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在線音頻頻道原創]在數位音樂統領全球音樂產業的今天,我們的聽歌方式已經和十幾年前有了巨大差別。如今是行動裝置的時代,手機成為了絕對的主流,對音質有更高追求的用戶則選擇HiFi播放器。而曾經帶給70和80兩代人無限回憶的磁帶,已然成為了一段歷史。
如果你用過磁帶,那麼你至少已經到了奔三的年齡,如果在你家裡還能翻出幾盤磁帶,那麼你的孩子也許都會打醬油了。80後是受磁帶影響最深的一代人,我們從小所能接觸的音頻設備就是錄音機和磁帶,後來又有了Walkman和「打口帶」。如果你也曾有過為了讓隨身聽省點電,用鉛筆手動倒帶的經歷,那麼恭喜你,我們都老了。
一盤磁帶的故事 和兩代人抹不掉的回憶
大家可能不知道,其實世界上第一盤磁帶早在1928年就誕生了(由德國人研發),之後陸續誕生了磁帶錄音機、雙聲道錄音技術、多軌錄音技術...但磁帶和錄音機的體型一直都很巨大,無法實現便攜。直到1963年的8月30日,改變磁帶(音樂)產業的飛利浦公司,為世人帶來了第一盤小磁帶,音樂也第一次可以裝進口袋裡了。
隨著5年後(1968年)全球第一臺隨身聽的誕生(飛利浦el 3302),正式開啟了磁帶40年的輝煌歷史,當然還有兩代(三代)人滿滿的回憶。不管你有沒有用過磁帶,今天我們都將乘坐時光機回到過去,重溫那一盤磁帶的故事....
乘坐時光機我們回到遙遠的1958年,在這一年,卡式錄音帶和錄音機第一次進入到了普通人的家庭(當然這裡指的是歐美地區和其他發達國家),並成為人們有史以來,除了黑膠唱機之外的另一個欣賞音樂的選擇。不過此時的錄音機和卡帶體型依舊很大,拿卡帶來說,足有一張A4紙那麼大,終於六年後宣布停產。
飛利浦於1963年推出了第一款小卡帶
接下來我們把時間調整到1963年的8月30日,因為在這一天,荷蘭的飛利浦公司締造了人類史上一個不朽的傳奇——小磁帶的誕生(Compact Cassette)。至此,人們終於可以把音樂裝進口袋裡了。而從這一天開始,也正式開啟了磁帶長達40多年的輝煌歷史。5年之後(1968年),磁帶已經開始逐步取代黑膠唱片,成為新的音樂產業霸主。
全球第一臺隨身聽——飛利浦el3302
磁帶變小了,人們當然更希望錄音機也能變得更小一些,這樣才能真正把音樂裝在口袋裡。廠商們當然也看到了人們的需求,但再一次締造傳奇的還是飛利浦。1968年,飛利浦推出了全球第一臺可攜式卡帶錄音機(隨身聽)——el 3302。人們對這款產品驚奇不已,這種可攜式錄音機的形狀是一個長方盒,比磁帶略寬,頂端是揚聲器,中部是磁帶槽,底部邊緣則是按鍵部分。
小磁帶的誕生促進了音樂文化的蓬勃發展
小磁帶的誕生,除了可以讓人們更方便的欣賞音樂,還成為了社會變革的催化劑。磁帶的耐用性和易於複製的特性,促進了西方國家冷戰時期的地下搖滾、朋克和流行音樂的發展,成為了年輕文化蓬勃發展的基石。而在一些發展中國家,磁帶也曾以類似的形式流行一時。
我們再把時間往後調整到1970年,整個70年代可以說是磁帶如日中天的時代,除了電視和廣播媒體,磁帶引領了全球娛樂文化產業。無論是黑人的布魯斯搖滾、來自英國的披頭四樂隊,還是冉冉升起的世界巨星Michael Jackson,都以磁帶為媒介,深深影響了這一代年輕人。
Boombox街頭音響
不過,真正對歐美七十年代文化產生顯著影響的,卻是被稱為可攜式立體聲系統(Boombox)的街頭音響。它內置兩個揚聲器,能產生相當大的音量,一度成為了城市青年娛樂文化的代表。很多年輕人都喜歡扛著它出街,還記得電影《老男孩》裡王小帥拿個錄音機,在校園裡給校花跳舞的畫面嗎?這就是那個年代年輕人娛樂生活的真實寫照。
接下來我們來到1979年,日本SONY公司在這一年推出了Walkman隨身聽(TPS--L2),這種袖珍式卡帶錄音機一經上市,便受到了全球範圍的追捧,同時也讓磁帶的流行更加廣泛。Walkman定位於青少年市場,強調年輕活力和時尚,並創造了耳機文化。從1980到1998年間,Walkman隨身聽的全球銷售,已經突破了2億5000萬臺。
SONY推出的Walkman(TPS--L2)隨身聽
到了80年代,身為80後的我們也終於可以接觸到磁帶了。不過那時小編還從來沒有見過Walkman這種高科技產品,大家用的都是像Boombox那樣的老式錄音機。直到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才終於見到了傳說中的Walkman隨身聽(那叫一個薄啊~),原來音樂真的可以裝在口袋裡聽~
但令人預想不到的是,之後僅短短幾年的時間裡,磁帶便進入了極速的衰退期,這一切又是因為什麼原因呢?這次我們將乘坐時光機來到90年代....
其實對於小編來說,90年代才是自己與磁帶親密接觸的美好時光。那時正是小學和中學時代,除了聽英語就是各種各樣的流行音樂,那時候音像店裡擺滿了磁帶,十幾二十元一盤。買不起「Walkman」的我用的都是一兩百元的「板兒磚」隨身聽,但依舊聽的津津有味。直到CD的出現,改變了我的聽歌方式。
CD光碟的誕生對磁帶產業造成了巨大衝擊
從90年代中後期開始,磁帶的銷量便開始快速下滑,對它造成嚴重衝擊的正是CD光碟。截止到2001年,磁帶僅佔全球音樂銷售份額的4%。此時在音像店裡的貨架上,磁帶的數量已經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方方正正的CD專輯。而那時即將上高中的我,也換上了CD機隨身聽,磁帶只是偶爾才拿出來在家裡聽一聽。
然而到了2005年,小編又發現身邊的人都開始用上了MP3和iPod這種數碼音樂播放器。此時的電腦已經擁有了一定的普及,用戶可以通過電腦下載音樂到MP3和iPod上。雖然那時的網絡歌曲資源並不多,而且音質普遍都很差,但還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用這種方式聽歌。究其原因,當然是不用再花錢買CD了。
iPod開啟了數位音樂的時代
最後我們乘坐時光機回到今天,在如今這個人人都用手機聽歌的時代,MP3這種設備也早已被淘汰了。如果真能擁有一臺時光機,小編倒是很想去未來看一看,那時的人們又是在用什麼設備聽歌。也許那時手機都已經被淘汰了吧....
寫在最後:
作為一個80後,小編可以說親歷了磁帶產業的興盛和衰落,磁帶也鑑證了我的成長。上周末在家裡收拾屋子,竟從整理箱翻出了幾盤磁帶和一個已經破舊的隨身聽。換上兩節電池試一試,竟然還能聽!那熟悉的模擬味兒又再次迴蕩在耳畔...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說,磁帶留給我們的回憶是永遠也抹不掉的,如果有一天磁帶和隨身聽能再次回歸市場,我想我會毫不猶豫的買回那段美好的回憶,那麼...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