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管理案例:學生小孫沉迷網路遊戲,學習成績一塌糊塗,你該如何解決?
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網絡和新媒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甚至成為了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必需品,而且網絡中的海量信息也是滿足當下人們信息需求;但是其中不良信息以及各種網路遊戲也會使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尤其是對於廣大青少年,面對無數信息和遊戲的誘惑,由於本身自制力不強,很多孩子以致於成了網癮少年,所以,對於如何科學合理利用好網絡資源,更好的幫助學生提高學習,需要認真科學的引導。
一、 問題定位
案例中的小孫沉迷網絡,屬於學生教育問題中的個性心理問題,涉及到教師學生管理工作的學生思想工作和溝通協調工作。
二、解析問題
學生小孫之所以會深陷網絡不能自拔,以致於影響學習是因為:
第一,心理方面。學生處在青春期,正值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時期,好奇心重,獵奇心理,而且自我為中心,有了獨立的意識但是社會經驗不足,總希望別人把自己當成成年人看待,但是外界還是把自己當成孩子,現在存在感低,因此在網絡中尋求寄託,而且面對海量的網絡信息和遊戲,好奇心作祟進而深陷難以自拔。
第二,家庭方面。學生在青春期很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支持,尤其是得到父母的認可,但是現實中很多父母認為只要給了孩子好的物質條件就可以,缺少對於孩子心理和情感的陪伴,因此會使學生缺少現實的獲得感和存在感,因此就是虛擬世界尋求精神寄託,在網絡上找尋心理安慰。
第三,學校原因。學生小孫成績下降了,才引起老師的注意,這是存在老師某些方面的監管不到位,因此老師也需要反思自己的工作。
三、解決之道
要使像小孫一樣的網癮少年重新回到健康的學習和生活狀態,科學合理地利用網絡,就需要在仔細分析原因的基礎上,認真探索解決之道:
首先,真誠談心,走進內心
學生之所以沉迷網絡,就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缺少存在感和獲得感,因此,老師一定要找機會和網癮學生好好聊一聊,一定要讓學生體會到自己在老師心中以及班級中的地位,學生是班級不可缺少的一員,是班級大家庭重要的一環,尤其是和學生一起回憶學生在班級一些好的表現,一些過人之處一些特長展現以及對於班級的貢獻,「只有教師和集體首先看到學生進步的地方,學生才能產生上進心」,這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也是老師重要的教育手段。
其次,溝通家長,關注關心
家長是最好的老師,家教是最好的教育,而且家是溫馨的港灣,因此,當學生在現實的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最需要家長的安慰和支持,因此家長需要做的不僅是物質上的支持,還需要在情感和心靈上多關注和關心孩子,適時為孩子排憂解難,讓孩子感受到在家庭的存在感,慢慢就會逐漸離開虛擬的網絡世界,逐漸回歸家庭和校園。
同時家長也要有剛性的一面,對於孩子無理的要求要敢於拒絕,尤其是孩子要錢去網吧或者在家無休止上網時,家長還需要一份適度的嚴厲,對於孩子的愛也要有度。
第三,叮囑學生多幫助,囑咐老師多關心
因為學生深陷網絡不能自拔,現實學習成績不好,肯定心理上有巨大的壓力,一方面想離開網絡努力學習,一方面又難以克制欲望,因此就需要同學們多幫助他,同時也監督他,當他想上網時,可以叫他一起去學習或者運動,慢慢改變他不好的生活習慣;同時也要和任課老師及時溝通,讓老師在課上課下多關注小孫的學習,經常提問,多給他在學習上表現的機會,而且要多鼓勵多表揚,讓學生找到學習上的獲得感,慢慢回歸現實的學習和生活。
深陷網絡的孩子,多數是由於在現實中沒有存在感和獲得感,因此,既需要老師正確引導和關心,也需要同學的互相幫助,更需要家長的大力支持,多方形成合力,慢慢走進學生的內心,用校園的溫馨和家庭的力量溫暖孩子的心,幫助孩子心靈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