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課堂有感:積極樂觀≠盲目自信,如何培養孩子的樂觀品質?

2020-08-28 咕嚕寶貝

01

上周我給青春期的孩子上心理課,講到「自信」的話題時,我問了他們一個問題:

從1分到10分,1分代表極度自卑,10分代表極度自信,中間呈遞增趨勢,請問你們分別給自己的自信程度打幾分?

家長們來猜猜,如果是你的孩子,Ta大概會給自己打多少分?

在我的班級中,幾乎每個孩子都給自己打到了8-9分,是不是很出乎意料?

我接著問他們,你們為什麼會給自己打這麼高的分數呢?

他們想了一會兒,笑了笑,沒有回答上來。

我又換了個問法,你們能舉幾個自己做過的,令你們感到自豪的例子嗎?

他們想了幾分鐘,還是笑了笑。

看到他們似乎很糾結的樣子,我開玩笑的調侃道,你們這是迷之自信啊?

這時,有兩個同學說道,老師,這不是迷之自信,我們這叫樂觀……

02

我發現,現在很多孩子都會出現類似的誤區,把這種沒心沒肺的盲目自信,等同於「積極樂觀」。

咱們分兩種情況來探討:

有一些孩子是真的感到很「自信」,做得好也罷,壞也罷,總之自己就是最棒的,至於棒在哪裡,他們根本不關心。

這樣的孩子在遇到困難和失敗時,最容易出現外部歸因模式。

學習不好了,是因為老師沒教好;考試沒考好,是因為卷子太難了;同學不喜歡自己,是他們沒眼光……

這種外歸因的心態會嚴重損害他們的學習、生活以及社交。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孩子的自信其實是偽裝出來的。

在面對失敗和挫折時,這些孩子會表現出一副全然不在意、無所謂的樣子,好像根本不當回事。

但其實,他們的內心深處卻深深地體驗著無奈、無助和無力。

為了不被別人發現自己的「軟弱」,他們會用相反的行為來偽裝自己,即我們表面上看到的「自信、樂觀、豁達」。

而真正樂觀自信的孩子,不會刻意地在語言上進行強調和爭論,他們會用實際的行為來向別人證明,自己是可以的。

03

心理學中,自尊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表現滿意和感覺滿意。

「表現滿意」是指,以實際行為為基礎,而產生的自我認同感。

比如,孩子今天在跑步比賽中獲得了第一名,他對自己的滿意是有行為依據的,這就是表現滿意。

相反,「感覺滿意」則缺乏具體的行為支撐,是指單純地在情感上對自己的能力表示認可。

就像上文中的青春期的孩子,他們也說不上來自己有哪些做得好的地方,但就是覺得自己很優秀。

其實,除了孩子們之外,很多家長也會不小心走進「感覺滿意」的誤區。

比如,在孩子遭遇失敗,情緒不佳的時候,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開心一點,就會故意去歪曲孩子失敗的事實,然後去安慰孩子「沒關係,你做得特別好,特別棒」。

這種不真實的反饋方式要麼會進一步增加孩子的盲目自信感,要麼會讓孩子更加恐慌、心虛,因為他們內心其實很清楚家長說的話是假的。

心理學家指出,僅僅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滿意的感受,而不去關注孩子具體的成功和失敗行為,對孩子的成長不會有任何幫助。

相反,我們需要做的是引導孩子如何在具體的努力行為中獲得「表現滿意」的感覺,而不是僅僅享受著沒有營養的「感覺滿意」。

04

如何正確培養孩子的樂觀品質?——基於客觀事實,幫助孩子增加「表現滿意度」。

1. 誇獎孩子時

首先,在誇獎孩子時,我們可以結合孩子所做的具體行為來進行,這樣孩子獲得的自信感才是真實、具體的。

比如:

  • 你今天跑步獲得了第一名,媽媽為你這兩個月的努力練習感到自豪;
  • 你今天主動地倒了垃圾,幫助媽媽分擔了家務,媽媽感到很開心,很欣慰;
  • 今晚的作業這麼多,你都沒有放棄,堅持做完了,真棒!

以上這些方式,都是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去誇獎孩子。

誇得多了,孩子的自信就提升了,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也就更加有底氣了,樂觀的品質也會隨之而來。

2. 批評孩子時

其次,批評孩子的時候,也是同樣的方法,以事實為依據,對事不對人。

比如:

  • 剛剛在跟小夥伴起衝突的時候,你罵了他幾句,你有生氣的情緒,媽媽能夠理解,不過罵人的方式是不禮貌的,媽媽相信你能夠想出一個更好的方式去面對衝突;
  • 這次考試你沒有考好,媽媽看到你這個月在學習上確實有一點鬆懈了,不過媽媽還是願意相信你,接下來會通過努力把遺漏的知識補回來。

你看,這樣的批評攻擊性就很低,孩子們在這些批評中感受到的是家長對他們的理解和幫助。

這時,失敗和挫折對他們來說就變成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在成功地克服這些挫折後,他們的自信感一樣會提升,並且會更加樂觀地面對新的挑戰。



小結:有些孩子的自信是偽裝出來的,有些孩子的自信是盲目虛假的。我們要幫助孩子建立有事實依據的自信,這樣孩子所形成的樂觀品質才是健康、有益的。

相關焦點

  • 如何培養自信、積極、樂觀的孩子?
    上一節我們講到了《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關於如何培養自信我們又怎麼可以引導孩子,幫助他們培養自信、樂觀、積極的品質。20世紀6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賽利格曼用狗做了一項經典實驗,發現了「習得性無助」這一現象。
  • 如何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情緒?
    樂觀是一個人能夠積極面對生活的前提,而有些父母卻常常在有意無意中破壞了孩子的樂觀心情,給孩子造成了抑鬱的性格。孩子不是只有「安安靜靜,守規矩,聽話」才是好孩子的標準。有些父母怕孩子過於貪玩,會「把心玩野了」,就不會好好讀書了。其實,對於孩子來說,讀書是讀書,學習是學習。有的孩子可能自制力不夠,這就需要家長在一旁給予幫助,但也不能阻止孩子愛玩的天性。
  • 樂觀是可以培養的習慣!想要孩子積極樂觀,這3件事家長不要做
    所以,當她出生以後,我沒有想過要如何培養她,但是我卻極度地希望她會成為一個樂觀的孩子。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卡內曼,說過的那樣:如果你能送給兒女一項能力,請認真考慮樂觀主義。打壓式的教育最明顯的壞處就是孩子變得自卑,一個缺乏自信的孩子如何樂觀呢?
  • 樂觀,兒童最需要培養的品質!應用積極心理學教出樂觀的孩子
    什麼是抑鬱症樂觀的反面是抑鬱。在討論如何培養樂觀的孩子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抑鬱症。抑鬱症的核心症狀就是長時間的、高強度的負面情緒。如何應用ABC法則培養樂觀的孩子在生活中,有沒有一種技巧可以培養出樂觀的孩子呢?可以使用ABC法則教出樂觀的孩子。
  • 如何培養孩子的樂觀性格?
    有的人開朗積極,樂享人生。這和性格有一定的關係。我們期望看到孩子積極樂觀地對待學習生活 。這就需要培養孩子樂觀的性格,那我們如何培養孩子的樂觀性格呢? 一、你營造在一個和諧的家庭。 家庭是孩子自小生活的環境,家庭成員之間關係的和諧,孩子是能夠感受得到的。如果家庭關係和諧,孩子對世界的認知是積極的。
  • 馬丁·塞利格曼:「積極心理學之父」,教你培養樂觀的孩子
    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著作《教出樂觀的孩子》一書,用他的親身實踐和經歷,為家長們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性格,提供實用的參考指南。他從以下4個方面:為什麼孩子需要樂觀?如何分辨孩子樂觀還是悲觀?父母教養的誤區導致孩子的不樂觀。如何教出樂觀的孩子?全面分析了導致孩子不樂觀的原因,以及父母如何正確的教育,引導他們變得積極樂觀。
  • 孩子愛笑是好事,如何培養孩子樂觀積極的心態,家長注意這三點
    孩子愛笑是好事,如何培養孩子樂觀積極的心態,家長注意這三點相信很多人都有聽過這樣一句話,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太差,所以很多的家長都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運氣不是很差,所以家長們也是想了很多的辦法,讓孩子能越來越好,那麼如何讓孩子愛笑,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一個心態呢?家長要注意這三點。
  • 讓孩子樂觀自信起來!
    樂觀的性格是孩子應對人生中悲傷、不幸、失敗、痛苦等不良事情的有力武器。讓燦爛的笑容永遠洋溢在孩子的臉上吧!這樣孩子才會覺得自己能夠駕馭生活,能夠克服學習生活中的困難,能夠擺脫一切挫折。孩子對那些能夠滿足自己需要的事物,會產生一種積極的情緒,而對無法滿足自己需求的事物則會產生消極的情緒。樂觀的孩子不易患抑鬱症,他們也更容易成功,身體也比悲觀的孩子更健康。
  • 樂觀與自信:相似但又相差甚遠
    樂觀與自信,我們經常把他們放在一起,同視為優秀的品質。但很少有人知道發現的是,在工作和生活中,二者給人帶來的影響相差甚遠。樂觀大多面向當下和過去,可能讓人逡巡不前。當我們遇到挫折和不幸時,我們從別人那裡聽到的最多的話語可能就是讓我們要想開點,要樂觀起來。這本意上並沒有錯,但是,我們的大腦會為了擺脫不良情緒,想盡辦法去尋找解決途徑。在這一過程中,難免會把辯解、逃避和盲目幻想作為良藥來讓我們自己好受一些。
  • 《教出樂觀的孩子》:愛笑的人運氣都不差,培養樂觀孩子ABC法則
    現在的孩子普遍比30年代時要高出10倍有抑鬱症,而且平均年齡越來越小。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想要培養孩子樂觀的品質還有什麼可行的辦法嗎?來自美國塞利格曼博士的暢銷書《教出樂觀的孩子》給我們帶來了答案,作者根據他三十多年跟蹤千人以上的家庭研究,為家長們提出了一些培養孩子積極品質的建議。看了這本書,也許你就會明白如何做一個好爸爸或好媽媽了。
  • 心理學家告訴你:如何運用ABC法則教出樂觀積極的孩子
    現在的孩子普遍比30年代時要高出10倍有抑鬱症,而且平均年齡越來越小。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想要培養孩子樂觀的品質還有什麼可行的辦法嗎?來自美國塞利格曼博士的暢銷書《教出樂觀的孩子》給我們帶來了答案,作者根據他三十多年跟蹤千人以上的家庭研究,為家長們提出了一些培養孩子積極品質的建議。看了這本書,也許你就會明白如何做一個好爸爸或好媽媽了。
  • 樂觀,使孩子受用一生的幸福秘決
    如果你是一個寶爸或是寶媽,你希望孩子的未來是什麼樣子的?學識淵博的?掙錢能力強的?還是對社會有用的?這些對於孩子的期望,其實都可以用「有出息」這三個字來代替。對於大多數中國家長,「有出息」難免與「功利」聯繫起來,於是在家長的教育過程中,可能會更偏向於孩子智力,體力,情商方面的培養,而有可能忽略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建設和優秀品質的培養。
  • 神奇的「ABCD」法則,助你教出積極樂觀的孩子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育兒書籍是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所著的《教出樂觀的孩子》。 想跟大家分享這本書的原因是,我發現很多寶爸寶媽對於孩子是「樂觀」,還是「悲觀」這件事了解得太少,以至於忽視了這個品質在孩子的人生中的重要性!
  • 如何培養孩子樂觀積極?5個方法教會你
    所以,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要從小的時候開始培養抗壓力的能力,讓自己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這樣才不會被壓力擊垮。《抗壓力·親子篇》是《抗壓力》的育兒篇,這本書的目的是讓父母幫助孩子培養抗壓力,讓孩子從小學會如何面對挫折。
  • 培養一個幽默樂觀的孩子
    有的父母就想在幼兒階段開始,培養孩子的幽默感。 其實,孩子的幽默感來自父母。尤其是在學前階段。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是父母最真實的鏡子,潛移默化中,父母的許多特點在孩子身上都得到再現。所以,要培養孩子的幽默感,為人父母者,首先看看自己是否有幽默感?是否能夠欣賞幽默?  所謂的幽默感,就是通過語言或肢體語言的表達,讓與自己互動的對象感到愉快。有這種言行舉止的人,我們稱為具有幽默感的人。
  • 樂觀積極的父母才能夠教育出自信的孩子
    一位孩子今年就幼升小的家長求助說她的孩子面對新學期的生活表現出了極大的不自信,這麼小的孩子竟然能夠跟家長說「我就是笨,學東西慢,接受能力差……」。家長很擔心如此沒有自信的孩子心理壓力會很大,不僅僅會影響孩子的學業,更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這位家長的擔憂是有道理的。
  • 如何培養樂觀的孩子?這個方法告訴你
    那麼作為父母,如何幫助疏導情緒,培養一個積極樂觀的孩子呢?《教出樂觀的孩子》一書,給了我們一些可行性的建議和參考。書的作者馬丁·塞利格曼,是全世界著名的「積極心理學之父」。他發現並證明了心理「習得性無助」,轟動了整個心理學界。隨後還發現「樂觀」是可以後天習得的。
  • 先天樂觀不足,如何在後天培養出樂觀的孩子?
    如果想要培養出樂觀的孩子,那最好能先讓自己成為樂觀的父母。雖然直到今天我們的科學還沒有得出這樣的結論,認為樂觀純屬遺傳。但是根據對抑鬱症的研究,我們可以對父母樂觀與否對孩子有怎樣的影響進行一下小小的推論。
  • 愛笑的孩子運氣不會太差,如何培養孩子樂觀的心態?
    好的心態並不是一下子就養成的,是需要從小培養的,那麼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心態呢?要知道愛笑的孩子運氣永遠都不會太差,所以想要讓孩子運氣好,想要讓孩子能力更出眾,讓他勇敢的面對所經歷的一切,就要培養好他樂觀的心態。
  • 專家:孩子悲觀有這三大心理特徵,學會這三招,培養孩子樂觀品質
    美國心理學家指出,孩子樂不樂觀並不在於父母對孩子說了多少鼓勵的話,也不是讓孩子看了多少正能量的書,更不是給孩子吃了多好的食物,而是看孩子在遇到某件事情的時候,孩子的內心是如何去看待這件事。那當孩子出現悲觀情緒時,父母到底應該如何處理呢?l 父母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樂觀品質?1. 培養孩子的幽默感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各種困難,挫折。正所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