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陳奕迅女兒,才明白了父愛的深度,決定了孩子的高度

2020-12-02 凱叔講故事

凱叔說:

有朋友經常問我:凱叔,我家孩子現在長大了,不聽話也不願意溝通,怎麼辦呢?

這個問題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有一點共性:你和孩子的相處模式。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同頻共振」,意為同樣頻率的東西會共振,同樣性質的東西會相互吸引,而走到一起。

溝通,不用權威,要平等;不要輕視,要尊重,放下「我以為」,少說「正確的廢話」。

像朋友一樣和孩子一起對話成長。

前陣子,「陳奕迅聊女兒追星」上了熱搜。

在直播間裡,當被粉絲問「沒有新人紅」是否有危機感時,陳奕迅輕鬆回答:

「有關注新生代偶像」;

「他們也是我女兒喜歡的偶像」。

比如,像《街舞》中的王一博,《少年的你》裡面的易烊千璽,還有蔡徐坤、範丞丞,佟麗婭等,陳奕迅尤其欣賞易烊千璽,說他很酷。

而寶貝女兒經常會找爸爸討論愛豆們的日常,父女倆彼此分享,一起追星。

陳奕迅跟女兒開玩笑說,你這些偶像,見到我都會叫我「Eason哥」。

也許他們比我紅,但我地位卻比他們高。

陳奕迅誇張地學著女兒聽完後驚訝的表情,調侃在女兒面前「裝」了一回。

真讓人羨慕,父女倆相處能如此輕鬆,還能如此合拍。

記得心理學有個詞叫「調頻」,指收音機需調到對應的頻率,才能收聽節目。也指人與人之間的思想、愛好、生活步調等保持一致。

親子相處,父母若把行事節奏調整與孩子一致,是對他的尊重和認同。

雙方保持同頻,能消除彼此差距,建立孩子的自信,獲得更強的安全感和歸屬感,讓心靈更豐滿。

父母願合拍,孩子有自信

陳奕迅一貫鬼馬搞怪,和女兒的相處方式也很「特別」。

他曾分享跟女兒爭床位的事。

女兒睡在妻子身邊,陳奕迅也想跟妻子睡,就躺在另一邊死活不肯走。女兒急得大哭,陳奕迅也學小朋友樣子,扯著嗓子「哭鬧」起來。

見爸爸突如其來的舉動,女兒停止了哭泣,陳奕迅就裝著孩子賭氣的樣子,走開了。

一會兒他又回來,以為女兒睡著了,抓住她手說對不起,怕剛剛聲音太大嚇到她,女兒轉過來緊緊地抱著自己。

以孩子的方式與他相處,既親和好玩,又給她立一面鏡子,比起說教,讓孩子更容易看清自己。

合拍的父母,以「夥伴」的身份與孩子相處。

不用權威,有平等;沒有輕視,但尊重,孩子感覺被愛,生出自信。

另一位爸爸孫藝洲,也很懂孩子。

做爸爸後,孫藝洲努力成為孩子的精神支柱、甚至樹洞,期待她永遠願意跟自己傾訴。

孫藝洲看重與女兒的交流,每次都會把溝通方式調為「孩子模式」,做到平等交流。

不止溝通,在其他方面,孫藝洲依然努力找到「孩子模式」。

在為女兒準備一份特別禮物當中,孫藝洲決定,選取女兒最愛的動漫《冰雪奇緣》中的情節,為她表演一段舞臺劇。

編導意向讓孫藝洲展現一段高級的舞蹈,但孫藝洲卻在意,如何為孩子呈現一段,能讓她開心、看得明白的表演。

他刪掉其中專業的部分,以蠢萌、簡單的動作,為女兒做了一段逗趣、好玩又有愛的視頻。

看到視頻,女兒笑得停不下來。

《為何家會傷人》書中說:「自信,是自己內在的一部分相信自己內在的另一部分,即一個人的內在小孩對獲得內在父母的愛充滿信心。」

父母以孩子的視角看問題,與他地位平等,認同尊重他的特性,孩子體會到自己在父母心中很重要,從而對父母的愛充滿信心。

孩子相信自己是被愛的,無論何事,這份愛都在,他才有了面對世界的自信。

愛養育自信,它來自父母的尊重和認同。

父母堅持自我節奏,把孩子推向孤獨

父母有些期許,孩子很難達到。

有時,父母會堅持自我節奏,拉著孩子往前趕,但他內心卻嚮往另一片風景。

綜藝《告訴世界我可以》中,小女孩甜心剛6歲,但在這個本該快樂的年齡,她卻並不快樂。

因為媽媽對孩子要求嚴格,給她報了10個興趣班。周末上課,母女倆要從早趕到晚。

晚上,為鍛鍊甜心專注力,爸爸還布置了拼樂高任務。樂高還沒完,媽媽又催她完成學校作業。

整個周末,甜心忙得像只陀螺,小小身軀,疲憊不堪。

甜心媽媽認為,這都是為孩子的將來考慮,可她並不知道甜心的真實感受。

面對樹洞,甜心說出了心中的秘密。

她不喜歡媽媽報的唱歌、跳舞、主持人和模特等興趣班,她只喜歡畫畫,但沒得到媽媽的認可。

甜心對著樹洞大喊媽媽為「假媽媽」,抱怨父母經常打自己,表示不喜歡他們。

女兒這番話如當頭棒喝,媽媽痛心的同時,開始反思教育方式。

心理學家埃米爾·庫埃說,價值觀相似的人,能成為最好的朋友。他們相互交融、相互吸納、相處共生的感覺,讓人更欣賞自己,起到正面強化的作用。在這樣的關係中,能獲得更強的安全感和歸屬感。

而兩個價值觀相左的人,就算一起生活,也會覺得孤獨。

據一項調查顯示,我國有近四成的孩子,會經常覺得孤獨,這直接影響孩子人際交往和心理健康。

很多時候,孩子孤獨不是少了陪伴,而是不被理解。

父母不理解孩子的想法,堅持讓他跟上別人的步調,孩子被動接受父母的意願,或許能獲得某項技能,但內心常有重負,易丟失自我。孩子需求不受重視,活得越來越孤獨。

孩子難以滿足父母過高的期許,但父母卻可轉來跟上孩子成長的節奏。

與孩子同頻共步,讓意念相通,愛好相投,這樣相處共生關係,讓孩子可以欣賞自己,獲得更強的安全感和歸屬感,內心成長更豐滿。

保持同頻的父母,都在做這幾點

父母與孩子同頻,不單是外在行為的認同,要緊的是讓情感和意願達成一致,在正面引導下,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1.支持孩子所愛

日本心理學家松原達哉提出「無氣力症」,患者有三個典型的特徵:沒有活力、沒有熱情、沒有關心,在成人和孩子身上都會出現。

他發現,導致問題的原因,是內心「興趣」環節出了問題。

興趣,幫孩子找到人生方向,激活內在動力,有它,生命才有活力。

在一檔親子綜藝節目裡,有個叫小香芋的女孩,她有表演天賦,也非常喜歡表演。

剛開始的時候,媽媽是抱著玩一玩的態度帶她到橫店嘗試演戲。慢慢發現,女兒有著較強與角色共情的能力,也被大家認可。

小香芋演戲機會增多了,過程也很辛苦,但她卻很享受。

問到小香芋在橫店拍戲的感覺,她說:「很爽。」

看到孩子的熱愛,媽媽放下工作,帶著幾歲大的妹妹,在橫店附近租到房子,陪伴她拍戲。

雖然,媽媽也遭受過他人非議,但女兒的熱愛,讓她堅持了下來。哪怕擠出時間學習到深夜,女兒也不喊累。

孩子所愛的,若能得到父母的支持,他就能獲得成就感,和自我掌控的能力,對未來充滿希望。

無論將來如何,但這份從小積蓄的能量,成為他向前奔跑的底氣。

2.保持與孩子的感受一致

我們太容易看重結果,忽略孩子的情感感受,但它恰恰是孩子最重要的內核。

情感認知的缺失,會影響孩子性格形成。如果父母能始終保持與孩子感受一致,他身心就能健康整全。

看過一個視頻,生氣的孩子坐地大哭,不住地拳打腳踢,爸爸在旁邊默默地看著他,保護孩子不傷到自己。

孩子鬧夠了,撲到爸爸懷裡撒氣,爸爸摟著他,任由他糾纏、蹬踢。直到孩子不再抗掙,爸爸才吻著他額頭,抱他貼在胸口,用心感受孩子的情緒,沒有語言,但所有的動作,都傳達出對孩子當下感受的理解。

終於,他安靜了,只剩下抽泣。

用心體恤孩子的感受,以正面回應,不以對錯衡量孩子情緒,高興時與他同樂,傷心時陪他一起哭。這能幫助孩子排解負面情緒,強化正面情緒,學會與情緒友好相處。

孩子的人生才更為整全,心智才能更成熟。

3.踩著孩子的節奏陪他同行。

每個孩子,其實都有自己的成長節奏。

新加坡教育短片中,一家四口坐在飯桌旁準備吃飯,媽媽問兩個孩子的中考成績。哥哥考得不錯,報成績一臉驕傲。但弟弟低著頭,手拿剛過及格線的成績單,放在桌下。

哥哥搶過成績單,嘲笑弟弟分數太低。媽媽看完成績單剛要責備,見弟弟低落不語,腦海浮現出孩子到深夜還在學習的情景,明白他其實已經盡了全力。

媽媽夾了菜,放在弟弟碗裡,微笑著說:「你做得很棒」,弟弟抬頭看著媽媽,如釋重負。

孩子成長的節奏,用成人的眼光衡量,總是慢的。孩子剛會爬時,無法起來跑,剛會說話,就不能說出完整的句子。

慢下來,踩著孩子的節奏,陪伴與他同行。孩子自我成長的能力不受攔阻,就有力量在擅長的領域發展自己。

赫•斯賓塞說:「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的個性。」

孩子的個性,有賴於父母的同頻。

同頻不是附和孩子,是尊重和理解,也不是凡事任由他,是愛和規矩並行。

不以自我理想塑造孩子,順應孩子特性,感知他成長的頻率,調整自我與他共振,心與心相吸,能生出更多愛的能力,而孩子才能成為特別的自己。

作者:嬌雲,書寫漫漫人生。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父愛的深度,決定了孩子的高度?缺少父愛的女孩成長影響很大
    厚重如山的父愛,是孩子們成長最堅實的後盾,缺少父愛,會對很多孩子造成極其嚴重的影響,尤其是那些有女兒的家庭。呼和浩特這位爸爸感動網友:原來父愛可以如此偉大最近,一位來自內蒙古呼和浩特的鄭爸爸衝上了微博熱搜,關鍵詞就是"父愛"。
  • 看完片十分鐘後,陳奕迅決定唱《銀河補習班》推廣曲
    而在此之前,由陳奕迅演唱的電影推廣曲《相信你的人》已經提前擊中了觀眾的內心。《相信你的人》是陳奕迅聯同華語歌壇著名搭檔陳小霞和姚若龍,為電影《銀河補習班》量身打造的作品。電影中那個關於愛與成長的親情故事,通過陳奕迅溫暖的嗓音體現得淋漓盡致。7月16日,在電影正式上映之前,新京報記者在北京見到了陳奕迅,聽他講述了這首歌的誕生始末,以及最近關於音樂的一系列新思考。
  • 父母教育的認知深度,決定孩子未來的高度
    教育孩子根本用不著父母耳提面命,而是,生活給他們看。他們看到了什麼,就會潛移默化成一種思維方式或行為模式。想讓他們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自己先做什麼樣的人。可見,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也是孩子終身學習的老師。任何時候,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加重要。
  • 父愛的託舉,決定女兒一生的幸福
    父親是女兒接觸的第一個男性,會對女兒產生比兒子更大的影響。父親應給予女兒高質量的陪伴,別讓父愛缺席女兒的成長。「大叔控」就是「父愛缺乏綜合症」的典型表現,事實上,這些女孩找的不是丈夫,而是曾經缺失的「父愛」。
  • 女兒3個月我離婚了,如何彌補孩子缺失的父愛?
    我的考慮是,前夫一年只能見孩子一次,或許對於需要父愛的孩子來說,遠遠不夠;又或者前夫會再婚再育,到時候注意力轉移到新家庭,就更顧不上看女兒。我女兒從小就沒有爸爸的概念,讓她去經歷這些,我怕她會很失落。再說,如果女兒見了爸爸,以後想再見他,他沒空或者因為某種原因不願意見,被拒絕的女兒會不會受更大的傷害呢?而且我覺得,他沒有付出什麼關愛,也不出撫養費,憑什麼讓他看孩子呢?
  • 《墊底辣妹》學渣女孩的逆襲: 媽媽的態度,決定孩子成長的高度
    ,孩子的叛逆,還能看到學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位好母親,勝過好老師,母親的態度,能決定孩子成長的高度。在女兒一無是處的情況下,她依然保護她的女兒,這才是一個母親深深的愛,沒有指責,沒有謾罵。女兒休學後,她也焦慮,焦慮過後,還是得為女兒想辦法,這樣工藤沙耶加被送進了坪田老師的補習班。對於工藤沙耶加要去補習班,爸爸直接不支持,而媽媽說從她打工的錢裡支出,即使這樣,父親還是不願意。媽媽跟爸爸講道理,他們說好的女兒她管。
  • 2020陳奕迅演唱會蘇州站,音樂之旅
    2020陳奕迅演唱會蘇州站,失戀的小夥伴,答應小編,不要太難過好嗎?我們一起去看陳奕迅演唱會,把所有的痛苦拋卻腦後!2011年的時候,陳奕迅為女兒寫了一首歌《BabySong》,歌詞裡面都是濃濃的父愛,「你的眼睛,像顆水晶通透,裡面有一個無窮無盡的宇宙。小小的你,在你小小的夢裡,把我所有大大的事情,都吹進風裡……」直擊一個父親柔軟的內心。還記得陳奕迅的那首《最冷一天》嗎?
  • 帶女兒騎行去拉薩 | 什麼樣的爸爸讓孩子更有幸福感?
    ,父親的格局往往決定著孩子未來能抵達的高度。在父愛中長大的孩子,有很強的安全感,自信陽光,敢於嘗試,敢於突破,往往有著更高的上限。就像陳奕迅《單車》裡面描寫的父子之間微妙的情感。如果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能夠做到和孩子像朋友一樣相處,那麼對孩子的一生都是受用不盡的。就像下面的這位爸爸一樣,用自己的行動給了女兒最美好的愛和最純真的童年,看完不禁讓人很羨慕。
  • 格局的高低,決定孩子的起點高度
    網絡上的格局就是對事物的認知範圍,這樣聽起來就很容易讓人明白格局是這麼回事了。反正死了什麼都不知道,我聽了以後感覺這是一大問題,才一年級的小孩就有死的想法。正好看見家裡牆上掛的地圖,於是就給兒子女兒開始描述起世界的美好。非洲大草原,西伯利亞平原,內蒙古的羊肉串直到講到美國的過山車城市時,只見兒女們都兩眼放光。
  • 家教的定位決定孩子的高度,家長的眼界決定孩子的境界
    家長的眼界不僅決定著孩子的高度,而且還決定著孩子的智識、邊界、格局、態度乃至孩子的一生。無論大人小孩,都難以改變自己生命的長度,但努力改變自己生命的厚度,時刻想著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和孩子一起前行,使自己的生命向高處而立,這才是正確的育兒之道。
  • 父愛雖低沉,總能給孩子新的高度
    小孩將來會遇到各種問題,身心健康可以應對困難與挑戰,其他的讓其自行決定。父親有著比母親更苛刻的要求,一般把慈母嚴父體現得淋漓盡致。曾在公園見到一家三口,爸爸要求兒子爬假山,那是用石頭砌成近80度的一面牆,牆體不算高,也就十米左右。男孩有些害怕,哼哼唧唧想下來,一旁的媽媽心軟了,孩子害怕了,爬不上就下來吧。
  • 父愛雖低沉,總能給孩子新的高度
    小孩將來會遇到各種問題,身心健康可以應對困難與挑戰,其他的讓其自行決定。,並給女兒做好榜樣,自己親自帶隊,還包括騎行、遛冰等項目。女兒的暑假豐富而精彩,雖然皮膚看起來黑了一些,但是這種體驗是書本裡學不到的,沿路的風景,經歷的事物,也無法通過文字表達出來。父親帶孩子有何好處?
  • 看了比爾蓋茨的女兒才明白,真正的「富養」,普通家庭也可以做到
    以前我也這樣認為,然而看了比爾蓋茨女兒的成長曆程以後,才知道比起長輩們積攢下的財富,父母們的教育方式才是真正決定孩子成才的關鍵。01比爾蓋茨的女兒有多優秀?看了比爾蓋茨對孩子們的教育方式,或許我們能夠有所啟發。原來比爾蓋茨的「貴族教育」,普通家庭也可以效仿。
  • 爸爸到底能有多寵女兒?看完父女的聊天記錄,你就全部明白了
    文/蘭蘭編輯/蘭蘭很多人都說女兒和爸爸比較親,事實證明確實是這樣,父親能夠給女兒更多的安全感,因此女孩兒通常都會比較粘著爸爸,當然具體也要看不同父母的教育方式。明星黃磊就特別寵女兒,大家都紛紛表示想要一個黃磊這樣的爸爸。當然,寵女兒的爸爸有很多,前段時間就有網友在網上曬出了自己跟爸爸的聊天記錄,讓大家感受到了爸爸到底能有多寵女兒。看完以下這對父女的聊天記錄,你就全部明白了。
  • 父母對孩子的耐心程度,決定了孩子未來成功的高度和深度
    而決定一個孩子未來成功與否的便是家長對孩子的耐心程度而老公和兒子並不會因為她的沉靜而忽略她,他們總是時不時的看一下她父母對孩子的耐心程度,決定了孩子未來成功的高度和深度一,父母有耐心,孩子脾氣和緩父母對孩子付出的耐心越多,孩子在父母面前越活潑好動,這種活潑促使孩子頭腦更聰明伶俐。
  • 跟蹤1萬多個孩子:爸爸決定女兒長相,影響女兒擇偶,更可怕的是
    前幾天,剛生完寶寶的朋友跟我說:「以前我總是聽別人說「父愛如山」,原本以為就是父親是家裡的靠山,有「山」就有依靠。現在生完孩子才懂,父愛如山就好像,你晚上給孩子起床餵奶,爸爸像山一樣,一動不動,睡得死死的。」其實這種情況並不是個例,不少爸爸在育兒方面參與度都不夠高。但事實上,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是特別巨大的。
  • 父母的眼界,決定孩子人生的高度
    即使家裡再窮,也要把女兒打扮得漂亮得體,氣質絕不輸給貴族家的孩子。卡羅爾也秉承了這種思想,這叫女成母業。要改變自己兩個女兒的命運。於是,她讓兩個女兒從小接受貴族的教育,即使貸款也要讓她們上最好的學校。在學習上,她對女兒嚴格要求,更要她們做一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所以,凱特在學生時代就是十項全能,她還是運動全能。
  • 陳奕迅縱容14歲女兒早戀,任她發展朋友,如今她怎麼樣了?
    陳奕迅的成功是沒法複製的,儘管說他已經將自己的重心,都轉移到了生活上面。可是他的歌迷也仍然遍布在全國各地,陳奕迅的生活非常幸福。他與妻子也有著極其美好的一生。其陳奕迅的形象上面來看,大家一直以為,他是一個十分愛玩的男人。可是在和妻子結婚之後,沒想到陳奕迅那麼的乖,兩個人的婚姻也是如膠似漆的。很快就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女兒,叫做陳康堤。
  • 多年後才明白陳奕迅《十年》中那兩個字是什麼,原來是唱給她的
    陳奕迅在娛樂圈中是出來名的寵妻,沒有想到原來在與妻子結婚前,陳奕迅與楊千嬅的友誼如此之深。她們兩人以朋友的身份,「喜歡」了彼此25年,擁抱過無數次,卻沒有一次是以戀人的姿態,這份友誼裡面,有沒有愛情的成分,可能只有兩個人明白。
  • 父親決定孩子飛多高,母親決定孩子飛多遠!(深度好文)
    孩子對父親往往有一種強烈的崇拜之情,把父親當成智慧和力量的象徵。孩子會下意識地去模仿父親的行為方式。在心智成熟之後,會努力抵達或者超越父親的高度。一位好的父親,一定要在格局和立志上為孩子做好榜樣,這在未來將會決定孩子所能抵達的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