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網癮戰爭,家長老師同學眼中的的「毒瘤」——網癮少年

2020-12-17 愛吃雞的體育老師

大家好,我是仕官長,是一名老師,家長也是一名遊戲愛好者,今天我從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和大家一起探討這個話題。

由來

網絡成癮名詞最初是美國的精神科醫生伊萬·戈登伯格想拿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手冊開涮,因為酗酒、賭博成癮等"行為障礙"缺乏生理基礎而編造出的概念。通過比照病態賭博的定義,他編造了"手指會自覺或不自覺地作出敲打鍵盤的動作"等7條診斷標準,聲稱自己發現了"網癮"這種精神疾病。戈登伯格對網絡成癮的定義被媒體廣泛報導後,使得網癮是否應該被歸為一種精神錯亂而有所爭議。

後戈登伯格聲明該假設只是在一個社區論壇裡當成玩笑提出的,是自己的惡搞。在1997年他曾對《紐約客》周刊表示:"如果你把成癮概念擴大到人的每一種行為,你會發現人們讀書會成癮,跑步會成癮,與人交往也會成癮。"

1995年以來,美國精神病學界做了大量關於"網癮"的學術研究。但全球最先提出網絡成癮診斷標準的美國心理學家金伯利·楊認為網癮不是一種獨立的精神疾病,而是已知的"衝動控制障礙症"在網絡使用者身上的體現,也就是和電視病空調病等等一樣,只是長期接觸從而造成了心理上習慣性的依賴,可以歸為心理問題但決不能稱之為一種病。

2013年5月,中國國內中文媒體報導了北京陶然團隊制定的《網絡成癮臨床診斷標準》,被美國精神病協會納入當周正式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是中國第一個獲得國際醫學界認可的疾病診斷標準,在網絡上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2008年11月,由北京軍區總醫院陶然主持制訂的《網絡成癮臨床診斷標準》通過專家論證。首次將網絡成癮納入精神病範疇,確定了網絡成癮的"6小時"標準,隨後,網絡成癮標準便在部隊醫療系統開始推行。並準備在向國務院衛生部申請成為全國通用標準,2009年,衛生部在對《未成年人健康上網指導》徵求意見時,否定了將"網癮"作為臨床診斷的精神病,認為目前"網絡成癮"定義不確切,不應以此界定不當使用網絡對人身體健康和社會功能的損害。 同時,衛生部提出了新的概念,認為"網絡成癮"只是網絡使用不當。

表現

在表現上,正確的使用網絡,是在有需求時使用,或者對自己生活有方便的的情況下使用。網絡過度使用者主要表現為一種不自主的長期強迫性使用網絡的行為。

當過度的使用網絡對身體造成傷害、對工作、學習和社會交往來了痛苦 ,甚至正常的生活交往和社會的都受到了影響 ,就是屬於過度使用,應該進行矯正。

有幾種表現形式: 如網絡色情成癮、網絡關係成癮、網絡購物成癮、網路遊戲成癮等。這些表現多跟人的整體心理健康狀況有關,不要忽視網絡背後的心理健康的狀態。

自述

我是一名老師,是一名家長,也是一位遊戲愛好者。我就從我的個人經歷來為大家深度解讀玩遊戲真的那麼不堪,真的是家長、老師、同學眼中的「毒瘤嗎」?

我是一個從農村走出的孩子,因為從小也接觸不到電腦,我是高中的時候,在縣級中學才有一個電腦房,那時候才開始接觸電腦的。那時候的我也是在我們班級城裡面這孩子帶領下才真正接觸到遊戲,在這之前我根本不知道有電腦遊戲這個東西,那時我們家長連手機都沒有,那時候我們流行的是大哥大,那時候一個大哥大1萬多,在那個年代我看應該是,呃,應該是2000年,你家裡面能有一個大哥大手機,那已經是相當牛逼的人物了,那時候有村裡面有錢的,家裡面都是按座機,但是家裡面裝座機的人都沒有幾家,你別光說電腦。所以說我們村的孩子迷的不得了,所以那時候我們剛好那個我們讀高中那個年代剛好也興起了一個東西,大家應該都知道,就是網吧,那時候的電腦還是大頭式的那種機子?那時候收費呢,大概是在一個小時一塊或1塊5左右,配置好稍微好一點呢應該是可以玩遊戲的呢,是兩塊,但是我們那時候我們卻根本也不玩遊戲啊,那時候根本沒什麼遊戲可玩,我們那時候都是去幹什麼,我們剛上網的時候,是剛好也有一個東西,也是剛剛興起,一個是QQ,一個是uc,那時候們都是要麼用QQ聊天,要麼用uc聊天,要麼就是看電影。

然後過了半年以後,那時候那時候出了一款遊戲就是奇蹟。這款遊戲一出馬上就風靡了網吧。我們同學玩的人很多,真的很多,我同學瘋狂到什麼程度呢?瘋狂到把那個生活費全部拿去充網費去了,吃什麼呢?就是這個同學借一點,那個同學借一點,要麼就出去買個饅頭,要麼就不吃,就這樣省錢去玩那個遊戲,而且那個遊戲還需要充點卡。那時候看我們同學那麼痴迷,真的不知道那個遊戲的魅力到底在哪裡,不過那時候還好,那時候我我家裡面家庭條件不好,我爸媽那時候給我生活費都是算準的,一頓飯要多少錢一個早點多少錢車費要多少錢,給你的錢是一分不多一分也不少。我們那時候讀書最怕什麼,不是怕沒得玩是,最怕挨餓。我們當年吃一頓飯只要多少錢?一塊錢,一碗米線多少錢?還加肉的就5毛錢。對於我們這些農村出來的孩子說電腦跟遊戲太新奇了,太能吸引人注意,一旦自制能力不好的人一旦接觸到那馬上就入迷,馬上就沉迷了,也就是誕生出了所說的網癮。我親眼見證了我們同學一個班級裡面的優等生,從班級的前一二名經過一個學期以後,他的成績直線直線下降,直接掉到了班級的倒數,所以說遊戲這個東西是它是好東西嗎?在很多人眼裡他不是好東西,因為他確確實實影響了很多人。對於上初中或者上高中,一旦沒有家長的管制如果你自控能力差,一旦接觸了這個東西,那真的就是一入遊戲深似海,你想再回頭是太難了。所以說遊戲它確實帶壞了一批人,這是事實,這個我不否認,因為我本來就是從這樣一個階段過來的,不過還好我玩遊戲的時候是在大學時代,並不是在高中時代,那時候我們老師常跟我們說一句話,高中確實很苦,大學裡面真的很精彩,你努力苦一苦苦完高中,這三年你上大學就可以好好享受你的大學時光,但是現在回想起這句話,tmd簡直是騙人的,高中苦確實苦,但大學不苦嗎,大學同樣苦,你真正發力的時候是在大學還不是在高中。所以那時候我們就聽老師這句話,高中的時候努力讀書,努力讀書,一旦上大學考上大學以後就放開來玩,那時候我就是從大學時代才開始接觸,真正意義上接觸電腦遊戲的,我最記得是我去網吧玩的時候,我坐下來只會簡單的開機關機,別的什麼都不知道,我也是跟我一個同學一起去的,他教我怎麼註冊QQ?怎麼登QQ?怎麼打字?怎麼跟別人聊天?你現在想一想一個上大一的年輕人,既然連打字的QQ怎麼打開怎麼註冊QQ怎麼打字跟別人聊天怎麼打字都不知道的人,你想想我們這個年代是什麼樣的一個年代。

從那時候起,從上大學時候的第一個十一長假,我真正的接觸了遊戲,我接觸第1款遊戲的名字叫做完美世界國際版,我對這個新鮮的世界很好奇,我覺得我比別人多了一個世界,那就是遊戲裡面的世界。從此我也開始沉迷了,是的,我承認我確實沉迷了。每天想的事情,並不是去怎麼去努力讀書,去學好自己的專業,我從來沒有想過我畢業以後會選擇什麼樣的工作,我整天腦子裡想的東西就是怎麼在遊戲裡面提升自己,怎麼練級怎麼去下副本,怎麼去刷好好的裝備,這就是我每天腦子裡在想的東西。就這樣我渾渾噩噩的度過了一年。到了上大二的時候,我們同學帶我玩了另外一款遊戲,魔獸世界。從此我一發不可收拾,在魔獸世界裡面沉浸了一年的時間。學業基本上是荒廢的,因為我上課基本上都不去,只有考試老師圈重點我會去。老師課上點名我都是到讓同學幫我帶點的,我每天的生活就是要麼玩要麼睡覺,連吃飯的時間都在打遊戲。現在回想起來遊戲真的影響我了嗎?就說話確實是影響我了而且對我的影響很大。由於我的自制能力比較差,所以我一旦沉迷進去以後就非常難以自拔。那個時候網絡上誕生了一個非常有名的人物,就是楊永信。他把中國式網癮戰爭的關注度提升到了社會級別。社會上非常多的非常多的人,我覺得應該是大部分都是家長和老師都在支持楊永信,都在支持他的言論.一時間社會輿論全部倒向了楊永信這一邊。不管什麼業界,什麼樣的人都在口誅筆伐,網路遊戲害了中國的年輕人。特別是魔獸世界這款遊戲,因為他在中國的火爆程度實在太高太高,那時候進一旦進網吧,如果有10個人在打遊戲,那我想絕對是9個人都在玩魔獸世界。從那時候開始,網絡上開始出現了大批的名詞標籤毒瘤,網網癮少年等等等等。從那時候開始,中國開始興起的另一項行業叫做戒網癮行業和心理諮詢行業,特別是針對網路遊戲這一塊的。他們名義上是說用心理幹擾的方法來治療,但實際上呢並不是,而且是用暴力,對的就是暴力。那時候有起一段話,叫做暴力救治不了網癮,但能徹底毀了孩子。這句話我覺得說的並沒有錯,而且非常對。你用暴力能幫孩子治療網癮嗎?不能,但是卻能徹徹底底的毀了一個孩子。這孩子在上初中或者是高中這個年代,你對他亂使用暴力,那絕對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絕對會在他心裏面埋下一顆黑暗的種子。讓他從此開始墮落,不求上進。每天開始渾渾噩噩。

時至今日,網路遊戲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我覺得已經它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現在開始誕生了一種新的職業,叫做職業玩家,職業玩家每年的收入,我覺得可以堪比明星,中國現在最火的英雄聯盟的職業選手ucI來說。他現在的年收入我絕對是是千萬級別以上的。所以說遊戲產生了電子競技行業,電子競技行業現在成了一個非常熱火非常熱門的行業。但是你不能只看它風光的地方,你也看你也要看它背後的黑暗面,你要知道這些所謂的俱樂部去選拔玩家的要求是什麼?你要在這個行業裡面擁有絕對的天賦以及勤奮,你才可以達到這個別人的目標。所以你要對自己有一個非常明白的認知,你到底適不適合走電子競技這個行業,因為這個行業的淘汰率實在太高太高,別人需要的是你風華正茂的年代,而且這個行業吃的是青春飯,需要你們的操作跟你的手速,還有你的靈敏度,都要達到非常非常高的級別,一旦你的巔峰期過了走下坡路了,會下滑的非常非常快。因為一名選手的巔峰期在電子競技這個行業也就3~4年的時間。而且你要面對現在網絡上非常嚴重的一種情況,就是網絡暴力,看你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多大,在一個16歲到18歲這個年紀的年輕人來講,心裡各方面都還不是很成熟,一旦你受不了這種網絡輿論帶來的巨大影響力,你是很容易就崩盤的。也就是說你前面所有的努力全部都化為泡影。你想回去讀書回不去了,你想再從再從事這個行業,你也回不去了。你就陷入一個兩難的境地。所以說你不能只看別人的光鮮的一面,你也要想想別人在背後吃過多少苦遭過多少罪,看你能不能承受得起。

但是你說網路遊戲真的一點好處都沒有嗎?他並不是,我覺得他是人們茶餘飯後或者工作之後娛樂休閒的一種工具。這就看你怎麼去對待他了。遊戲它生來就是壞的嗎?它並不是!看你怎麼利用的,它可以變成你休閒的一種工具,如果你一旦利用不好,那它就是毒瘤,所以說最關鍵的最關鍵地方是看人。你有良好的自制能力的話,遊戲並不能影響你,如果你沒有良好的自主能力的話,你就會被遊戲影響,就像我一樣。我現在回想起來我確實非常的後悔,為什麼在我最要選擇努力的年代我選擇了放棄。

所以說遊戲它並不是壞的,最主要的是要看你的自控能力和家庭教育有關,現在的社會你不可能不讓你的孩子接觸到網路遊戲,所以遇到這種情況使用暴力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有網癮的具體表現是:在表現上,正確的使用網絡,是在有需求時使用,或者對自己生活有方便的的情況下使用。網絡過度使用者主要表現為一種不自主的長期強迫性使用網絡的行為。

原因

造成網絡成癮的原因,一般分為外因和內因。外因即社會環境和家庭教育,社會環境包括網吧的出現,網路遊戲的流行等等;家庭教育包括家庭環境和教育方式,家長忙於工作沒時間管理孩子導致他們對網絡產生依賴等。但是,這些外因只是被動因素,是形成網癮的誘因。真正的原因是內因,包括網癮患者的滿足感缺失、獨特的生理人格。舉個例子說明,大部分網癮患者的會出現學業失敗,從而導致心理空虛,缺乏自信,為滿足自己的內心,通常會選擇逃避,最容易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重新找到失去的自我和可以滿足的成就感,這就是典型的滿足感缺失。

對於網絡成癮的判斷要謹慎 ,很多青少年青春期的時候,有一種很強的逆反心理,有迴避大人監視的意識,對新鮮事物又充滿了好奇,網絡是最好的躲避環境 ,所以容易沉浸在網絡當中,在虛擬的情況下跟人交往、遊戲來躲避父母的監視。所以,父母要重視到網絡對孩子的影響 ,包括好處和問題,採取積極的主動的防禦措施 ,給他們提供很好的機會 ,給他們建立更強的一個生活信念和目標,這樣才能夠很好地控制欲望,從而合理地使用網絡 ,真正地克服解決掉網絡成癮的問題。

控制和處理

下面的幾種具體辦法都屬於認知行為療法,也是控制網絡過度使用的優選方法。

1.認知療法。家長和網癮的孩子要像朋友一樣協商,不要說教,雙方互相尊重,首先明確網癮的不良影響,比如荒廢學業,損傷身心健康等,使網癮患者內心對於成癮行為有較為本質的認識,慢慢戒除。

2.系統脫敏療法。家庭成員與網癮患者協商制定計劃,在一定時期內逐步減少上網時間,最終達到偶爾上網或不上網。

3.代替療法。網癮患者在現實生活中需要充實的精神生活和娛樂,可以一起尋找其他的愛好替代網絡,比如遊泳、打球、登山、旅遊等戶外運動。

有一部分人行為難以控制,帶有衝動控制或者強迫色彩,需要考慮要配合藥物 ,在專業醫師的系統的指導下 來控制他的那種強迫和衝突 ,就像治療強迫症一樣,情況比較複雜 ,需要藥物加上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醫學界用於治療網癮的藥物主要為抗抑鬱藥和情緒穩定藥這兩大類。藥物療法之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戒除網癮的目的,是因為藥物可以抑制多巴胺等神經遞質的產生,減少人的興奮度,從而起到戒除網癮的目的。對與已出現心理障礙、精神症狀及人格改變等嚴重的網癮患者必要時需要住院治療。

最後提醒大家,與物質依賴的成癮行為相比,網癮患者沒有受到任何攝入物質的影響,是一種最為單純的行為成癮。所以針對網絡成癮的問題要未雨綢繆,以預防為主,社會、學校、家長等多方面配合營造好的環境。

孩子網癮的6個真相

真相1:家庭決定是否成癮孩子對網絡的過度沉迷其實僅僅是一個表象,背後的主要因素是心理問題,他們的心理問題由主要來自家庭的傷害。  通過對接受治療的孩子的分析發現:排名第一的傷害是父愛的缺失;排名第二的是父母的教養方式兼有溺愛和控制。  可以說,如果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比較融洽,孩子就能健康成長,這樣的孩子是不太容易出現網癮問題的。夫妻關係不和睦,父母與孩子之間沒有良好的相處模式,往往促成孩子成癮性人格的形成。  

真相2:網癮孩子是痛苦的成因是解決痛苦的一種方式。所有的成癮都是人感到痛苦後,想要找個東西依附,或者是依附人,或者依附物。所以有的孩子選擇菸酒,有的孩子選擇早戀,還有的孩子就選擇了網絡。  表面上看,有網癮的孩子是主動上網去找快樂,實際上卻是被動的在逃避,逃避學習上的、生活上的壓力和痛苦,通過這種依附來麻醉自己。  其實整天什麼都不做就上網,孩子也知道是不正常的,是落後於同齡人的,所以迷戀網絡對孩子來說也有一定的壓力和痛苦。  

真相3:父母患有拖累症一個家庭有一個成癮的人,其他家庭成員也會受到影響,患上拖累症。最為明顯的是,孩子的母親都很焦慮。  正因為孩子的網癮和父母的拖累症相對應,所以如果只矯治孩子的網癮,而不一併治療父母的拖累症,即使把孩子治療好,讓他重新回到父母的身邊,也會很容易復發網癮。因為孩子在試圖擺脫網癮時,已經病態的父母無法積極地幫助孩子,反而會繼續採取不當的管教方法。  也就是說,先是父母影響了孩子,孩子成癮後又拖累了父母,患上拖累症的父母又會給孩子擺脫網癮造成障礙。所以,治療網癮應該是家長和孩子一起。  

真相4:透支快樂後行為極端興奮時,大腦會大量分泌一種讓人快樂的物質,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獎賞系統:你興奮,就給你快樂做獎賞。但這種讓人快樂的物質不能源源不斷的分泌,上網時長時間的興奮會把它消耗掉,所以下網後,就更不容易感覺到快樂,總是心煩意亂,就還是想上網去得到快樂。  也就是說,正向強化和負向強化是同時存在的,上網讓快樂更快樂,讓痛苦更痛苦。  網絡成癮後,每天的上網時間都很長,這種讓人快樂的物質就會透支,感覺也從興奮漸漸變得麻木。透支到最後,無論上網與否都不快樂。  孩子的生活態度會漸漸變得悲觀、黑暗,甚至出現暴力傾向,心理變態。這就是為什麼網癮孩子容易走向犯罪。  

真相5:網癮體現了孩子的需求沉溺於網癮的孩子,不是喜歡上網聊天,就是喜歡玩網路遊戲。  網癮能反映出孩子早年的欲望,童年時沒有得到什麼,大了就會下意識地去彌補。比如小的時候沒有夥伴,就傾向於在網上聊天交友;小時候有許多沒有實現的幻想,就傾向於玩角色扮演的遊戲,在遊戲裡成為魔術師、戰士。  網上聊天能滿足孩子並未得到滿足的情感交流需求,在遊戲裡能找到現實中沒有的成就感、滿足感、歸屬感、操縱感。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父母不能給予孩子這種感覺,他才會特別依賴網絡。  

真相6:初一、高一和大一使網癮高危期在初一、高一和大一這三個階段,孩子的學習、生活環境有了很大的改變,容易出現不適應,容易以逃避現實的方式去面對。家長往往不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和心理需求。  很多孩子都是初一、高一和大一開始網絡成癮,等到初二、高二和大二成績下降了,家長才意識到孩子的網絡成癮問題。  當然,網絡成癮不是某個年齡階段的問題。即使安然度過這三個階段,網絡成癮的可能性也不會自然下降。只要逃避和尋求依附形成一種習慣,就會出現成癮性人格。

明白了造成網癮的真相後我相信大家心中都有自己的判斷了。

我是仕官長,一個專注遊戲領域的解說,喜歡請給個關注。我會給你帶來一個不一樣的遊戲世界。謝謝大家看我囉嗦了這麼多。

相關焦點

  • 案例:「網癮少年」的自我救贖
    就在一年前,他還被別人貼著「網癮少年」的標籤,如今他是該校重點班的學生,學習成績排名靠前。   「我對遊戲不上癮,就是對網絡小說上癮,喜歡看玄幻類的作品。」劉小志告訴記者,在虛擬世界裡他感到無比快樂。   見過父親摔電風扇,也習慣父母打架……這是他內心揮之不去的陰影。
  • 作為老師,遇到網癮少年怎麼辦?
    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網絡和新媒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甚至成為了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必需品,而且網絡中的海量信息也是滿足當下人們信息需求;但是其中不良信息以及各種網路遊戲也會使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尤其是對於廣大青少年,面對無數信息和遊戲的誘惑,由於本身自制力不強,很多孩子以致於成了網癮少年,所以,對於如何科學合理利用好網絡資源,更好的幫助學生提高學習
  • 「電競勸退」興起背後,是「網癮少年」家長的無奈與押注
    為了幫孩子戒斷網癮,一部分家長開始尋醫問藥,甚至極端地將孩子送進網戒學校,藉助物理手段戒除網癮。但是,網戒學校所採取的戒斷手段要麼效果不佳,要麼就是「反人類」甚至引發爭議。同時,強制將網癮青少年送往網戒機構的方式,也嚴重破壞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從而導致家庭危機頻發。
  • 網癮少年試穿哈佛博士袍
    本報訊 (記者丁文亞)3月3日下午,20多名網癮少年搶著戴上哈佛博士帽、穿起博士袍,過了把博士癮。  3月3日下午,香港心理學會輔導學會會長、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嶽曉東博士受邀出現在中國最大的網癮戒除機構——中國青少年成長基地,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與在此接受心理治療的24名網癮少年共同制定「生涯規劃」。
  • 向網癮說不:聚焦青少年網癮成因.現狀及防治措施(組圖)
    編者按: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2日發布的中國青少年網癮報告(2009)顯示,在北京、上海、廣州等特大發達城市,網癮青少年比例分別為8.1%、8.7%、8.3%,而在貴陽、銀川、拉薩等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的城市,網癮青少年的比例分別為31.8%、20.5%、13.7%。
  • 少年說:那個網癮少年還記得嗎?老師放話說solo,現在怎麼樣了?
    少年說:那個網癮少年還記得嗎?放話跟老師solo,現在怎麼樣了?今天又想給大家聊一聊《少年說》了,畢竟這檔綜藝節目特別勵志向上,非常的充滿正能量,節目的方式是深入全國各地12所中小學,尋找具有真實訴求的中小學生,展示中國新一代青少年的風採,中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未來的希望」。
  • 網癮少年逆襲記:高一就被清華破格錄取,搖身一變計算機科學家
    我們就來看看這個由網癮少年轉變為高一就被清華大學錄取的學霸少年陳立傑的故事。重度網癮少年,迷途知返陳立傑,1995年8月1日出生於安集梅溪,小時候的陳立傑和普通的調皮搗蛋的男孩子相差無幾,在文化課程上並不擅長,成績也是普普通通,但是陳立傑和所有同齡的小孩子一樣,喜歡玩電腦,玩遊戲,做一些家長眼中不利於學習的事情
  • 拿什麼拯救你,網癮孩子
    □河南日報記者湯傳稷網癮少年讓家長苦惱9月11日,正是學生在校正常學習時間。來自方城縣的14歲少年文文(化名),因為治療網癮,只能在鄭大一附院精神醫學科接受治療。談起文文的病情,文文的媽媽痛心不已:「孩子有點內向,以前常玩手機,我們沒在意。今年疫情期間,孩子上網課,我們只有把手機給他。
  • 濟南大千封閉式學校:網癮少年如何戒除網癮?
    近幾年來學生出現網癮的報導已經層出不窮,網癮帶給學生的危害不可逆轉的,甚至是無法挽回的,所以當發現孩子有網癮苗頭的時候,做家長的就應當及時的進行判斷,確定孩子真正出現網癮現象,那麼就需要藉助於服務好的戒網癮機構提供幫助。那麼判斷是否有網癮,可以從哪些方面著手呢?下面濟南大千教育專家講解。
  • 細數元氣騎士中的玩梗武器 網癮少年網癮少女居然是對他的諷刺
    這次是兩把武器——網癮少年、網癮少女。當年楊永信楊院長叱吒風雲,一座豫章書院鎮壓全國網癮少年、網癮少女,一把電療椅使得無數桀驁青年最終痛哭流涕,使得所有網癮少年的家長奉之若神,真可謂是人渣魁首、敗類模範。涼屋也截取其中精華為他做了兩把武器——網癮少年、網癮少女。
  • 當孩子有了網癮!家長做好這些事,孩子會與網癮說拜拜!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談談孩子網癮的事情。首先,孩子有網癮,家長一定要及時發現,那麼,孩子有網癮都有哪些徵兆呢?3、情緒變得焦躁上網玩遊戲的孩子,或者有網癮的孩子,情緒會不穩定,如果家長問他在幹什麼,他就可能變得很焦躁,這時家長就需要注意了。
  • 王恆晉老師談心理:網癮的孩子都是在呼喚愛
    「網癮」一直是家庭教育中最令家長困惑的問題。疫情期間,孩子們隔離在家上網課,又讓這個問題井噴式的爆發出來。針對這一問題,我們邀請到幫助眾多青少年與家庭回歸校園與生活、青少年心理專家、蒲蕊心理創始人王恆晉老師,恆晉老師今天為大家深度剖析青少年「網癮」背後的問題。
  • 好心情私人醫生服務:助力網癮少年脫離網癮,重獲新生
    既然要上網課,那家長就得給孩子配備平板、電腦、手機,看似是為了學習,時間久了很多家長卻發現,這電子產品配備齊全之後,孩子也有了更多的時間來上網、打遊戲,甚至形成網癮。掐指一算,距離2020年秋季開學僅剩十幾天,如何在這短短的日子幫助孩子回歸正常學習生活,逃離網癮的「束縛」呢?
  • 網癮少年逃課打遊戲偶遇老師,老師的反應卻亮了,網友:太有才了
    網癮少年逃課打遊戲偶遇老師,老師的反應卻亮了,網友:太有才了!手機電腦遊戲對青少年的影響特別的大,他可以讓青少年變的不像他自己,脾氣變得暴躁不願意與自己的家人交流,對青少年的危害特別的大,最近就有一位網癮少年說出他自己的故事了。
  • 恩施州戒網癮學校推薦
    恩施州戒網癮學校推薦  市場  「戒網癮」市場龐大  在暑假之前,大學路上一家戒網癮機構便開始忙著夏令營招生,來諮詢的家長絡繹不絕。  該學校宣稱,讓孩子參加夏令營活動將為家長們解除孩子整天沉迷於網絡等困擾,周期為1~2個月,收費在8000~15000元。  該學校同時招收寄宿制戒網癮學生,半年收費3.4萬元。
  • 網癮問題加劇,不止是德國少年,現時少年網癮問題也很嚴重
    生活中離不開電腦和手機,已經不是成年人的專利,國內青少年的網癮問題也很嚴重。,圍觀的同學更是遞過崇拜的目光,完全不在乎過往行人詫異的眼神,用孩子們作文中的話來描述,就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不能自拔。即使已經沉迷於網路遊戲,形成網癮,也會辯解自己有能力控制,哄騙家長自欺欺人。
  • 戒網癮機構亂象叢生 粗暴戒網癮不可取--陝西頻道--人民網
    ③多次對家人、親友、老師、同學或專業人員撒謊,隱瞞上網的程度,包括上網的真實時間和費用。  ④自己曾經做過努力,想控制、減少或停止上網,但沒有成功。網站還稱,學校先後成功轉化「不良行為」少年3000餘人,被譽為「問題少年中原教育第一品牌」。     可就是這樣一所存在種種問題的學校,卻能夠連續7年年審過關。
  • 孩子有網癮=廢了?逆向思維告訴你,如何戒除網癮
    這可能也是很多人都關注的問題,根據調查顯示,有超過百分之六十的網癮青年在上大學後,會漸漸對遊戲失去興趣,這也就是所謂的冷淡期。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網癮青年會在進入社會後慢慢戒掉網癮。只有剩下不超過百分之三還沉浸在虛擬世界中。對此,很多家長更加焦慮,都大學了才進入冷淡期,那高中豈不是狂熱期?那學習還不是照樣荒廢?
  • 為什麼以前常見的「網癮少年」,現在少了很多?一網管講出實情
    為什麼以前常見的「網癮少年」,現在少了很多?一網管講出實情因為網絡技術的發達,相信大家對「網癮少年」一詞並不陌生,所以當提到網癮時,人們腦中浮現出來的往往就是那些不分白天黑夜在網吧打遊戲的少年和跟其身後父母不斷的思想及暴力教育。
  • 怎樣讓網癮少年變成學霸
    (原創)一、孩子為什麼會有網癮?1.與家長缺乏溝通與互動溝通越少,家長對孩子了解越少,家長了解越少,對孩子越感覺無從下手,與孩子交流越難於找到交流點。交流越少,孩子與家長的心理距離越遠越陌生。家長心中,孩子是心頭肉,疼不夠,愛不完。家長心中,孩子就應該是學習狀態中,看到孩子玩一會兒,心中就急,忍不住就問:作業寫完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