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老師,遇到網癮少年怎麼辦?

2020-12-17 藤籌勁草論教育

學生管理案例:學生小孫沉迷網路遊戲,學習成績一塌糊塗,你該如何解決?

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網絡和新媒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甚至成為了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必需品,而且網絡中的海量信息也是滿足當下人們信息需求;但是其中不良信息以及各種網路遊戲也會使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尤其是對於廣大青少年,面對無數信息和遊戲的誘惑,由於本身自制力不強,很多孩子以致於成了網癮少年,所以,對於如何科學合理利用好網絡資源,更好的幫助學生提高學習,需要認真科學的引導。

一、 問題定位

案例中的小孫沉迷網絡,屬於學生教育問題中的個性心理問題,涉及到教師學生管理工作的學生思想工作和溝通協調工作。

二、解析問題

學生小孫之所以會深陷網絡不能自拔,以致於影響學習是因為:

第一,心理方面。學生處在青春期,正值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時期,好奇心重,獵奇心理,而且自我為中心,有了獨立的意識但是社會經驗不足,總希望別人把自己當成成年人看待,但是外界還是把自己當成孩子,現在存在感低,因此在網絡中尋求寄託,而且面對海量的網絡信息和遊戲,好奇心作祟進而深陷難以自拔。

第二,家庭方面。學生在青春期很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支持,尤其是得到父母的認可,但是現實中很多父母認為只要給了孩子好的物質條件就可以,缺少對於孩子心理和情感的陪伴,因此會使學生缺少現實的獲得感和存在感,因此就是虛擬世界尋求精神寄託,在網絡上找尋心理安慰。

第三,學校原因。學生小孫成績下降了,才引起老師的注意,這是存在老師某些方面的監管不到位,因此老師也需要反思自己的工作。

三、解決之道

要使像小孫一樣的網癮少年重新回到健康的學習和生活狀態,科學合理地利用網絡,就需要在仔細分析原因的基礎上,認真探索解決之道:

首先,真誠談心,走進內心

學生之所以沉迷網絡,就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缺少存在感和獲得感,因此,老師一定要找機會和網癮學生好好聊一聊,一定要讓學生體會到自己在老師心中以及班級中的地位,學生是班級不可缺少的一員,是班級大家庭重要的一環,尤其是和學生一起回憶學生在班級一些好的表現,一些過人之處一些特長展現以及對於班級的貢獻,「只有教師和集體首先看到學生進步的地方,學生才能產生上進心」,這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也是老師重要的教育手段。

其次,溝通家長,關注關心

家長是最好的老師,家教是最好的教育,而且家是溫馨的港灣,因此,當學生在現實的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最需要家長的安慰和支持,因此家長需要做的不僅是物質上的支持,還需要在情感和心靈上多關注和關心孩子,適時為孩子排憂解難,讓孩子感受到在家庭的存在感,慢慢就會逐漸離開虛擬的網絡世界,逐漸回歸家庭和校園。

同時家長也要有剛性的一面,對於孩子無理的要求要敢於拒絕,尤其是孩子要錢去網吧或者在家無休止上網時,家長還需要一份適度的嚴厲,對於孩子的愛也要有度。

第三,叮囑學生多幫助,囑咐老師多關心

因為學生深陷網絡不能自拔,現實學習成績不好,肯定心理上有巨大的壓力,一方面想離開網絡努力學習,一方面又難以克制欲望,因此就需要同學們多幫助他,同時也監督他,當他想上網時,可以叫他一起去學習或者運動,慢慢改變他不好的生活習慣;同時也要和任課老師及時溝通,讓老師在課上課下多關注小孫的學習,經常提問,多給他在學習上表現的機會,而且要多鼓勵多表揚,讓學生找到學習上的獲得感,慢慢回歸現實的學習和生活。

深陷網絡的孩子,多數是由於在現實中沒有存在感和獲得感,因此,既需要老師正確引導和關心,也需要同學的互相幫助,更需要家長的大力支持,多方形成合力,慢慢走進學生的內心,用校園的溫馨和家庭的力量溫暖孩子的心,幫助孩子心靈回家的路!!

相關焦點

  • 網癮少年逃課打遊戲偶遇老師,老師的反應卻亮了,網友:太有才了
    網癮少年逃課打遊戲偶遇老師,老師的反應卻亮了,網友:太有才了!手機電腦遊戲對青少年的影響特別的大,他可以讓青少年變的不像他自己,脾氣變得暴躁不願意與自己的家人交流,對青少年的危害特別的大,最近就有一位網癮少年說出他自己的故事了。
  • 案例:「網癮少年」的自我救贖
    就在一年前,他還被別人貼著「網癮少年」的標籤,如今他是該校重點班的學生,學習成績排名靠前。   「我對遊戲不上癮,就是對網絡小說上癮,喜歡看玄幻類的作品。」劉小志告訴記者,在虛擬世界裡他感到無比快樂。   見過父親摔電風扇,也習慣父母打架……這是他內心揮之不去的陰影。
  • 中國式網癮戰爭,家長老師同學眼中的的「毒瘤」——網癮少年
    並準備在向國務院衛生部申請成為全國通用標準,2009年,衛生部在對《未成年人健康上網指導》徵求意見時,否定了將"網癮"作為臨床診斷的精神病,認為目前"網絡成癮"定義不確切,不應以此界定不當使用網絡對人身體健康和社會功能的損害。 同時,衛生部提出了新的概念,認為"網絡成癮"只是網絡使用不當。
  • 好心情私人醫生服務:助力網癮少年脫離網癮,重獲新生
    既然要上網課,那家長就得給孩子配備平板、電腦、手機,看似是為了學習,時間久了很多家長卻發現,這電子產品配備齊全之後,孩子也有了更多的時間來上網、打遊戲,甚至形成網癮。掐指一算,距離2020年秋季開學僅剩十幾天,如何在這短短的日子幫助孩子回歸正常學習生活,逃離網癮的「束縛」呢?
  • 細數元氣騎士中的玩梗武器 網癮少年網癮少女居然是對他的諷刺
    這次是兩把武器——網癮少年、網癮少女。當年楊永信楊院長叱吒風雲,一座豫章書院鎮壓全國網癮少年、網癮少女,一把電療椅使得無數桀驁青年最終痛哭流涕,使得所有網癮少年的家長奉之若神,真可謂是人渣魁首、敗類模範。涼屋也截取其中精華為他做了兩把武器——網癮少年、網癮少女。
  • 孩子有網癮=廢了?逆向思維告訴你,如何戒除網癮
    01作為曾經的資深網癮青年,我深知網癮對一個人的危害到底有多大。我總結了一下,網癮的過程大概可以分為三個時期。即接觸期、狂熱期和冷淡期。冷淡期:剛剛接觸遊戲,且對其感興趣,有空餘時間就想到遊戲。狂熱期:隨著技術的提升或是對遊戲越來越熟練,會無時無刻想著遊戲,甚至大過於吃飯睡覺。
  • 少年說:那個網癮少年還記得嗎?老師放話說solo,現在怎麼樣了?
    少年說:那個網癮少年還記得嗎?放話跟老師solo,現在怎麼樣了?今天又想給大家聊一聊《少年說》了,畢竟這檔綜藝節目特別勵志向上,非常的充滿正能量,節目的方式是深入全國各地12所中小學,尋找具有真實訴求的中小學生,展示中國新一代青少年的風採,中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未來的希望」。
  • 網癮少年試穿哈佛博士袍
    本報訊 (記者丁文亞)3月3日下午,20多名網癮少年搶著戴上哈佛博士帽、穿起博士袍,過了把博士癮。  3月3日下午,香港心理學會輔導學會會長、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嶽曉東博士受邀出現在中國最大的網癮戒除機構——中國青少年成長基地,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與在此接受心理治療的24名網癮少年共同制定「生涯規劃」。
  • 好心情診所馬鳳茹:家有「網癮」少年怎麼辦?
    而據此前的《報告》分析,其中學生群體規模最大,佔比為25.4%,12—16歲的青少年是網癮高發人群,今年受疫情影響這一數據可能有所增長。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曾指出,網絡成癮包括遊戲成癮、色情成癮、信息收集成癮,以及網絡關係成癮;有的還在網絡上賭博成癮,網絡購物成癮。
  • 為什麼以前常見的「網癮少年」,現在少了很多?一網管講出實情
    為什麼以前常見的「網癮少年」,現在少了很多?一網管講出實情因為網絡技術的發達,相信大家對「網癮少年」一詞並不陌生,所以當提到網癮時,人們腦中浮現出來的往往就是那些不分白天黑夜在網吧打遊戲的少年和跟其身後父母不斷的思想及暴力教育。
  • 為什麼從前常見的「網癮少年」,現在銷聲匿跡了?一網管講出實情
    為什麼從前常見的「網癮少年」,現在銷聲匿跡了?一網管講出實情我們這一代人小時候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父母老師在你的耳邊不停的嘮叨著:「不要和那個誰誰誰玩,他可是不良的小孩,天天就會玩電腦,家裡人也不管教,都有網癮了,後悔都來不及……」甚至有很多家長會把自己的孩子送進管教所讓這些管教人員來管理自己的孩子,戒掉網癮;但是這「網癮少年」四個字仿佛就像非主流的時期一樣長遠了,現在很少會有人說誰誰誰身上有網癮,為什麼現在很少有網癮的孩子了呢
  • 怎樣讓網癮少年變成學霸
    (原創)一、孩子為什麼會有網癮?1.與家長缺乏溝通與互動溝通越少,家長對孩子了解越少,家長了解越少,對孩子越感覺無從下手,與孩子交流越難於找到交流點。交流越少,孩子與家長的心理距離越遠越陌生。家長心中,孩子是心頭肉,疼不夠,愛不完。家長心中,孩子就應該是學習狀態中,看到孩子玩一會兒,心中就急,忍不住就問:作業寫完了嗎?
  • 濟南大千封閉式學校:網癮少年如何戒除網癮?
    近幾年來學生出現網癮的報導已經層出不窮,網癮帶給學生的危害不可逆轉的,甚至是無法挽回的,所以當發現孩子有網癮苗頭的時候,做家長的就應當及時的進行判斷,確定孩子真正出現網癮現象,那麼就需要藉助於服務好的戒網癮機構提供幫助。那麼判斷是否有網癮,可以從哪些方面著手呢?下面濟南大千教育專家講解。
  • 18歲少年被父母送戒網癮學校死亡 遭戴手銬關禁閉
    籤了合同,交了學費,劉女士將小磊送上了學校工作人員的車,期待經過一段時間的封閉式特訓,能戒除掉孩子身上的網癮。但僅過了兩天,劉女士卻接到校方打來的電話:「孩子出事了。」等她趕到時,孩子的屍體已經被停放在了殯儀館裡,體表有傷。經查,這所號稱能根除網癮的合肥正能量學校並未獲取辦學資質,學校老師因小磊不服管教,曾將其雙手拷住關禁閉。
  • 我採訪了三個從網癮中心出來的少年 他們到底經歷了什麼
    文中,網友雷斯林分別對三個從網癮中心走出來的少年進行了採訪,講述了他們當年在「網癮治療中心」的遭遇,以及「電擊療法」對他們後來生活帶來的影響。 原文如下: 《我採訪了三個從網癮中心出來的少年,但這可能是我最後一次寫楊永信相關的文章了》 作者:雷斯林 戰網魔,其實戰的是家長的心魔 之前我在楊永信,一個惡魔還在逍遙法外中提到了當年被曝出用不正規手段治療「網癮少年」的某教授依然在進行著治療網癮的事業
  • 網癮少年逆襲記:高一就被清華破格錄取,搖身一變計算機科學家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在不斷的變化著,有的人變的一蹶不振,從高處跌落,比如說方仲永,但也有人變的更加優秀,超越了自己,我們今天就要說這樣一個人,他曾經是一個網癮少年,如今是計算機科學家,有人說,無法想像這兩者都發生在同一個人的身上,因為這兩者之間的差距是雲泥之別,
  • 《寶可夢》發展史(一)網癮少年沉迷遊戲竟製作出世界頂級ip
    網癮少年撰寫攻略結識大佬 1983年,一個名為田尻智的網癮少年成功考入了東京都高等工業專科學校。此時,無論是老師還是同學,都不會想到。
  • 「電競勸退」興起背後,是「網癮少年」家長的無奈與押注
    「即便專業的電競戰隊,培養的選手裡面也只有不到十分之一能參加職業競賽。」作為一名準職業電競選手,小六斬釘截鐵地指出,「這就是以前搞遊戲陪練、代練的人,只不過換了新概念,沒想到收費還這麼貴。」所謂的遊戲陪練、代練,指的是陪入門遊戲玩家玩遊戲,或是幫入門玩家練號的人。他們大部分本就是「深度網癮」的遊戲玩家,玩遊戲時間較長,做陪練的服務對象大多也是是沒有任何經驗的網癮少年。
  • 當年的「網癮少年」,用2塊原子筆畫一頭牛價值千億,後來怎樣了
    當年的「網癮少年」,用2塊原子筆畫一頭牛價值千億,後來怎樣了世界上兒童千千萬萬個,每一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童年生活,有的人的童年生活一帆風順,有的人的童年生活卻充斥著暴力,他們的童年生活過得非常的坎坷,所以那些童年生活幸福的孩子
  • 一年提分213分,復讀少年告別網癮成功蛻變
    一年提分213分,網癮少年蛻變記對徐同學來說,再次走上考場,恍如隔世。他曾是個「網癮少年」,高三課餘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遊戲上。課後,他會經常找化學老師問問題。老師也會不厭其煩地解答,並針對他的情況,給出針對性的訓練方案。後來,在他的不懈努力和老師的幫助下,終於把化學拉到了60分以上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