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張慕晨) 「酵醒美麗,每天一條,堅持下去你也是小仙女」「瘦出好身材,吃出膠原肌」「3倍酵素,大餐救星」,這些宣傳「酵素」產品「神奇效果」的廣告語熟悉嗎?近些年,宣稱由「亞洲瘦身女王」「維密形體導師」鄭多燕親研10年的產品品牌多燕瘦在電商平臺頗受歡迎。
近日,卻有消費者反映,吃了從多燕瘦旗艦店買的清清棒(多燕瘦水蜜桃酵素果凍)之後腹瀉嚴重,去醫院看急診被診斷為急性腸胃炎。此前,就有消費者向中國質量新聞網黑牛投訴反映,吃了多燕瘦SOSO棒(多燕瘦藍莓膠原酵素果凍)導致腹瀉,多燕瘦客服卻稱是排腸道垃圾的正常現象,只是因為益生菌刺激腸道產生的「腹瀉假象」。
經查詢,多燕瘦品牌運營公司蜂了時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曾因發布虛假廣告多次被處罰,還因非法添加被吊銷食品經營許可證。
事件:
眾明星推薦的「多燕瘦」屢遭投訴
宣稱由「亞洲瘦身女王」鄭多燕親研的產品,再加上眾明星推薦和帶貨,「多燕瘦」系列產品吸引眾多消費者嘗試。據悉,截至11月1日,雙十一預售結果榜單中,多燕瘦成酵素類目銷售數據的TOP1,多燕瘦SOSO棒成為保健健康品類中的TOP5。
看預售數據如此受人追捧的品牌,消費者的體驗感受又如何呢?
有多位消費者反映吃多燕瘦酵素產品後的感受:「吃了吸油丸近一個月,只是吃了就拉肚子,並沒有瘦」;「吃了吸油丸一直拉水,腿都拉軟了」;「買完東西天天發簡訊讓我好評,我不想評價就是不想」;「吃完有點心慌,掉發很嚴重,屯的還有七八盒不知道怎麼辦」;「太傷腸胃了,晚上吃一片,一天拉肚子不少於4次」;「一點效果沒有,買的時候就懷疑好評是託,但架不住想瘦的心情,親身體驗沒有效果,虛假宣傳能瘦,也不怕消費者舉報」。
消費者提供多燕瘦SOSO棒產品圖
另有消費者投訴稱,「7月購買多燕瘦產品,配合所謂的指導老師怎麼吃,怎麼堅持,吃了一個月一斤沒瘦,反饋情況後,指導老師又找了個所謂的教授級別的老師,又讓我買了4000元的產品,我又堅持了一個月,還是沒瘦,老師曾口頭承諾無效退款,但現在發微信不回復我,打電話也不接,完全是昧良心商家」。
據淘寶「多燕瘦旗艦店」顯示,其產品有多燕瘦藍莓膠原酵素果凍、水蜜桃酵素果凍、益生菌酵素片(吸油丸)、益生菌酵素梅、益生菌酵素酸奶片、夜間酵素等多種酵素,代餐粉和代餐餅乾等。
專家點評:
營養科醫生表示別對酵素減肥抱太大希望
據了解,酵素本意指的是酶,人體內已發現的酵素就有幾千種,廣泛分布於唾液、胃液、肝臟、胰臟、腸道,它們在身體各處發揮著各種催化作用,促進新陳代謝,對保持人體的健康很重要。
北京某營養科醫生表示,水果酵素指的就是水果的發酵液,其中包括糖分、多種有機酸、胺基酸、維生素等代謝產物及微生物活動分泌或微生物裂解後釋放的酶。不過,服用水果酵素並不代表可以補充這些對人體有益的酶。即使這些水果酵素飲料裡含有豐富的酶,一旦接觸到人體消化系統裡的消化酶,就會被分解成胺基酸和肽類,不再具有活性。因此,想要靠酵素治病、減肥,還是不要抱太大的希望。那為什麼有人說,喝了酵素好像真的瘦了,還治好了便秘?這是因為酵素中可能添加了有助於排便的低聚果糖或膳食纖維。
背景連結:
蜂了時尚因涉嫌發布違法廣告多次被罰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多燕瘦品牌運營公司蜂了時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蜂了時尚)於2013年在上海成立,註冊資本5000萬元,法人代表為吳某元,由杭州惠美惠時尚科技有限公司100%持股。蜂了時尚科技曾用名為多燕瘦減肥服務(上海)有限公司、愛瘦(上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2016年2月與2017年9月,蜂了時尚因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商品質量、製作成分、性能、用途、生產者、有效期限、產地等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兩次被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處罰。
2018年11月,上海市寶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查明,多燕瘦減肥服務(上海)有限公司在天貓「多燕瘦旗艦店」發布的「素食能量餐」廣告中含有虛假內容;銷售的「多燕瘦膠原蛋白果蔬酵素粉」在抽樣檢測中顯示部分檢測項目與標識值不符,為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
2019年10月,多燕瘦減肥服務(上海)有限公司在拼多多店鋪銷售吸油丸(益生菌水果味片)、清清梅(酵素青梅)普通食品時,發布「排油潤腸」、「輕鬆減脂」、「清腸排毒通便秘」等保健功能宣傳廣告。該行為違反了《食品廣告發布暫行規定》第十三條「普通食品、新資源食品、特殊營養食品廣告不得宣傳保健功能,也不得藉助宣傳某些成分的作用明示或者暗示其保健作用」的規定,構成了發布違法廣告的行為。
圖片來源: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
蜂了時尚因非法添加被吊銷食品經營許可證
2020年10月中旬,上海市場監管微信公眾號發布2019年度「十佳案件」之一,蜂了時尚所經營的多燕瘦酵素吸吸凍(番石榴味)檢出匹克硫酸鈉。上海市寶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其罰款人民幣壹拾肆萬元整,並吊銷蜂了時尚食品經營許可證,證號:JY3101130126473。
圖片來源: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
專業人士提醒,消費者應加強防範普通食品虛假宣稱保健功能,不要盲目相信「懶人」減肥法,想要瘦身,還是要管住嘴、邁開腿。
(責任編輯: 李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