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的人生高度

2021-02-19 聖賢教育改變命運


微信公眾號:bjdzg80

[繁華靜處遇知音]

孩子一向被認為是我們未來的希望,家長、社會都期望著孩子長大後能夠有所積極的作為。

可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卻不知不覺忽略了對其的教育。常在網上看到一些孩子間的「玩鬧」卻導致了致命後果的事情,這讓人唏噓不已。

一個天真爛漫的孩子如何能與那些血淋淋的悲劇有所關聯呢?究其深淵,背後隱藏著教育的危機。

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訴孩子什麼可以做,還要告訴他什麼不能做。父母教育孩子,老師教育學生;教只是盡責,教懂才是盡心。

生兒養子,父母在教育孩子問題上有著根本性的作用。李嘉誠說,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

到底該給孩子怎樣真正的教育?不妨來看看古人是如何做的?

1、謝安:身教重於言傳

謝安是東晉孝武帝時期的一代名相,「淝水之戰」就是在他的運籌帷幄下取得勝利的。

可能因為平時公務太繁忙了,所以他看起來似乎都沒有時間好好教導自己的孩子。這樣一來,教導孩子的重擔就全都落在妻子的身上。

一天,謝夫人又在對兒子耳提面命,實在是忍不住了,就質問他說:「你這個當爹的也太不稱職了,怎麼從來都不見你教導自己的兒子?」

沒想到這位平時沒有時間教導兒子的父親卻回答道:「我常常自己教導兒子啊!」

謝夫人一聽,頓時懵了。

原來,謝安教育孩子,靠的並不是耳提面命,而是自己平日裡的身體力行。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只有自己先做好了,孩子們才能在耳濡目染中加以效仿;如果自己都做不好,又怎能去要求孩子們呢?

我們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也是一樣,耳提面命的言教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身體力行的身教。

2、殷仲堪:以儉為本

殷仲堪出生門閥世家,是東晉末年的重要將領和大臣,他擅清談,曾說三日不讀《道德經》,就覺得舌根變僵硬了。

他就任荊州刺史後,正好遇上水災,年成歉收,吃飯通常只用五碗盤(古代南方的一種成套食器,由一個託盤和放在其中的五隻碗組成,形制較小),此外再沒有其他葷菜。

要是吃飯時飯粒掉在盤裡或坐席上,他就撿起來吃掉它。

他這樣做,是想給大家做個好榜樣,也是因為他本性質樸。

他常常告誡子侄們說:「不要因為我擔任了州郡的長官,就認為我拋棄了平時的操守。現在我做了刺史仍沒改變這種操守。清貧儉樸是讀書人的常態,怎麼能做了官就丟掉做人的根本呢!你們要記住我的話!」

3、孟母:環境薰陶

孟子和母親一開始居住的地方臨近墓地,孟子年幼,嬉戲遊玩時喜歡模仿墓地裡的事情,熱情於挖坑埋土之類的活動。

孟母見此以為這個地方不適合居住,於是搬走,住在市場旁邊。孟子又開始學習商人做買賣的行為,孟母仍以為此地不適合孟子居住,又遷居到學宮附近。

耳濡目染,在學校的影響下,孟子開始學習演習禮儀,孟母這才放心地住了下來。孟子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努力學習《六藝》,終成一代大儒。

孟母的行為為我們指示出環境薰陶的重要性。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所以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闢而近中正也。」

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想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謹慎選擇居住的環境。

4、諸葛亮:儉以養德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就寫道: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也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教育子女「儉以養德」的道理。

他曾經在給後主劉禪的上表中說道:「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孫衣食,自有餘饒。臣身在外,別無調度,隨時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盈財,以負陛下。」

諸葛亮親自履行著自己「儉以養德」的做人準則,希望子孫後代成為擁有遠大理想、勤學儉樸的有為之人。

5、梁啓超:做人比學問重要

梁啓超確實不強求孩子的成績,也不幹涉孩子個人的興趣選擇,但是有一樣東西,他十分在意,那就是孩子的品行。

他曾經這樣說:

你如果做成一個人,智識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個人,智識卻是越多越壞。

在梁啓超很小的時候,母親對他總是很溫柔,但是有一次,梁啓超因為一件小事而撒謊,一向溫柔的母親為此盛怒,打了他十幾鞭子,告誡他,不誠實的人將來只能成為乞丐,盜賊。

梁啓超謹記在心,在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後,對孩子的品行要求更是嚴格。他還讓孩子們從小讀中國的傳統經典《論語》《孟子》,教導他們「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的道理。

而事實上,梁啓超的九個孩子無一不是品德高尚之人。他的大女兒在丈夫去世之後獨自撫養四個孩子,生活十分困難,卻始終不肯向日本人低頭。

三子梁思忠,在淞滬戰場浴血奮戰,以身許國。而九個孩子中,七個曾經在國外名校留學,學成之後,無一不回到他們的祖國,投身到祖國的建設中來。

愛國,對梁家而言,從不是一句空話。這樣優秀的家風家教,在中國確實首屈一指。

6、魯迅:尊重孩子

有一回,蕭紅到魯迅先生家吃飯,許廣平從街上一福建菜館要了一碗魚丸子。吃飯的時候,海嬰最先夾了幾個丸子放到自己碗裡,吃了一個後就說:「不新鮮、不好吃。」許廣平便夾起一個吃,感覺很新鮮。

於是就批評海嬰,並又給海嬰夾了一個,海嬰吃了這個之後,依然說不新鮮。許廣平生氣了,更加嚴厲地斥責海嬰。

見此情形,魯迅先生便把海嬰碟子裡的魚丸夾起來嘗了嘗,果然不新鮮。原來,在這碗魚丸中,有一部分是新鮮的,還有一部分是不新鮮的。於是,魯迅先生說:「他說不新鮮,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指責是不對的。」

對於大部分家長而言,孩子往往是被教育的那個,家長往往很難尊重孩子的意見。

但是魯迅卻不一樣,他十分在乎孩子的觀點、想法,不會想當然地斥責孩子,能夠設身處地的去觀察、思考孩子的意見有何合理,這樣的尊重是很多家長不能做到的。

7、豐子愷:自然真誠獨立

豐子愷育有七個子女,他認為童年是人生的黃金時代,極力反對把孩子培養成「小大人」。

在生活中,豐子愷稱外出做事為「無聊」,和孩子們在一起則內心充滿歡喜,抱孩子,餵孩子吃飯,唱小曲逗孩子,畫畫引孩子笑,和孩子們特別親近。

有一次,長子瞻瞻要豐子愷抱他到車站去買香蕉,「滿滿地擒了兩手回來」,到家時,卻熟睡在父親肩頭,手裡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

豐子愷在《給我的孩子們》一文中感嘆:「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與熱情!大人間的所謂『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來,全是不自然的、病的、偽的!」

豐子愷還重視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

1947年,他步入知天命之年,與子女「約法」,強調最多的便是「獨立」,其中一條寫道:

大學畢業後,子女各自獨立生活,並無供養父母之義務,父母亦更無供給子女之義務。

同時,子女獨立後,要與父母分居,「雙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屬鄰誼性質,絕非義務」。

而在這樣的要求下,他的孩子都在很早的時候就不再依賴父母生存,可謂十分獨立,這和他們後來做出的成績是密不可分的。

讀懂南懷瑾19句話,會做人,能做事

周泳杉·新世紀健康飲食【視頻全集】

 

推薦一個結緣法寶的好去處:居士亭微店  點擊閱讀原文瀏覽一下吧

相關焦點

  • 父母的眼界,決定孩子人生的高度
    這才是真人版灰姑娘,逆襲的人生。一個人不能決定自己的出生,但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天底下的美人很多,有智慧的美人堪比寶石。當你像寶石一樣熠熠生輝,站到王子跟前,王子才會心甘情願地,拜倒在你的石榴裙下。心態決定狀態,心胸決定格局。眼界決定境界。
  • 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溫度,決定了孩子人生的高度。
    很多父母在孩子的問題上,猶如火星撞地球,情緒一觸即發,不是嚴厲懲罰,就是粗暴打罵,周而復始惡性循環。有專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安排學生們玩兩堆遊戲。 第一組學生的老師,語氣粗暴地對他們說,玩具裡機器人的那一堆不許玩,誰玩就處罰誰。 第二組學生的老師,語氣溫和,並語重心長地告訴他們為什麼不要玩那堆機器人玩具。
  • 孩子是家長的複印件,父母的高度決定了孩子的高度
    自從懷孕,我就開始思考孩子教育與生活的種種現實,反覆思考,思考的結果,大家也能看出來,我把個人成長放在了第一位,我認為個人成長可以帶動孩子教育。這個選擇是基於許多價值觀念的轉變,舉幾個例子吧。第二,成為孩子的人生導師。我是農村孩子,我的成長之路坎坷,也走了很多彎路,為什麼?缺乏人生導師。你看現在的農村孩子更是如此。
  • 父母教育的認知深度,決定孩子未來的高度
    德國有個兒童心理學家的名言是:教育就是榜樣。教育孩子根本用不著父母耳提面命,而是,生活給他們看。他們看到了什麼,就會潛移默化成一種思維方式或行為模式。想讓他們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自己先做什麼樣的人。可見,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也是孩子終身學習的老師。任何時候,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加重要。
  • 父母的教育高度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會對他們產生最大影響的人。你想讓他成為怎樣的人,首先就得以身作則,很多父母都存在一個誤解,把自己年輕時未能實現的願望強加到孩子身上。如果孩子沒有向他們指定的目標趨近,他們便會用言語或眼神打擊孩子。這樣無疑對孩子的傷害很大,他會從小生活在一個高壓環境之中,明明自己試著努力過了,但還是達不到父母的要求。
  • 父母的高度決定孩子的起點
    人生無時無刻不在選擇和被選擇的過程中度過。看看各地中考的成績,原來現在上個高中也如此不易。很多孩子就上不了高中了只能上職業高中了。發現真的為了上高中,家長也是拼命了。沒錢你的孩子接受不了好的教育,現在真的好多孩子從小補課補到大,但是也難免有些人抬槓說,看看那些個狀元學霸的,人家從來就不補習的。但是你要知道有天賦又聰明加上好運氣的,畢竟只佔少數,另外那些就得靠「錢」包裝了。以至於補習班也貴。有花好幾十萬補習的,不在少數人。這可能就是父母起點決定孩子的高度吧!。
  • 父母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01最近這些天,圍繞孩子,父母的話題層出不窮地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前幾天武漢市一名初三學生被母親扇耳光而跳樓自殺,再到鮑毓明性侵養女李星星一案,兩起案件跟父母的教育都有莫大的關聯。李星星如果沒有攤上這樣的父母,她是不是會有更好的出路?可以看出,父母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 6年追蹤3個孩子,揭開教育殘酷真相:父母的層次決定孩子的高度
    很多人將"我命由我不由天"當成人生座右銘,但是,在承認個人主觀能動性對命運的影響時,往往也存在一些很重要的影響因素,比如:父母的眼界層次。曾經有一部名喚《出路》的紀錄片,花了6年的時間去追蹤3個不同階層的孩子的生活軌跡,用來研究影響孩子成長的各種因素。
  • 一組地鐵偷拍照引網友狂贊:父母的教養,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
    導讀:一組地鐵偷拍照引網友狂贊:父母的教養,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一組地鐵偷拍照引網友狂贊:父母的教養,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是什麼決定了孩子們的人生高度
    現在孩子學習的壓力真是太大,流水式參加輔導班學習,在此提醒:不要一味地給孩子報班了!我們家長們應該思考一下,是什麼決定了孩子將來的人生高度? 親愛的家長朋友,不管你是一胎或者是二胎的寶媽寶爸,有一個現象,我們不得不承認:以前的孩子都是粗式放養,現在都是精確的精緻餵養;這裡的養可不是以前的吃飽喝飽,現在的養包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咱們要明確的是決定孩子人生高度的因素~思維能力!
  • 父母的格局決定孩子的高度,四種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很難不優秀
    "……這個樣子簡直就和平時姐姐教育侄女的樣子一模一樣,所以有些時候,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這句話真的不假。父母的格局決定孩子的高度"想要孩子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父母首先對於自己就不能鬆懈,父母的格局將直接決定孩子的高度,什麼樣家庭的孩子會變得非常優秀呢?
  • 父親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成長的高度,父親管教兒女的3個原則
    父親的教育方式,決定著孩子成長的高度。 每一位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用心栽培與教養。父親與母親的教育方式總是有著明顯的差異,母親給予孩子溫暖,父親帶給孩子力量。 這種教養方式的差異與平衡,成就了孩子的優秀與無限可能。而父親的教育方式,更是決定著孩子成長的高度。
  • 2位父親的回答,決定了孩子人生高度
    自從有了孩子以後,除了孩子的健康問題,就屬孩子的教育是最令家長們關心的。家長對孩子教育,不僅僅是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的問題,更重要的還是家長的言行舉止也對孩子有著深遠的影響。一旦家長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可能會讓愛孩子的成長受到很大的影響。
  • 未來走多遠拼的是逆商,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如何提升逆商?
    人們普遍重視智商和情商,人的一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總是一帆風順,逆商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決定孩子的未來能夠走多遠。小米創始人雷軍在談到孩子教育時,提到:」大家都希望孩子智商高,但情商和逆商在某些方面甚至比智商更重要。現在的孩子我覺得智商都不差,關鍵是在學校教育前提下我們家長該做什麼?」
  • 逆商高低,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
    我們從小就習慣了爸爸媽媽拿別人家的孩子跟我們比,別人家的孩子考得好、別人家的孩子乖巧聽話、別人家的孩子數學競賽每次都第一名……這些話在爸爸媽媽看來是在鼓勵我們,用挫折教育的方式激勵我們,然而這對於我們來說,更多的是一些打壓與否定。這會讓孩子失去信心,深深的陷入自我懷疑中。
  • 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否真的決定了孩子的成長高度呢
    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都是一場旅行,其中父母功不可沒。可是孩子的教育真的如此容易嗎?很多父母表示並不是別人看到的那麼容易,有了孩子以後對孩子的成長更加的小心翼翼,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是有時候越著急越是忙中出錯,給孩子選的可能不是孩子想要的,到頭來耽誤了孩子還一無所獲。教育孩子很讓人心累,強加給他太多又於心不忍。那對於孩子到底怎麼樣的才是適合他的呢!
  • 父母的誇獎方式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
    《不咆哮,讓孩子愛上學習》中分享了一個案例,一位媽媽對於孩子不愛學習非常苦惱。經常誇孩子聰明,孩子會把成功的原因,歸結於先天因素,而先天因素是無法更改的,也就不需要做出努力。02 被誇努力的孩子,有向上的動力泰國教育短片《每天努力一點點》中,主角是一位媽媽和她的兒子
  • 心理學:父母的高度,決定了孩子的起跑線
    而現在,大多父母都希望孩子從一開始就走在同齡人的前沿,於是,幼兒園便開啟了雙語教育,除此之外,還需要進行其他才能方面的培養。好的環境可以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在社會環境的影響下,教育已不是學校的責任,而是各種力量的綜合作用。
  • 心理學:父母的高度,決定了孩子的起跑線
    而現在,大多父母都希望孩子從一開始就走在同齡人的前沿,於是,幼兒園便開啟了雙語教育,除此之外,還需要進行其他才能方面的培養。好的環境可以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在社會環境的影響下,教育已不是學校的責任,而是各種力量的綜合作用。
  • 王一博的逆商有多高,決定孩子人生高度的,不是IQ、EQ而是AQ
    02 逆商決定了人生的格局和高度。智商和情商,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石,而逆商則決定了人生的格局和高度。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事業成功必須具備高智商、高情商和高逆商這三個因素。挫折可能是孩子人生路上的絆腳石,也可能是孩子前進途中的助推器,挫折的兩面性,關鍵是你如何對待挫折。松下幸之助說:「跌倒了站起來的只是半個人,站起來再往前走的才是完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