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積極的父母才能夠教育出自信的孩子

2020-12-16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一位孩子今年就幼升小的家長求助說她的孩子面對新學期的生活表現出了極大的不自信,這麼小的孩子竟然能夠跟家長說「我就是笨,學東西慢,接受能力差……」。

家長很擔心如此沒有自信的孩子心理壓力會很大,不僅僅會影響孩子的學業,更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這位家長的擔憂是有道理的。

其實這已經不是「不自信」的問題了,而是孩子已經有了「自卑」心理的表現了。

孩子的問題不是一天形成的,孩子今天的表現無疑是跟過去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而影響這樣孩子的兩個主要環境一個是幼兒園,另一個就是家庭。

前者如果遇人不淑,遇到一個不好的幼教,那麼也是可能因為給孩子過多的負面評價導致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這種危害不是不可能發生,一個老師的評價、導向會使得身邊很多孩子即便是懵懂不知也會有模學樣的。

而另一個最大的可能就是來自於家庭的氛圍。

這個其實比上面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最為常見的兩種表現一個是父母本身過於「自卑」,另一個就是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於苛刻。當然,很多時候這兩者其實都會同時存在的,因為它們之間本身就存在著很大的關聯性。

因為這裡不涉及到孩子身體缺陷的問題,所以我們就不去談因為身體缺陷而導致的自卑心理了,而且幼兒園本身導致的問題本身可能性也會偏低,所以這裡我就不對這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了。我們把焦點聚集到家庭教育中來,重點分析一下父母的問題。

沒錯,是父母的問題,而不是孩子的問題。

因為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要解決孩子的問題一定要從我們自身著手才行。

孩子從小耳濡目染,我們很難相信樂觀積極的父母會把孩子養成羞澀、自卑的樣子,反而我們會更願意相信這樣父母教出來的孩子會更加的活潑、積極、樂觀才是。

果然,這位家長自己後來的原話也是「我從小就沒自信,感覺自己不如別人,沒想到我的女兒也像我,我好害怕……

你看,果然不出所料,孩子家長自身就缺少自信,總是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所以日常生活中總是難免給孩子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

自怨自艾、唉聲嘆氣等等是會傳染的。

尤其是父母當著孩子面總是表現出自己不如誰誰誰,羨慕別人哪些方面多麼的好,而且我們要知道,這種人是很容易進行「對比」的。比如他們會比較人家的爸爸多麼的厲害,事業多麼有成,多有本事,甚至就連個興趣愛好都會覺得很有格調。比如他們會比較別人的媽媽有貌、有才、有思想。比如他們會比較別人家的孩子多麼聰明、多麼厲害,多大了會了多少東西等等。

其實僅僅只是這樣還好說,就怕拿來比較完了之後再數落自己和自己人。

孩子聽多了這樣的對比,自然就會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自己不如很多人,甚至嚴重到了可能真的也會覺得自己的父母也真的就是不行……

除此之外,這樣的父母還容易出現一個表現就是我們常說的「自己不會飛,下個蛋孵出來讓孩子飛」那種情況。

這種情況表現的最突出之處就是家長對孩子的方方面面要求都非常的苛刻。

不允許孩子犯錯,必須把任何事情都做好,稍有不對或者不能夠讓自己滿意的地方就對孩子橫加指責……

諸如此類情況現實中也是比較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這都會深深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三觀形成的。

父母應該多往積極方面去引導孩子,鼓勵孩子多說、多想、多做,不要怕犯錯,讓他相信人人都會犯錯,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不斷學習、訓練和反思的原因,但是如果我們才能夠從中收穫經驗,那麼我就會不斷進步。

家長樂觀起來、積極起來,對孩子來說潛移默化的影響比說教還要管用的。

太過雞湯的東西我們就不說了,我們只需要清楚知道只要我們做家長的能夠認識到想要改變孩子的性格、習慣、態度等等方面,想要讓孩子有個健康的體格、心理,那就一定要從我們自身做起,而不是單純的只是要求孩子必須去做什麼、必須怎樣怎樣。

有個比喻可能不太恰當,但是我覺得意思還是相同的——莊稼種下之後,土地本身的肥沃程度和我們後面的打理都會影響莊稼的收成,如果土地不夠肥沃,我們就需要去施肥,如果有病蟲害我們就要去施藥,如果太過乾涸我們就要去灌溉……總之就是需要我們去做的事情有很多,唯獨我們沒有辦法整天對這「莊稼」說什麼「你要爭氣」「你要努力」「不然你就會……」

教育好孩子任重道遠,我們常說要陪伴孩子成長,其實更多的時候我們作為家長的要提醒自己不要只是在一旁看著、提醒著,更多的時候其實是我們需要跟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的……

相關焦點

  • 如何培養自信、積極、樂觀的孩子?
    、積極、樂觀的孩子。),在書單當中就包含了這本書,我是用了一個月的時間來講積極心理學,而教出樂觀的孩子,一共是用了6天的時間來進行拆解。一、為什麼孩子需要樂觀?樂觀的孩子才會充滿希望。兒童最需要培養的品質是樂觀、積極,這是最重要的兒童教育目標。
  • 蕪湖腦癱少年高考623分,什麼樣的父母才能培養出如此優異的孩子
    最近各省市高考成績陸續公布,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愁,蕪湖一19歲腦癱少年姚俊鵬也憑藉623分的高考成績登上熱搜,引起網友的熱議,不禁驚嘆於他優異的成績,更是敬佩他身殘志堅,樂觀豁達的品質,他的成績離不開自己的努力,也離不開身後的父母,到底什麼樣的父母才能培養出如此優秀的孩子呢?
  • 什麼樣的父母,能養出自信樂觀的孩子?你一定要明白3點
    生活中, 其實也不乏自信的孩子。那種能在任何場合肯定自己,說「我能行」的孩子,都是自信力爆棚的孩子。但,也有不少家長苦惱,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總是大方得體,充滿自信,我們家的孩子就唯唯諾諾,瞻前怕後呢?你要知道,好的家庭會培養出樂觀向上、謙遜有禮、自信自強的孩子。
  • 讓孩子樂觀自信起來!
    樂觀的性格是孩子應對人生中悲傷、不幸、失敗、痛苦等不良事情的有力武器。讓燦爛的笑容永遠洋溢在孩子的臉上吧!這樣孩子才會覺得自己能夠駕馭生活,能夠克服學習生活中的困難,能夠擺脫一切挫折。孩子對那些能夠滿足自己需要的事物,會產生一種積極的情緒,而對無法滿足自己需求的事物則會產生消極的情緒。樂觀的孩子不易患抑鬱症,他們也更容易成功,身體也比悲觀的孩子更健康。
  • 打擊孩子沒有用,了解羅森塔爾效應,積極暗示才能幫助孩子成長
    1、讓孩子自信在羅森塔爾效應當中很清楚的提到過這一點,那就是孩子是非常期望得到善意的提醒和積極的暗示的。一旦孩子收穫到了積極的暗示,那麼他們就會變得更加自信,也就更容易把眼前的所有問題全部都解決清楚。即便是有些孩子能力不足,也可以通過積極的暗示,使得他們有著很大的改變。
  • 父母不抱怨孩子性格才能樂觀
    再聽話的孩子如果從小到大都活在家長的抱怨中,總有一天他們會想要遠離家長的管教而不是與父母的心越走越近,很多時候抱怨源於家長對現狀的不滿,同樣是期末考,消極心態的父母只會看到孩子成績下滑的科目,並且會針對他們的缺點嘮叨和抱怨。而積極心態的父母,不僅會看到成績下降的科目,也會看到比上一次考試成績高的科目,從而更加鼓勵孩子在進步的科目上加倍努力,從而讓孩子對下一次考試充滿信心。
  • 心理學家告訴你:如何運用ABC法則教出樂觀積極的孩子
    —《教出樂觀的孩子》文/如穎隨行育兒經如果你剛剛升級成為父母,你最想孩子擁有什麼?可能很多父母都會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最想他們擁有健康和快樂。身為父母的最大心願就是希望孩子一輩子快快樂樂,這也是我們養育孩子的最終目標。
  • 樂觀的父母更能教出樂觀的孩子
    於1998年創立積極心理學,研究如何生活得快樂、成功、有意義。著有《真實的幸福》《活出最樂觀的自己》《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教出樂觀的孩子》《持續的幸福》等。在很長時間裡,心理學都是從抑鬱等角度來研究人的心理世界併力求改造矯正,而塞利格曼教授提出心理學除了關注心理疾病,更應該關注正常人的心理健康。
  • 孩子膽小、懦弱,家長怎麼做,才能讓娃養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父母因此情緒也會變得非常低落,產生了一些負面情緒,偶爾會對孩子進行發脾氣。一些家長發現這樣的情況後,急切的希望孩子能夠做出改變,往往就是這種心態和教育方式,導致孩子的情況愈發嚴重。孩子的性格養成和父母存在非常大的關係,一部分是遺傳父母,另一部分就是家長的教育方式形成。
  • 看親子電影學教育,什麼樣的家庭才能培養出開朗自信的孩子?
    很多父母,活了半輩子也沒活明白——樂觀自信對人生到底有多重要。因為人的一生不可能一直一帆風順,是否樂觀自信決定你如何看待逆境和如何渡過逆境,當然有些人可能遇到一個逆境後就再也跨不過去這個坎兒。看親子電影學教育:這部《查理的巧克力工廠》中,查理的家人對他的教育方式值得我們學習。
  • 《教出樂觀的孩子》高自尊反倒低成就,很多的父母在給孩子幫倒忙
    只有價值觀和天賦,沒有樂觀,通常不會有成就的。與其不厭其煩的整天催促孩子好好學習,不如從小幫孩子建立獨立的人格,樂觀的性情,正向的思維和良好的習慣。最重要的是樂觀的性情。說到樂觀,不得不提到《教出樂觀的孩子》這本書,這本書告訴我們樂觀是什麼?為什麼讓孩子習得樂觀?怎麼教養孩子的樂觀?作者是馬丁.
  • 青春期課堂有感:積極樂觀≠盲目自信,如何培養孩子的樂觀品質?
    看到他們似乎很糾結的樣子,我開玩笑的調侃道,你們這是迷之自信啊?這時,有兩個同學說道,老師,這不是迷之自信,我們這叫樂觀…… 02我發現,現在很多孩子都會出現類似的誤區,把這種沒心沒肺的盲目自信,等同於「積極樂觀」。
  • 如何教出更樂觀的孩子
    面對兒子的教育問題,她一方面容易暴躁煩悶,同時又擔心兒子受自己影響不夠樂觀自信。近日,她到廈門市仙嶽醫院諮詢。心理危機幹預熱線主任吳素英向她傳授了教出樂觀孩子的心理小妙招。「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在一項研究中得出結論:悲觀者更容易感到抑鬱,他們在學校、工作及球場上獲得的成績都低於其潛在能力;他們的身體健康情況也不如樂觀者。」
  • 如何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情緒?
    樂觀是一個人能夠積極面對生活的前提,而有些父母卻常常在有意無意中破壞了孩子的樂觀心情,給孩子造成了抑鬱的性格。孩子不是只有「安安靜靜,守規矩,聽話」才是好孩子的標準。有些父母怕孩子過於貪玩,會「把心玩野了」,就不會好好讀書了。其實,對於孩子來說,讀書是讀書,學習是學習。有的孩子可能自制力不夠,這就需要家長在一旁給予幫助,但也不能阻止孩子愛玩的天性。
  • 孩子缺乏「帶頭意識」,是不自信的表現,父母用三招讓他變積極
    小峰媽媽說,她很喜歡那些勇敢自信的孩子,例如小峰的同學小俊。因為小峰班上每次有集體活動,小俊都會積極主動地去帶領其它小朋友參與。小峰媽媽覺得像小俊這樣的孩子,積極、勇敢、自信,天生有領導氣質。而她的兒子小峰就不一樣了。
  • 「挫折教育」是對孩子的折磨,學會習得性樂觀,孩子才會更強大
    1、孩子的不優秀是缺少挫折很多父母對挫折的定義本身就不夠清晰,總覺得孩子不優秀就是缺少挫折。這樣的想法本身就是有問題,孩子是否優秀,是否能夠直面困難,不是靠父母一味地逼迫,這樣只會加重孩子不自信的心理,應該去適當的引導和鼓勵孩子。
  • 遇事不順,孩子就備受打擊?家長用好「ABC法則」,養出樂觀孩子
    3、父母教育方式有的家長喜歡責怪孩子,認為孩子哪裡都不好,什麼都學不會。這種負面的評價會直接影響孩子的認知,最後影響孩子們的成長,造成孩子們在生活中越來越悲觀,越來越不自信。家長們在了解孩子悲觀的原因之後,就需要找到更科學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 積極樂觀的寶寶,長大後更容易成功,是你決定著孩子的性格!
    往往,積極樂觀的寶寶,長大了以後,也會用積極樂觀的態度,來面對自己的人生,這樣的人更容易成功。父母要愛自己的孩子,就這樣來培養一個性格積極樂觀的寶寶。1、讓寶寶充滿自信我們小區裡有一個孩子叫牛牛,是一個非常自信的寶寶,在孩子堆裡,牛牛就像領導一樣,他說什麼,孩子們都聽,牛牛成了孩子王。
  • 樂觀是可以培養的習慣!想要孩子積極樂觀,這3件事家長不要做
    打壓式的教育最明顯的壞處就是孩子變得自卑,一個缺乏自信的孩子如何樂觀呢?堅持「棍棒式」教育的父母,有兩種,一種就是源於他們是「專制型父母」,棍棒教育就是為了讓弱小的孩子絕對的服從,希望成為他們眼中「聽話」的孩子。
  • 被讚美長大的孩子,自信又大氣,父母要會適當誇讚孩子
    自信是一種優良的競技狀態,百折不撓的自信,更是成功的競技狀態。自信容易形成積極樂觀的情緒和百折不撓的意志,敢於面對新的問題和挑戰,不輕易言失敗。有自信心的人,其大腦機能在強烈的激勵驅動下煥發出極大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