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引用率最高的十大典故

2021-01-07 央廣網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和文章中,精妙的典故信手拈來,廣博的引用貫通古今。從這些用典中,既可以追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源頭活水,又能在古為今用的創造性轉化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習近平用典》典故釋義作者楊立新特選取出習近平引用率最高的典故10則,分為天下、信念、為政、篤行、任賢、敬民、勸學、辯證、創新、立德十個方面,讓我們一起學習!

  【天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春秋至秦漢)《禮記·禮運》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是習近平引用率最高的一則典故,多用於中國外交政策的闡述,旨在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所講的「天下」與前人的理解有很大不同。古代中國的「天下觀」指的是「普天之下」,其基本主張是「天下一家,中國居中」。而習近平所講的「天下」是指全世界,中國是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一員;「大道」則是全人類共同追求的「公平正義」等價值。正如習近平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上所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也是聯合國的崇高目標。」其蘊含的內容更深邃、更寬廣,體現了廣闊的世界眼光和人類胸懷。

  【信念】國雖大,好戰必亡。

  ——(春秋)司馬穰苴《司馬法·仁本》

  「國雖大,好戰必亡」體現了中華民族「以和為貴」的傳統美德,習近平在對外演講中多次論及這一富有東方智慧的觀點。習近平指出,和平發展思想是中華文化的內在基因,講信修睦、協和萬邦是中國周邊外交的基本內涵。中國繁榮昌盛是趨勢所在,但國強必霸不是歷史定律。中國最需要和諧穩定的國內環境與和平安寧的國際環境,任何動蕩和戰爭都不符合中國人民根本利益。縱觀歷史,任何國家試圖通過武力實現自己的發展目標,最終都是要失敗的。走和平發展道路,對中國有利,對亞洲有利,對世界也有利,任何力量都不能動搖中國和平發展的信念。中國歷來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和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無論發展到哪一步,中國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我們的戰略選擇和鄭重承諾。

  【為政】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北宋)範仲淹《嶽陽樓記》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一種為人民,也就是為大多數人的幸福觀,習近平在談為官之道時多次引用。他指出,古往今來,許多有作為的「官」都以關心百姓疾苦為己任,為官者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心無百姓莫為「官」。他要求黨員幹部對個人的名譽、地位、利益,要想得透、看得淡,自覺打掉心裡的小算盤。「我們不舒服一點、不自在一點,老百姓的舒適度就好一點、滿意度就高一點,對我們的感覺就好一點。」習近平將範仲淹這句名言賦予新的時代意義,那就是為人民著想,把自己的幸福同人民的幸福緊緊連結在一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篤行】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春秋)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三章》

  習近平在講話文章中多次引用了老子《道德經》的這句名言,體現了他的實幹興邦思想。習近平指出成功的背後永遠是艱辛努力。大事全是由小事積累起來的,要把小事當作大事幹,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堅韌不拔、百折不撓,就一定能夠成功。我們推進改革的原則是膽子要大、步子要穩。對改革進程中已經出現和可能出現的問題,困難要一個一個克服,問題要一個一個解決,既敢於出招又善於應招,做到「蹄疾而步穩」。「蹄疾而步穩」就是對老子「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的另類表述。

  【任賢】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

  ——(戰國)《韓非子·顯學》

  習近平在講話文章中多次引用韓非子的這句名言,體現了他的人才觀。習近平指出基層實踐是培養鍛鍊幹部的「練兵場」,地方尤其是基層一線是領導幹部了解實際、向廣大群眾學習的好課堂,也是領導幹部磨練作風、提高素質的大考場。到地方和基層一線工作,同基層幹部和群眾一起摸爬滾打,對於領導幹部特別是年輕幹部增長領導才幹、積累實踐經驗、加快政治成熟至關重要。越是艱苦的環境,越能磨練幹部的品質,考驗幹部的毅力。幹部多「墩墩苗」沒有什麼壞處,把基礎紮實了,後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穩更遠。幹部有了豐富的基層經歷,就能更好樹立群眾觀點,知道國情,知道人民需要什麼,在實踐中不斷積累各方面經驗和專業知識,增強工作能力和才幹。欠發達地區、工作複雜的地方、挑戰性強和困難較多的領域是培養幹部的一個重要部位,也是選人用人應關注的地方。

  【敬民】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清)鄭板橋《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習近平在講話文章中多次引用鄭板橋的這首著名題畫詩,以此說明群眾利益無小事、民生問題大於天,充分體現了他的為民情懷和人民立場。習近平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要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關心他們的疾苦,千方百計幫助他們排憂解難。「一切為了人民,為了人民的一切」,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就是這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為民幹事,為民擔當,不計毀譽,處處體現了踐行黨的根本宗旨和群眾路線的高度自覺,帶領億萬人民群眾構建偉大的中國夢。

  【勸學】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清末民初)王國維《人間詞話》

  習近平在論及領導幹部讀書學習時,多次引用王國維的「三境界」說,並詳加闡述:首先,要有「望盡天涯路」那樣志存高遠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靜下心來通讀、苦讀;其次,要勤奮努力,刻苦鑽研,捨得付出,百折不撓,下真功夫、苦功夫、細功夫,即使是「衣帶漸寬」也「終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願;再次,要堅持獨立思考,學用結合,學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學習和實踐中「眾裡尋他千百度」,最終「驀然回首」,在「燈火闌珊處」領悟真諦。習近平說,這三種境界啟示我們,讀書不僅要有明確的目標、有不移的恆心,還要提高讀書效率和質量,講求讀書方法和技巧,在愛讀書、勤讀書、讀好書、善讀書中提高思想水平,解決實際問題,實現自我超越。

  【辯證】物之不齊,物之情也。

  ——(戰國)孟子《孟子·滕文公上》

  習近平在談及國與國之間、不同文明之間的關係時,多次引用孟子「物之不齊,物之情也」的觀點。習近平指出,和而不同是一切事物發生發展的規律,豐富多彩的人類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不同文明沒有優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別。每個國家、每個民族不分強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應該得到承認和尊重。要促進不同文明不同發展模式交流對話,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交流互鑑中共同發展,讓文明交流互鑑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這樣世界文明之園才能萬紫千紅、生機盎然。

  【創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春秋至秦漢)《禮記·大學》

  習近平談創新時,曾多次引用3600年前的這句古語。習近平一貫強調,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改革最本質的要求就是創新,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生活從不眷顧因循守舊、滿足現狀者,從不等待不思進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將更多機遇留給善於和勇於創新的人們。中華民族是具有偉大創新精神的民族,以偉大創造能力著稱於世。「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是對中華民族創新精神的最好寫照。

  【立德】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春秋)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九章》

  早在1989年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就在《幹部的基本功——密切聯繫人民群眾》中說:「只要我們能真正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以百姓之心為心』,我們的周圍就會吸引和凝聚起千百萬大眾,還愁什麼社會不穩?!」2007年又在《主僕關係不容顛倒》一文中寫道:「古人也常講,『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德莫高於愛民,行莫賤於害民』。各級領導幹部要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立身、處世、從政,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以百姓心為心」這句古語對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影響甚大,他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所說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以及十九大報告中4次提到的「以人民為中心」,就是對「以百姓心為心」的現代解讀與應用。

相關焦點

  • 習近平使用頻率最高的十大典故
    按語:《習近平用典》一書面世後,在社會各界引起了熱烈反響和廣泛讚譽。該書共收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和文章中使用的典故135則。為了便於廣大黨員幹部更好地學習領會,把握精髓要義,該書典故釋義作者楊立新又從這135則典故中,精選出習近平總書記使用頻率最高、影響最大、最能體現他治國理政理念的十大用典,並附原文,詳列出處。
  • 學「習」用典故|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春秋至秦漢〕《禮記·禮運》解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是習近平引用率最高的一則典故,多用於中國外交政策的闡述,旨在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所講的「天下」與前人的理解有很大不同。古代中國的「天下觀」指的是「普天之下」,其基本主張是「天下一家,中國居中」。
  • 首次發聲聯合國日內瓦總部 習近平為什麼援引這十大典故
    中國青年網1月24日電(記者 楊月)2017年1月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日內瓦萬國宮出席「共商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高級別會議,並發表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深刻、全面、系統地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主張共同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偉大進程,堅持對話協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贏、交流互鑑
  • 2019年習近平引用的這些詩詞典故言諄意重
    編者按:善引典故是習近平總書記話語體系中的璀璨寶石。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引用詩詞典故生動傳遞執政理念和治國思想,在重大報告和重要講話中隨處可見、俯拾皆是,成為一道亮麗風景。 歲末年初,溫故知新。
  • 句句箴言,品讀習近平引用的詩詞典故
    引用名篇經典,是習近平講話的一大特色,其用典精妙廣博,意境深遠,引人入勝。「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學習大國」梳理今年習近平在重要場合引用的部分詩詞古語,帶您一起學習經典。 正如習近平所說,「未來之中國,必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貢獻世界。」這也正是「親仁善鄰」「協和萬邦」表達的寓意。
  • 典故的意義——《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觀後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強調,在新時代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這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本人率先垂範,在他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和文章當中,無論是談治國理政的重大問題,還是在國際場合闡明中國的原則、觀點、立場,抑或是在基層和幹部群眾傾心地交談,習近平總書記經常會引用一些中國經史典籍當中的華章佳句,不僅對這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有精準的闡釋,而且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閃爍著新時代的思想光芒。
  • 《平「語」近人——習近平喜歡的典故》俄語版上線開播
    中國日報6月6日莫斯科電(記者 任奇) 在習近平主席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之際,《平「語」近人——習近平喜歡的典故》(俄語版)6月5日在莫斯科正式上線開播。全俄廣播電視公司新聞頻道和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俄語新聞平臺同步推出了這一系列節目。
  • 《平「語」近人——習近平喜歡的典故》(義大利語版)開播上線
    本報羅馬3月21日電  (記者姜波、葉琦)由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創作並譯製的系列視頻《平「語」近人——習近平喜歡的典故》(義大利語版)21日起在義大利開播上線,並在全球義大利語國家和地區同步播出。
  • 一個月內多次出訪 習近平引用了這些詩詞典故
    習近平主席不辭辛苦,一個月之內多次出訪,在數個場合發表了重要講話,期間引用的一些詩詞典故備受關注。新時代學習工作室梳理出習近平在這些重要場合引用的部分詩詞古語,帶您一起學習經典。 ·句句箴言,品讀今年以來習近平引用的那些詩詞典故(一) ·字字珠璣,品讀今年以來習近平引用的那些詩詞典故(二) ·娓娓道來,品讀今年以來習近平引用的那些詩詞典故(三)
  • 《習近平喜歡的典故——平語近人》(西語版)在阿根廷推介
    《習近平喜歡的典故——平語近人》(西語版)在阿根廷推介
  • 《中華成語典故學習詞典—習近平用典釋義與溯源》在臺灣出版
    一部由大陸、臺灣、港澳共二十六位博士、專家、學者參與編寫的《中華成語典故學習詞典——習近平用典釋義與溯源》日前在臺灣出版。該書主編由中國語言文字大詞典編纂工作委員會主任劉嘉豐、副主任劉澤武與臺灣新生報大陸新聞召集人王輝丹擔綱。
  • 字字珠璣,品讀今年以來習近平引用的那些詩詞典故(二)
    【編者按】引用名篇經典,是習近平講話的一大特色,其用典精妙廣博,意境深遠,引人入勝。「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新時代學習工作室梳理今年習近平在重要場合引用的部分詩詞古語,帶您一起學習經典。 今天推出第二期。
  • 娓娓道來,品讀今年以來習近平引用的那些詩詞典故(三)
    【編者按】引用名篇經典,是習近平講話的一大特色,其用典精妙廣博,意境深遠,引人入勝。「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新時代學習工作室梳理今年習近平在重要場合引用的部分詩詞古語,帶您一起學習經典。 今天推出第三期。
  • 習近平在中紀委三次全會講話中的成語典故
    編者按: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14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講話中引用了諸如「刮骨療毒」、「養癰遺患」等成語典故,妙語連珠,使人精神一振,展現了習近平獨特的語言風格和人格魅力。
  • 習近平英國議會講話用了哪些典故?
    中國日報網10月21日電(柳洪傑) 當地時間10月2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英國議會發表講話,強調中英要加強交流互鑑,增進兩國人民相互理解、支持和友誼,推動兩國合作再上新臺階。演講中,習近平旁徵博引,展現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 跟主席學國學:習近平2015年講給世界的15個典故
    【學習路上按】縱觀習近平主席在國內外的重要演講、署名文章和寄語,他多次引用古典詩句、諺語、典故來闡述思想,展現了獨特的語言風格和人格魅力。諄諄告誡,語重心長;殷殷期望,寄意深遠。
  • 句句箴言,品讀今年以來習近平引用的那些詩詞典故(一)
    【編者按】亞洲文明對話大會5月15日在北京開幕,在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習近平主席提到了《詩經》《論語》等名篇經典,讚美亞洲人民創造了輝煌的文明成果。 引用名篇經典,也是習近平講話的一大特色,其用典精妙廣博,意境深遠,引人入勝。
  • 習近平總書記對於扶貧工作都用了哪些典故?
    2016年7月20日,習近平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上深刻指出:「扶貧開發到了攻克最後堡壘的階段。」扶貧開發工作,不僅能夠切實解決民生問題,造福於民,而且關係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順利實現,意義重大,利見長遠。這些年,習近平對於扶貧工作都用了哪些典故,讓我們一起來看。
  • 帶您品讀習近平十大人才用典
    帶您品讀習近平十大廉政用典【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歷來高度重視人才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曾多次就人才工作發表重要論述,就如何識才、愛才、敬才、用才、引才、育才,以及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等話題,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
  • 盤點習近平主席首訪演講中的詩章與典故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31日電(通訊員 李晗 )3月22日至3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對俄羅斯、坦尚尼亞、南非、剛果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了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五次會晤。在圓滿完成上述行程後,國家主席習近平31日上午乘專機回到北京。本次訪問,是我國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外交的開局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