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星周圍出現紫外線環,它究竟是什麼?這個謎題困擾科學界16年

2020-12-17 三體使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據報導,困擾科學界長達16年的一道未解之謎:恆星周圍出現的特殊紫外線光環結構,究竟是什麼?前段時間,終於被美國科學家破解,這項研究也發表在近日的國際權威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上。

神秘的藍環星雲

這個未解之謎是如何出現的呢?這就需要從2004年開始說起了。當時來自美國的科學家團隊,使用目前已經退役的NASA「星系演化探測器」太空望遠鏡,在恆星TYC 2597-735-1的周圍,發現了一個神秘的紫外線光環。

通過望遠鏡傳回的圖像數據,這個神秘的紫外線光環,在恆星的周圍呈現藍色,研究者稱它為「藍環星雲」,它究竟是如何出現的呢?這個問題,從2004年開始,就一直備受科學界矚目,過去的16年裡,為了解開神秘的藍環星雲之謎,科學家也做了大量的研究。

前段時間,來自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團隊,通過NASA凱克天文望遠鏡探測發現,所謂的恆星周圍藍環星雲,事實上是一個錐形發光氫分子雲團的底部,它朝著地球的方向延伸,而兩一個則朝著相反的方向,這樣一來,就導致它們出現了重疊的現象,看起來就好像是將恆星給緊緊包圍住了。

那麼,這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研究者認為,通過觀測分析,可以判斷,這或許來自於恆星和恆星之間的一場大碰撞。

其實,在宇宙中,很多恆星之間的距離都非常近,這就導致,恆星碰撞的事件時有發生。研究者表示,大約數千年之前,2顆質量相差懸殊的恆星發生了碰撞,其中較大的一顆將較小的一顆吞噬掉了。

這個過程中,由於巨大的能量被產生出來,所以,也導致太空中出現了一團熾熱的碎片雲,最終經過一系列作用,變成了特殊的藍環星雲,一直到被地球上的科學家觀測到。

困擾16年的謎團終於被揭開了,研究者也表示,這意味著,在恆星演化的過程中,有一些恆星並不是「純天然」的,比方說這顆周圍都是藍環星雲的恆星,就是來自於兩顆恆星的碰撞和融合。

這個發現為研究恆星的演化,提供了關鍵性的新證據和新的研究方向,這意味著,未來如果在宇宙中,再次發現有藍環星雲環繞的恆星,則意味著它很可能也是兩顆恆星碰撞後的產物。

未來太陽會和其它恆星相撞嗎?

上文中我們提到過,在宇宙中,天體之間的相互碰撞是很常見的,無論是行星、恆星,還是中子星、黑洞等,同類天體、不同類天體之間,都時有碰撞現象發生。

那麼,未來太陽是否會和其它恆星相撞呢?先讓我們看一下恆星碰撞一般在那些情況下容易發生。

研究者表示 ,一般都是受到極強重力作用的影響,導致距離很近的兩顆恆星之間發生碰撞,最終通過碰撞合併成一個較大的天體。

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科學家們就開始研究宇宙中恆星之間是否會發生碰撞,多年來的數據研究表明,拿銀河系來說,大約每隔1萬年的時間,銀河系中就會發生一次恆星碰撞事故,不過想要通過人類目前的觀測手段,看到恆星碰撞、合併的過程,基本上是很難做到的,所以,2004年發現藍環星雲後,才會耗時16年才給出答案。

說起來,恆星的種類包括很多種,因為當恆星演化到不同階段的時候,恆星也會變成不同的天體類型,比方說白矮星、中子星、黑洞、主序星、巨星和超巨星等,在碰撞和合併發生後,最終誕生的恆星類型也充滿了神秘,因為很可能會形成不同類型的恆星。

當然,也有一些恆星在相撞後,最終因為能量太過強大,直接超新星爆發,雖然目前為止,科學家們尚未發現由於恆星相撞而引發的超新星爆發,但是建模模擬表示,這是完全可能存在的。

太陽會不會和某一顆恆星相撞?研究者表示,通過數據研究顯示,大約每隔10兆兆年,太陽周圍才會出現一次恆星碰撞事故,由此可見,基本上太陽系毀滅之前,是不會和其它恆星相撞的。

不過,如果在距離地球100光年之內的地方,發生了恆星相撞事故,那麼產生的能量波,則很可能會導致地球毀滅,當然,通過大數據分析顯示,這也很難發生,所以我們並不需要感到擔憂。

相關焦點

  • 太陽系中的海王星,為什麼它周圍的環呈短弧狀?
    在海王星上一天大約需要16個小時,這是也海王星自轉一周的時間。海王星圍繞太陽運行一周即海王星時間為一年的大約需要165個地球年,大約為60190個地球日。有時,海王星甚至比矮行星冥王星離太陽更遠。冥王星高度偏心的橢圓形軌道每248個地球年將其帶入海王星軌道20年。冥王星比海王星離太陽更近,最近的一次是在1979年到1999年之間。
  • 是外星人還是恆星自身原因?為何克卜勒發現的恆星如此神秘?
    因此,出現這些負峰一定有天文學方面的原因,說明太空中有什麼東西經過了我們和恆星之間,擋住了它的光。這個時候,我們竭力研究關於這顆恆星的一切,希望能找到任何可以解釋這些現象的線索。幫助我們發現這顆星的公民科學家,也加入了討論,見證科學第一線的行動。首先,有人提出,是不是這顆星非常年輕,它仍舊保有它誕生之時周圍的星際雲物質。 上面這些圖片是許多藝術家想像中的戴森球。
  • 湯姆貓是什麼品種?困擾多年的謎題終於解開了!
    看多了就有一些疑問,比如說湯姆貓是什麼品種?愛較真的同學們自然是要一探究竟,雖然知不知道是什麼品種,並不妨礙對劇情的了解,但是喜歡就想了解關於它的全部。湯姆貓到底是什麼品種,好像並沒有在動畫中交代過,所以我們就只能從《貓和老鼠》製作人的國籍,和湯姆貓身上的特徵來看了,搞明白到底是一個品種。
  • 困擾考古界的謎題,婦好墓跪姿玉人,背後神秘物體?究竟有什麼涵義?
    婦好墓於1976年發現,這是一座墓主人身份清楚、沒有失盜的王室墓葬。該墓共出土隨葬物品1928件,其中青銅器440多件,玉器590多件,骨器560多件。婦好墓出土的器物異常精美,其中,有一件十分精美而神秘的玉人,它的後背插入不明物體,這個物體代表著什麼意義?而跪坐的形象又有什麼含義?這些問題至今仍然困擾考著古界!
  • 科學家為了證明廣義相對論,花費26年時間,終於捕捉到了真相?
    191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廣義相對論,隨之而來的是人們的一片譁然,在質疑聲和討論聲中科學家們伴隨著這個理論來到了現在,在廣義相對論中明確的描述了物質對恆星運動的一系列影響,而近期一項持續了二十六年之久的觀測活動終於給這個理論提供了最有力的證據。
  • 恆星邊緣存在環形結構,專家稱這可能是形成行星的必備條件?
    行星是如何形成一直是個謎題,並沒有科學家能夠完整的拍到這一形成的過程,目前科學家主流的一個觀點認為恆星是在星雲中形成的。他們認為每個星雲都是恆星的搖籃,龐大的星雲會孕育大量的恆星。星雲中的一些塵埃雲則是形成恆星的主要物質。
  • 行星獵人發現一顆巨大的系外行星在年輕恆星周圍「開闢出一條小徑」
    據外媒CNET報導,在距離我們大約603光年遠的蝘蜓星座中,有一顆被稱為HD 97048的著名年輕恆星,其周圍環繞著由氣體和塵埃構成巨大原行星盤,在熾熱的圓球周圍形成巨大的環和間隙。隨著碎片堆積,「原行星盤」是新行星可以形成的地方。
  • 2020年「火環」日食!準備好迎接它了嗎!
    一個大自然的偉大天空秀即將在北半球夏季上演,它就是日環食!周日(6月21日),新月將在太陽和地球之間的軌道上運行,並將沿著一條非常狹窄的路徑垂直穿過太陽表面,這條路徑將穿過非洲中部和東北部、沙烏地阿拉伯、巴基斯坦、印度北部和包括臺灣在內的中國南部。但它不會完全擋住太陽,反而會在太陽達到頂峰時留下一個「火環」,也就是日環食!
  • 太陽旁邊出現不明物體,比地球還大好幾倍,究竟是什麼東西?
    太陽旁邊出現不明物體,比地球還大好幾倍,究竟是什麼東西?近日NASA公布了一段關於太陽的視頻,視頻中顯示,有一個比地球還要大好幾倍的不明物體,正在逐漸靠近太陽,並且還在移動,第2次移動之後,停留了20多分鐘才消失。
  • 行星最初是如何圍繞恆星形成的?
    非常年輕的原恆星M17-SO1,早在2005年就被地面上的斯巴魯望遠鏡拍攝到,顯示了圍繞著一顆新形成的恆星的原行星盤的特徵,但是當時的儀器無法解決內部特徵。隨著原恆星的成長,它們會變熱,同時它們的圓盤在揮發性物質蒸發之前競相形成行星。
  • 全世界密碼專家花30年解不出它是啥,CIA這個謎題也太狠了!
    美國維吉尼亞州,中央情報局總部(CIA)的廣場上,有一個困擾了全世界三十年的秘密。當然,CIA的陳年秘密肯定不止這一個,但只有這一個是所有人都能看到卻無法破解的。1990年,美國藝術家Jim Sanborn設計製作了這座密碼雕塑,它叫「Kryptos」,這個名字來源於古希臘單詞「隱藏」,而這個雕塑的主題是「收集情報」。
  • 預言中「原初恆星」是什麼?為什麼科學家不遺餘力地尋找它?
    導讀:如今夜空中顏色豐富的宇宙圖景,並不是一開始就這樣的,它經歷了許多不為人知的演變,僅存在於理論中的「第一代恆星」,一直是解開暗物質與實體宇宙之間神秘關係的鑰匙,科學家們一直想要找到它。科學家經過對宇宙的長期研究,發現它在早期和現在的差異其實是非常大的,這裡面包含了許多解開大量謎團的關鍵性鑰匙,其中最讓科學家們心神嚮往的,就是僅僅存在於理論中的「第一代恆星」,又叫原初恆星。要知道什麼是原初恆星,就要知道我們宇宙的演化過程。
  • 4000萬歲恆星周圍仍有大量氣體,是什麼原因
    有一位天文學家使用阿塔卡馬大毫米/亞毫米陣列發現了一顆被大量氣體包圍的年輕恆星。這顆恆星名為49Ceti,有4000萬年歷史,根據經典的行星形成的理論預測,到了這個年齡的行星,氣體應該已經消失了,但這顆行星發破了這個預測。這顆行星雖然到了年齡,卻還有大量的氣體圍繞著,實在令人費解。這個意料之外,不得不使得天文學家重新考慮目前對於行星形成的理解。
  • 宇宙剛出現時,空間內什麼都沒有,第一代星球是如何出現的?
    現代研究認為,大約138億年之前,一顆炙熱無比的奇點爆炸,在這個瞬間,宇宙也出現了。從宇宙誕生至今,宇宙一直都在不斷膨脹,宇宙中也不斷有舊的天體老去、新的天體出現,那麼,你知道宇宙中最初的天體是什麼嗎?
  • 有哪些恆星有此類大氣層?
    上一次凌日發生於2004年,下次事件對需要等到2117和2125年才會發生。 圖源:SDO/NASA(來自Getty Images)唉,生命若想生活在我們的太陽這類恆星的大氣層中的話,基本上可以肯定是一段快速走向蒸發的旅程。
  • 小恆星與大行星,宇宙中的錯配究竟為何?
    這顆大行星圍繞著一顆主恆星運行,但是對於這樣大小的行星來說,它顯得異常微小。紅矮星GJ 3512距離地球約30光年,其大小略大於太陽的十分之一。另一方面,它的系外行星的質量幾乎是木星的一半,每204天繞矮星運行一周。
  • 是什麼阻止了星系中的恆星形成?並不是所有星雲都進化成恆星
    在宇宙的最初幾十億年中,星系像新生嬰兒一樣成長-把氣體變成恆星,有時速度非常快。但是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龐大的星系,顯然已經完全停止了恆星的形成,結果可能會改變我們對星系演化的看法。本·弗裡斯及其同事對這個「銀河」星系進行了跟進,該星系在更大的調查中被發現。該團隊使用位於夏威夷莫納克亞市Keck I望遠鏡上的MOSFIRE光譜儀拍攝了光譜,以估算星系的恆星質量及其恆星形成歷史。
  • 科學界也有「鬼打牆」?沒有盡頭的彭羅斯階梯,究竟是什麼原理?
    科學界也有「鬼打牆」?沒有盡頭的彭羅斯階梯,究竟是什麼原理?近年來有一款叫做紀念碑谷的遊戲,可以說是非常火爆,它可以通過各種的排列組合,發揮你的聰明才智,把原本看似是沒有道路的階梯,重新打通一條可以通過的道路。
  • 困擾科學界至今的命題,人死後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在科學界有一個至今困擾科學家們的命題,當人離開這個世界後會是什麼樣子?這個命題可能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想知道的答案。當你離開這個世界後,你的意識或靈魂難道真的也永遠消失了嗎?科學界對這個命題有幾種看法。所以有科學界們認為,當人離開這個世界後理論上講,應該從一種形式轉換成另一種形式。至於什麼形式也有幾種可能,其中輪迴就是一種可能,你還別不信你可以仔細想想,宇宙的誕生和生命的誕生本身就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事情。
  • 5個世界級謎題,至今沒人能解,你知道幾個?
    面對浩瀚宇宙,科研人員在感到驚訝的同時也稍感無力,畢竟速度是目前人類難以攻克的難題,而若不能克服速度難題,人類或永遠無法解開宇宙謎題。那麼,在幾十年的探索旅程中,令科研人員印象深刻的謎題有哪些?據研究人員介紹,科學界流傳著「五大謎題」,多數研究學者對它們閉口不提,還有人稱它們為「宇宙終極謎題」,認為只要能準確解出其中一個問題,便能比肩歷史上的科學偉人,例如愛因斯坦、牛頓、伽利略等。這五大謎題是什麼呢?先看第一個問題,此問題主要與人類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