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教育高度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2020-08-14 人生路心理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會對他們產生最大影響的人。你想讓他成為怎樣的人,首先就得以身作則,很多父母都存在一個誤解,把自己年輕時未能實現的願望強加到孩子身上。

如果孩子沒有向他們指定的目標趨近,他們便會用言語或眼神打擊孩子。這樣無疑對孩子的傷害很大,他會從小生活在一個高壓環境之中,明明自己試著努力過了,但還是達不到父母的要求。

最後還要接受父母的二次傷害,這樣成長的孩子或多或少都很自卑。

父母的教育高度決定孩子未來

中國的教育大多是打擊式,都說「棍棒之下出孝子」。所以,當孩子一遇到問題,就用打罵解決,這樣其實是最壞的教養方式。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他們的內心世界建設沒有完整的體系。

科爾伯格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將其道德判斷標準以及道德發展水平分為三水平六階段。

第一個水平在孩子4-10歲,這個水平的第一個階段的孩子特別害怕懲罰,打破了家裡的物件因為內心的害怕往往會產生擔憂,很容易導致他們為了不受懲罰就選擇撒謊來掩藏自己。

這時候如果家長給予恰當的引導,講道理讓他們真正明白自己哪裡錯了,而不是一味責罰孩子,這只會讓他們的內心受更多的傷害。

第二個階段,是相對功利定向階段,他們只會把對他好認定為道德評判標準。媽媽給他買愛吃的東西,他們就認為媽媽是愛他的,相反,老是打罵他,他便會認為這個人是不喜歡他的。

所以,總是對孩子不聞不問或者過多責備,會在孩子心裡產生不好的影響,認定父母是因為不愛他才罵他。

第二個水平是習俗水平,在孩子10-13歲時,在這個階段,孩子的身心都得到了更深的發展,他們也有了一定的道德判斷準則,更多的內心想尋求他人認可定向階段。

大人們在這個階段更容易對定義一個「好孩子」模板,即告知孩子做些什麼才能成為大人心目中的驕傲,這個年齡的孩子會更多向大人所想的模樣靠近,因為他們想得到他人的肯定,通過取悅他人來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


如果在這個階段家長對孩子提出更多的要求卻不給他相應的支持和肯定,孩子也發現自己沒有成功取悅他人,就會產生逆反心理,通過反抗家長的要求來展示內心的不悅。

到了第二個水平的後一階段,他們更會遵循法規和秩序定向階段,當他們違背社會規則時,會感到特別的良心不安和道德上的拘束,例如在學校裡沒有遵守規章制度時,他們會覺得在學校裡會受到他人的另眼相待。

學會與孩子交流

家庭也是社會的小縮影,孩子在家中是如何與父母相處,在學校就會以同樣的方式與老師、同學相處。假如一個家庭的氛圍是互通有無,家長有事便會與孩子溝通交流,而不是與孩子角色分明。

跟孩子相處,得學會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用孩子的話語溝通比用一個大人的口吻命令更能得到孩子的理解,他們也更願意聽你的話。

第三個階段,後習俗水平,在孩子13歲以後,這時候,孩子的智力發展以及社會閱歷的增加讓孩子們更懂得邏輯思維的運用,他們知道所謂的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

這個階段的孩子,都會為規則加上自己的理解,他們會開始認識到更深層次的思維,如人的生命價值高於一切等理論。

通過道德發展水平理論我們可以知道,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他們對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身為家長,不應該只為了讓孩子成才就強加給他們不屬於年齡段的思想。

凡事應該多考慮孩子,想想自己的話語他們能否接受,孩子不能因為他小,而對他處處指責刁難,不要用一副高高在上的上帝視角為孩子安排, 學著與孩子們建立屬於你們特別的親密關係。

在生活中,多跟孩子做朋友,當他們煩惱時可以當做好朋友為他們解答煩惱,進行平等的溝通孩子才會把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告訴你。別讓你說不出口的愛,變成孩子難以癒合的疤痕。

相關焦點

  • 父母教育的認知深度,決定孩子未來的高度
    德國有個兒童心理學家的名言是:教育就是榜樣。教育孩子根本用不著父母耳提面命,而是,生活給他們看。他們看到了什麼,就會潛移默化成一種思維方式或行為模式。想讓他們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自己先做什麼樣的人。可見,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也是孩子終身學習的老師。任何時候,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加重要。
  • 父母的語言,決定了孩子未來靈魂的高度
    當這個孩子來到你的生命當中,哪怕他剛開始不懂,或者他還不會說話的時候,你真的要不斷的去看著他的眼睛,告訴他,媽媽好感恩你啊,你竟然能選擇我來做媽媽選擇我來做爸爸。你的這種不斷強化的感恩,未來肯定是一個非常有力量的孩子,在這部分當中父母的語言的這個直接決定了未來這個孩子靈魂深處的這個高度在哪裡。
  • 父母對孩子的耐心程度,決定了孩子未來成功的高度和深度
    都說一切皆有可能的便是孩子們的未來。在未來世界中,各行各業的精英人才,各個領域的突出領袖,各個部門的先進工作者,都將出自這些曾經天真無邪的孩子。主持人最後的總結語很讓人深思:「所有的父母都知道,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就像一張白紙,父母拿起什麼樣的畫筆便能給他描繪什麼樣的未來。父母多一點耐心,孩子也會多一點信心,未來也會多優秀一點。」
  • 孩子是家長的複印件,父母的高度決定了孩子的高度
    自從懷孕,我就開始思考孩子教育與生活的種種現實,反覆思考,思考的結果,大家也能看出來,我把個人成長放在了第一位,我認為個人成長可以帶動孩子教育。這個選擇是基於許多價值觀念的轉變,舉幾個例子吧。第一,也是最重要一個,我對孩子有非常清晰理性地認識,七七就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孩子,而且是相當的普通。爸爸媽媽普通,爺爺奶奶都是農民,姥姥姥爺也是農民,這基因就決定了孩子未來發展的上線。
  • 父母看到的世界,是孩子未來的高度
    教育不僅關係到父母,更關係到孩子未來的高度。當一個家庭站得很高,看得很遠時,孩子們就可以在廣闊的視野中有更多的生活選擇。父母的格局決定了孩子看世界的視野和態度。成為父母並不意味著失去自己,大格局的父母不會工具化孩子,而是給孩子獨立生活和思考的空間。曾國藩說:「謀大事者,首重格局」 。
  • 父母的格局決定孩子的高度,四種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很難不優秀
    "……這個樣子簡直就和平時姐姐教育侄女的樣子一模一樣,所以有些時候,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這句話真的不假。父母的格局決定孩子的高度"想要孩子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父母首先對於自己就不能鬆懈,父母的格局將直接決定孩子的高度,什麼樣家庭的孩子會變得非常優秀呢?
  • 父母的高度決定孩子的起點
    很多孩子就上不了高中了只能上職業高中了。發現真的為了上高中,家長也是拼命了。沒錢你的孩子接受不了好的教育,現在真的好多孩子從小補課補到大,但是也難免有些人抬槓說,看看那些個狀元學霸的,人家從來就不補習的。但是你要知道有天賦又聰明加上好運氣的,畢竟只佔少數,另外那些就得靠「錢」包裝了。以至於補習班也貴。有花好幾十萬補習的,不在少數人。這可能就是父母起點決定孩子的高度吧!。
  • 孩子的未來是否決定於父母的教育
    我個人認為,老一輩的人覺得孩子養到18歲或者22歲, 那麼他們就應該自己獨立的學會生活,獨自去面對社會創造自己的未來。無論以後過的好與壞,那麼作為父母是不會在去過多的幹涉或者幫助,但是現實中真的就是這樣的嗎?這裡有兩張網圖大家看看有什麼感受。
  • 6年追蹤3個孩子,揭開教育殘酷真相:父母的層次決定孩子的高度
    其中,紀錄片通過向我們展示3個孩子的人生經歷,讓我們看到,影響孩子成長的不僅僅是階層和努力,其中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父母的眼界,或者可以說,父母的眼界決定了孩子成長的"高度"。紀錄片研究了三個分別是來自不同家庭條件,或者是同一家庭條件,父母對待教育的態度不同的孩子。
  • 父母的眼界,決定孩子人生的高度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教育她們,要用能力去彌補身份上的差距。卡羅爾不是一個只管孩子學習的家庭主婦,她也創立了自己的公司,是一個事業心極強的女人,有野心,極度自律,不屈不撓。公司成立30周年,價值3000萬英鎊,自己從礦工後代成為百萬富翁。為了杜絕孩子嬌生慣養的惡習,她鼓勵孩子跟她一起創業。就這樣,集美貌、學識、智慧、能力於一身的兩個女兒,誰會不愛!
  • 你對未來世界的信念決定了孩子的人生高度
    可是,究竟什麼決定了孩子在未來的成就呢?什麼樣的教育能夠幫助孩子更好地面對未來?起初,遺傳學有種說法是智商決定一個人的未來;之後,有心理學家提到情商也很重要;再後來,又有教育學家們提出,毅力和抗挫力也很重要。
  • 心理學:父母的高度,決定了孩子的起跑線
    而現在,大多父母都希望孩子從一開始就走在同齡人的前沿,於是,幼兒園便開啟了雙語教育,除此之外,還需要進行其他才能方面的培養。好的環境可以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在社會環境的影響下,教育已不是學校的責任,而是各種力量的綜合作用。
  • 心理學:父母的高度,決定了孩子的起跑線
    而現在,大多父母都希望孩子從一開始就走在同齡人的前沿,於是,幼兒園便開啟了雙語教育,除此之外,還需要進行其他才能方面的培養。好的環境可以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在社會環境的影響下,教育已不是學校的責任,而是各種力量的綜合作用。
  • 父母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的人生高度
    微信公眾號:bjdzg80[繁華靜處遇知音]孩子一向被認為是我們未來的希望,家長、社會都期望著孩子長大後能夠有所積極的作為
  • 父親的格局 決定了子女未來的高度
    父親的格局決定了子女未來的高度站在20樓往下看,看到的都是美景;可見,人若沒有高度,看到的都是問題;人若沒有格局,看到的都是雞毛蒜皮。一個人的格局,決定一個人能站多高,看多遠。而一個父親的格局,則決定這個家能興幾代、旺幾年。
  • 家教的定位決定孩子的高度,家長的眼界決定孩子的境界
    昨天,我在「今日頭條」寫下了《孩子叛逆的青春期,是父母的痛,還是與他們共同成長的好機會》一文,引起了許多家長的共鳴,紛紛留言說出了作為家長教育孩子的苦衷與無奈。家長的眼界不僅決定著孩子的高度,而且還決定著孩子的智識、邊界、格局、態度乃至孩子的一生。
  • 未來走多遠拼的是逆商,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如何提升逆商?
    人們普遍重視智商和情商,人的一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總是一帆風順,逆商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決定孩子的未來能夠走多遠。小米創始人雷軍在談到孩子教育時,提到:」大家都希望孩子智商高,但情商和逆商在某些方面甚至比智商更重要。現在的孩子我覺得智商都不差,關鍵是在學校教育前提下我們家長該做什麼?」
  • 一組地鐵偷拍照引網友狂贊:父母的教養,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
    導讀:一組地鐵偷拍照引網友狂贊:父母的教養,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一組地鐵偷拍照引網友狂贊:父母的教養,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溫度,決定了孩子人生的高度。
    很多父母在孩子的問題上,猶如火星撞地球,情緒一觸即發,不是嚴厲懲罰,就是粗暴打罵,周而復始惡性循環。有專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安排學生們玩兩堆遊戲。 第一組學生的老師,語氣粗暴地對他們說,玩具裡機器人的那一堆不許玩,誰玩就處罰誰。 第二組學生的老師,語氣溫和,並語重心長地告訴他們為什麼不要玩那堆機器人玩具。
  • 舉報父母逼婚的少女中考成績出了:父母眼界,決定孩子未來的高度
    第1個孩子叫馬百娟,是甘肅大山深處的小女孩,她全家的費用一年只有50元,他的爸爸對女孩的想法就是,女孩子終究是要嫁人的,讀不讀書都無所謂,而當地的教育資源也特別的缺乏,雖然經過當地教育部門的介入,馬百娟讀了幾年書,但最終還是輟學嫁給了自己的表哥,在十七八歲的時候就已經大著肚子開始,每天在窗根兒底下曬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