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沒有誰是天生的時間管理高手」
上個月,我的論文指導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個課外任務:寫20篇論文讀書筆記,其中包括兩篇外文翻譯,兩周內完成。
當時我感覺天都塌了。
我白天在實習單位上班,晚上得坐一兩個小時地鐵,到學校都已經十點多了,根本就沒有時間寫什麼讀書筆記。
正在我發愁的時候,米勒老師給我們幾個新人一人發了本書《時間管理7堂課》,書裡出現的第一個節標題就狠扎了我的心——「沒有誰是天生的時間管理高手」。
我的時間不夠用,說到底還是因為我不會管理它。
二、學會「碎片管理」,化零為整
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碎片管理」這一章,原因很簡單,我在讀完這一章後就馬上在生活中應用了。
大多數人會認為重要的工作需要大塊的時間來完成,但作者秋葉大叔在書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如果下周四前需要完成一個項目方案,你會怎麼做?
A:馬上著手完成。
B:在今天和周四之間的某個時間,一次加班完成任務。
C:周三晚上加班加點。
很多人會趕緊去做,早做完早好。但事實是經常拖到周三晚上才做。因為我們可能周一到周三好幾次嘗試用整塊時間去完成,但結果沒有搞定。
很多時候任務拖延並不是不想做,而是任務太大無從下手。
很多時候,即便有大塊的時間我們也無法完成任務,因為不是時間出了問題,而是任務出了問題。
其實,很多需要大塊時間完成的工作其實可以拆分成一系列小任務。
然後再把小任務下放到碎片時間裡,不知不覺中就完成了整個大任務。
就像我寫讀書筆記,我能不能用碎片時間完成呢?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的,但具體要怎麼做呢?
在碎片管理這一章節中提到了一個非常有用的計劃拆解方式:WBS(計劃分解工具)。
WBS的原理是從目標開始倒推,將完成目標要做的事情細化,變成一級級獨立任務,把最底層的任務分解到個人能在某個時間單元裡完成就好。
秋葉大叔在文中舉了自己打造個人品牌的例子:
於是我沿著這個思路拆解了一下自己的讀書筆記作業。
沒有打造個人品牌那麼複雜,寫讀書筆記我只需要做三個動作:
找論文,寫讀書筆記,翻譯。
然後我又估算了一下寫讀書筆記每個步驟所花的時間:
顯然翻譯部分依然需要花費大塊的時間,不過我還可以繼續分解。
一篇外文論文大概分9個段落,那麼每個段落的用時就算15分鐘吧,那總共就是15*18。
所以我需要做的就是在兩周的時間裡找到18個30分鐘,18個15分鐘和20個5分鐘。
這樣看起來好像沒那麼難了。
像找論文和翻譯這些工作是比較傻瓜模式,有時間就可以一秒開幹。
但是,像讀書筆記這種需要大量思考的工作,如果不提前做鋪墊,哪怕在大塊的時間裡也不會有效率。
於是我繼續在《時間管理7堂課》中尋找解決方法,還真讓我找到了。
「5分鐘工作法」就是個絕佳的技巧。
書中提到:
「一份完整的方案= 5分鐘構思 + ... +5分鐘構思 + 30分鐘提綱 + 5分鐘構思...+2小時高效寫作 + 5分鐘修改」
秋葉大叔是這樣說的:
當我們需要寫一篇文章的時候,往往無法安排一個白天甚至一個上午的時間,即便安排了也沒有靈感動筆。但我們可以在日程表裡預留一個寫作時間,在此之前,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碎片時間構思。
於是我試著將「五分鐘工作法」納入我的讀書筆記計劃中,每天用碎片時間構思大致的框架和記錄靈感。
有人肯定要說,我每天忙的透不過氣,根本就沒有碎片時間啊。
真的嗎?時間就像和海綿裡的水,擠一擠總是有的。
你如果感覺不到自己身邊正在流逝的時間的話,不如計算一下「分薪」,也就是你每分鐘的「薪水」。
怎麼樣,是不是感覺到金錢一分一塊地流失?
作為一個實習生,按照實習補貼來算的話,我的分薪大概是一毛多,雖然不比大多數職場人士,但每天少浪費幾十分鐘也是能省下幾包辣條的。
其實很多你以為的「忙」其實都是「閒」,比如通勤,中午吃飯,上廁所等。這些都是被你忽視的「碎片時間」,利用好了,它們全都能變成「薪」。
這就是我每天的碎片時間。
那麼問題由來了,我該如何把這些「分」變成「薪」呢?
於我而言,每天的地鐵通勤時間最長,相對而言算是碎片時間中的大塊了,那麼我就可以利用它去知乎豆瓣等地方寫回答和日誌,為自己吸粉獲得流量。
而不是傻坐在地鐵上刷抖音。
在同事給我審核稿件的十分鐘裡,我可以用來找下一篇文章的素材,這樣就可以省下時間早點下班。
中午和晚上的吃飯時間,我會戴上耳機聽聽音樂放鬆,更有利於下午的工作。
事實證明,只要找對方法,碎片時間是可以被完美利用的。
按照書中的方法,我很省力地利用了碎片化時間完成了讀書筆記,當初以為過不成的「大坎」,也好像變的簡單了。
就像那句話說的:「所謂困難,跨過去之前是座山,跨過去之後也不過是坑而已。」
三、寫在最後
時間對於每個人而言都是一天24小時,有的人覺得充裕,有的人覺得不夠,這不僅僅是因為工作量的差別,更與每個人管理時間的方式有關。
我們要做的,就是找準方法,讓自己的時間「多出一小時」。
《時間管理7堂課》就是那個讓我一天活出25個小時的工具,這本書中還有很多時間管理的乾貨方法,我想總有一款適合你!
讓我們都能成為時間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