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 其實也不乏自信的孩子。那種能在任何場合肯定自己,說「我能行」的孩子,都是自信力爆棚的孩子。
但,也有不少家長苦惱,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總是大方得體,充滿自信,我們家的孩子就唯唯諾諾,瞻前怕後呢?
你要知道,好的家庭會培養出樂觀向上、謙遜有禮、自信自強的孩子。孩子能否建立起自信,父母們能否做好以下3點非常重要:
1、多花時間陪伴孩子
現在,年輕的父母們工作壓力增大,十分忙碌,很少有時間陪伴孩子,養育孩子的重任往往都全權交給父輩或是保姆,甚至把孩子交給玩具、電視或是各種電子產品。
父母不重視與孩子相處,會導致孩子性格孤僻、冷漠,容易產生攻擊性行為或者出現行為失控。而父母和孩子相處的質量,則直接影響人際智能的發展。親子相處時間短、質量差的孩子,往往只能發展遲緩,表現為不會關心幫助他人,內心孤獨冷漠。
擁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內心都是強大且優秀的!多花時間陪陪孩子,讓他們感受到家人在一起的溫馨,孩子轉眼就長大了,不要留下遺憾。
父母陪伴的價值在於,與孩子為伴,和引領孩子。因為,走心的陪伴,不僅要求父母陪伴孩子,還要保證親子共處的質量,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獨立性,幫助孩子學會如何待人處世,如何更好地去適應未來的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
2、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長期處於愉快心理環境下的孩子,往往性格豁達、活潑樂觀、充滿自信。明智的家長,要跟孩子一起長大,關心他的心靈成長,這樣孩子才會成為一個健康、快樂、幸福、有責任感的孩子,你幸福我也幸福,對這個社會都是一種福音。
家是一個講情講愛的地方。無論是父母與子女,還是與家裡的老人,都要互相理解、彼此關愛、上慈下孝,通情達理。家庭成員之間感情融洽、關係和諧,對孩子來說,可以保證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教育理念,這種相親相愛,是孩子的人格和心理的健康健全的前提。
家庭成員之間積極主動的相互配合,共同營造一個溫暖和諧的家庭環境,孩子一定會得到滿足的愛,一定會全方面發展,茁壯的成長!
3、懂得尊重孩子
有些父母生活中不考慮孩子的主觀意識,做任何事都希望孩子能跟隨自己的腳步走,不讓孩子有自由發揮的空間,要求孩子聽話、不反抗、不頂嘴。雖然把孩子養大了,但是卻沒走進孩子的內心,就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控制遠多於尊重。
尊重,意味著將孩子當作一個個體,不要居高臨下地去批評孩子,否定孩子。我們也可以聽聽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
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內心意願,讓孩子在自由平和的成長環境中成長。父母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當孩子表現出獨立和對外探索的傾向時,不要阻攔他,鼓勵他不斷發展自己的力量,獨立自主。
父母對孩子的鼓勵和愛,永遠是孩子可以依靠的基石,是最溫暖的力量。享受過這種愛的孩子,哪怕身陷低谷,都能自信滿滿地上路。
爸爸媽媽們請相信,每個孩子都是潛力無窮的。只要我們為孩子埋下一顆自信的種子,用心灌溉,就會收穫碩果纍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