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的認知深度,決定孩子未來的高度

2020-12-16 一波說

德國有個兒童心理學家的名言是:教育就是榜樣。

教育孩子根本用不著父母耳提面命,而是,生活給他們看。他們看到了什麼,就會潛移默化成一種思維方式或行為模式。想讓他們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自己先做什麼樣的人。

可見,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也是孩子終身學習的老師。任何時候,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加重要。

在今年高考狀元接二連三的出爐時,一段北京市文科高考狀元的採訪刷遍了整個網絡,被貼上「國人轉瘋」、「戳中無數人的心」的標籤。

「現在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的大學。而狀元都是我這種,家裡條件好,又厲害的人。」他的這段話,把在教育界早有苗頭的「階層固化」論再一次引入國人視野。

我父母是外交官,從小給我營造一種很好的家庭氛圍,都是包括對我這種學習習慣,性格上的培養,都是潛移默化的,因為我的每一步的基礎都打得比較牢靠,所以最後自然就水到渠成。

現在的狀元都是家裡條件好又本身厲害的這種?

狀元的一席話,讓人深思。除了家庭條件的優越性,父母在生活中對孩子的影響,在孩子的一生成長發展中才是至關重要的。

一流的家庭教育,培養卓越的孩子,即社會精英,金領。二流家庭教育培養優秀的孩子,即社會白領。三流的家庭教育培養的是普通孩子,即社會藍領。

所以說,你有什麼樣的家庭教育就有什麼樣子的孩子。

02

也許會有很多人說,孩子優不優秀,家庭教育是一方面的原因;還有一方面的原因是家庭的經濟基礎,決定了孩子是否有更好的發展。

我們不能否認家庭優越的經濟條件,給孩子在學習上帶來了更多的好資源和平臺,是那些窮人孩子都享受不到的。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經常會有一些勵志的文言文,說窮人家的孩子讀書用心,勤奮,埋頭深夜苦讀,成績總是超越富人家的孩子,穩穩得第一名。

每每讀到這樣的文章,內心就像打了雞血一樣,覺得只要努力,窮人的孩子就可以超越所有富人的孩子,爭一口氣。長大之後回頭一想,富人孩子家庭條件好,私塾先生師出名門,如果他們也像窮人孩子一樣用心讀書,窮人孩子能超越富人孩子嗎?

恐怕難上加難,就像現在階層固化一樣,窮人孩子逆襲越來越難。

03

當窮人的孩子苦讀英語,通過一年的學習,自己摸索找到英語學習方法時,富人的孩子只需報幾千元或者幾萬元的培訓班,高校名師就把自己的多年來的學習經驗傳給他們,並針對性對他們學習狀況來提高成績。窮人家的孩子能趕上富人家孩子的英語成績嗎?

當窮人家的孩子放假只知道死讀書,一心提高成績時,富人的孩子已經在課外的時間報多種類型的培訓班和才藝班,全面提高自己綜合素質和能力,全面發展提升自己。

這時,窮人孩子拿什麼跟富人家的孩子比?成績,實力,能力,還是才藝?

窮人的孩子暑假出去打工,貼補學費和生活費,還在為一個月一兩千的工資斤斤計較時,富人家的孩子暑假花幾萬元,出去旅遊或者參加一個出國遊學機構,去國外和當地的學生溝通交流,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開闊眼界,增長見識。

經歷和見識決定富人孩子的眼界和格局遠遠超過窮人的孩子,長大以後富人的孩子只會越來越優秀,越來越富有。

04

也許你會為自己是窮人孩子的處境感到悲傷和絕望,我們不排除個別窮人逆襲的案例。就算沒有優越的家庭條件,窮人的孩子只要有父母優秀的教育一樣可以超越富人的孩子,因為不是每個富人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著思維認知的深度。

在湖南電視臺《變形計》節目中,你會看到那些富人的孩子泡酒吧,去夜店,在校打架鬧事;性格叛逆,愛罵人說髒話,成績差,對自己的父母也是極度的不尊重。

你會發現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缺乏溝通,耐心、細心和同理心。他們在思維認知上覺得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生活,甚至的家長過分寵溺,滿足了孩子物質條件卻缺乏精神培養。

而我的好友,家庭條件從小不好,但是父母對她的教育讓她覺得自己從來不比那些富人的孩子差。她說父母的思想和觀念深深影響她的成長。她做作業時,媽媽在旁邊看書,她犯錯誤時,爸爸就事論事,讓她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下次如何避免。而不是一味的指責和謾罵,重傷她幼小又脆弱的心靈。她考試失敗時,她父母對她從來不指責,而是對她鼓勵性教育。

後來她考入名校打算出國留學深造,考慮到家庭條件打算放棄時,父母給了她一顆定心丸。父母說人的眼光要放長遠,而不要計較一時的得失,你放棄的不是留學而是未來。

在畢業典禮上,她說最感謝父母,沒有他們的陪伴和優秀的教育就不會有今天的自己。

05

在《窮爸爸和富爸爸》一書中,窮人和富人最大的區別,不是財富,而是思維。優秀孩子和普通孩子最大的區別,不是家庭條件,而是家庭教育。

在如今孩子的教育中,單靠學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父親和母親才是影響孩子一生的人。在家庭教育中,無論是父親還是母親,都不可或缺,少了哪一方都可能造成孩子發展的失衡。

在家庭教育中,父親是孩子的榜樣,父親的格局往往決定著孩子未來能抵達的高度;在父愛中長大的孩子,有很強的安全感,自信陽光,敢於嘗試,敢於突破,往往有著更高的上限。在家庭教育中,母親也同樣是個舉足輕重的角色。母親特有的溫柔和寬容可以讓孩子養成寬厚的性格,而母親自身的修養,往往影響著孩子一生的品德和人格。

所以,每一位父親和母親,都要發揮自己的優勢,在自己擅長的地方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全面發展,讓孩子既可以飛得高,也能飛得遠,擁有一個成功而又幸福的人生。

圖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父母對孩子的耐心程度,決定了孩子未來成功的高度和深度
    都說一切皆有可能的便是孩子們的未來。在未來世界中,各行各業的精英人才,各個領域的突出領袖,各個部門的先進工作者,都將出自這些曾經天真無邪的孩子。主持人最後的總結語很讓人深思:「所有的父母都知道,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就像一張白紙,父母拿起什麼樣的畫筆便能給他描繪什麼樣的未來。父母多一點耐心,孩子也會多一點信心,未來也會多優秀一點。」
  • 父母的教育高度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會對他們產生最大影響的人。你想讓他成為怎樣的人,首先就得以身作則,很多父母都存在一個誤解,把自己年輕時未能實現的願望強加到孩子身上。如果孩子沒有向他們指定的目標趨近,他們便會用言語或眼神打擊孩子。這樣無疑對孩子的傷害很大,他會從小生活在一個高壓環境之中,明明自己試著努力過了,但還是達不到父母的要求。
  • 孩子是家長的複印件,父母的高度決定了孩子的高度
    第一,也是最重要一個,我對孩子有非常清晰理性地認識,七七就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孩子,而且是相當的普通。爸爸媽媽普通,爺爺奶奶都是農民,姥姥姥爺也是農民,這基因就決定了孩子未來發展的上線。初中輟學率很高,就是父母引導不了孩子,再碰上孩子的叛逆,眼睜睜看著孩子走彎路…等我們上大學時,我們比父母水平還高,咋可能還聽父母的?所以,家庭教育有個前提,父母能夠做孩子的人生導師。尤其是,在孩子30歲之前,孩子很難超越我們,那麼我們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加卓越。
  • 父母的語言,決定了孩子未來靈魂的高度
    當這個孩子來到你的生命當中,哪怕他剛開始不懂,或者他還不會說話的時候,你真的要不斷的去看著他的眼睛,告訴他,媽媽好感恩你啊,你竟然能選擇我來做媽媽選擇我來做爸爸。你的這種不斷強化的感恩,未來肯定是一個非常有力量的孩子,在這部分當中父母的語言的這個直接決定了未來這個孩子靈魂深處的這個高度在哪裡。
  • 這幾年,決定了孩子未來的高度(家長必讀)
    早期關鍵階段中的經驗會決定一個人的順應社會的模式和他成年時所具有的個性特性。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根據研究,寶寶從出生到3歲,大腦發育已達到成人腦重的70%,而3-12歲會完成剩餘的30%。因此俗語所說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腦」並非毫無科學依據。而這幾年對孩子的啟蒙教育,會決定孩子一生。
  • 父母看到的世界,是孩子未來的高度
    教育不僅關係到父母,更關係到孩子未來的高度。當一個家庭站得很高,看得很遠時,孩子們就可以在廣闊的視野中有更多的生活選擇。父母的格局決定了孩子看世界的視野和態度。成為父母並不意味著失去自己,大格局的父母不會工具化孩子,而是給孩子獨立生活和思考的空間。曾國藩說:「謀大事者,首重格局」 。
  • 你的認知深度,決定了你的未來
    你的認知層次,暴露了你的人生高度她認真思考了一下,說:「差別應該就在認知深度上吧。」在獲取信息渠道不暢通的年代,誰能快速獲取第一手信息就具備一定的認知優勢;而現在獲取信息和知識的渠道很多,除了要在速度上取勝外,更重要的則是在認知深度上佔優勢。
  • 你的認知高度,決定了你的未來
    ▲ 點擊上方「進化島」關注公眾號商業洞察 丨作者 / 劉 潤   整理 /  萬 青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1089篇原創文章你的認知高度,,決定了你的未來。始終看不到邏輯閉環之外的邏輯,不願意重新構建更大的認知邊界。 對於任何事物,都要具有好奇心,都要有空杯的心態。 千萬不要讓你的存量,變成你的障礙。 那些你認為靠譜的事情,不一定真的靠譜; 那些你認為不靠譜的事情,不一定真的不靠譜。
  • 父母的格局決定孩子的高度,四種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很難不優秀
    "……這個樣子簡直就和平時姐姐教育侄女的樣子一模一樣,所以有些時候,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這句話真的不假。父母的格局決定孩子的高度"想要孩子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父母首先對於自己就不能鬆懈,父母的格局將直接決定孩子的高度,什麼樣家庭的孩子會變得非常優秀呢?
  • 父母的高度決定孩子的起點
    很多孩子就上不了高中了只能上職業高中了。發現真的為了上高中,家長也是拼命了。沒錢你的孩子接受不了好的教育,現在真的好多孩子從小補課補到大,但是也難免有些人抬槓說,看看那些個狀元學霸的,人家從來就不補習的。但是你要知道有天賦又聰明加上好運氣的,畢竟只佔少數,另外那些就得靠「錢」包裝了。以至於補習班也貴。有花好幾十萬補習的,不在少數人。這可能就是父母起點決定孩子的高度吧!。
  • 孩子的未來是否決定於父母的教育
    我個人認為,老一輩的人覺得孩子養到18歲或者22歲, 那麼他們就應該自己獨立的學會生活,獨自去面對社會創造自己的未來。無論以後過的好與壞,那麼作為父母是不會在去過多的幹涉或者幫助,但是現實中真的就是這樣的嗎?這裡有兩張網圖大家看看有什麼感受。
  • 父母的格局,決定孩子的高度:打破自戀的父母,才有資格談格局
    父母的格局決定了孩子的高度,父母的眼界決定了孩子的深度——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一個用心的父母,在我看來,就是前文中所說的「戰略勤奮」的父母,這類父母不但會通過學習,迭代自己陳舊的認知體系,更善於在教育的孩子中動腦、思考。
  • 6年追蹤3個孩子,揭開教育殘酷真相:父母的層次決定孩子的高度
    其中,紀錄片通過向我們展示3個孩子的人生經歷,讓我們看到,影響孩子成長的不僅僅是階層和努力,其中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父母的眼界,或者可以說,父母的眼界決定了孩子成長的"高度"。紀錄片研究了三個分別是來自不同家庭條件,或者是同一家庭條件,父母對待教育的態度不同的孩子。
  • 父母的眼界,決定孩子人生的高度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教育她們,要用能力去彌補身份上的差距。卡羅爾不是一個只管孩子學習的家庭主婦,她也創立了自己的公司,是一個事業心極強的女人,有野心,極度自律,不屈不撓。公司成立30周年,價值3000萬英鎊,自己從礦工後代成為百萬富翁。為了杜絕孩子嬌生慣養的惡習,她鼓勵孩子跟她一起創業。就這樣,集美貌、學識、智慧、能力於一身的兩個女兒,誰會不愛!
  • 你對未來世界的信念決定了孩子的人生高度
    可是,究竟什麼決定了孩子在未來的成就呢?什麼樣的教育能夠幫助孩子更好地面對未來?起初,遺傳學有種說法是智商決定一個人的未來;之後,有心理學家提到情商也很重要;再後來,又有教育學家們提出,毅力和抗挫力也很重要。
  • 心理學:父母的高度,決定了孩子的起跑線
    而現在,大多父母都希望孩子從一開始就走在同齡人的前沿,於是,幼兒園便開啟了雙語教育,除此之外,還需要進行其他才能方面的培養。好的環境可以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在社會環境的影響下,教育已不是學校的責任,而是各種力量的綜合作用。
  • 心理學:父母的高度,決定了孩子的起跑線
    而現在,大多父母都希望孩子從一開始就走在同齡人的前沿,於是,幼兒園便開啟了雙語教育,除此之外,還需要進行其他才能方面的培養。好的環境可以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在社會環境的影響下,教育已不是學校的責任,而是各種力量的綜合作用。
  • 你的北京小升初認知,決定孩子未來
    隨著2021屆小升初序幕逐漸被拉開,近兩日,家長們開始不平靜了,通過非常艱難的2020屆小升初的經歷看,現在對於家長以及孩子的要求越來越高。隨著家長們對於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也越來越早,孩子們的競爭也越來越大,在四、五年前,奧數一等獎就直接等於六小強,因為參與的人數沒那麼多,一等獎人數也比現在少很多。
  • 父母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的人生高度
    微信公眾號:bjdzg80[繁華靜處遇知音]孩子一向被認為是我們未來的希望,家長、社會都期望著孩子長大後能夠有所積極的作為
  • 智慧教育大講堂《認知決定選擇》
    本期智慧教育大講堂,育聯網創始人SOM系統總設計師志如博士後,將從剛需、高頻、便利、全面、系統五個層面,啟迪大家對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價值、關鍵目標、重要功能、實現步驟、落地方法等進行思考與探索,釐清認知的脈絡,撥雲見日展示未來學校信息化建設的宏偉藍圖。以下內容根據課堂視頻整理,如需觀看完整視頻請移步育聯網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