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谷資本鄭雨林因工作過度勞累逝世,31年的企服經驗值得借鑑 |...

2020-12-11 獵雲網

昨日晚間傳來一則訃告,銀杏谷資本合伙人、銀杏海基金創始合伙人、協創黑馬基金創始合伙人鄭雨林先生,因工作過度勞累,於11月30日凌晨在家中突發心源性疾病逝世,終年55歲。

過度勞累而引發猝死,這個詞太頻繁出現在創業者身上,甚至趨於年輕化,33歲遊戲公司總裁張旭過勞死、大特保CEO周磊倒在辦公室、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因突發心肌梗塞逝世、御泥坊前董事長吳立君過勞死,享年36歲……

除了創業者外,表面光鮮亮麗的金融圈同樣是過勞死的高發人群,工作壓力大、長期腦力勞動、生活不規律、缺少運動等「三高」人群在金融圈比比皆是。

就去年一整年,金融圈中從基金經理到私募老總,從投行員工到券商董秘相繼傳出噩耗,這些人中,年齡最大的也不到60歲,最小的還不足30歲。用信念支撐身體奮力工作的同時,健康的身體也十分重要,信念可以撐住一時,但只有健康的身體,才能堅持到功成名就的時刻。

訃告的後半部分,用最平靜的語言,講訴了鄭雨林一生的職業生涯。鄭雨林曾任用友軟體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中軟總公司應用軟體部經理,賽迪投資公司CTO。

但這僅僅是外界所熟知的鄭雨林,卻不是鄭雨林心目中的自我介紹和定位。11月初,鄭雨林在接受採訪時談到,自己的經歷就像是阿甘,不被生活中的各種變數所影響,勇於追求生命本真,活得純粹天真。

而這段話也十分恰當的訴說了他的職業生涯,在前半場走上了金字塔的頂端,因為天真,因為純粹,在下半場果斷從零開始,作為產業投資人,繼續一個人的朝聖。

用友前高級副總裁鄭雨林:用友從財務軟體轉戰EPR市場,邁向國際的見證者

擁抱變化,是鄭雨林形容自己決定離開產業,轉戰投資人行動的標籤之一。

2018年的時候,鄭雨林在採訪中曾經回憶自己的29年的職業生涯,17年在用友度過,而2016年離開用友,籌備銀杏海基金,開啟投資生涯。

網際網路的記憶更多的停留在鄭雨林在用友的時期,用「鄭雨林」作為關鍵詞搜索,從第二頁開始,鄭雨林所有的頭銜,都是「用友高級副總裁」,17年的職業光陰,換來的是,對用友高級副總裁鄭雨林的肯定。

20世紀初,鄭雨林還是以用友產品發展總監的身份出現在媒體報紙上,而那時的鄭雨林,面對採訪,談的更多是用友從一家專業的財務軟體公司轉向EPR市場的理由。2003,是用友轉型的關鍵年,鄭雨林對轉型中的用友在採訪文字中的字裡行間隨處可見,但作為對外發聲的鄭雨林告訴公眾的,更多是用友向EPR的信心和決心,市場在變,軟體公司同樣需要變,「變是軟體公司永恆的特色。」

轉眼十年,鄭雨林在用友從產品發展總監晉升到高級副總裁,從教育受眾EPR市場到開始談論EPR向雲應用平臺轉移的趨勢。而那時的雲計算在中國才剛剛起步,幾乎每一次,都是站在時代的前沿,看準時代的風口,迎風而上。鄭雨林的獨到的眼光也為用友一次又一次的轉型保駕護航,從國內市場跨向國外市場,從亞太市場擴張到歐美市場,用友走過的每一步路,都留下了鄭雨林的身影。

求新求變,尋求突破,鄭雨林也一直堅持踐行的觀念。10年的鄭雨林一直強調的一個觀點是,中國企業的信息化,而5年後,當人工智慧、大數據等一批新型技術的出現,再一次推動產業變革之時,鄭雨林又開始強調數位化。

2015年的鄭雨林在一次論壇中說道:「寧可死在網際網路化的路上,也不要在傳統世界裡活著。」而這一次,在數位化的道路上,鄭雨林拿出來態度,跳出舒適圈,走下產業的山頂,開始登投資的山,並決定投資產業。

2016年,鄭雨林離開用友,創辦銀杏海基金,幹起了早期投資的活。對於已經年近半百鄭雨林來說,從零開始,深入一線,無疑是個體力活。鄭雨林在一次採訪中透露,「2016年,我看了300個項目,年飛行100次,有點後悔了。」但後悔並不代表放棄,出差、看項目鄭雨林不比團隊中的80後、90後差。

對待工作,鄭雨林就像是一個虔誠的信徒,而這一次,這位虔誠的信徒倒在了他心目的「佛」前,回頭來看,這31年的工作生涯,對外,他做到了眾人眼中的成功,對內,不斷地超越與成就自我,無疑給自己的職業生涯拿到了滿分。

投資人鄭雨林:企業服務賽道投資專家

數位化與信息化選擇,是鄭雨林轉型VC後,第一次給創業者的回答,只投數位化,是他所堅持的。

「我只投數位化時代的科技創新,而不投信息化時代的企業,如人力資源領域1.0管理工具和2.0網際網路招聘就屬於信息化時代,3.0是用科技改變人力資源(如我們最近投的機器人招聘項目)。雖然有些行業因為發展不均衡會出現1.0、2.0、3.0共存的情況,但臨界點來臨時,信息化就會被替掉。」鄭雨林談到。

在鄭雨林看來,信息化和數位化的不同,在於對智能化的把握,對實時信息的把控。鄭雨林具體談到三點,第一,信息化屬於流程驅動,而數位化是數據和算法驅動,比如CRM是流程驅動,而數字營銷是消費者數據驅動;第二,信息化是記錄系統,屬於事後分析,而數位化是實時系統,通過算法處理系統數據來創造價值;第三,信息化屬於管理系統,強調管控,而數位化屬於生產力系統,要節約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

因此,在具體看投資項目時,鄭雨林偏向於能夠探索未知,具有客戶價值且能夠實現技術創新,產品落地的企業。

數位化採購解決方案提供商商越就是鄭雨林堅持投數據化企業的典型代表,從天眼查信息看,商越的三輪融資都有銀杏谷的身影。據了解,商越主要是通過智能採購中臺,採購SaaS應用與配套服務,幫助客戶快速搭建專屬網際網路採購平臺,實現企業採購轉向在線化、透明化、數位化轉型,提升效率,降低採購成本。

除了看重商越將數位化作為業務底層邏輯的特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商越創始團隊來自於阿里。

而圍繞阿里雲做投資,是鄭雨林第二個堅持的投資理念。而在其中的故事,仍舊離不開鄭雨林的用友背景。

鄭雨林曾公開談論過,在他決定出來成立基金做投資的前後,他此前在用友的下屬,後來去了阿里工作,給他介紹了一個投資人,而這個投資人,成了鄭雨林日後非常重要的合作夥伴——銀杏谷資本創始人陳向明。

據了解,銀杏海依託於銀杏谷資本,後者有專業的運營團隊、完整的管理體系以及豐富的產業資源,給銀杏海提供各種支持。

和阿里雲生態合作,圍繞阿里雲生態做投資,幾乎是和籌備銀杏谷同時決定的,在杭州和陳向明的那頓飯局,定下了銀杏海日後三年的基本基調。鄭雨林將阿里雲跟各行各業融合發展比做以「水電煤」 的形式深入到所有行業架構裡面,與其融合,為其賦能。

數位化浪潮之下,圍繞阿里和騰訊,做好投資布局,「這兩家公司相當於工業革命早期的石油公司、鐵路公司。我們不會去投石油、鐵路,但可以投資構建在石油、鐵路基礎上的商業場景和細分領域,比如新的紡織機械、食品加工等。」鄭雨林談到。

成立不到三年時間裡,銀杏海就圍繞阿里和騰訊生態企業投資了近20個項目,還投資了和阿里雲業務相關的TO B的企業 。「目前,這近20家企業讓銀杏海年帳面浮盈IRR達到80%。」鄭雨林在一次採訪中說道。

圍繞TO B投資,鄭雨林還有另外一個關注的重點,工業科技。「工業科技比企業服務慢一點,路徑更難一點,技術要求也更高,但機會更多且碎片化。」談到對待工業項目的投資邏輯,鄭雨林用「3+3+3」來形容,第一個「3」代表工業的端:工業機器人、智能設備、邊緣計算,第二個「3」是工業大數據、工業視覺、工業軟體,第三個「3」是平臺的三類公司。

「除了平臺類,我們在前兩個『3』上都有布局。無論是企業服務還是工業科技,我們都不是按照行業去投,而是按功能和場景去投,具體在工業科技上,我們用3+3+3的邏輯形成點線面的覆蓋,有了第一個『3』才能有第二個『3』的服務場景,有了好產品和服務才能形成平臺。從團隊來看,要有技術、有工業背景、運營能力還要強。」

對於平臺類企業,鄭雨林認為,創業者一定要先找到一個場景,把那個場景的服務做起來,然後再慢慢搭建平臺。沒有場景,平臺就沒有價值。

在工業科技的布局上,銀杏海所投項目包括博雅鴻圖、潘帕斯(Fintech)、蘑菇物聯、博創聯動、億可能源、迦智科技、揚天、UMR、數之聯、雲天半導體等。

鄭雨林的眼光,也一直被市場所認可,近期蘑菇物聯,博創聯動等企業都拿到了新一輪的融資。

從產業內到投資產業,鄭雨林用了近20年的時間積累,然後用了5年時間爆發,「厚積而薄發」,鄭雨林在企業服務的賽道上從未離開,他只是,換了種方式,告訴大家,他做了哪些事情,印證了什麼觀點。

參考資料:

《對話銀杏谷資本鄭雨林:IT從業30年,讓我堅持不投信息化時代的ToB企業》 捕手志 李曌

《銀杏海鄭雨林:一個非典型的投資人的崛起之路》 李夜

1、獵雲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轉載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繫官方微信號進行授權。

2、轉載時須在文章頭部明確註明出處、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連結。如轉自獵雲網(微信號:

ilieyun

)字樣。

3、獵雲網報導中所涉及的融資金額均由創業公司提供,僅供參考,獵雲網不對真實性背書。

相關焦點

  • 投資圈又一噩耗,投資大佬因工作過度勞累逝世,終年55歲
    又一個投資人因為因工作勞累,突發心梗去世。55歲投資人不幸過勞死據黑馬基金微信公眾號消息,銀杏谷資本合伙人、銀杏海基金創始合伙人、協創黑馬基金創始合伙人鄭雨林先生,因工作過度勞累,於11月30日凌晨在家中突發心源性疾病逝世,終年55歲。
  • 一天之內兩條噩耗:55歲投資大佬過勞逝世,37歲基金部門...
    昨日金融圈傳來兩條噩耗,55歲的投資大佬,銀杏谷資本合伙人鄭雨林因為工作過度勞累不幸逝世,37歲財通基金量化投資部負責人徐益鋆突然離世。事實上,過度勞累而引發的猝死,在白領精英中並不罕見,甚至趨於年輕化,33歲遊戲公司總裁張旭過勞死、45歲大特保CEO周磊倒在辦公室、44歲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因突發心肌梗塞逝世、御泥坊前董事長吳立君過勞死,享年36歲……這一個又一個的悲訊傳來,著實令人痛心,同時也再次敲響警鐘,喚起每個正在快節奏忙碌工作的人對自己身體健康的關注
  • 噩耗頻傳:年內多位金融圈人士因病辭世 履歷光鮮背後代價不少
    11月30日,財通基金、黑馬基金接連發布訃告,財通基金量化投資一部投資經理徐益鋆,銀杏谷資本合伙人、銀杏海基金創世合伙人、協創黑馬基金創始合伙人鄭雨林均於近日離世。事實上,今年以來,金融圈悲訊不斷,多位業內人士因工作過勞致病辭世。有業內人士感慨,金融行業確實比一般行業壓力大,但也需要正確看待壓力,建議保持更為良好的心態,不要急於求成,要把人生看成長跑。
  • 銀杏谷資本總裁陳向明:極端場景凸顯「在線」價值
    本期對話嘉賓:銀杏谷資本總裁陳向明如果說2003年的「非典」對於社會經濟有哪些「間接貢獻」的話,那麼無疑是促成了C端消費者對線上零售的無限想像。而17年後再一次突如其來的緊急狀況,則是讓企業端和政府端對於「在線生態」這樣一個新物種,形成了顛覆性認知。作為持續聚焦數字經濟領域,同時在城市大腦、新零售、工業數位化、農業智能化等領域推進了一系列成功投資的資深創投人士,銀杏谷資本總裁陳向明認為,在疫情這樣的極端情況下,影響經濟的其他變量被弱化,「在線」的價值更加清晰。
  • 2020創投「時與勢」銀杏谷資本總裁陳向明:極端場景凸顯「在線」價值
    本期對話嘉賓:銀杏谷資本總裁陳向明如果說2003年的「非典」對於社會經濟有哪些「間接貢獻」的話,那麼無疑是促成了C端消費者對線上零售的無限想像。而17年後再一次突如其來的緊急狀況,則是讓企業端和政府端對於「在線生態」這樣一個新物種,形成了顛覆性認知。作為持續聚焦數字經濟領域,同時在城市大腦、新零售、工業數位化、農業智能化等領域推進了一系列成功投資的資深創投人士,銀杏谷資本總裁陳向明認為,在疫情這樣的極端情況下,影響經濟的其他變量被弱化,「在線」的價值更加清晰。
  • 警察連續工作猝死 因勞累過度引發心臟病猝死
    警察連續工作猝死 因勞累過度引發心臟病猝死時間:2015-08-03 23:21   來源:華商報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警察連續工作猝死 因勞累過度引發心臟病猝死 29歲民警連續值班突發疾病去世 監控顯示其搖晃20秒後倒下 四川在線消息(四川在線記者 張銳)20秒,搖搖晃晃的楊星最後還是倒下了
  • [關聯交易]用友網絡:關於參與投資設立銀杏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暨...
    公司擬與鄭雨林、浙江銀杏谷投資有限公司共同投資設立銀杏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公司出資額為500,000元人民幣,佔銀杏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10%股權。. 公司於2016年4月18日召開公司第六屆董事會第三十四次會議,免去鄭雨林的高級副總裁職務。
  • 女演員因勞累過度片場去世,一生未婚無子,死後捐獻器官救活8人
    細數演藝圈中因勞累過度而致命的演員,已經遠遠不止一兩例。 其中有一位女演員,她的人生比歌手張韶涵還要悲慘,從小就懂事的她,到去世都是母親的「提款機」,以至於勞累過度猝死在片場。
  • 「過度勞累」英語怎麼說?
    overwork:(使)過度勞累,過分努力n.勞累過度;過分辛苦。I dropped with overwork.我因過度工作累倒了。過度勞累使得我更加瘦了。From then on,I no longer abused myself with short sleep, overwork, and overstudy.
  • 民警連續工作兩天兩夜 因勞累過度病發離世
    民警連續工作兩天兩夜 因勞累過度病發離世   在基層派出所戰鬥32年,一年平均要與戰友並肩抓獲涉嫌違法犯罪人員120多人,偵破刑事案件近50起,查處治安案件40多宗,調處民事糾紛50餘起,每年寫下的調查詢問筆錄就達110多份……長期高負荷工作讓英德公安局城中派出所民警劉世生身染疾病。
  • 過度勞累會引發心絞痛
    心絞痛的發病病因多種多樣,例如過度勞累、情緒激動、心臟神經官能症、急性心肌梗塞、硝酸甘油的效應、X症候群等等都會引起心絞痛的發生。  一、過度勞累會引發心絞痛  1、以體力勞累為主,其次為情緒激動  登樓、平地快步走、飽餐後步行、逆風行走,甚至用力大便或將臂舉過頭部的輕微動作,暴露於寒冷環境、進冷飲、身體其他部位的疼痛,以及恐怖、緊張、發怒、煩惱等情緒變化,都可誘發。
  • 曾為「白銀連環殺人案」嫌犯畫像的刑偵界「神筆馬良」,因連續加班勞累過度走了…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蘭州晨報據上海鐵警發布消息: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雄模範、公安部刑偵專家、上海鐵路公安局刑事偵查處一級警長張欣同志,因連續加班工作勞累過度,突感身體不適,經搶救無效於2018年10月20日19時許不幸逝世,享年58歲。
  • 她因拍戲勞累過度身亡,死後捐獻多處器官,20多年片酬被弟妹掏空
    對影星和演員而言,他們的行程往往被拍得很滿,工作都是連軸轉。特別是對演員來說,不管什麼天氣什麼時間,都可能在不停的打瞌睡,實在太辛苦了。這位演員,就是孟庭麗,她死於過度勞累,我們今天要說的那個演員。談起孟庭麗,相信不少觀眾都看過她的一齣戲。曾出演多部影視作品,雖然都是些小角色,但卻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 原31軍副軍長姚思忠因病醫治無效在廈門逝世,享年95歲
    原31軍副軍長姚思忠因病醫治無效在廈門逝世,享年95歲 福建省軍區廈門第一離職幹部休養所副軍職離休幹部、原31軍副軍長姚思忠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8年2月25日凌晨2時5分在廈門逝世,享年95
  • 王俊凱因身體原因退出湖南跨年,勞累過度,引發頭暈目眩
    通過以上文字不難看出,王俊凱是因為勞累過度導致了突發頭暈的過程,並在醫生的一系列診斷的情況下,還沒有任何的好轉,所以王俊凱工作室發布了這一則長文表示將退出今天晚上的跨年活動,就在上了熱搜之後果不其然引發了大眾的關注作為王俊凱的粉絲紛紛那表示好好照顧他,讓他好好休息等一系列關心問候。
  • 49歲女主持自曝曾帶病工作,因勞累過度血流不止,嚇壞合作夥伴
    然而,這時她偏偏接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慈善晚會的主持工作,需要去很多地方連軸工作三天,在滿滿行程中,她還得採訪來參加晚會的明星,因此忙到一天只能睡2、3個小時。本以為能順利撐過去,沒想到自己的「隱疾」卻因勞累過度,在最後一天的時候大爆發了。
  • 著名女星因勞累過度去世,一生未婚未育,去世後還能救活3人
    可能在大部分人看來,娛樂圈充滿了鮮花與掌聲,更是充滿了名與利,所以很多人都特別想成為這個圈子裡的一員,但是其實這個圈子競爭壓力也是很大的,而且工作強度也很大,在拍戲的時候他們經常是吃住在劇組,這一住就得住個一年半載,所以在娛樂圈也出現過藝人過勞死的事故,比如前段時間離世的高以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