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過去這一年,我把寫作當成了勤奮的姿態,藉以證明我的存在。
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與寫作沾邊,然而,到了中年之後,發現除了寫作之外,竟然沒有一樣可以做的東西。
去年三月,看到一個寫作招生的文案,靠寫作也能月入過萬,這是一個令人心動的句子,我假如能通過寫文章,也能得到工資以外的收入,顯得高級,又能得到收入,豈不是一舉兩得。就這樣,我報名了一個寫作班。
二十一天的練習,沒有讓我脫胎換骨,更沒有如同廣告文案上所說的,在學習期間就能賺到了學費,儘管在結業的時候,我被評為了優秀學員,所寫的故事還是平庸,而沒有看點,更談不上上稿。
在那之後,有過消沉,一兩個月之後,還是沒有能找到新的方向,我需要寄託,也需要看起來勤奮。
不斷給自己打氣,也不斷的在消沉中混日子,在六月份,要求自己進行日更,每天寫三千字,還給自己畫了一個大餅,說堅持三個月之後,有了一百篇文章,可以進行公眾號的日更,還能進行每天的投稿,不會間斷,這樣一來,也就讓自己走上了寫作之路。
九月份結束,沒有寫滿一百篇,卻沒有看下去的興趣,那些都是湊字數的文字垃圾,投什麼地方都不會有人要。
失望之極,這時想到了頭條,據說門檻很低,先發表,再提高,我當時這樣想。
從十月份開始,註冊了頭條號,開始試著在頭條上發點東西,恰巧遇到很多機構對頭條作者進行扶持,我一頭扎了進去,十二月,收穫了一篇青雲文章,拿到一千元獎勵,當時太激動了,到了年底,終於拿到了工資外的收入。
接二連三,在頭條上有些順風順水的樣子,還給自己擬定了新年的奮鬥計劃,內心中也有一些飄飄然。
準備一篇頭條青雲文章,也不容易。
曾記得最為得意的那篇青雲文章,我看了一千多頁的書,寫了近萬字的筆記,才得到那一千元,自以為有些心得,後面的寫文中,也想保持這次的姿態,無奈畏難情緒作怪,一直都沒有拿的出手的文章,勉強應數,自然與青雲無緣。
一方面,我自己就是比較古板的人,熟悉一個套路之後,不容易改變,另一方面,一直寫青雲文,有點做學究的趨勢,對現在的我不太合適。
於是五月份之後,我給自己另外報了一個文學的寫作班,那點青雲的獎金,自然也全部投入寫作學習之中。
雖說到現在,也還沒有成績出來,這一年因為有寫作,也算充實。
二
一年的磕磕碰碰,與寫作沾了點邊,現在回過頭去看,當初,僅僅是證明自己還是個勤奮的人,就去參加寫作培訓,有些荒唐,也有些幼稚,不過,天天都敲擊幾下鍵盤,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實,寫作好像給了我一個可以長期堅持的習慣。
每天五百字,沒有電腦,也用手機進行一下比劃,隨意記錄生活中和工作中感興趣的事情,也把讀過的書拿出來曬一曬,一年中有一百天左右沒有白過,這對我來說是一個意外,年底總結有些的東西了。
在最近的兩個月,我參加了一些學習打卡活動,想看看自己還有沒有意志力,最多的時候,每天要進行六樣打卡,疲於應付的時候居多,也仍然發現自己能堅持下來,一個多月的打卡任務,基本上都能完成了,這給了我一個信號,我也是能做一點事的。
寫作也是可以長期堅持下去。
堅持寫作是有收穫的。去年今日,要寫三千字,很難,文章還顯得湊字數,現在,要想完成三千字就容易多了,很多時候,不控制一點,五六千,也不會覺得疲倦。
更重要的,除了思想仍舊平庸之外,文章的邏輯性有了些增強,至少,自己有閱讀的興趣了。
對寫作的認識,也有了一些進步。
我常常把寫文當成修房子,只要把磚、砂等材料準備好,多看人家是怎樣修的,依葫蘆畫瓢,也能整出一間房子出來。
後來,我把寫作當成了修別墅,不要一直都和其他人一樣的風格,要獨特,最好是別人沒有修建過的,有點陷入了完美主義。
現在,我仍舊把寫作當成修房子,不能只是滿足居住,還應該美觀,更重要的是,要學學構造,把每一次修房子都當成一次製造精品的過程。當然了,這是我現在的努力方向。
要努力,就得閱讀寫作理論書籍,還得把老師的課件學好,兩者是非常有益的補充,另外提升個人文化修養也是必須的,學習拆解目標平臺的網文也是必須的。
這就是在接下來給這個寫作習慣增加的內容,每年都應該有所提升,這是對自己的最低要求。
三
為什麼這樣喜歡寫作?我總結出了兩點。
第一,寫作給了我一雙觀察事物的眼睛,一對聽取有趣事情的耳朵,世界不再和我無關,我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封閉。
寫東西,最好的素材來源於生活,思考也是來源於生活,對生活不敏感,不去看,不去聽,僅僅是自己腦中的那點東西,很快就寫完了,然而,留意生活之後,得到一點寫作的點撥之後,就能發現,自己也能寫,而且也可以寫好。
這就需要融入生活之中,聽別人聊天,看別人行事,體會別人的感受,對於近距離接觸的人和事,還對其進行一下背後的邏輯分析。這樣做,對我的改變是很大的,我不再簡單的評價別人,只要是人,就一定有他們行事的道理,他們的所作所為,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不因我自己的好惡,就認定對方的優劣。
我哪有那樣大的本事,只不過,把自己和對方割裂開來,把自己封閉起來,只生活在自己說了算的世界了。
做一件事,能觸及到生活方式的改變,這件事就是值得去做的。
第二,寫作還讓我開始用平淡的心態面對生活。
具體而言,就是遇到別人的稱讚時,不再飄飄然,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也不再那麼失落。事情擺在哪裡,能做,就盡力的做好,不能做,也不要強求自己,做不來,並不是世界末日,沒有必要糾結於一件事,也不要在乎某一個人的評價。
這源於有了一份愛好的底氣,寫作能帶來精神上的高級快樂,是在進行創造,我深深的感受到由寫作帶來的成就感和歸屬感,這是一種處事的坦然,是一種生活的勇氣。
這種平淡的心態還源於對人和事的觀察,每一個人行事都有其背後的邏輯,弄清這種邏輯之後,會對別人產生一種憐惜,大家生活都不容易,只要是在那個位置上,都會那樣行事,也都會自己的利益糾結,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何必從內心裡強求別人,自尋煩惱呢?
在這兩方面,我做得最不好,也是我往常煩惱的根源,喜歡上寫作之後,我開始有了意識,並想到了改變,這就是個人的進步。
四
既然明白了寫作對自己這麼好,肯定要有一個奮鬥的計劃。
進行日更,每天都要寫,寫出來的東西,最好還要公開發布,從事寫作,寫就是最重要的任務,每天寫三篇文章,每篇文章二千字以上。
為什麼是三篇文章?
第一篇應該是學習寫作書籍的感悟,我計劃每周閱讀一本寫作書籍,按照「百日共讀營」的模式,把一本書分成七個部分,每天完成一個部分的閱讀,並作出分享,每周對整本書有一個總結。這樣,對當日所學內容進行拆解,就得到一篇文章。
套用那句老話,教是最好的學,如果能寫出旁人都能看懂的文章,對書中的知識點也就算掌握了。
第二篇應該是閱讀文化書籍的感悟,我的頭條號是文化領域,我很想把這個領域做好,於是,我計劃每月閱讀一本文化相關的書籍。理由和上面一樣,也需要進行分享,把學習的東西整理好。
第三篇就屬於個人自由發揮了,把學到的,聽到的,看到的,用自己的雙手敲出來,慢慢的提高自己。
這樣做,需要多久,我給自己先列出三年的時間,用這三年,來試一試自己的能力極限。
堅持下去,一定很苦,回想起參加「百日共讀營」,不也是苦嗎?然而,勉強的完成每一天的學習之後,在周二進行上麥分享時,就能發現自己確實比沒有閱讀之前懂多了。同樣,只要能堅持寫下去,三年之後的我,肯定和現在的水平不一樣。
寫作能不能成為一生的摯愛,就看眼下的三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