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大學生們陸續返校了。
一些同學,終於甩掉在家上課那種「學也學不進去,玩也玩不踏實」的愧疚感了。可以踏實地玩了
一些同學,從「寶貝你什麼時候放假回家啊」變成了「你怎麼天天就知道玩手機」,又可以做遠在學校被爸媽噓寒問暖惦記的寶貝了。
一些同學,(有剛開學的嗎?來評論區填空)
還有的同學終於把整牙提上日程了,再次提上日程。
採訪了一些來南先森二次矯正的患者,如果你正在保持階段,聽下過來人的經歷,讓自己能避免的就儘量避免二次矯正。
jeffrey
我就是初中時候在老家做的,小時候矯正,以前沒有現在的技術,啥支抗釘啊垂直控制都沒聽說過,父母心疼我也沒讓我拔牙,導致現在還是有嘴突的問題,二次矯正是在學校所在城市,很方便,拔了牙,變化大到我爸媽都後悔二次矯正開始得晚。
小d
第一次碰到不專業醫生了,算我倒黴。感覺就是從嚴重齙牙變成普通整齊的齙牙,沒有拔牙。齊是真的齊,但牙尖交錯最穩定的牙合關係我是從來沒體會過的。沒有穩定的咬合關係(後來才知道這個概念),吃東西很費勁,即使好好戴了幾年保持器也還是反彈了,矯正後的咬合關係直接影響到後牙與牙弓的穩定性。
關於拔牙選擇問題,小編插一句: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我們都相信老天爺給我們的每一顆牙齒有是有用的,所以口腔正畸的初始概念裡是沒有拔牙的。
後來 Tweed(Tweed 方絲弓矯治技術開創人,正畸歷史上的第一個正畸專科診所也是Tweed 開的) 在治療了大量患者後發現勉強把擁擠的牙齒排列整齊造成的後果一方面是嘴部的突出,而另一方面就是穩定性,牙槽骨就那麼大,勉強排齊後矯治器拆掉很容易再次形成擁擠錯亂。
這不就白做了,所以,經過 Tweed 的臨床觀察和思考,開始嘗試拔牙矯正,召回了過去那些應該拔牙卻沒有拔牙的患者們開始二次矯正。
這段拔牙還是不拔牙的實驗階段是正畸發展史的一小角,也就是說不拔牙矯正在 100 年前曾風行在牙科界。由於矯正後由於很多病人復發了,甚至臉型更糟糕而開始拔牙矯正。我們 100 年後的人就別再重複歷史錯誤了,該拔的就痛快拔了吧,當然不該拔的牙也絕不能亂拔。
王某
看樣子第一次不拔牙然後後悔了又開始第二次的比較多?沒有因為長了智齒後,牙齒被擠歪然後開始二次矯正的嗎?
甜豆
誰知道不戴保持器真的會反彈,還把當時醫生的話當耳旁風,尤其是第一次摘了保持器裸奔,挺爽的,再過幾天發現戴起來很緊很不舒服反正沒人監督,就更不想堅持戴了,結果就又來了一回,這次絕不能再吃不認真戴保持器的虧了。
1、心態問題
怎麼聽說有的醫生不愛接我們這些二次矯正的呢?
拋開那些客觀因素,比如牙周問題、牙根吸收問題等,以下這些我們也要注意。
轉診心切
正在做不正規的矯正,還沒摘牙套,出問題了比如出現新的錯頜畸形或者因為工作生活換城市了,需要轉診,跟醫生說「你給我接著加力就行了」。專業醫生一看就知道這是非專業正畸醫生在做的,這爛攤子誰敢接?開始正畸前務必篩選醫生,否則出了問題後悔就晚了。
🤔質疑太多
二次矯正不自覺地對醫生的不信任,也可以理解,畢竟被傷害過一次,這次來了也是做足了功課,在醫生面前大談自己的矯治方案見解。
牙套幫我控制在20副左右沒問題吧……
我覺得我這個磨牙還可以繼續往後推推吧……
我這個中線能更齊些,往左再拉個零點幾毫米的事兒……
對矯治難度的認知不一樣,你以為的小問題,可能在醫生眼中是一個危險係數挺高的大工程。比如你就要追求中線齊,但咬合出了問題,你只看到中線卻忽略了更重要的問題。
魯迅先生都說謙虛一點,專業的就交給專業醫生。
2、選擇矯正方式上
這就要搬出我們的省錢攻略了,能舒服就選讓自己舒服的矯正方式,能少見醫生就少見醫生,醫生時間,能省就省。具體攻略全文指路↓想要二次矯正的 福利 後臺找小助理😊
最後再說下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成年人二次矯正會不會牙齦萎縮?
別說第二次了,第一次也可能會出現,不戴牙套也可能出現。這跟第幾次矯正沒關係,和牙齒移動方式、牙周的健康程度、牙齦的薄厚、醫生的操作等等因素都有關。不能承諾你肯定會還是不會出現,但能確定的是正規的正畸治療可以很好的減少這樣問題的出現。
南先森致力於牙齒保健、正頜整形知識的普及與傳播,也不定期分享雜七雜八,希望大家牙齒健康、顏值在線、忠於內心、疏於表演。如果湊巧你也是個有趣的人,那就掃碼關注我吧
⭐如何將南先森【設為星標】?進入南先森公眾號主頁,再點擊右上角設為星標即可。安卓用戶【置頂公眾號】,這樣就不必在信息流裡大海撈針了,第一時間查看南先森是否更新。部分圖片視頻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