,也是浙江連續第22年集體組團赴京開展大型招才引智活動。與往年不同,浙江首次向北京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發布 「揭榜掛帥」項目。
  • 我省高校重大改革:事關學分和畢業!
    從11月開始,我省在13所高校開展完全學分制改革試點,並2021年8月在全省普通高校全覆蓋。記者了解到,省教育廳將完全學分制改革工作納入對各高校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加大考核權重,定期開展督導檢查,對取得較好成效的高校給予一定獎勵支持,對組織開展不力的追究相關責任。
  • 我省開通外籍人才招聘網
    12月27日上午,省科技廳在南京舉行江蘇外籍人才網上招聘會開幕式暨江蘇外籍人才招聘網(https://www.jssic.cn/zp)開通儀式。省科技廳副廳長過利平出席並講話。省委組織部、省委統戰部,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外辦,省工商聯,全省各設區市科技局以及部分在寧高校院所、企業、外籍人士等共100餘人參加現場活動。過利平在講話中指出,江蘇高度重視國際科技合作和國外智力引進,先後與8個國家或地方政府建立政府間合作機制,與21個外國專家組織、專業人才機構建立合作機制。
  • 三家山西省屬科研院所轉制企業揭牌 樓陽生出席並揭牌
    原標題:三家省屬科研院所轉制企業揭牌 踏著改革開放再出發的堅定腳步,我省全面深化改革再傳佳音。12月22日上午,山西省信息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省生物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省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3家省屬科研院所轉制企業在太原揭牌,這標誌著我省科研院所轉制又取得了重大突破。省長樓陽生出席並揭牌。副省長王一新講話,省政協副主席李曉波、謝紅出席。
  • 黑龍江省印發《貫徹落實〈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的實施意見》
    習近平總書記3月7日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黑龍江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向選好用好各方面人才要發展;5月25日在黑龍江考察工作時又強調:要加大人才培養和智力引進力度,完善人才激勵機制。思想還要再解放,政策還要再放開。要擇天下英才而用之,吸引更多人才為振興發展服務。
  • 濟南大學孫一強博士入選山東省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
    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公布了「2019年度山東省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獲選結果,濟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孫一強博士成功入選,省財政給予兩年40萬元的資助。這是濟南大學首次獲得該計劃支持。  山東省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是我省結合高校、科研院所、國家或省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基地,聚焦國家、省重大發展戰略、戰略性高新技術和基礎科學前沿領域,擇優遴選應屆或新近畢業的優秀博士,專項資助其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爭取加速培養一批國際一流的創新型人才。
  • 第十八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俄羅斯主賓國活動周中俄高校「面向未來人才」科教創新合作交流會議在西安召開
    9月11日,第十八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俄羅斯主賓活動周之中俄高校「面向未來人才」科教創新合作交流會議在雲端舉行。會議主會場設在西安,同時在北京和莫斯科以線上形式同步直播。中國國際人才交流中心一級巡視員劉永志,中俄工科大學聯盟秘書處主任季莫費耶夫·維克託,陝西省科技廳副廳長王軍,陝西省西鹹新區灃東新城黨委副書記馬豔紅分别致辭。
  • ...印發《關於進一步深化科研院所改革推動創新驅動發展的實施意見...
    《關於進一步深化科研院所改革推動創新驅動發展的實施意見》已經中共湖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審議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抓好組織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實施意見 為深入貫徹中央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要求,落實省委、省政府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部署,進一步深化我省科研院所改革,激發創新主體活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 我省大力推動「定單式」人才培養
    我省今年開始全面構建有利於創新活力充分湧現、有利於創業潛力有效激發、有利於創造動力競相迸發的創新生態。我省多方面發力激活創新人才隊伍,在人才的「定單式培養」和創新激勵上大做文章,確保為轉型發展提供更大容量的「人才庫」。在「定單式」人才培養上,我省將推動高校布局結構、學科學院和專業設置進行調整優化,建設有特色、高水平、應用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