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懷孕,我就開始思考孩子教育與生活的種種現實,反覆思考,思考的結果,大家也能看出來,我把個人成長放在了第一位,我認為個人成長可以帶動孩子教育。
這個選擇是基於許多價值觀念的轉變,舉幾個例子吧。
第一,也是最重要一個,我對孩子有非常清晰理性地認識,七七就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孩子,而且是相當的普通。
爸爸媽媽普通,
爺爺奶奶都是農民,
姥姥姥爺也是農民,
這基因就決定了孩子未來發展的上線。
我記得之前看過一句話,一個人成熟的標誌是意識到,我們的父母都是普通人,我們也是普通人,我們的孩子也不例外。
這三個階段,我全都思考過了,所以,我非常理性,不對孩子抱有超出他能力範圍的期望。
沒有期待,就沒有失望,也不會雞娃,相反,只會雞自己,這就涉及到下一個認知。
第二,成為孩子的人生導師。
我是農村孩子,我的成長之路坎坷,也走了很多彎路,為什麼?
缺乏人生導師。
你看現在的農村孩子更是如此。初中輟學率很高,就是父母引導不了孩子,再碰上孩子的叛逆,眼睜睜看著孩子走彎路…
等我們上大學時,我們比父母水平還高,咋可能還聽父母的?
所以,家庭教育有個前提,父母能夠做孩子的人生導師。尤其是,在孩子30歲之前,孩子很難超越我們,那麼我們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加卓越。
舉個極端一點兒的例子,比如我吧,現在有機會拜馬云為師,我再笨,馬雲讓我幹啥我幹啥總可以吧?
剩下的自己想像~
第三,升維競爭。
這個是由第二條引申出來的。大家都在一個班裡,孩子的競爭就是成績。
成績體現的主要是知識學習的能力。
而人的發展所需要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比如,認知。能拉開人與人根本差距的可能是人的認知,也就是你的思維模式。
我的孩子可能比你的孩子成績好,但是你的孩子比我的孩子思維高出許多個層次,那直接秒殺我家孩子。
孩子的思維哪裡來?
這就又回到了家庭教育與父母的高度。
舉個形象的例子吧,大家打仗都拼刺刀呢,結果你一出場就是機關槍,這仗還怎麼打?!
所以,在一個維度裡的勤奮不一定是好事兒,重要的是找到升維的方式。
第四,想像力教育要跟上。
我摘抄過一個觀點:
……………
讀書是落後的教育方式,因為讀書是有個前提的,是需要發揮讀者的想像力,每個人想像出來的東西是不一樣的,是受限於你的家庭,你的見識,甚至是你的父母。
想像力才是最難培養的,因為它受限於我們的家庭,我們的教育,我們的見識,孩子最終有沒有潛力,其實就看他有沒有想像力,未來的世界屬於想像力的。
現在教育普遍在扼殺想像力。
不是不好。也好,我把學校教育歸類為基礎教育,就是認字嘛。但是,想像力教育要跟上。
…………………
比如,當你讀到有錢人很重視孩子的教育時,你認可,但是想像不到人家怎麼重視,也就不知道我們可以怎麼做。
但是,當我看到六媽羅羅家裡一柜子一柜子的書時,我就明白了,於是,我也開始給七七買書,不管他看不看……
六媽羅羅為了給七七啟蒙,並充分利用她家幾千冊中英文繪本,直接開一個外教駐館的繪本館……
最近才發現我朋友圈裡有個億萬富翁,光買表就花了一千萬,然後一牆的愛馬仕……(應該是父母有錢)
她自己說:我理解的品味就是,花100萬有100萬的品味,花1000萬有1000萬的品味~
我問了她一個問題:我看到過一個觀點,高層次的人會跟低層次的主動物理隔緣,而我的水平,你看公眾號肯定就能了解了,為什麼還會跟我交流呢?
她說,我也不能活在真空下啊。我不開放+好友,我只加我認為同頻的人。其實,同學聯繫都很少,僅限故朋舊友。而你呢,每日精進很有吸引力。
我說,原來如此。
昨天我跟七七奶奶說這個事情,七七奶奶差點驚掉了下巴,什麼?!買表就花了1000萬,這是什麼表?!
說到這,突然想起來,六媽羅羅送了我們督導一人一個背包,這個包成本就要500多,剛拿到時,我跟七七奶奶說,給你看看成本就500多的包啥樣,七七奶奶摸了半天,然後說,沒看出來這是皮的啊?
其實,我也不懂~
唉,太土了。
我們想像不到有錢人的生活方式,也就是我們看不到就不會相信,更不會打開我們的視野,更不可能追求這樣的生活。
就像前段時間,連嶽寫了篇文章《量化財務自由》,分享片段如下:
如果想退休之後生活的依然好,那你需要實現的目標,第一,至少兩套房,第二,優質股票1000萬,我看到這兩個條件,很激動興奮,然後截圖發到群裡,跟她們說,看,這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所以,最後我決定把個人成長放在第一位,我要先把自己的人生活好。
董卿策劃《朗讀者》時,沒日沒夜的忙,有時候一星期都見不到孩子,她也很糾結。
她朋友說了一句話,讓她瞬間釋然: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你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所以,與其把各種精力放在雞娃上,不如把那個精力放在雞自己身上,而且更容易操作,我們的能力提升了,眼界開闊了,教育孩子的理念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回過頭來再看,發現原來都用錯了勁兒,南轅北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