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這裡開始暑假了,父母要上班,家就是孩子的天下,於是有些孩子就手遊不停,這個遊戲時間限制到了又玩另一個,父母是頭疼不已。我們處於一個網絡時代,讓孩子和網絡隔絕或遠離網絡是不太現實的,但是我們家長有責任讓孩子理性的接觸和運用網絡。拯救一個沉迷於網絡的孩子,父母是在和虛擬世界進行一場拔河賽,掌握好方法,堅持住,就能把孩子贏回來。
網癮究竟是什麼?網癮是孩子對錯誤家教方式的一種抗爭手段;網癮是孩子丟掉理想信念後精神寄託的另一種方式;網癮是孩子渴望被認可、追求成就感的非理性選擇;網癮是孩子精神長期壓抑後的一種心理宣洩。
曾經深入和有些孩子交流過,在和孩子成為哥們後,孩子將自己的真正想法說了出來:「父母在意的永遠都是學習成績,根本不在乎我的感受。為什麼我不想回去?回去了就是嘮嘮叨叨,說我這樣不行那樣不行。我覺得那個家不是我的,甚至離我非常遙遠。為什麼我要去玩網遊?因為在遊戲裡的人懂得我、理解我。」
「你們說我學習不行,我還有其他行的地方,我遊戲打的好著呢。既然你們認為我不爭氣,給你們臉上抹黑了,老是責罵我,那我為什麼還要努力?你們認為我不重要,我在你們心中既然是這樣,那我為什麼要讓你們高興呢?既然你們都不正眼瞧我,那我就惹是生非來讓你們關注我。」
是啊,設身處地的想想,我們父母在小時不也是討厭我們的父母這樣來對待我們嗎?我們曾經討厭的現在又去強加到我們的孩子身上。我們整日忙於事業,疏忽了對孩子從小的教育,在孩子積蓄成長力量的關鍵階段,給孩子情感關愛不夠,精神支持更不夠,因此,孩子的內驅力就不夠。面對各種壓力,孩子就會選擇逃避。人是需要認可的,孩子在學校及家中都不被認可,沒有成就感,但他在虛擬世界就不一樣了。他在其中角色上的成功讓他頻頻享受被認可的喜悅,在網絡上有一定的地位,那些玩家特別崇拜他。玩遊戲讓他特別有成就感,所以他喜歡上網就不足為奇了。
因此我們要認識到問題反映在孩子身上,但病根是在父母的身上的,都是父母自身的原因把孩子推向了網路遊戲世界的啊。很多家長把網路遊戲視為洪水猛獸,對孩子上網採取的是粗暴幹涉甚至是圍追堵截的方式。但實際有用嗎?
人的本性是:你越控制某種東西,他越渴望某種東西。現在不控制了,他輕易就能得到,還有必要貪婪嗎?事實證明,反對孩子上網、幹涉孩子上網,實際是對他上網欲望的鼓勵和強化,無形中對他沉迷網絡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放手讓孩子玩,實際上是對孩子玩網遊的弱化。把選擇權交給孩子,這裡面也包含著對孩子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孩子都有顆向上的心,都有進步的願望。父母再對孩子做好適當的引導,讓孩子慢慢養成閱讀習慣,優質的精神食糧不斷滋養他的心靈;陪伴孩子一起加強對體育運動的熱愛,強健他的體魄;隨著現實生活對孩子吸引力的不斷增強,虛擬世界的他的誘惑力就在一點點的減弱。
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明白:孩子如果在家庭中得到了溫暖、有了歸屬感;如果能融入校園生活中,成為學校的一份子;如果有了健康的興趣愛好和充實的課外生活,他還會沉迷網絡嗎?戒除網癮,功夫在網外。我們要讓孩子在現實中找到生命的意義,做好這點,自然孩子就會和網癮說拜拜。
本文由順馨睿教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