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 張樹祿
隆冬時節,走進巍山縣青華鄉漾江村委會,黑惠江畔風光迤邐,江面波光粼粼,山勢雄偉壯觀,藍天白雲倒映其中,構成了一幅迷人的青山綠水畫卷。
留守「一家人的村莊」
在這距巍山縣城70公裡的漾江村委會紅巖村,有一個青華江紅家庭農場,農場背靠紅巖山,與臨滄市鳳慶縣新華鄉鳳源村一江之隔。
農場負責人茶國政從小生長在紅巖村,小灣庫區移民搬遷後,他選擇留在故土創業發展。
他先後開過藥店、做過工人,但為了一圓自己的創業夢,2015年7月,他毅然辭職回家創業,同年8月註冊成立了巍山縣青華江紅家庭農場,開始經營「一家人的村莊」。
他說:「我從小在紅巖村長大,這裡有我許多兒時的記憶,有著濃厚的鄉土情結,小灣庫區移民搬遷後,村裡留下了數千畝土地和十多院民房,有著豐富的土地氣候旅遊資源優勢,我要留下來在家創業。」
「要致富,先修路,必須完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2015年以來,茶國政先後投資53萬元,修通了瓦脈佐村至紅巖村八樂渡渡口公路、修通江紅農場90%以上的機耕路共計4公裡,實施了200多畝坡改梯,架設鋼管7公裡接通了兩股水源,架設了3公裡的兩項電,建設了一個渡口;投資40萬元建設了養殖場圈舍、包裝廠房、辦公室、會議室等1000多平方米,投資40萬元建設了3000立方米的5個庫塘,投資85萬元建設了滴灌、噴灌、庫區抽水、架設三項電等基礎設施,投資180萬元用於發展軟籽石榴產業和建設酒廠等。五年多來,農場投資總額達398萬元。
在茶國政的努力下,黑惠江畔多了一個綠意盎然的農場,瓜果飄香,牲畜興旺,屋舍、道路掩映其中,儼然就是一個生機勃勃的小型新農村。
青山綠水做成產業
「我的農場想要發展壯大,離不開黨委政府的關心和支持。」茶國政介紹,「這些年,我先後享受了250畝37.6萬元的退耕還林政策扶持,享受了2次共計25萬元的貼息貸款,享受了小微企業政策扶持。」
近年來,巍山縣依託傳統村落、自然生態、特色農業等人文優勢和資源稟賦,大力實施農旅融合,逐步形成「農旅結合、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產業格局,帶動群眾增收致富。隨著小灣庫區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該縣加快環庫公路、碼頭渡口、跨江大橋等建設,大力發展鄉村休閒生態旅遊產業,當地彝族群眾在綠水青山間生產生活,多姿多彩的彝族風情、神奇秀麗的自然風光,吸引了眾多遊客前往旅遊觀光。
國家政策的扶持,為他注入了「穩定劑」「強心針」,讓他大膽放手去幹。五年多來,他按照「一條江、一棵樹、一頭豬、一甄酒、一枚果、一桌飯」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觀光旅遊、軟籽石榴、生態香豬、包穀酒、滇橄欖、農家樂等沿江特色產業。
他向記者算了一筆2020年的收入帳:「2020年農場共出欄生豬200多頭,目前生豬存欄300餘頭,總收入達50餘萬元;500畝軟籽石榴產量達20多噸,銷售額達20萬元;包穀酒銷售額達15萬元,渡口接送搭載乘客上千人。」不僅如此,他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還能帶動周邊群眾實現脫貧增收。
2019年,他的農場被評為巍山縣縣級示範家庭農場;2020年,被評為大理州州級示範家庭農場。
【來源:大理州人民政府】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