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華身邊的智障和天才丨百家故事

2020-12-09 最人物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舟舟是一面鏡子,折射出魔幻世界的生動與聒噪。

20年前的走紅,來得生猛又狂熱,如同他們退卻的速度。常識與邏輯被棄置一旁,質疑的聲音被迅疾淹沒。

舟舟還是那個舟舟,時代已不再是那個時代。

始終清醒而深愛著舟舟的人,只有他的父親胡厚培。面對所有喝彩聲,他只說過一句話:「謝謝大家陪舟舟玩。」

對於舟舟而言,人生就是一場漫長的童年。等待他的,是巨大的寂靜與悶熱的夏天。

1995年,武漢交響樂團演練廳,舟舟與父親胡厚培在這裡排練。

身患唐氏症候群的舟舟,和著樂曲煞有其事地揮舞著當作指揮棒的筷子,顫抖著雙臂,如入無人忘我之境。

在樂曲完畢之後,他的手臂猛烈一收時臉上還會流露出某種疲憊與不屑,或是某種若有所失。

很快,舟舟的面龐又會恢復呆滯,顯示出蒼白無力的本色。

紀錄片導演張以慶目睹了這一幕,他望著拿著筷子忘情指揮的舟舟,內心感到無比震撼,跑去找胡厚培商量:

「老胡,我想拍一部紀錄片,讓一個弱智殘疾人出現在鏡頭裡,您是否能接受?」

張以慶寬寬的額頭,堅定的眼神,給人以沉穩的感覺。

記錄一個真實的人,一個真實的生命的初衷,讓胡厚培答應了張以慶導演的請求。他理解這件事的意義,不僅僅是拍舟舟,更是拍殘疾人。

「一切生命都有尊嚴」是紀錄片《舟舟的世界》片頭的一句話,這句話本身就意味著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殘缺是生命的遺憾,但不能成為他人漠視的理由。

舟舟是一面鏡子,折射出出現在他世界裡人與事的真善美,世界的生動與聒噪。

1978年4月1日,愚人節這天,上帝跟胡厚培開了一個玩笑。

37歲得子的他,沒想到生下來一個天生弱智的畸形兒。

後來,孩子的母親發現這個殘酷的事實後,痛不欲生地想和這個傻兒子同歸於盡,幸而被父親救下才得以重生。

舟舟與父母

胡厚培在歌劇院工作,是個低音提琴手。雖脾氣暴躁但心地善良。

他已經把自己當做《巴黎聖母院》裡卡西莫多般的悲劇人物,「有個這樣的兒子,過得再差我也要陪他照顧好他。」

圖片來源:紀錄片《舟舟的世界》

孩子取名為胡一舟,他的人生如一葉扁舟就這樣搖晃著開始了。

胡厚培夫婦只希望舟舟快樂地生活,日後也能有所依靠。日子在他們的憂慮中一天一天過去了,舟舟也在他混混沌沌的世界裡漸漸長大。

舟舟的童年時代是苦澀的。由於智力缺陷,他常常受到周圍孩子的欺負。那時候,胡厚培給兒子買了很多玩具,有自行車、羽毛球和桌球,都被別的孩子搶走了。

舟舟是很渴望朋友的,但那些被他視為朋友的孩子常常不領情,還罵他是傻子。

圖片來源:電影《舟舟》

其實,胡厚培心裡明白,他小心翼翼地保護著兒子,是在保護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面對種種斜視的目光,胡厚培說:「你可以不愛舟舟,但你不能歧視舟舟。」

當時,有人告訴老胡,武漢有一個供智障人讀書的培育學校,建議舟舟去那裡讀書。

那天是一個晴朗的秋天,老胡帶著兒子轉了幾次車,到了學校。結果到校長辦公室打聽了一下費用,每月400元。

老胡一下子傻了眼,自己每月的工資是43.5元,兩年後漲工資了,到了52.5元,加上妻子的工資每月還不到100元。

那天,胡厚培不知道自己是怎樣從校長辦公室走出來的,他只是覺得天忽然陰暗了下來,大地在腳下旋轉。

舟舟不停地在旁邊問父親:「我什麼時候能來這裡玩?」胡厚培看了眼兒子,不知怎麼回答他。

回到家後,老胡對妻子說:「無論如何我們也要讓舟舟學習,學校進不了,我自己教他!」

從那時起,胡厚培就帶著兒子到武漢歌劇院活動。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大院子代表了武漢的藝術水準。在這裡,居住和走出過一大批優秀的藝術家,其中就有著名表演藝術家謝芳。

在這所藝術氛圍濃厚的大院子裡,舟舟魔幻的人間命運,開始書寫。

武漢歌劇院的人們,對舟舟很是照顧。那是八十年代,人與人之間的關懷,是純粹的。

舟舟長期和藝術家們待在一起,他熟悉這裡所有的排練房、化妝室和排練廳,且從不搗亂。

在當時,恐怕沒有人像舟舟這樣,把自己的整個童年和少年時代都安排在排練廳裡。

音樂是有魔力的,音樂可以吸引著舟舟這樣的孩子,日復一日地陶冶自己,自由自在地生長。

1984年夏天的一個上午,武漢歌舞劇院像往常一樣,樹枝輕輕地擺動著,陽光透過樹葉照在劇院的土地上。

這一天,看似普通,但對於舟舟來說,卻有著超乎尋常的意義。

舟舟在胡厚培同事的起鬨下,第一次上臺表演指揮《卡門》。

在眾人的眼光中,只見他認真地看了一眼樂譜,然後用右手輕柔地舉起指揮棒,果斷地划起了一道線。

他兩隻手有節奏地抖動著,神情嚴肅,可那張臉又分明是一張憨態可掬的臉。

最有意思的是,舟舟的指揮中有一個明顯的多餘動作,時不時地用左手去推一下鼻梁。也許是一直以來的耳濡目染,他惟妙惟肖地將樂團指揮張起的樣子模仿了出來。

他的這個動作,恐怕是唯一不了解舟舟歷史就無法看懂的一個動作。

《卡門》序曲的樂聲在排練廳裡迴蕩,飄揚在劇院上空。舟舟兩手不斷地揮動著,一招一式,都是張起的架式。屋子裡的人都看呆了,包括胡厚培。

一曲終了,大家才醒過神來。在眾人疑惑不已的目光裡,舟舟戀戀不捨地走下指揮臺,又坐到了他的椅子上。

胡厚培恍若在夢中一般,「這是我兒子舟舟嗎?這真的是舟舟嗎?」

這一年,舟舟才6歲。

自從這次指揮之後,舟舟就在心裡把自己當作了真正的指揮。

第二天的行動,驗證了這一點。這天晚上,胡厚培與妻子決定給舟舟以物質獎勵。

他們來到商場,面對琳琅滿目的食品櫃,愛吃鍋巴喝可樂的舟舟竟然破天荒地搖了搖頭。胡厚培問舟舟:「你到底要什麼?」

舟舟擲地有聲地吐出來三個字:

「指揮棒。」

回家以後,胡厚培找來一根木筷,將前面部分削尖,又找來黑膠布,將後面一層一層地纏上,一根指揮棒就做好了。

那時的胡厚培,不會想到,這根木筷會給兒子日後的人生掀起驚濤駭浪。

紀錄片旁白說:「舟舟是一個喜歡完美的人,儘管他自己並不完美。」

每次上臺演出前,他的準備工作都做得一絲不苟。

舟舟是一個沒有任何功利色彩的人,只要給一個樂音,他就能劃出一條美麗的弧線。儘管這種美好,無人喝彩。

浪漫主義是舟舟性格旋律中的基調,他有時候像個詩人,有所不同的是他比抽象派更抽象,比朦朧派還朦朧。

誰也未曾想過,1997年紀錄片《舟舟的世界》在湖北電視臺播出後,引起了極大的反響。隨後,中央電視臺也播出了這部紀錄片。

圖片來源:紀錄片《舟舟的世界》

德國、法國等國的電視臺也紛紛買下了這部片子的播出權,不同國家、民族、種族的人,為片中的這個中國年輕人欣喜、唏噓、感動、落淚。

20歲的舟舟,紅了。

1999年1月22日,中國殘疾人藝術團邀請舟舟參加在北京保利劇院舉辦的新春晚會。

這是舟舟首次登上真正意義上的大舞臺,配合他的是中國歌劇芭蕾舞劇院交響樂團。

上臺前,胡厚培非常緊張,心一直怦怦直跳。舟舟似乎並不緊張,快要登臺了,他冷不丁地來了一句:「會有人給我獻花嗎?」

舟舟上臺了。

他朝所有觀眾鞠了一躬,像一個真正的指揮那樣。

接著,他的指揮棒一亮,這時胡厚培才想到舟舟手裡拿的還不是真正的指揮棒,而是他用筷子為兒子做的一根指揮棒。

此刻,舟舟茫然的目光立即變得炯炯有神起來,仿佛有什麼東西在瞬間抓住了他的靈魂。

在臺下千千萬萬雙目光的注視下,他終於抬起了手,將父親親手用筷子做的指揮棒向樂隊一伸,有節奏地抖動著。

黑色的燕尾服在他身後飄揚著,他的臉上流下了汗珠。

舟舟的神情虔誠而又莊重。在他這裡,沒有世俗的薰染,沒有功利,有的只是藝術。

臺下的人們被他所感染,有人在流淚,有人眉頭緊鎖,目光緊緊地盯著他。

那首《瑤族舞曲》其實並不長,只是短短的不足三分鐘的時間,但臺上臺下的人們如同經歷了漫長的一生,經歷了一個世紀。

在這裡,沒有兒時的羞辱,也沒有旁人的輕慢與歧視。張以慶改變了舟舟,舟舟也改變了張以慶。

胡厚培坐在臺下,淚水從他的眼眶中奔湧而出。他不是一個脆弱的男人,二十年的艱苦歲月,他都沒流過一滴眼淚。

此刻,時光已經在他的兩鬢塗上霜雪,在他的臉上刻上斑斑痕跡,他卻哭了。

胡厚培默默地在心中記住了這一天:

1999年1月22日。

因為他知道,舟舟是永遠都記不住這樣複雜的數字的。

首場演出後,中殘聯主席鄧樸方與舟舟緊緊相擁,大聲而激動地說:「一切生命都是偉大的。」

那年,舟舟21歲。

演出成功後,全國各地的媒體紛紛報導了舟舟的演出盛況。

這個患有「唐氏症候群」的孩子一夜之間成為「天才指揮家」,被拉到了公眾面前,接受各種各樣的目光。

一時間,在北京、武漢、廣州、拉薩……舟舟成為了社會的焦點。他在各大城市掀起了一陣狂潮,場場熱烈。

2000年8月29日,22歲的舟舟赴美前指揮現場

武漢市殘聯甚至提出為舟舟在市民廣場塑一座銅像,但被胡厚培謝絕了。

2000年8月29日晚,中殘聯藝術團受邀訪美演出。

時年9月,舟舟跟隨藝術團飛往美國。

美國邀請舟舟在紐約等城市演出,最高待遇是世界級音樂殿堂卡耐基音樂廳,樂團是美國十大樂團之一的辛辛那提交響樂團。

那時,中國藝術家的面孔還從來沒有在卡耐基舞臺上出現過。

胡厚培認為,這是兒子一生中的高光時刻。他說:

「作為一個樂手,一輩子在全國各地進行著演出,做夢也不敢想像自己能在世界頂級的音樂廳內演出,可我重度智殘的兒子卻做到了。」

2000年的中國,對於普通大眾而言,大型交響樂的表演還十分高雅而陌生,指揮手更是神秘的存在。

在這樣的年代,智力殘障的男孩進入最高級別的樂團演出,他本人明顯的外形特徵和專業的樂團演出形成的巨大反差。

在媒體大肆宣揚的熱潮之下, 舟舟成了紅遍世界的「天才指揮家」。

而胡厚培卻很反感這個稱呼,因為身為專業低音提琴手的他深知,雖然舟舟的樂感很好,但他壓根就不懂什麼指揮,也缺乏樂理訓練,稱不上真正的指揮,更不是天才。

他曾在媒體上坦誠地表示:「感謝大家陪舟舟玩。」但當時的主流媒體一陣狂熱,根本沒人理會胡厚培的發聲。

在被網際網路裹挾,流量大行其道的時代,人們變得無限懶惰和淺薄,往往熱衷於製造爆款,也很善忘。

美國之音,一向攻擊中國的人權,說從舟舟的身上,看到了中國社會的進步,看到了中國人生存狀況的改善,看到了中國殘疾人社會地位的提高。

在各國演出後的舟舟榮譽加身。與劉德華、施瓦辛格同臺已成為家常便飯。

舟舟與劉德華

幾年時間舟舟變得家喻戶曉,一場演出出場費最高達到3萬元。2007年,舟舟一共參演168場音樂會。

他人生的輝煌已經達到了頂點,質疑的聲音也隨之而來。

有指揮家和音樂人反對將舟舟稱為「天才指揮家」,說舟舟的指揮不過是一種舞蹈。

父親胡厚培也表示:

「從一開始,我心裡就非常清楚舟舟不是天才指揮家,但你不得不承認,他的樂感很好,他的表演很有感染力。那時,鋪天蓋地的報導都在誇舟舟,舟舟到哪演出都能給別人帶來快樂,我不想破壞這個氣氛。」

然而常識與邏輯被棄置一旁,反對和質疑的聲音被迅疾淹沒。

當時的社會大環境需要舟舟,他是一張好牌。可是狂熱之後,舟舟又該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

這個問題,大眾當然不會去思考,媒體更不會,會為之思考的只有舟舟的父親胡厚培。

那幾年,舟舟的商業價值,支撐改善著一家人的生存狀況。舟舟演出掙了錢,母親得以接受化療,家裡還買上了新房和車。

直到2006年,舟舟的母親去世。

也是在那一年,藝術團給舟舟安排的演出越來越少,有人想為舟舟成立同名樂團「舟舟交響樂團」,為他開出月薪4.8萬元。

盛名之下,事情漸漸開始扭曲變形。

向舟舟拋來橄欖枝的人,大多不懂藝術,甚至為了利益任意削減樂團的人數,他們將至少60人的交響樂團砍至28人,但在印有舟舟照片的大幅海報上宣傳這場演出是「大型交響樂」。

胡厚培氣憤不已:「他們這是在敗壞舟舟,也是在敗壞他們自己。」

老胡不想讓自己的兒子淪為商品,他決定拿出全部積蓄,接下樂隊自己幹。

這一年,舟舟30歲,胡厚培67歲。

可惜從2008年開始,演出就開始走下坡路。看舟舟演奏的人越來越少,而胡厚培一直堅守著樂團48人的底線,咬牙撐到了2013年,最終被迫關閉。

舟舟沒那麼複雜,就像從前他並不明白「天才指揮家」意味著什麼。他只知道,沒人再笑著給他獻花,父親也越來越蒼老。

2016年,舟舟得了肺癌。經人介紹,胡厚培帶著兒子南下來到空氣更好的深圳,在一家中醫院讓舟舟接受治療。

十個月後,舟舟奇蹟般地痊癒了。

這期間,深圳低山村的一家殘疾人藝術團籤下了舟舟,給舟舟和父親安排的宿舍在距離地鐵終點站兩公裡的小村莊裡,10平方米的房間解決了父子倆的衣食起居。

儘管生活拮据,但胡厚培為了讓兒子好好吃飯,每天都拖著中風的腿腳堅持走三十多分鐘的路,買菜給舟舟做飯。

圖片來源:南方+

舟舟喜歡吃肉,胡厚培就給他開小灶,紅燒雞塊、炒排骨、蒸鱸魚……

隨著年齡的增長,胡厚培覺得兒子「長大了」。

2019年初,胡厚培中風後,舟舟承包了所有的家務活,「我會洗碗、拖地、倒垃圾,我還要演出賺錢,照顧爸爸。」

圖片來源:南方+

胡厚培想過帶舟舟回老家武漢,但舟舟不樂意。他喜歡待在殘疾人藝術團裡生活。在這裡,他不會自卑,也活得熱鬧。

更多時候,舟舟一個人站在舞臺中央,聽著伴奏帶裡的歌曲,揮舞雙臂,動作卻不如從前利落乾脆。

他只是不適應深圳炎熱的天氣,偶爾也會跟從北京來的夥伴說:「我想回北京。」

圖片來源:深圳晚報

胡厚培的內心曾有過失落感,但後來也就釋懷了,自己的兒子不過是個凡夫俗子。

他只是沒有想到,曾經自己用筷子做的指揮棒,會在日後掀起一場曠日持久的風暴,把智障的兒子送到巔峰又落回凡塵。

如今,他只求日子過得安寧。

現在冷靜下來,胡厚培覺得那些年的事情都是不該發生的事情,一個殘疾人曾那樣轟動世界,多少有些魔幻。

在曾經最為狂熱的那些年,他就說過舟舟不能稱之為指揮,只是沒人理會。

舟舟如今已過不惑之年,有了幾絲白髮,低垂的眼角伸出皺紋,體態發福,只是心智依舊是個孩子。

圖片來源:深圳晚報

曾經的「天才指揮」,被世人遺忘,只有父親胡厚培一直陪伴左右。

可對於舟舟來說,他不理解這個社會變了,不理解屬於自己的時代已成為過去。

二十年過去,泡沫破了,只留下些水跡浸染在舟舟的記憶裡。打開自己往昔演出視頻,看到有人給自己獻花的影像,會讓他抱著父親落淚。

曾經武漢歌劇院的小環境造就了他,後來社會的大環境需要他。

在智商只相當於3歲孩童的舟舟那裡,他無從知曉關於自己的種種爭議,他只記得從1999年那個春天開始,鮮花與歡呼洶湧而來,後來突然就消失不見。

每個人都構成別人世界的一部分,身患唐氏症候群的人與所在的家庭,是社會最困難的所在。

20年來,相伴舟舟左右的父親,今年已經80歲了,頭髮已然花白。

「再給我十年時間吧。我是要先走的,我走了之後誰來照顧舟舟呢?」成為如今胡厚培心中最大的難題。

在舟舟最受追捧的那幾年,有女孩表示願意嫁給舟舟,照顧他一輩子。老胡依然拒絕了。他說,不管對方多麼情願: 「這都是不人道的。」

舟舟被時代塑造,也被時代冷落。

20年前的走紅,來得生猛又狂熱,如同他們退卻的速度。始終清醒而深愛著舟舟的人,似乎只有他的父親。

面對所有喝彩聲,胡厚培只說過一句話:「謝謝大家陪舟舟玩。」

胡厚培覺得自己這一輩子大部分是不幸,但總的來說還算幸運。

即使風光不再,父親胡厚培覺得一切已經足夠。對於大多數患有唐氏症候群的孩子來說,舟舟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

舟舟還是那個舟舟,時代已不再是那個時代。

對於舟舟而言,人生就是一場漫長的童年。等待他的,是巨大的寂靜與悶熱的夏天。

那只在1984年被父親用黑色膠帶粘起來的指揮棒,將陪伴他走完一生。

相關焦點

  • 劉德華和鄭伊健迥異的人生,我相信了「性格決定命運」|百家故事
    #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跟還在奮鬥的劉德華相比,鄭伊健可謂是早早的享受上了「退休」生活。劉德華的資產跟鄭伊健比起來,只多不少,為什麼他到現在還這麼拼?大概這就是人生的境界和選擇的不同。努力打拼固然好,逍遙天地間也不差。咱們中國人講究「命數」,背後是每個人的人生信條和堅持的呈現。就像劉德華和鄭伊健截然不同的選擇。
  • 天才倒下的 背後,有怎樣的故事丨百家故事
    #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兩人都是烏克蘭猶太移民,由於政治和宗教迫害逃離烏克蘭,決定在紐約定居。西迪斯是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只要結合鮑裡斯和莎拉的基因,我們知道他們的孩子必須有才華和靈活,但他們不滿意這一點。他們想要的是天才!02鮑裡斯認為,人類的大腦和肌肉一樣,可以被培養和訓練。
  • 著名「智障天才」金·皮克逝世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障天才」金·皮克(Kim Peek),因心臟病發於12月19日在美國鹽湖城去世,年僅58歲。 皮克天生智障,患有罕見的腦部缺陷,但卻擁有非凡的記憶力,甚至可以過目不忘。腦部掃描顯示,他沒有胼胝體(corpus callosum),使得其兩個腦半球合二為一。 20世紀80年代,好萊塢以他為藍本拍攝了電影《雨人》(Rain Man),上映後引起轟動,皮克也因此走紅。
  • 那一年,周杰倫23歲,劉德華39歲。|百家故事
    #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作者 | 不一圖片來源:同一首歌2000年1月27日,北京工體。《同一首歌》第一期正式開唱。一群「神仙」帶著他們的音樂作品,走上了舞臺。
  • 槓精迷惑發言|百家故事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 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寫在最後:每個槓精都是阿基米德的後代,是樓下小區健身房的常客,為抬槓而生,為氣死你而活。他們活躍在你身邊各個角落,自帶一秒鐘讓你氣炸的buff加成,遇事就槓,能槓就槓,槓上加槓。你朋友圈發個自拍,他說你是P的;你朋友圈不發自拍了,他說你是不是整容失敗了;你關掉朋友圈了,他說你是不是原地去世了......
  • 《最強大腦》現「數學天才」 曾被診斷為「智障」
    根據網友提供的線索,四年前報導周瑋的這期《走近科學》名為《智障少年的速算天分》,當時18歲的周瑋被節目組帶到了北京中央教育科學研究進行檢測。專家們對周瑋進行了韋氏兒童智力測驗(6-16歲階段),發現只要跟知識面和理解相關的題目周瑋都做不了,比如國慶節是哪一天?電燈是誰發明的?如果在商店裡拾了別人的錢包你會怎麼辦?……周瑋都很茫然地回答「不知道」。
  • 從「智障兒童」到「天才指揮家」,智商只有5歲的舟舟,現狀如何
    他十分好奇在胡一舟身上發生的事情,之後就創辦了一個節目《舟舟的世界》讓更多的觀眾了解到了胡一舟的故事。所有的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因為這部紀錄片,胡一舟可以說是成為了一個名人,得知胡一舟的故事之後覺得非常的震撼。
  • 2020做一個受《寵愛》的人,講訴你身邊的萌寵故事|百家故事
    #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電影《寵愛》由6段人與寵物的故事構成,有的沉重、有的傷感、有的更重要的是講訴人與人之間如何相愛;而我更喜歡的是那一段妙趣橫生人與豬的故事!李響(鍾漢良 飾)是從事金融工作的高管,收入不菲、可謂是功成名就。
  • 四大天王劉德華的成功,離不開身邊人的幫助,用女兒名字紀念舞伴
    劉德華是娛樂圈中的四大天王之一,他的優秀成績離不開所有人的幫助,即便是一個天王巨星,如果沒有人在身邊暗自幫助他,估計他的成就也不會這麼大。其中劉德華的御用女伴,默默陪伴的故事很多人都非常感動。自從這個女孩子成為了劉德華的御用舞伴之後,相守十六年從未離開過,一直默默的奉獻著自己的才藝,所以說劉德華也比較感謝,也為之感動,甚至還用自己女兒的名字來紀念。
  • |百家故事
    #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圖片來源:網絡作者丨山野今天要寫的這個人,很牛。李誕說他是自己入行的偶像。「他怎麼每句話都那麼好笑,說的話又那麼荒唐,又總有道理。
  • 雲南哈尼族的梯田,是一幅存世千年永不褪色的自然畫卷|百家故事
    #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huoke 迷攝俠雲南的風景不止有美麗的春夏,有美麗的銀杏,有美麗的古鎮和山水,它秋冬之際的梯田,更是藏著令世人驚豔的美。圖1、圖2丨 老牛659二十年前,法國一位攝影師在元陽拍攝的老虎嘴梯田,就曾徵服了世界,被譽為當年的世界七大自然景觀之一。圖1、圖2丨 無名指為誰空著當你真正面對那夢幻般的光影時,你定然會為之驚嘆。
  • 夫妻旅行環遊日記:我和她一起潛水,水母就在身邊……|百家故事
    #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文中圖片來源 網絡作者 | 不一「我們到了三亞的時候,我和他還下海遊泳了,在海水裡頭我戴了遊泳鏡,那些小的水母在我們身邊,特別好看,像小降落傘似的。」
  • 這個捧紅林憶蓮的男人,讓黃磊放棄了唱歌|百家故事
    #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作者丨不一1985年,那場史無前例的LIVE AID拯救生命演唱會後。在大洋彼岸,深受感動的羅大佑、張艾嘉等人決定模仿《We Are The World》群星為公益而唱的模式,創作一首屬於華人的公益歌曲。
  • 金雞獎頒獎晚會,劉德華坐陳道明身邊,周冬雨沒和易烊千璽坐一起
    第33屆金雞獎頒獎晚會在廈門舉行,眾星雲集,星光熠熠,港臺明星貌似只有劉德華參加,而且劉德華主演的《人潮洶湧》將在明年大年初一公映。劉德華已經59歲,即將迎來60大壽,看起來還是非常年輕,和身邊的肖央相比也差距不大。
  • 大俠「喬峰」和亡妻的愛情童話故事裡,還有一個劉德華
    1981年,劉德華去考無線的藝員培訓班。報名當天,看到一個翩翩青年過來發表格,這個從村屋趕來參賽的小子心想:連發表格的人都這麼帥,這下沒希望了。劉德華多慮了,兩年後,他和這個發表格的青年將和未來影帝梁朝偉、苗僑偉和令翁美玲為情自殺的湯鎮業一起,組成無線五虎。這個發表格的青年,就是黃日華。
  • 劉德華的愛情故事
    時隔多年,劉德華已步入婚姻殿堂,關之琳卻孤身一人已步入婚姻殿堂。當劉德華和鍾楚紅一起在1985拍攝《獵鷹計劃》時,他們成了朋友。劉德華說鍾楚紅是做妻子的最佳選擇,因為她總是給人一種很舒適,非常溫柔的感覺。鍾楚紅已經是名花有主。
  • 民國才子求愛不成,毅然出國,結果女方開始倒追|百家故事
    #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參評獎項:以史為鑑·歷史精品故事獎與夏鼐、吳晗和錢鍾書並稱為「清華文學院四才子」之一的張蔭麟,在大眾之間的知名度,雖然是最末的,但也掩蓋不了他登峰造極的才華。
  • 評價劉德華不算是歌手,華仔紅這麼多年可不只是靠唱歌
    在楊坤看來,劉德華嚴格意義來說並不算是歌手,他的演唱會之所以會如此火,是因為他塑造了很多好形象,在舞臺上,劉德華用自己的演技讓觀眾們在看演唱會時回想起他曾經扮演的眾多角色。 此前蔡國慶也曾評價過劉德華,他直言劉德華的唱功有問題,結果招來了很多網友的攻擊。 那麼,劉德華真的不算是歌手嗎? 對於劉德華的唱功,有些人覺得中規中矩,也有人覺得一般。雖說意見不一,但聽劉德華的歌, 會有一種親切感。
  • 劉德華:因為不要臉,所以我成功
    第二次,2003年,王寶強跟劉德華拍《天下無賊》,王寶強剛一見到偶像劉德華就激動得下跪行禮,劉德華也連忙單膝下跪還禮。當時,王寶強只是個新人,而劉德華則是巨星。第三次,2008年,汶川地震,劉德華在香港發起了「演藝界512關愛行動」義演,有500多藝人參與演出。這次慈善活動募得了3000萬善款。
  • 「殺手」劉德華和「龍套」肖央互換身份,引出一個荒誕喜劇故事
    近日,電影《人潮洶湧》發布「互唱神曲」爆笑短片,劉德華與肖央在短片中延續電影《人潮洶湧》中的設定,繼續互換身份,分別唱出對方的經典「神曲」,展現兩位演員幽默和默契。《人潮洶湧》由劉德華監製,饒曉志導演,劉德華、肖央、萬茜領銜主演,將於2021年大年初一正式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