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劉是我的一個朋友,在一家設計公司上班,工作兩年多了。最近微信上突然跟我說,讓我推薦他一本時間管理的書籍。
深入了解後,才知道,小劉在的這家公司待遇不錯,但小劉總是感覺時間不夠用。
上班時間總是被各種打斷,工作沒完成又要加班,加班到很晚回家累得只想躺著,自我提升什麼的想都沒力氣想,感覺到自己好像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走出來。
小劉就想著如果能提高時間管理能力,那麼時間應該就夠用了。
其實不止是小劉,看看市面上那麼多時間管理書籍課程,就知道有多少人想要提高時間管理能力了。
但是這種惡性循環或者所遇到的各種問題,真的是因為時間管理嗎?
正如秋葉大叔在《時間管理7堂課》一書中所寫,「你為什麼需要學習時間管理?時間真的可以管理嗎」?
書中告訴我們,沒有誰是天生的時間管理高手。
秋葉大叔是武漢工程大學副教授,秋葉商學院創始人。同時秋葉團隊重點打造的「秋葉系列特訓營」和「秋葉·7堂課」系列也獲得了廣大學員的一致好評。
就算是大家眼中公認的時間管理大神秋葉大叔,其實和很多人一樣,也有焦慮、拖延和低效的時刻。
在《時間管理7堂課》一書中,秋葉大叔提出時間管理方法無效的三個主要原因(失去目標感、護士身體特點及與自身情緒對抗),以及時間管理高手眼中需要培養的兩大思維(統籌思維和成本思維)。
同時還提出了幫助我們提升時間管理能力的7大方面,分別是目標管理、情緒管理、精力管理、日程管理、效率管理、碎片管理和外包管理。
那麼,我們具體如何做才能提高自身的時間管理能力呢?依據書中主要觀點和個人經驗,總結出以下三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一,四個必須選對大目標,做減法後用SMART原則制定好目標。
時間其實是無法管理的,我們唯一能管的只有自己。
時間管理的本質也並非是充分利用每分每秒,而是我們能夠學會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從而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符合自己的預期。
選對自己的大目標,是實現時間管理的第一步,也是讓人生更符合自己預期最重要的一步。
我們可以通過思考四個必須,幫助自己選對大目標。
四個必須分別是:必須對生活產生決定性影響、必須跳一跳才能夠得到、必須能把你的資源和能力儘量串聯帶動起來、必須能夠進一步拆解成一組小任務。
通過四個必須,會幫助我們寫下好幾個自己想要實現的大目標。
就像想換新工作的小劉,就給自己定了好幾個目標,找到一份月薪一萬的工作、拓展副業存款10萬,最好還能一年內脫單。
大目標有三個,雖然不多,但是如果要同時實現,難度也是非常大的。
對於普通人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一個階段全力完成一個大目標,也就是學會給目標做減法。
經過做減法,小劉確定首先要完成的大目標是找到一份月薪一萬的工作。
這個目標算是個好目標嗎?
顯然不算,因找什麼工作、時間找到及能否實現都沒有考慮清楚。
那麼,什麼才叫好目標呢?這裡就要介紹一下好目標的SMART原則。
也就是說我們的目標符合五個標準:具體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達到的(Attainable)、有一定相關性的(Relevant)和有明確截止期限(Time-bound)。
按照SMART原則,小劉又制定了一個新的目標:
今年10月底前,每天網投10份意向公司簡歷,每周至少面試兩家企業(如網投沒有消息,則主動拜訪),直到找到一份與電商文案設計相關月薪八千的工作。
這樣圍繞大目標,明確了背後的限制條件(如月薪八千已經很高了等),並設置了對應具體行動和截止期限,實現的概率也會增加很多。
其實,時間管理不好的人,往往都是目標規劃出了問題。不是沒有目標,就是目標太小,或目標不清晰,還有就是目標太多,什麼都想要。
當我們能夠做好目標管理,明確自己要做什麼,不做什麼,什麼時候做和怎麼做,這樣才能幫助我們更好實現自己人生的預期。
第二,把需要響應的事情放進日常表,主動做事而不是被動完成。
就像小劉雖然給自己定了大目標,要找到一份月薪八千的工作,要每天投遞簡歷。
但是現實情況卻是,每天被現有工作的各種事情纏身,小劉根本沒時間考慮換工作的事情。
工作計劃每天排得滿滿的,但是卻沒有留給自己完成大目標的時間。
小劉的這種情況其實很普遍,也就是以「事件」為中心的模式。把自己對時間的掌握權交給了別人,畢竟忙了一天,忙的都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那我們如何改變呢?
首先,需要從以「事件」為中心轉變成以「時間」為中心。也就是努力去管理自己的時間。在工作不被耽誤的情況下,努力讓各種安排順應自己的時間節奏。
就像小劉在面對領導或同事臨時塞進來的工作時,不再是直接說「好的」。
其次,要學會主動應對。先看自己的日常安排,然後給對方一個自己可以機動的時間,這樣就會很大程度上避免被工作牽著走。
另外要真正想實現自己的大目標,一定要把大目標排入日程,每天必須完成。
最後,如果關鍵日程佔據了足夠的時間,就要果斷地說「NO」。
每次領導或同事讓小劉幫忙,小劉總是會做老好人答應。結果很多時候,自己工作沒完成導致加班。
現在小劉開始主動去支配時間,會多問一句「這個事情下午四點前給您可以嗎」或委婉拒絕「實在不好意思,我手頭還有幾件重要工作沒完成,今天沒辦法幫你」。
這樣小劉就有更多時間完成本職工作,而不是忙忙碌碌卻為別人做了嫁衣。
工作時間完成了本職工作的小劉,也不用再加班熬夜,而是可以回去修改完善及投遞簡歷,這樣離實現大目標又近了一步。
管理好時間就是要把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中,確保大目標和重要的事情都分配了足夠的時間,這樣我們才不會被忙於瑣事,到頭來卻一無所獲。
第三,管理好自身情緒,提高碎片化時間利用效率。
在職場中,領導對自己工作不認可,同事吃飯沒有叫上自己,客戶總是吹毛求疵,這些小事或多或少都讓我們產生一些負面情緒。
有了負面情緒後,人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會大大減弱。當然也會影響到自己的正常狀態,更別提什麼時間管理了。
就像小劉是一個比較敏感的人,雖然文案設計能力不錯,但是在職場中卻總是會有自己的小情緒,這些小情緒極大影響到了小劉的工作效率。
如果我們要提高時間管理能力,就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就事論事,客觀對待。
每個人的個性不同,內在情緒的激發點也不同。所以我們先了解自己個性,對症下藥,才能真正提高自己時間管理能力。
通過DISC人格測試,小劉把自己歸類到了I型人格,也就是容易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
在書中秋葉大叔也針對四種不同人格的人,列出了詳細的時間管理書單,大家可以參考。
還有一個困擾小劉的事情就是,工作中被打斷的次數太多,總是沒辦法整塊時間集中精力去做事情。
其實碎片化時間是現在的一個趨勢,畢竟在企業,我們也處於一個開放的工作空間,不可能完全避免被別人打擾。
如果有可能,我們可以通過減少被信息幹擾的次數、只做行動清單上列舉的事情和儘量避免被大人切碎時間等方法,儘量避免把大塊時間切碎。
但碎片化時間總是存在的,我們可以用WBS工具,串聯起我們的碎片時間。
WBS是項目管理的一種工具,具體是計劃分解工具(Work Breakdown Structure)。簡而言之,就是把大人物分解成小任務,把複雜任務分解成簡單任務。
在拆解任務時,我們可以按照工作流程、參與對象、時間進度、任務複雜程度等層層拆分。經過拆分大目標也會清晰很多,可操作性也會變強,當然還可以碎片時間完成。
經過拆分後,小劉把設計大任務拆解成了一個個小任務,有些任務只需要幾分鐘。
這樣就算被打斷,小劉也會按照任務清單再次快速進入工作狀態,直到任務全部完成。
秋葉大叔的《時間管理7堂課》一書,不僅僅告訴我們如何提高時間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意識到時間利用效率低其實只是表象,我們要去探究真正的問題根源是什麼。
只有從問題的根源出發,學會目標管理、情緒管理、精力管理、日程管理、效率管理、碎片管理和外包管理之後,我們才會真正變成時間管理達人。
主要參考書籍:《時間管理7堂課》,秋葉著,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2019年10月。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私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