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樂觀自信起來!

2020-09-05 半支粉筆

樂觀的性格是孩子應對人生中悲傷、不幸、失敗、痛苦等不良事情的有力武器。讓燦爛的笑容永遠洋溢在孩子的臉上吧!這樣孩子才會覺得自己能夠駕馭生活,能夠克服學習生活中的困難,能夠擺脫一切挫折。

孩子對那些能夠滿足自己需要的事物,會產生一種積極的情緒,而對無法滿足自己需求的事物則會產生消極的情緒。樂觀的孩子不易患抑鬱症,他們也更容易成功,身體也比悲觀的孩子更健康。現在社會,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學校裡老師對孩子要求過高,種種原因致使孩子精神高度緊張,往往會讓孩子產生自卑,抑鬱,孤僻等等心理。所以,如何引導孩子快樂健康地成長,顯得格外重要!

1968年,兩位美國心理學家來到一所小學,他們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3個班,在學生中進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發展測驗」。然後,他們以讚美的口吻將有優異發展可能的學生名單通知有關老師,並且告訴大家,這是幾個天才學生。8個月後,他們又來到這所學校進行複試,結果名單上的學生成績有了顯著進步,而且情感、性格更為開朗,求知慾望強,敢於發表意見,與教師關係也特別融洽。

這是心理學家們進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實驗,學生因為受到老師的期待,所以有了積極樂觀的情緒,於是在學習上變得更加努力向上,最終這些學生的成績有了提高進步,並且整個人都更自信。這個實驗後來被譽為「皮格馬利翁效應」或「期待效應」。

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快樂小精靈,父母不妨試試下面的做法:

一、不要對孩子「控制」過嚴。

有些父母由於對孩子太過溺愛,或者期望值過高,往往會抑制孩子們的一些行為舉止,甚至包辦代替,只想要孩子搞好學習。這樣,孩子就事事不用做,理所當然地認為,孩子就會專心學習,心無旁騖。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孩子由於無法親自做事,所以無法體會到做事的樂趣。況且,孩子非常不喜歡父母幹預自己,沒有了自由,孩子就會失去快樂,變的悲觀起來。

所以,父母要把選擇權交給孩子,讓他們自己決定自己要什麼東西或者做什麼事情。比如穿衣服,玩玩具,看電視等等,孩子有了自主權,才會感到快樂自立。

二、允許孩子自由地表現悲傷。

當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往往會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悲傷難過的情緒。這個時候,父母應該允許孩子,而不是大吼大叫,「把眼淚給我憋回去!」「哭哭啼啼的,太讓我失望了!」。假如孩子在哭泣的時候,父母要求孩子停止哭泣,不能表現出軟弱,孩子就會把心中的悲傷積聚起來,久而久之,反而會造成孩子消極的心理。

對於孩子所表現出的悲傷或軟弱,父母不要呵斥,應該讓孩子盡情地發洩出來,只有孩子把心中的鬱悶發洩了,他才會恢復心情的平衡。甚至需要父母幫助的時候,父母應該及時安慰孩子,用相同的心理設身處地地去感受孩子的情緒,努力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鳴,從而緩解孩子的不良情緒。

三、讓孩子擁有廣泛的愛好。

開朗樂觀的孩子心中的快樂源泉很多,可能來自於許許多多的興趣愛好。一個孩子如果僅有一種愛好,他就很難保持長久的快樂。只愛看電視的孩子,如果當下沒有喜歡的電視節目看,他就會鬱鬱寡歡。假如他還喜歡讀書,還能熱衷於體育運動,或者飼養小動物,或者下棋,交友,參加演出,辯論等等,那麼他的生活將會變得更為豐富多彩,他也肯定更為快樂。

四、父母要以身作則。

父母不管是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如意,而父母對待這些事情的方式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情緒。如果父母在面對困難、挫折時能夠保持自信、樂觀的精神,那麼孩子也就會受到父母的影響,變得樂觀自信起來;反之,父母動不動就怨天尤人,牢騷滿腹,唉聲嘆氣,孩子也會有樣學樣,悲觀失望,消極自卑的。

相關焦點

  • 如何培養自信、積極、樂觀的孩子?
    、積極、樂觀的孩子。提到自信,我想每一個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自信的孩子。但是遺憾的是,我們很少看到孩子有這樣的特質,我們常常看到的孩子的恐懼、膽小或者是擔驚受怕,他們不敢把自己的心裡話說出來,甚至不敢有自己的想法,為什麼會這樣?
  • 青春期課堂有感:積極樂觀≠盲目自信,如何培養孩子的樂觀品質?
    看到他們似乎很糾結的樣子,我開玩笑的調侃道,你們這是迷之自信啊?這時,有兩個同學說道,老師,這不是迷之自信,我們這叫樂觀…… 02我發現,現在很多孩子都會出現類似的誤區,把這種沒心沒肺的盲目自信,等同於「積極樂觀」。
  • 樂觀積極的父母才能夠教育出自信的孩子
    一位孩子今年就幼升小的家長求助說她的孩子面對新學期的生活表現出了極大的不自信,這麼小的孩子竟然能夠跟家長說「我就是笨,學東西慢,接受能力差……」。家長很擔心如此沒有自信的孩子心理壓力會很大,不僅僅會影響孩子的學業,更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這位家長的擔憂是有道理的。
  • 樂觀與自信:相似但又相差甚遠
    樂觀與自信,我們經常把他們放在一起,同視為優秀的品質。但很少有人知道發現的是,在工作和生活中,二者給人帶來的影響相差甚遠。樂觀大多面向當下和過去,可能讓人逡巡不前。當我們遇到挫折和不幸時,我們從別人那裡聽到的最多的話語可能就是讓我們要想開點,要樂觀起來。這本意上並沒有錯,但是,我們的大腦會為了擺脫不良情緒,想盡辦法去尋找解決途徑。在這一過程中,難免會把辯解、逃避和盲目幻想作為良藥來讓我們自己好受一些。
  • 樂觀、自信的人生更值得被尊重
    他仍然保持著熱情樂觀的態度,他用他勇敢而安靜的力量慢慢地改變了周圍的人。最後,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贏得了同學和學校的友誼,這是個奇蹟。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對世界充滿善良,才能夠生活得更幸福。習慣認同和接受同類,排他,這是世俗社會的特點之一。奇美和奇醜,都是異類。
  • 父親的樂觀,是孩子幸福成長的底色
    ,這位爸爸也陪著她一起笑起來。說著,帶著孩子擺了起來,孩子的情緒頓時好了起來,注意力全被父親的新擺法吸引了,又高高興興玩了起來。樂觀的性格對於孩子的一生都很重要,每位爸爸都想讓孩子成為樂觀的人,那就要從小培養孩子這種精神,要在實踐中幫助孩子養成樂觀的好性格。
  • 樂觀自信的男孩英文名字,你想擁有嗎?
    很多人在長大之後,覺得自己的姓名不好聽,但是改名又非常麻煩,因此會選擇給自己起一個有氣場的英文名,來作為自己人際交往中的稱號,也有不少父母,在孩子出生的時候就會給孩子起一個英文乳名,叫起來方便,還能培養孩子的英文語感。
  • 一位日本超級阿嬤的養育8則,把樂觀自信永遠種在了孩子心間
    她既不像一般老人那樣嬌縱孩子,也不像父母那樣為孩子的成長過分焦慮,而是把永遠樂觀自信的好品質默默種在了孩子心間。作者 / 柚子姐姐來源-小柚子童書(ID:youzibooks)很多人拼命工作,並且抱著這樣的信念——只要物質富足了,生活就會快樂。
  • 什麼樣的父母,能養出自信樂觀的孩子?你一定要明白3點
    生活中, 其實也不乏自信的孩子。那種能在任何場合肯定自己,說「我能行」的孩子,都是自信力爆棚的孩子。但,也有不少家長苦惱,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總是大方得體,充滿自信,我們家的孩子就唯唯諾諾,瞻前怕後呢?你要知道,好的家庭會培養出樂觀向上、謙遜有禮、自信自強的孩子。
  • 為什麼樂觀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塑造大腦的樂觀迴路,就能引領孩子走向成功?您聽說過這樣一種觀點麼?建立幫助人變得樂觀的大腦迴路,就可以幫助大腦消除疲勞。如何形成樂觀迴路?總是看起來非常積極樂觀的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教授,在他的研究中有一項就是關於【樂觀迴路】。【樂觀迴路】的意思就和它的字面意思一樣,是看待事物積極樂觀的大腦迴路。擁有這樣的大腦迴路的人,不論發生什麼事情都能採取正面積極的行動。
  • 學著做一個樂觀自信的人
    羨慕這個行為不能籠統的判斷是一個好事還是壞事,但仔細觀察自己身邊人的羨慕行為,會發現,羨慕很多時候只會使小部分樂觀的人,去努力追求自己所羨慕的,而大部分人都會因羨慕引出負面情緒。羨慕嫉妒恨三者經常一起出現還是有原因的。
  • 培養一個幽默樂觀的孩子
    有的父母就想在幼兒階段開始,培養孩子的幽默感。 其實,孩子的幽默感來自父母。尤其是在學前階段。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是父母最真實的鏡子,潛移默化中,父母的許多特點在孩子身上都得到再現。所以,要培養孩子的幽默感,為人父母者,首先看看自己是否有幽默感?是否能夠欣賞幽默?  所謂的幽默感,就是通過語言或肢體語言的表達,讓與自己互動的對象感到愉快。有這種言行舉止的人,我們稱為具有幽默感的人。
  • 怎樣建立孩子自信?父母要學會這3個,幫孩子正確提升自信
    自信和樂觀是內心閃爍的光芒,帶我們遠離無盡的黑暗和深淵,讓我們變得越來越優秀,越來越耀眼。擁有自信樂觀的性格可以幫助我們克服困難,讓我們到達勝利的彼岸。自信和樂觀的孩子與抑鬱和悲觀的孩子表現出完全不同的精神面貌,自信和樂觀的孩子具有天然的吸引力,自信和樂觀的孩子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生活變得更加豐富,更加精彩和有意義。那些缺乏自信和樂觀的孩子呢?
  • 8個建議讓孩子開朗樂觀
    開朗樂觀既是一種心理狀態,也是一種性格品質。調查顯示,開朗樂觀的人不僅較為健康(如癌症罹患率明顯低於悲觀抑鬱者),而且婚姻生活較為幸福,事業上也較易獲得成功。那麼如何培養孩子具有這種正面性格呢?本身性格內向、抑鬱的孩子更適宜多交一些開朗樂觀的朋友。教會孩子與人融洽相處  和他人融洽相處者的內心世界較為光明美好。
  • 《教出樂觀的孩子》:「解釋風格」是如何影響孩子的樂觀心態的?
    上一次我們講到了著名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所著的《教出樂觀的孩子》這本書第一、二部分的內容,知道了要讓孩子遠離悲觀心理,避免習得性無助的產生,就應當及早預防,從小讓他多嘗試、多探索,讓他形成掌控感、樹立信心,即「心理免疫」——打一劑習得樂觀的預防針。即使錯過了「心理免疫」的時機,面對孩子的悲觀心態,我們仍然可以從認識悲觀、追根溯源做起,改變孩子的悲觀心態,使其重新習得樂觀。
  • 《教出樂觀的孩子》高自尊反倒低成就,很多的父母在給孩子幫倒忙
    只有價值觀和天賦,沒有樂觀,通常不會有成就的。與其不厭其煩的整天催促孩子好好學習,不如從小幫孩子建立獨立的人格,樂觀的性情,正向的思維和良好的習慣。最重要的是樂觀的性情。說到樂觀,不得不提到《教出樂觀的孩子》這本書,這本書告訴我們樂觀是什麼?為什麼讓孩子習得樂觀?怎麼教養孩子的樂觀?作者是馬丁.
  • 樂觀,使孩子受用一生的幸福秘決
    如果你是一個寶爸或是寶媽,你希望孩子的未來是什麼樣子的?學識淵博的?掙錢能力強的?還是對社會有用的?這些對於孩子的期望,其實都可以用「有出息」這三個字來代替。對於大多數中國家長,「有出息」難免與「功利」聯繫起來,於是在家長的教育過程中,可能會更偏向於孩子智力,體力,情商方面的培養,而有可能忽略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建設和優秀品質的培養。
  • 如何培養孩子的樂觀性格?
    我們期望看到孩子積極樂觀地對待學習生活 。這就需要培養孩子樂觀的性格,那我們如何培養孩子的樂觀性格呢? 一、你營造在一個和諧的家庭。 家庭是孩子自小生活的環境,家庭成員之間關係的和諧,孩子是能夠感受得到的。如果家庭關係和諧,孩子對世界的認知是積極的。和諧的家庭關係,對孩子養成樂觀性格是一種極大的促進作用。
  • 如何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情緒?
    樂觀是一個人能夠積極面對生活的前提,而有些父母卻常常在有意無意中破壞了孩子的樂觀心情,給孩子造成了抑鬱的性格。孩子不是只有「安安靜靜,守規矩,聽話」才是好孩子的標準。有些父母怕孩子過於貪玩,會「把心玩野了」,就不會好好讀書了。其實,對於孩子來說,讀書是讀書,學習是學習。有的孩子可能自制力不夠,這就需要家長在一旁給予幫助,但也不能阻止孩子愛玩的天性。
  • 孩子存在悲觀心態,總是對自己失望,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樂觀性格
    而且他們經常覺得自己是不如別人的,尤其是看到那些優秀的孩子在自己身邊經過的時候,那種不自信的感覺會油然而生,這也就直觀地導致了這些孩子的悲觀心態變得越來越強烈。這也讓很多父母表示好奇,那麼如何才能讓孩子樂觀起來呢?其實我們只要做好這三個點,那麼孩子都會得到一些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