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盤磁帶的故事 和兩代人抹不掉的回憶

2020-12-23 中關村在線

1一盤磁帶和兩代人的回憶

    [中關村在線音頻頻道原創]在數位音樂統領全球音樂產業的今天,我們的聽歌方式已經和十幾年前有了巨大差別。如今是行動裝置的時代,手機成為了絕對的主流,對音質有更高追求的用戶則選擇HiFi播放器。而曾經帶給70和80兩代人無限回憶的磁帶,已然成為了一段歷史。

    如果你用過磁帶,那麼你至少已經到了奔三的年齡,如果在你家裡還能翻出幾盤磁帶,那麼你的孩子也許都會打醬油了。80後是受磁帶影響最深的一代人,我們從小所能接觸的音頻設備就是錄音機和磁帶,後來又有了Walkman和「打口帶」。如果你也曾有過為了讓隨身聽省點電,用鉛筆手動倒帶的經歷,那麼恭喜你,我們都老了。


一盤磁帶的故事 和兩代人抹不掉的回憶

    大家可能不知道,其實世界上第一盤磁帶早在1928年就誕生了(由德國人研發),之後陸續誕生了磁帶錄音機、雙聲道錄音技術、多軌錄音技術...但磁帶和錄音機的體型一直都很巨大,無法實現便攜。直到1963年的8月30日,改變磁帶(音樂)產業的飛利浦公司,為世人帶來了第一盤小磁帶,音樂也第一次可以裝進口袋裡了。

    隨著5年後(1968年)全球第一臺隨身聽的誕生(飛利浦el 3302),正式開啟了磁帶40年的輝煌歷史,當然還有兩代(三代)人滿滿的回憶。不管你有沒有用過磁帶,今天我們都將乘坐時光機回到過去,重溫那一盤磁帶的故事....

2全球第一款小磁帶和隨身聽的誕生

    乘坐時光機我們回到遙遠的1958年,在這一年,卡式錄音帶和錄音機第一次進入到了普通人的家庭(當然這裡指的是歐美地區和其他發達國家),並成為人們有史以來,除了黑膠唱機之外的另一個欣賞音樂的選擇。不過此時的錄音機和卡帶體型依舊很大,拿卡帶來說,足有一張A4紙那麼大,終於六年後宣布停產。


飛利浦於1963年推出了第一款小卡帶

    接下來我們把時間調整到1963年的8月30日,因為在這一天,荷蘭的飛利浦公司締造了人類史上一個不朽的傳奇——小磁帶的誕生(Compact Cassette)。至此,人們終於可以把音樂裝進口袋裡了。而從這一天開始,也正式開啟了磁帶長達40多年的輝煌歷史。5年之後(1968年),磁帶已經開始逐步取代黑膠唱片,成為新的音樂產業霸主。


全球第一臺隨身聽——飛利浦el3302

    磁帶變小了,人們當然更希望錄音機也能變得更小一些,這樣才能真正把音樂裝在口袋裡。廠商們當然也看到了人們的需求,但再一次締造傳奇的還是飛利浦。1968年,飛利浦推出了全球第一臺可攜式卡帶錄音機(隨身聽)——el 3302。人們對這款產品驚奇不已,這種可攜式錄音機的形狀是一個長方盒,比磁帶略寬,頂端是揚聲器,中部是磁帶槽,底部邊緣則是按鍵部分。


小磁帶的誕生促進了音樂文化的蓬勃發展

    小磁帶的誕生,除了可以讓人們更方便的欣賞音樂,還成為了社會變革的催化劑。磁帶的耐用性和易於複製的特性,促進了西方國家冷戰時期的地下搖滾、朋克和流行音樂的發展,成為了年輕文化蓬勃發展的基石。而在一些發展中國家,磁帶也曾以類似的形式流行一時。

3七八十年代 磁帶和隨身聽的鼎盛期

    我們再把時間往後調整到1970年,整個70年代可以說是磁帶如日中天的時代,除了電視和廣播媒體,磁帶引領了全球娛樂文化產業。無論是黑人的布魯斯搖滾、來自英國的披頭四樂隊,還是冉冉升起的世界巨星Michael Jackson,都以磁帶為媒介,深深影響了這一代年輕人。


Boombox街頭音響

    不過,真正對歐美七十年代文化產生顯著影響的,卻是被稱為可攜式立體聲系統(Boombox)的街頭音響。它內置兩個揚聲器,能產生相當大的音量,一度成為了城市青年娛樂文化的代表。很多年輕人都喜歡扛著它出街,還記得電影《老男孩》裡王小帥拿個錄音機,在校園裡給校花跳舞的畫面嗎?這就是那個年代年輕人娛樂生活的真實寫照。

    接下來我們來到1979年,日本SONY公司在這一年推出了Walkman隨身聽(TPS--L2),這種袖珍式卡帶錄音機一經上市,便受到了全球範圍的追捧,同時也讓磁帶的流行更加廣泛。Walkman定位於青少年市場,強調年輕活力和時尚,並創造了耳機文化。從1980到1998年間,Walkman隨身聽的全球銷售,已經突破了2億5000萬臺。


SONY推出的Walkman(TPS--L2)隨身聽

    到了80年代,身為80後的我們也終於可以接觸到磁帶了。不過那時小編還從來沒有見過Walkman這種高科技產品,大家用的都是像Boombox那樣的老式錄音機。直到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才終於見到了傳說中的Walkman隨身聽(那叫一個薄啊~),原來音樂真的可以裝在口袋裡聽~

    但令人預想不到的是,之後僅短短幾年的時間裡,磁帶便進入了極速的衰退期,這一切又是因為什麼原因呢?這次我們將乘坐時光機來到90年代....

4盛世後的極速衰退 數位音樂來了

    其實對於小編來說,90年代才是自己與磁帶親密接觸的美好時光。那時正是小學和中學時代,除了聽英語就是各種各樣的流行音樂,那時候音像店裡擺滿了磁帶,十幾二十元一盤。買不起「Walkman」的我用的都是一兩百元的「板兒磚」隨身聽,但依舊聽的津津有味。直到CD的出現,改變了我的聽歌方式。


CD光碟的誕生對磁帶產業造成了巨大衝擊

    從90年代中後期開始,磁帶的銷量便開始快速下滑,對它造成嚴重衝擊的正是CD光碟。截止到2001年,磁帶僅佔全球音樂銷售份額的4%。此時在音像店裡的貨架上,磁帶的數量已經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方方正正的CD專輯。而那時即將上高中的我,也換上了CD機隨身聽,磁帶只是偶爾才拿出來在家裡聽一聽。

    然而到了2005年,小編又發現身邊的人都開始用上了MP3和iPod這種數碼音樂播放器。此時的電腦已經擁有了一定的普及,用戶可以通過電腦下載音樂到MP3和iPod上。雖然那時的網絡歌曲資源並不多,而且音質普遍都很差,但還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用這種方式聽歌。究其原因,當然是不用再花錢買CD了。


iPod開啟了數位音樂的時代

    最後我們乘坐時光機回到今天,在如今這個人人都用手機聽歌的時代,MP3這種設備也早已被淘汰了。如果真能擁有一臺時光機,小編倒是很想去未來看一看,那時的人們又是在用什麼設備聽歌。也許那時手機都已經被淘汰了吧....

寫在最後:

    作為一個80後,小編可以說親歷了磁帶產業的興盛和衰落,磁帶也鑑證了我的成長。上周末在家裡收拾屋子,竟從整理箱翻出了幾盤磁帶和一個已經破舊的隨身聽。換上兩節電池試一試,竟然還能聽!那熟悉的模擬味兒又再次迴蕩在耳畔...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說,磁帶留給我們的回憶是永遠也抹不掉的,如果有一天磁帶和隨身聽能再次回歸市場,我想我會毫不猶豫的買回那段美好的回憶,那麼...你呢?


相關焦點

  • 磁帶造句和解釋_磁帶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磁帶(cí dài)。 磁帶參考例句: 1、錄音機及音樂磁帶,圖片一幅。 2、磁帶應避免接觸磁性物品,以免其中的資料被破壞。 3、這盤磁帶裡有我最愛聽的歌曲。
  • 磁帶是很久以前的東西了,一個杭州人的音像記憶,對80後是回憶,對...
    杭州的馬先生看到報導後,想起前陣子收拾東西的時候,偶然發現了幾盤珍藏的磁帶,一時頗有感觸。今天(4月22日),小時新聞記者和馬先生聊了聊,聽了一段關於聲音、影像的故事。現在,我們可以很方便地用手機記錄下身邊的小美好。馬先生記得,三十多年前,磁帶加錄音機的組合,同樣能夠感受聲音的美妙。
  • 專家發掘安祿山墓,發現一盤英文磁帶,對盜墓賊的做法佩服至極
    這座大墓如同迷宮,有十個耳室,一個巨大的主墓室,而且是穹頂的結構,這座古墓的規格已經超越了清朝慈禧的陵墓,人貿然進入很容易迷路。當專家進入主墓室的時候,首先發現主墓室上面有一個巨大的洞口,當時有人說是當地村民所為,將墓室頂部的青磚取走,回家用來蓋房子,也有說是盜墓賊所為。
  • 磁帶、MP3、小霸王……這些小時候的電子產品你還記得嗎?
    與從小就生活在網際網路時代的00後不同,80、90後的童年,電子產品還不那麼流行,我們當時正處在科技革命的時代,所有的事物變化的都是那麼的快。但是在當時,剛剛發芽的許多電子產品依舊給我們的童年帶來了無窮的快樂。下面就來隨著小編的文章,回憶一下老去的80、90後的童年吧。磁帶,小時候英語老師上課必備的東西,有時候語文老師也會拿來給大家聽課文朗誦。
  • 《千萬別學英語》6盤配套聽力磁帶下載
    〖Q〗每盤磁帶 AB 面的時間長度如何?〖A〗注意這裡說的是磁帶,而不是經過剪輯加工的數位化音頻。初學版和普及版每盤磁帶的長度都在35分鐘左右,提高版稍長一些,45分鐘左右吧。也就是說,以每日至少2小時的量,初學和普及版一盤磁帶應該每天聽上至少3遍,提高版則為至少2遍。
  • 讓專家「顏面掃地」的一次發掘:唐朝大墓中居然挖出一盤英語磁帶
    讓專家「顏面掃地」的一次發掘:唐朝大墓中居然挖出一盤英語磁帶作為我國最為興盛的朝代之一,唐朝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唐朝影響力很大,如今全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就是最好的證明,當然,在我們的國家,唐朝的影響力更大,每一次唐朝古墓的發掘,都會非常的受重視
  • 《想見你》:磁帶中的臺南回憶
    磁帶放進老式卡帶機裡,伍佰的《Last Dance》響了起來,陳韻如跟隨音樂的節拍輕輕晃動,「所以暫時將你眼睛閉了起來,黑暗之中漂浮我的期待」,故事就在伍佰的歌聲中娓娓道來。 投入在音樂中,開心地露出淡淡微笑的陳韻如,被李子維和莫俊傑的到來打破了狀態,又回到了害羞、小心翼翼的狀態。
  • 聲音裡的歲月:那些聽收音機集磁帶的「想當年」
    就像現在的孩子能熟記歌詞、臺詞一樣,那時候的人對評書也學得有模有樣:胯下戰馬「稀溜溜」一聲爆叫,四踢蹬開,翻蹄亮掌,嗒、噠、噠……譁、譁、譁……不鈴鈴……除了評書,當時還盛行廣播劇,很多人至今還對《夜幕下的哈爾濱》印象深刻。1984年這部劇被拍成了電視劇,還請王剛老師在每一集的首尾講上一段,足以說明廣播劇的深入人心。
  • 磁帶和CD掛上身,這些年代配飾很可愛
    時代發展到今天,別說磁帶和CD了,就連MP3都可以算是年代的眼淚。變化真的太快,這些年代物品在00年的時候還算日常,香奈兒S/S 2004的秀場上甚至把它們作為飾品裝點過漂亮的模特們,一起來看下吧。黑盤磁帶,有沒有勾起你的回憶呢?
  • 回憶學習與進步的快樂 一位老燒友的故事
    小的時候家裡有臺可以裝N多節一號電池的老建武磁帶唱錄機,就是7、80年代人們背在肩膀上外出的那種。在它的鳴放下伴隨著父親購買的各種港臺流行、搖滾音樂磁帶,我的音樂發燒路也就由譚詠麟,梅豔芳等港臺流行大師們引領開來。
  • 沒有錄音機扔了怪可惜 英語磁帶難住西安家長
    「孩子從小學一年級到四年級,從學校領回來的10盤磁帶都在睡大覺,今天又拿回來了一盤。英語培訓班早都開始使用教材配套光碟了,學校裡還發磁帶,現在到哪裡買錄音機去?」昨日,李女士給孩子報完名回來,望著「雞肋」般的英語磁帶一籌莫展。  「媽媽,這學期又發『塑料盒』了,每學期都發,從來沒用過。」
  • 點品集,兩代沙井人的回憶
    它就是糖水界的課代表 點品集 點品集03年出現在沙井人的生活中。曾經的常客背著書包來,現在開1個鐘的車到沙井也值得!渣咋的配料更加壯觀,綠豆、紅豆、花生、西米露、芋頭...好像要裝滿整個世界。二者可以選擇冷熱,小糖覺得熱的更治癒,香氣會更豐滿。丨紅豆豆腐花 & 榴槤布甸丨
  • 老式爆米花機,抹不掉的童年記憶
    近日上街看到,有一中年男子用老式大炮爆米花機在蹦玉米花大米花等,霎時勾起了童年的美好回憶。 家鄉的爆米花其實就是玉米花,原汁原味,裡面什麼也不放,偶爾放上幾粒糖精借點甜味,就算比較奢侈了,不像現在的爆米花,有冰糖味、奶油味、水果味等多種口味。
  • 翻出壓箱底的索尼Walkman隨身聽,無奈磁帶早已絕跡
    而對於00後來說,或許都不知道磁帶機是啥玩意,只知道用手機去聽歌。客觀的說,在蘋果靠iPhone東山再起之前,「出眾的工業設計」主要是褒獎索尼的。當年無論是索尼Walkman隨身聽、索尼卡片相機、還是索尼VAIO筆記本(後來被賣了),造型都非常時尚。
  • 家常茭白炒蛋,簡單的食材,卻是心中最抹不去的回憶
    記得那時候茭白要比一般的蔬菜貴點兒,每次做出來都會吃得底兒朝天,一點不剩。白菜也十分喜歡吃茭白,平時超市裡倒是不常見,不過市場有售,只是不經常去罷了。前些天去了一回菜市場,帶了4根回來。紅燒和炒蛋解決掉了……油燜茭白好像比較為人知,可是在我心裡,茭白炒蛋才是最為經典。簡單的食材,卻是心中最抹不去的回憶……原料:茭白、雞蛋、青尖椒、紹興酒、鹽、雞粉。
  • 【方志四川•記憶】抹不去的「南虹」回憶
    【方志四川•記憶】抹不去的「南虹」回憶 2019-12-15 07: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英語教材配磁帶引吐槽 家長:哪買複讀機?
    南京一所小學的一年級學生家長宋女士向同事求助,學校發了英語磁帶,她找不到能放磁帶的機器。「感覺磁帶好復古啊!我還是上大學時用過。」宋女士說。現在的英語教材還配磁帶嗎?還有多少人在用磁帶?這一話題,不禁讓人回到錄音機、複讀機、隨身聽風行的年代。
  • 磁帶和CD的年代,是我整個的青春;現在想回去了,可再也看不見了
    人生最享受的時光是什麼,對我而言,是我整個的青春;住在老家的大院裡,有一棵很大杏數,還有一棵不知道名字的數,在那裡可以是無憂無慮的,沒有紛爭的,只有樂趣和成長;雖然有上學的無味和煩悶,但校園裡有我最好的小兄弟和你。
  • 英語教材裡配磁帶 家長吐槽:上哪買複讀機?
    南京一所小學的一年級學生家長宋女士向同事求助,學校發了英語磁帶,她找不到能放磁帶的機器。「感覺磁帶好復古啊!我還是上大學時用過。」宋女士說。現在的英語教材還配磁帶嗎?還有多少人在用磁帶?這一話題,不禁讓人回到錄音機、複讀機、隨身聽風行的年代。
  • 組圖:英語教材配磁帶 家長吐槽:上哪買複讀機
    南京一所小學的一年級學生家長宋女士向同事求助,學校發了英語磁帶,她找不到能放磁帶的機器。「感覺磁帶好復古啊!我還是上大學時用過。」宋女士說。現在的英語教材還配磁帶嗎?還有多少人在用磁帶?這一話題,不禁讓人回到錄音機、複讀機、隨身聽風行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