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婆媳究竟該如何相處,沒有標準答案,但好的婆媳關係裡,一定是婆婆先對兒媳好。
0101
在家庭破事裡,婆媳矛盾屬於一個永恆的話題。
可以發現一點,不管在哪個家庭,最初婆媳之間並沒有矛盾,而且大多數的媳婦在最初那幾年,一直會對婆婆表現出友好的態度。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兒媳的行為處事會發生變化,婚姻越持久,兒媳的怨恨越深,情節嚴重的,還會和婆婆正面較量。
為什麼兒媳的態度會發生變化?按理說,兒媳先對婆婆盡孝,代表的是她願意把婆婆當成自己的第二個媽媽,婚姻越持久,家庭情感應該會越深才對,為什麼關係會惡化?
之所以有這種問題,是因為兒媳先示好並不能對婆媳關係帶來什麼顯而易見的變化,因為在婆媳關係裡,婆婆要先深明大義。
在一部分家庭中,兒媳的盡孝,或許會得到婆婆們的感激或感動,家庭關係會隨著兩個生於不同年代的女人的和睦相處,關係越來越和諧。
但還有一部分家庭中,婆婆會仗著自己是老人,是母親的角色,所以把兒媳對自己的好當成理所當然。
任何一段感情,如果一方將另一方的示好當作理所當然,那麼時間久了,必定感情會走向疲憊,而最初的「心甘情願」也會隨著時間變成「憑什麼只有我對你好」。
感情是相互的,一個人一味的對另一個人好,對方不知感恩,也不給予回應,這份「好」必然持續不了太久。
再者,當婆婆理所當然的接受了兒媳的好後,會慢慢認為這是兒媳應該做的,甚至還會道德綁架,如果哪一天兒媳沒有對婆婆好時,婆婆甚至會懷恨在心,或是逼著兒子,要求兒媳盡孝。
所以,在一段好的婆媳關係裡,應該是婆婆先表現出友好的態度,先對兒媳好,反之,若兒媳對婆婆好,婆婆們卻不買帳,讓兒媳吃力不討好,家庭關係走向雞飛狗跳的局面也是合理的。
0202
鄰居家的女兒安可(化名)是個特別心軟的女孩,認識她的人,沒有一個不誇她善良,不僅對身邊的人友好客氣,就連在路邊見到流浪的小貓小狗,都會帶回家養。
她這樣的性格,對誰都不記仇,對誰都露出笑臉,可就在僅三年的婚姻裡,怨聲載道的哀嘆婆婆不好對付。
和很多姑娘一樣,安可剛結婚那會兒,對婆婆比對自己親媽還上進,猶記得她說過:「她是我老公的媽,我愛我老公,也自然應該愛他的媽媽。」
秉著這種想法,安可對婆婆的好,都是發自真心的,不管做什麼,都不會忘了婆婆,從吃喝穿到生活,只要有娘家母親的,就一定會有婆婆的,從不厚此薄彼。
安可考慮到婆婆的年紀,每月都會從工資裡剩下一點買保健品;又考慮到婆婆沒買人身保險,安可自告奮勇的幫婆婆買了一份。
平常的細枝末節裡,安可也很尊重婆婆,事事得先過問婆婆的意思,儘量按照老人的想法,給她買衣服,送她好禮物,讓她開心。
說實話,安可長這麼大,對自己媽都沒這樣用心過。
可這樣的示好,不僅沒得到婆婆相同的回應,反而是理所當然的索取。
有段時間,安可手頭緊,沒給婆婆按時送上保健品,婆婆直接打電話質問安可為什麼沒給她買,這讓安可心寒又難過。
平常生活中,婆婆也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指揮安可幹這做那,自己從不動手,安可沒做到位,婆婆還會數落一番。
更讓安可失望的是,有一次安可感冒發燒,她老公要送她去醫院,被婆婆攔住了,理由竟然是:「多大點事兒啊,還送醫院,一個感冒死不了,去醫院又是掛號又是檢查,得浪費多少錢,你的錢大風颳來的啊,這麼浪費,聽媽的,捂上被子睡一覺就什麼都好了。」
安可的老公也沒多想,聽了自個兒媽的話,讓安可先睡一覺,結果第二天清早,安可從39度,變成了高燒40.5度,人也變得昏昏沉沉,意識模糊,不得已去醫院掛了點滴。
從那以後,安可認識到,自己這些年對婆婆的好,算是白付出了。平常,婆婆找茬時,自己忍一忍也就罷了,可到了生病的關鍵時刻,婆婆還這麼苛責,這種非善茬的人,不值得用心對待。
0303
生活中,有不少女性都和安可一樣,結婚初,是真的把婆婆當家人,都在真心對她好。
畢竟女人結婚,意味著把自己的一生託付給了心愛的男人,當然也願意接受配偶的原生家庭,把他的父母當成自己的父母,一起盡孝。
可日子越過越發現,有時候兒媳的示好換來的不是同等的婆婆的好,而是對方的尖酸刻薄。
那種刻薄,尤其是在兒媳發生點什麼事或者是生孩子的那茬,尤為明顯。
婆媳究竟該如何相處,沒有標準答案,畢竟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相處模式,但可以確定一點,好的婆媳關係裡,一定是婆婆先對兒媳好,以身作則,善待兒媳,才換得兒媳的付出,換得家庭的和美。
那些骨子裡就壞的婆婆,任憑兒媳怎麼付出,最終都是好心被當成驢肝肺。
0404
表姐的婆婆就是一個特別和藹可親的女人,第一次見面時,她婆婆就是一副很好說話的態度,也表明以後小兩口結了婚,她不會從中幹涉,但如果兒子敢欺負表姐,就讓表姐告訴她。
之後,在表姐和表姐夫結婚後,婆婆更是待表姐如親閨女。
家庭小事裡從不計較年輕人的想法,家裡有什麼事,必定會讓表姐知道,重要事情裡也會徵求表姐的意見。
雖然這些事情都不足掛齒,但婆婆事事告知詢問意見的態度裡,是真的把表姐當成自己家一份子。
真正讓表姐感激的,還是她生孩子時婆婆的幫忙,表姐因為破腹產,住院的那些天,連下床走路都痛,更別提照顧孩子了。
那段時間,表姐的婆婆又是照顧表姐,又是照顧嬰兒,還要洗衣做飯,在家裡和醫院來回跑,忙的焦頭爛額,全然沒有一句怨言。
表姐生育前還擔心讓婆婆照顧會不自在,可生育後,婆婆那一系列的好,讓表姐感到有這樣一個婆婆是婚姻裡的幸運。
所以現在的表姐,對婆婆也是儘量的滿足老人家的需求,婆媳兩人處得跟母女一樣,對彼此都很真心,一家人更是其樂融融。
在表姐的家裡,聽到的不是婆媳之間雞毛蒜皮的小事怨言,而是一個屋簷下,有老有少的歡聲笑語。
她們的和諧很簡單,就是因為婆婆先表現出了友好的態度。
0505
為什麼一定要婆婆先對兒媳好,因為兒媳是嫁過來的,雖然結婚了是一家人,但身心裡,還有一種外來人的不自在。
所以只有當婆婆真正的接納了兒媳,把兒媳當成家的一份子,對她好的話,才能讓她放下心中的忐忑,融入婆家。
如果一味的要求兒媳「盡孝」付出, 婆婆卻無動於衷甚至還要百般刁難的話,肯定換不來一個好的婆媳關係。
再說了,剛嫁過來的女人即使想對婆婆好,也恐怕心有餘而力不足,在不知道婆婆的性格愛好的情況下,只怕會把真心用錯地方,所以,一定是婆婆先對兒媳好,讓兒媳融入到家庭之後,才會看兒媳的表現。
剛邁入婚姻的女人,都在嚮往一個幸福的婚姻生活,所以婆婆們沒必要將兒媳視為搶走兒子的「情敵」,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作為過來人的婆婆,理應知道當兒媳婦的不易。
再者,一般情況下,生活中的婆媳倆人,都是兒媳面臨的困境早一點,比如生養孩子,只有婆婆先對困境中的兒媳伸出援手,才能在未來指望兒媳為你養老送終。
婆媳二人最和諧的關係是就是禮尚往來,你對我付出一點,我對你回報十分,但這個付出的前提,一定得是婆婆先對兒媳好。
-END-
話題討論:婆婆和兒媳,在剛成為一家人時,應當如何相處?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