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聲》雜誌的創始人黃永松要聊聊古老手工藝和創意
1月12日下午兩點到四點,浙江圖書館,《漢聲》雜誌的老先生黃永松要來同大家聊聊中國古老的手工藝,和從傳統出發的文化創意產業。這也是杭州文創辦「創意力量大講堂」的第十二期講座。 話題正好應景:臨近年邊,聊年俗和民俗,聊聊民間文化的現代版。
-
黃永松:漢聲四十年
在《漢聲》北京的辦公室裡,有一本《漢聲100》,這是《漢聲》雜誌在第一百期時出的紀念專集,很多名字從上邊一直往下排,是在漢聲工作過的工作職員,越往下字體越大,左上角有三個很小的字:黃永松。 「這樣快速瀏覽所有的 《漢聲》封面,三分鐘就用掉我四十年。」黃永松說。
-
笑傲漫漫文化路——訪臺灣《漢聲》雜誌創辦人黃永松
所以今天很多人常常問我《漢聲》怎麼維持,我一點都不緊張,因為我們是吃過苦頭過來的。英文版讓很多人刮目相看,因為第一,傳統民俗題材很新,表現新鮮,第二我們很認真,我們直接面對田野採訪。看的人慢慢多了,航空公司來找我們,希望把《漢聲》放在飛機上,那時候飛機上還沒有雜誌,我們是第一本被買到飛機上的雜誌。
-
《漢聲》創始人黃永松:向下一代傳播「漢聲」
12日傍晚,臺灣《漢聲》雜誌創始人之一、總策劃黃永松在蘇州誠品書店以「鼠來天開,萬象更新」為題講民俗、聊年畫,向人們介紹傳統文化之美。《漢聲》雜誌於1971年在臺灣創刊,是島內最早關注中華民間傳統文化的雜誌之一。創刊近50年來,《漢聲》一直致力搶救、保護和發揚中華民間傳統文化,團隊奔走於民間進行鄉野調查,至今已完成了200多個民間文化整理項目。
-
黃永松創辦《漢聲》成中國傳統工藝主陣地 曾歸納命名「中國結」
對於傳統工藝愛好者來說,《漢聲》雜誌是重要的知識來源,也是一把標尺,即便製作周期超長也值得讀者等待。《漢聲》還是同好之間的「暗號」,對於懂《漢聲》的人來說,這個名字代表著品位的相似。《漢聲》最初是英文雜誌,於1971年在臺灣地區創刊,彼時旨在向外國讀者介紹中國的傳統工藝。數年之後,經濟騰飛,越來越多的國人卻遺忘了中國傳統工藝及其所蘊含的厚重文化。
-
黃永松:四十年一覺漢聲夢,夕陽無限好
黃永松先生北京辦公室,大紅春字剪紙貼在窗上泥塑擺件茶桌黃永松,著名出版人,臺灣《漢聲》雜誌總策劃,天工慈城總策劃北京盛夏。那是個響亮的名字,黃永松,著名出版人、臺灣《漢聲》雜誌總策劃、天工慈城總策劃、民間藝術守望者,著作等身……背影裡涵蓋太多信息。待轉過身來,是位慈祥老者。「我能為你們做些什麼?」他的笑容清淡溫暖。深夜長談,黃永松以他多年的習慣,也是最放鬆的坐姿,盤腿而坐,語音不疾不徐,引導我們走入他的文化大夢。
-
《漢聲》:一本雜誌的豐盛和焦慮
在張立憲看來,《漢聲》系列出現最多的字眼即「母親」。「因為《漢聲》對中國傳統文化、民間工藝的態度就是兒子侍奉母親的態度。兒子用不著每天說『我愛你,媽媽』,只要想著怎麼侍奉就行了。」 聚焦傳統緣於「戒嚴」 《漢聲》的前身是英文雜誌《ECHO(回聲)》,初衷是想介紹中國的文化給外國人看。
-
臺灣寫真:堅持做《漢聲》45年的文化「傻子」黃永松
中新社臺北4月18日電 題:堅持做《漢聲》45年的文化「傻子」黃永松 中新社記者 張一凡 鄭巧 73歲,對於黃永松是歲月正好:有閱歷、有修行、有積澱還有感悟。 見到黃永松的那天,正好是他嶽母95歲壽辰。他在臺北漢聲巷的店裡跑來跑去,有著看不出年紀的輕盈。他說,比起嶽母,自己還是年輕人。
-
《漢聲》創始人:兩岸對傳統文化都有內心的呼喚
《漢聲》創始人:兩岸對傳統文化都有內心的呼喚 2014-06-13 15:55:5012日至13日,在2014年「中國文化遺產日」即將到來之前,臺灣《漢聲》雜誌創始人、文化學者黃永松在安徽合肥連續舉辦講座,與此間大學生等年輕一代分享關於民間工藝調研保護的點點滴滴。 這位出生於1943年的老人已從事民間工藝調研保護近44年。「文化保護不僅僅是看得到的蘇州園林,更有民間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談到民間工藝的保護,黃永松感慨萬千。
-
誠品、漢聲攜手舉辦「大過鼠年——2020新春特展」探索傳統文化之...
2020庚子鼠年,誠品生活蘇州攜手《漢聲》雜誌,首度舉辦大型聯合展覽。1月12日,「大過鼠年——2020新春特展」於誠品生活蘇州3F展演廳開幕,《漢聲》總策劃黃永松以「鼠來天開,萬象更新」為題做客誠品大講堂。
-
《中華遺產•漢聲民間文化》搶救和保護傳統民間文化
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商業文化的衝擊,這些傳統的民間習俗和文化,正在急遽地消失。 然而,臺灣的《漢聲》雜誌,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就一直致力於搶救、保護和發揚中國民間傳統文化。到目前為止,他們搶救了數十種瀕臨失傳的民間手工藝,出版了雜誌140多期,每一期都是一冊厚厚的書,內容涉及民間文化、民間生活、民間信仰、民間藝術等若干方面。
-
黃永松:傳統意味著傳遞火種而非崇拜灰燼
松陽橫樟包氏宗祠的這副楹聯詮釋了什麼是「傳家」——保護傳承好祖宗留下的有生命、有質感的活文化,延續發展好活文化背後呈現出的文化品格和精神品格。借用奧地利音樂家古斯塔夫·馬勒所言,傳統意味著傳遞火種而非崇拜灰燼。在讚美松陽的同時,黃永松和漢聲團隊也表示了擔憂:「很擔心松陽有了這麼多關注以後,會不會被成功衝昏頭腦。」
-
《漢聲》創辦人黃永松:羊年拜年最宜說「吉祥」
《漢聲》創辦人黃永松:羊年拜年最宜說「吉祥」 2015年02月12日 14:50 來源:錢江晚報
-
《漢聲》創始人黃永松昨天在杭州講布講竹子·都市快報
這些的背後,都有黃永松和他的《漢聲》雜誌。黃永松是臺灣著名的文化學者,這幾十年,他和團隊走遍大陸各地做民藝調查。雞年的正月還沒過完,75歲的黃永松就開始了工作行程。南京-杭州-成都,一環扣一環。 昨天下午,他作為特邀演講嘉賓,現身From餘杭融設計圖書館,為這裡年輕的文創團隊站臺。
-
「文化紮根,需從幼兒開始」,《漢聲》推出針對3-6歲幼兒「愛的小...
紅星新聞記者從天地出版社獲悉:由中國臺灣著名出版人黃永松帶領上百位編輯人員、歷時三年多編撰而成的兒童啟蒙教育叢書《漢聲愛的小小百科》,將由天地出版社出版發行,預計今年5月全渠道上線。黃永松今年77歲的黃永松是著名的書籍裝幀藝術家,也是《漢聲》雜誌的創辦人兼總策劃。《漢聲》創辦於20世紀70年代,以通過中國人的視角向西方介紹中國傳統文化而著稱。如今我們十分熟悉的「中國結」一詞,就是由《漢聲》出品的系列叢書《中國結》走紅世界而來。
-
專訪:臺灣漢聲創始人黃永松
《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簡體版首發式在京舉行 近日,《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簡體版首發式在北京亮馬河飯店舉行,臺灣《漢聲》創始人黃永松、《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尹建莉、著名出版人老六、臺灣讀者代表謝啟大女士出席了該書的發布會。
-
挖掘「中國童話」,資深出版人黃永松:「培養穩定健全的心,需從幼兒...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出版人黃永松1971年在臺灣省創辦《漢聲》雜誌時,立下一個宗旨:「要為記錄和保存中國傳統文化做一點事。中國的傳統文化範圍太過寬廣,而關於廣大老百姓生活的民間文化部分,卻鮮有人關注。我們就此著手。我們的選材條件有二:一,它必須是中國的;其次,必須是傳統的。
-
漢聲雜誌出品的醜萌醜萌的早教指南讓你省掉大幾萬的學費
>《漢聲雜誌》是臺灣地區報導中國傳統民間文化的一系列主題書,創辦幾十年來,一直採用田野實際調查兼圖片、攝影並陳的手法,記錄下中國偏遠山村中蘊藏的許多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漢聲雜誌自1971年成立起,一直致力搶救、保護和發揚中國民間傳統文化,親力奔走於民間,完成大量民間文化的收集和整理,拯救數十種瀕臨失傳的民間手工藝。
-
漢聲中國童話互動體驗展:在五感式體驗中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漢聲中國童話互動體驗展"於2018年9月23日至2018年12月9日,在京與眾多孩子、家庭互動,在五感式體驗中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次展覽從天地出版社出版的《漢聲中國童話》裡的362個故事中精選出了100個生動的故事,運用AR互動、360度沉浸式劇場、互動投影與最受孩子們歡迎的手工學習桌等形式,深入淺出地讓人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結合高科技,應用數字媒體技術,寓教於樂,將祖輩們口口相傳的民間故事及中華傳統文化用更全方位、更多維的層次展現在觀眾面前。
-
講中國童話學傳統文化 漢聲故事爸爸·媽媽活動在浙江啟動
2018-12-16 15:24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楊振華讓孩子浸潤在傳統故事中、感受學習中華文化,12月15日,全省首批「漢聲中國童話·故事爸爸/媽媽」實驗園啟動儀式在杭州德勝東村幼兒園內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