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孩子在幼兒園的照片,看到孩子們在戶外的感統訓練中在地上連滾帶爬,臉上掛滿燦爛的笑容,我頓時找到了孩子愛去幼兒園的原因,可以快樂地玩耍,這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吧,反思自己,如果是同樣的場景,一定早就對孩子說「不可以了」
2-5歲正是孩子好動的年齡,身為父母的我們對孩子經常說的話是什麼?是「你很棒」「做得好」還是「不對」「不可以」?面對孩子的調皮搗蛋,你是否會忍不住大吼大叫?
《大衛,不可以》是一本既能引起孩子共鳴,又能讓父母知道如何教導孩子,怎樣安撫孩子的優秀繪本。
在《大衛,不可以》這本繪本裡,展現了大衛的種種調皮行為,大衛的媽媽看了總是忍不住大叫,「不行」「不對」「不可以」,最後當大衛把客廳裡的擺飾打得粉碎以後,媽媽罰他面壁思過,大衛滴下大顆的眼淚,媽媽一把抱住他,輕聲說:「大衛乖,我愛你」。這終於讓調皮鬼變成了小天使,安靜地躺在媽媽懷裡。
對於這本書,一部分爸爸媽媽很喜歡,因為他們覺得這是一本很有「教育功能」的育兒寶典,通過這本書裡大衛調皮的行為告訴孩子哪些事情不能做,可以幫助孩子糾正錯誤的行為,另外一部分家長不喜歡這本繪本,原因是認為這本書會教壞孩子,原本沒有大衛這些壞習慣的孩子會因為看了這本書學會了摳鼻子、爬高等行為。
我們不能片面地評價這本獲美國凱迪克銀獎的精緻好書,作者創作的目的不是鼓勵孩子去調皮搗蛋,也不是告訴他們闖禍要受懲罰,他只是想讓孩子不要擔心闖了禍就會失去爸爸媽媽的愛,進而心中感到不安,情緒不穩,影響心理健康發展。他希望兒童藉由閱讀這樣有趣的繪本,感受爸爸媽媽的愛永無止境,而獲得安全感。
這本繪本對於我們做父母的啟示有如下幾點
第一,給孩子一個安全的環境是家長不可推卸的責任,不要等孩子犯了錯才大吼大叫,應防患於未然。家是孩子自在生活的地方,在客廳擺上一堆易碎裝飾品卻要求孩子不可以亂動,這對孩子是非常不公平的。
第二,一旦孩子做錯了事,應該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是因為做錯事而處罰他,爸爸媽媽還是很愛他。不要在孩子做錯事的時候威脅孩子:「你再這樣,我不愛你了」「你不聽話,我不喜歡你了」這樣會讓孩子覺得愛是一種獎品,隨時可以得到,也隨時可以失去。久而久之,孩子對父母的愛失去信任,也不會輕易去愛別人。
第三,當孩子有大衛的調皮行為時,爸爸媽媽不要驚慌,也不要生氣,先冷靜地把孩子抱在懷裡,告訴孩子哪裡危險,會有什麼的後果,爸爸媽媽的擔心是什麼。通過孩子最喜歡的角色扮演,來引導孩子,是最容易讓孩子接受的。
這本繪本會讓孩子在其中得到共鳴,看到自己的身影,並且深刻了解犯錯並不代表世界末日,反倒是學習與成長的契機。對大人來說,它會給我們反思的機會,從中更理解孩子的想法與需求,是一本適合親子共讀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