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帶和CD的年代,是我整個的青春;現在想回去了,可再也看不見了

2020-12-20 美酒音樂屋

人生最享受的時光是什麼,對我而言,是我整個的青春;住在老家的大院裡,有一棵很大杏數,還有一棵不知道名字的數,在那裡可以是無憂無慮的,沒有紛爭的,只有樂趣和成長;雖然有上學的無味和煩悶,但校園裡有我最好的小兄弟和你。

這是生活上的樂趣,而我最大的樂趣就是,打開錄音機放一盤自己喜歡的磁帶,聽個過癮;那時候有我喜歡的任賢齊、張學友、劉德華、童安格、李娜、王菲等人的專輯,還有一些港臺明星的合輯,每到閒暇的時候,一個人會聽歌到睡著,真的很享受。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變遷,我們的生活也發生了改變,慢慢的磁帶就淘汰了下去,開始了CD的年代,熒幕中看著喜愛的明星在唱著你喜歡的歌曲,那也是更大的一種享受了。

作為80後的我,也許很多和我這個年紀的人就是這麼過來的,那個時候上學是比現在簡單的,壓力也會少很多,同學間也沒有那麼多的攀比,只要玩的來都是朋友,很多的東西也是可以分享的,那時候最喜歡的就是和同學們換CD,你聽我的,我聽她的,她去你你的,很多人還會把歌詞抄寫在筆記本裡,在貼個明星的小明信片。

可現在我們長大了,基本都結婚有小孩了,住在樓房裡,過起了成年人的生活;就像我一樣,在城市的角落裡,尋找著自己的路,但這條路已經不屬於自己了,而是家庭的,自己背負的卻是家庭的責任和生活。

也許我們想回到過去,但再也回不去了,想聽自己喜歡的歌都失去原來的樣子,就想你曾喜歡過的明星,也已經改變了當初的模樣。

磁帶和CD對於我們這些人來說是一種情結,裡面有童年、有青春還有夢想;到現在身邊還有幾盤捨不得扔的磁帶和CD,偶爾會看到,但已經沒有承載他的東西了。

註:圖片應用於網絡;如侵犯,必刪除!

相關焦點

  • 磁帶和CD掛上身,這些年代配飾很可愛
    時代發展到今天,別說磁帶和CD了,就連MP3都可以算是年代的眼淚。變化真的太快,這些年代物品在00年的時候還算日常,香奈兒S/S 2004的秀場上甚至把它們作為飾品裝點過漂亮的模特們,一起來看下吧。黑盤磁帶,有沒有勾起你的回憶呢?
  • Retro復古播放器 可播膠片、磁帶、CD
    人類在20世紀發明了三個偉大的音樂載體:膠片、磁帶和CD碟片。然而當前我們步入21世紀,雖然CD還是主要的唱片載體,但幾乎每個人手中都開始握著一部MP3播放器,其中能夠儲存幾十首乃至幾千首不同的歌曲。至於磁帶,它已經漸漸被人們遺忘;而膠片則只會在少數執著的愛好者的圈子裡流傳。
  • 我喜歡的磁帶時代已經過去
    隨著時代的進步,cd與vcd開始進入老百姓的生活,感覺不妙的我,開始想著處理我的磁帶,因為有著幫助隔壁鄰居的租客打包洗潔精的經驗,就是用透明袋子把貨品裝進去,用吹風機把透明袋兒吹緊繃了,我就用這種方法,找襯衫外包裝這種透明袋,然後把磁帶包上,用窄的透明膠帶粘住,當時家裡沒有吹風機,不過家裡有土暖氣,就帶著好幾層手套,拿著磁帶在火上虛,這個也能塑封上,當時也不清楚造假這種事
  • 小學生:吐槽磁帶,吐槽磁帶,我就要吐槽磁帶!
    一個小學生的媽媽說,今年開學那會,學校發英語教材時,還發了配套的錄音磁帶。她想讓自己的孩子好好聽錄音,沒想到她一提磁帶,孩子的反應好滑稽,邊做鬼臉邊說:吐糟磁帶,吐糟磁帶,我就要吐糟磁帶!聽了這事,可能很多人會想:磁帶確實該退出歷史舞臺了。這話當然有一定道理。
  • 邊聽歌邊寫歌詞還可手動倒帶 你還記得當年的磁帶嗎?
    「哇,好多磁帶喲!這幾張我小時候聽過。」在江北一家餐館,幾乎每天都能聽到顧客發出這番感慨。原來,該餐館的7張玻璃餐桌下方,擺滿了各色磁帶。老闆說,這是自己搜羅的青春記憶,也希望顧客們看到磁帶被歲月觸動的同時,也感慨如今生活的便捷與發展。
  • 《我在未來等你》:青春的遺憾,不是我們錯過什麼,而是沒做什麼
    他希望生活可以一直像以前那麼單純下去,希望自己的事情能夠自己做主,希望朋友們和以前一樣。但是現實狠狠地打了他一巴掌,母親的逼婚,自己的無能以及朋友的嘲笑,讓這個中年男子徹底崩潰了。他想要留在過去,留在所有人都在的過去,他開始選擇逃避。可當他真的穿越回他17歲的那時候,他的第一反應卻不是開心自己終於逃離那個討厭的地方,而是想回去。
  • 滿滿的80後90後回憶殺,你還記得磁帶錄音機CD,VCD,DVD嗎?
    20世紀30年代開始出現,是用量最大的一種磁帶。1963年,荷蘭飛利浦公司研製成盒式錄音帶,由於具有輕便、 耐用、 互換性強等優點而得到迅速發展。1973年,日本研製成功Avilyn包鈷磁粉帶。1978年,美國生產出金屬磁粉帶。
  • 磁帶、MP3、小霸王……這些小時候的電子產品你還記得嗎?
    磁帶,小時候英語老師上課必備的東西,有時候語文老師也會拿來給大家聽課文朗誦。當然,在小編小的時候,也曾花費巨款買過許多周杰倫的專輯。磁帶這種東西可以說非常難用了,不僅音質極差,還特別容易壞。用錄音機播放磁帶裡的音樂的時候,經常會卡帶,這時候就要拿一支筆把磁帶轉回原位。現在想來還是十分有趣的。
  • 教材配套嚴重落後 00後把磁帶當成高科技
    9月3日,網友「風中de南喃」發了一條微博:孩子上小學一年級,第一天放學回家,帶回的教材中有一盒磁帶。一看封面,居然是教育部門「2001年初審通過」的。記者搜了一下,這兩天,因為這盒磁帶,一年級新生父母在網上「吐槽」的還不少。「都什麼年代了,還發磁帶,現在誰家還有卡帶機啊?」有人說。
  • 一代人的青春-周杰倫
    自從周杰倫的歌曲出來後,很多人看周杰倫的演唱會看作是一種情懷的留戀。不過也確實如此,周杰倫的歌就像是一團魔力,老是牽引著人不自覺的想要去聽。而且還會不自覺地沉浸在其中。周杰倫的情歌,大家都知道,是傷感,而又富有情懷的。其實這不是傷感,就是讓人感覺到絲絲的惋惜,不知不覺已經度過的青春歲月再也回不去了。
  • 女兒開學帶回聽力磁帶 老爸傻眼了:卡帶機還有賣?
    「都什麼年代了,還發磁帶,現在誰家還有卡帶機啊?」有人說。  前天晚上,讀者嚴先生致電本報熱線0579-89111111說:「為了給女兒買錄音機,我跑了好幾個地方,實在是坑爹啊。」  「00後」的女兒沒見過磁帶,以為是高科技  嚴爸爸說,女兒今年上一年級。9月3日,第一天上學,女兒高興地帶回來很多教材。
  • 英語教材裡配磁帶 家長吐槽:上哪買複讀機?
    南京一所小學的一年級學生家長宋女士向同事求助,學校發了英語磁帶,她找不到能放磁帶的機器。「感覺磁帶好復古啊!我還是上大學時用過。」宋女士說。現在的英語教材還配磁帶嗎?還有多少人在用磁帶?這一話題,不禁讓人回到錄音機、複讀機、隨身聽風行的年代。
  • 組圖:英語教材配磁帶 家長吐槽:上哪買複讀機
    南京一所小學的一年級學生家長宋女士向同事求助,學校發了英語磁帶,她找不到能放磁帶的機器。「感覺磁帶好復古啊!我還是上大學時用過。」宋女士說。現在的英語教材還配磁帶嗎?還有多少人在用磁帶?這一話題,不禁讓人回到錄音機、複讀機、隨身聽風行的年代。
  • 英語教材配磁帶引吐槽 家長:哪買複讀機?
    南京一所小學的一年級學生家長宋女士向同事求助,學校發了英語磁帶,她找不到能放磁帶的機器。「感覺磁帶好復古啊!我還是上大學時用過。」宋女士說。現在的英語教材還配磁帶嗎?還有多少人在用磁帶?這一話題,不禁讓人回到錄音機、複讀機、隨身聽風行的年代。
  • 小學一年級教材配磁帶 家長為找卡帶機四處奔波
    記者搜了一下,這兩天,因為這盒磁帶,一年級新生父母在網上「吐槽」的還不少。  「都什麼年代了,還發磁帶,現在誰家還有卡帶機啊? 」有人說。  前天晚上,讀者嚴先生致電媒體說:「為了給女兒買錄音機,我跑了好幾個地方,實在是坑爹啊。
  • 海客|磁帶殺手,蘭二時光
    那段日子就像是高中生活的延續,但因為已經沒有了學習壓力,我們要做的就是要在校園範圍內,自己想辦法尋點樂趣。也許,那也是命運給我們一次機會吧,把高中失去的三年青春補回來。尤其是對我這樣的農村孩子來說,正好緩一緩神兒,學習一下什麼才是大學。文|薛易
  • 孩子帶回家的英語磁帶 家長發愁:上哪找機器放?
    近日,成都一所小學的一年級學生家長張女士向同事求助,學校發了英語磁帶,她找不到能放磁帶的機器。現在的英語教材還配磁帶嗎?還有多少人在用磁帶?這一話題,不禁讓人回到錄音機、複讀機、隨身聽風行的年代。天府早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成都市大多數學校的英語教學都採用課件的方式,磁帶確實不怎麼用了,但在一些鄉鎮學校,磁帶還在使用。
  • 《我的少女時代》:那段青春裡,原來喜歡一個人,會沒有勇氣表白
    她想考臺大,可是數學很差,但她從未破罐子破摔;她喜歡周星馳的電影,偶像是劉德華,課桌、文具盒、家裡的牆壁上貼滿了劉德華的照片和海報,最大的願望是長大可以和偶像見面,並且嫁給他;她每天最難的抉擇是早餐要吃鐵板面還是蘿蔔糕;她暗戀學校裡的校草歐陽非凡,總是去看他打球,為他加油,會因為他的一個眼神傻笑一整天。
  • 磁帶和CD時代早已遠去,MP3格式也要落幕了
    磁帶、CD和MP3,或許是很多80後、90後對於音樂的共同記憶。記得小編小的時候,MP3還很「潮」,有一個MP3在手,仿佛世界我有。不過,對音樂消費方式產生革命性影響的MP3格式,近日被宣告退出歷史舞臺。
  • 一盤磁帶的故事 和兩代人抹不掉的回憶
    3七八十年代 磁帶和隨身聽的鼎盛期    我們再把時間往後調整到1970年,整個70年代可以說是磁帶如日中天的時代,除了電視和廣播媒體,磁帶引領了全球娛樂文化產業。買不起「Walkman」的我用的都是一兩百元的「板兒磚」隨身聽,但依舊聽的津津有味。直到CD的出現,改變了我的聽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