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離開快30年了,她到底是什麼樣子?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25日電(記者 上官雲)「她永遠是那個拉著我們小孩子去玩去鬧的大孩子,永遠是那個我們不膩煩的大玩伴。」這是陳天慈對她的姑姑、作家三毛的印象。

  在新書《我的姑姑三毛》中,她寫下了很多有關姑姑三毛的回憶。有人評價,剝離開以往刻板的印象,這本書讓讀者看到了三毛最真實的一面。

  最不像大人的大人

  「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這句話曾讓很多人想起了三毛。她原名陳懋平,與丈夫荷西的感情也被不少人視作「曠世之戀」。

三毛與陳天慈、陳天恩姐妹倆。受訪者供圖

  在荷西意外離世後,她回到臺灣定居。在短短四十多年的人生歷程中,三毛到各處旅行,著有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來》等十餘種。1991年,三毛離開人世。

  提到三毛,讀者看到了三毛到各處旅行的隨性和勇氣,林青霞則說三毛是一個敏感而心思細膩的人。可是在陳天慈的眼中,姑姑三毛是一位最不像大人的大人。

  「姑姑有很多異於常人的思維。她常常問我考了第幾名,擔心我考太好,花太多時間在課本上的知識,沒有肆意地享受一輩子只有一次的童年。」陳天慈回憶。

  三毛曾為他們買了一本很厚的書《我的童年》,裡面全是白紙,還被家人嘲笑被書店老闆騙了。可陳天慈知道,姑姑要孩子親手創作自己的童年,是好是壞都是自己的。

  新書封面上,印著三毛與陳天慈的一張合影,也有一段故事。

  彼時,《橄欖樹》的作曲人李泰祥是三毛的好朋友之一。「姑姑總會把她的好朋友記在心裡。這張照片中,背景是李泰祥老師鄉下的老家附近。」陳天慈覺得,「這代表著姑姑對我們的包容,願意帶我們進入她的世界。」

三毛與陳天慈,攝於李泰祥老家附近。受訪者供圖

  書中《你才是我特別的天使》則圓了陳天慈的一個心願。有一次,陳天慈等不到晚歸的姑姑,便先睡了,滿懷歉意的三毛寫下《你是我特別的天使》,「現在我用這篇文章回應天上的她,那晚她沒有失約,她熬夜寫稿的燈光是最好的助眠神器。」

  「姑姑離開三十年了,想起來已經不會淚奔,而是淡淡的沉默。」她說,無聲的想念交織成一張破網,沒能網住每件事的記憶,只網住了姑姑留下的一種感受。

  家庭裡平凡的三毛

  如陳天慈所言,在讀者眼中,三毛是一位出色的女作家,可能還稍稍有些高冷,但在家人眼中,三毛是平凡而真實的。

作家三毛。受訪者供圖

  初次相見時,三毛身上的「洋氣」令陳天慈有些距離感,「我小時候是一個害羞慢熱的孩子,姑姑是很直接表達情感和喜怒哀樂的人,我們完全不在一個維度。」

  但在相處中,陳天慈和三毛的感情慢慢增長,她也逐漸變成姑姑在家裡的小粉絲,每天最期待的就是放學後到爺爺奶奶家中見到這位「洋姑姑」,聽她說很多走遍世界的經歷。

  不能說三毛沒有高冷的一面,但陳天慈說,她個性中調皮、幽默,甚至小女孩的一面在當時沒有太多機會被發現。當時沒有網際網路,讀者只能從她的作品裡去拼湊、想像她的個性畫像。

  「如果你在現場聽她的演講,甚至可以看到她手舞足蹈,這些都體現她個性中的趣味。」在陳天慈看來,三毛的真實是不委屈自己的真實感受,同時也尊重他人。

  她記得,姑姑也會因為繁多的演講、寫稿邀約感到為難,「姑姑更喜歡獨處看看書或寫作,加上長年背痛,承受不了太大的工作強度。」 

  荷西是真實存在的

  《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最知名的作品之一,記錄了她與丈夫荷西的生活。有段時間,陳天慈會收到許多提問,「問我三毛寫的文章是不是都是真實的?荷西是不是真實存在?」

三毛與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的家中。受訪者供圖

  她能理解上述問題,「三毛的真實就在於太真實,包括當時她在撒哈拉沙漠中生活的細節、文化磨合、婚姻相處的點滴,甚至提到了用錢上的節省計劃,這些都是真實存在的生活。」

  「小時候和姑姑相處的印象中,每當她提起這位大鬍子姑丈時,都是歡喜的,沒有悲傷。也許她不忍心影響孩子,也希望荷西在我們心中還是那個單純善良的陽光男孩。」她說。

  三毛很歡迎陳天慈的同學們來家裡玩,嬉鬧中總是會有小男孩喜歡哪個女孩之類的玩笑話,每次三毛都認真扮演情感專家的角色,即使這群孩子明天就不記得這份喜歡。

  後來等陳天慈長大一點,三毛才告訴她,當自己看到這群男孩就想到18歲的荷西,那個為愛義無反顧的男孩,眼裡充滿著希望和真誠。

  2019年,陳天慈拜訪了荷西在馬德裡的家,參觀了他成長的臥室,也從荷西家人口中得知他對三毛的痴戀:兩人總有聊不完的話題,和一般年輕人一樣互相依偎。

  「荷西對三毛來說是一個意外的港口,一個比自己小8歲的男人給了她一個最渴望的家、一段艱苦生活中平凡的愛,這份樸實正是三毛最需要的。」陳天慈說。

  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三毛

  寫作之外,陳天慈也在努力推廣三毛的作品,讓更多人了解這位女作家。

《我的姑姑三毛》。果麥文化供圖

  這個過程中,她找到不少仍然關注三毛作品的讀者;也找到了三毛當年的一些朋友,做了專訪,了解三毛與他們的故事。其中包括荷西的姐姐等等,以及很多曾在三毛書中出現的人物。

  由此,通過很多意想不到的視角,三毛筆下故事的真實性得以印證。每當在線下活動中看到媽媽帶著孩子一起讀三毛的作品,看到有些中學生因此愛上閱讀,陳天慈都覺得特別高興。

  在陳天慈的計劃中,接下來會持續做一些有關三毛的事務推廣。至於形式,她引用了三毛的一句話來回答,「天下萬物的來和去,都有他的時間。」

  「靜待最好的時機,能讓更多人認識三毛。」(完)

相關焦點

  • 作家三毛:30年後的今天,我們還在看她的《夢裡花落知多少》
    1991年1月4日,三十年前的今天,因子宮內膜增生症住院治療的臺灣著名作家三毛被發現在臺北榮總病房用絲襪自縊,時年48歲。人生自古誰無死,但死後三十年,她的文字仍然被當下的人們捧在手心閱讀,她書裡的文字激勵著無數的人在黑暗中鼓起勇氣,點燃生活的光亮,尤其全球被新冠病毒肆虐的今天,人們需要這樣的文字勇敢地面對生活給予的一切。
  • 三毛逝世30周年 | 侄女憶三毛:「現在要是她拍抖音,點擊量一定也...
    三毛  圖 / 受訪者提供2021年1月4日,三毛逝世30周年,祖居浙江舟山定海、故居重慶、生長之地臺北等多地舉辦紀念活動。在華人世界,沒有多少人能像三毛一樣,逝世後每一年都持續被紀念。她經歷之傳奇、個性之鮮明、愛情之跌宕,衝擊了一代人的精神。近年來,三毛的侄女作為其家庭的代表,熱衷於三毛文化的推廣與傳承。她成立了北美三毛文化旅遊研究會,向中國和海外各界推廣三毛文化與旅遊行走事業,曾在溫哥華多次舉辦與三毛文學相關的線下活動。2020年12月,她出版散文集《我的姑姑三毛》,以家人的視角回顧和三毛一起生活的日子。
  • 《我的姑姑三毛》:三毛身邊人的回憶錄,真實而又平凡
    每次網上曝出一個明星離婚或者私事時,大家都會議論紛紛,很多時候,人們都會八卦明星的真實生活會是什麼樣的,他們的感情世界以及日常生活會跟正常人不一樣嗎?明星作為公眾人物,是大眾的飯後茶餘,所以他們的隱私就成了人們的談資。文學上有一個現代作家,開了自由之先河,是一個隨性的追求愛情的女性,她叫三毛。
  • 馬中欣:為揭露真實三毛,花5年走訪得出結論:她是個隨便的女人
    當你喜歡的偶像和她所展現的不一樣,或者有些人說你喜歡的和你所熟知的大相逕庭時,你會相信自己看到的,還是相信那個人所揭露的「真相」?今天我們就來看一則關於對三毛「揭露真相」的故事。追憶三毛上世紀有這樣一位女子,因講述和丈夫在撒哈拉生活的故事而被人得知,也因自身的文學才華、文學作品成為了人們心中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她就是中國作家三毛。
  • 我的姑姑三毛:故事未完,她的足跡永不消失|逝世30周年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流浪……」這首曾經由齊豫唱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名叫《橄欖樹》,而這首歌詞作者的名字更加令人熟悉,她就是三毛。三十年前的今天(1991年1月4日),未滿48歲的三毛在臺灣榮民總醫院去世,辭別了她曾經無比熱愛的世界。
  • Read一周丨30年過去,今天讀三毛還有意義嗎?
    這首歌由齊豫演唱,作詞是三毛。1991年1月4日,三毛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今天是30周年。多年以後,浙江舟山的三毛散文獎,每屆都是三毛迷的狂歡,三毛的書也一版再版。2020年11月,果麥文化推出了三毛侄女陳天慈的《我的姑姑三毛》,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為什麼愛三毛?為什麼三毛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受到那麼多人喜歡?
  • 三十年過去了,為什麼我們還是深愛著三毛
    從三毛離開我們的時間算起,將近三十年過去了。但為什麼,我們還是如此深愛著三毛?1.如果要以「網絡熱度」作為衡量一位作家的標準,直至今日,三毛依舊算得上中國現當代文學的「頂流」。時至今日,我們已經無法想像,如果三毛沒有在三十年前離開我們,她到底還能留下多少讓我們感動的作品。因為沒有人知道,她的心裡到底還保留了多少我們從未得見的寶藏。很多讀者都知道,三毛不僅僅只是一個小說家和散文家。
  • 三毛死於謀殺?三毛生前最後一封信揭開真相:她的死比想像中簡單
    1991年1月4日清晨,臺灣榮民總醫院7樓婦產科單人特等病房,醫院清潔女工準備打掃浴室,可當她推開浴室門時她完全呆住了:坐廁旁點滴架的吊鉤上,半懸掛著一個女人被尼龍絲襪吊頸的身體。 這個女人,正是當時乃至今天都影響極大的著名女作家三毛。這一年,三毛年僅48歲,這一年,是三毛摯愛荷西離世的第12年。
  • 重溫三毛經典 對話三毛家人:看她的書,要看得深
    2018年,是作家三毛離開我們的第27個年頭。但是,她又仿佛從未離開。   7月4日,《三毛典藏全集》首次以電子書形式發售,在掌閱實現全球首發,上架首月即在掌閱平臺獲總計得超200萬人氣,熱情的讀者給三毛的作品留下了10000多條評論。目前,《三毛典藏全集》在「傳世經典」分類的下載量及好評數仍穩居第一名。
  • 三毛的英文名預示了她一生的悲劇?
    Echo是三毛的英文名。在三毛的《鬧學記》這本書中收錄了一篇文章叫《星石》。這篇寫的是荷西去世七年後,三毛回到西班牙的故事。三毛再次回到馬德裡,在喝咖啡的地方偶遇一個來自希臘的大鬍子,也許這個人讓她想起了荷西,三毛不由得向那人搭話。在之後相處的三天裡,兩人之間產生了莫名的火花。
  • 三毛:如果沒有寫作的天分的話,她就只是一個女病人了
    她是睡在母親的胎盤上離開上海的。1991年1月4日,港臺各大媒體幾乎都以頭條版面,報導了三毛自殺的消息。三毛的死,她的死法,震撼了臺灣、香港和大陸整整一代人的心靈。其實,在三毛自殺的衛生間裡,如廁的兩邊是有扶手的。當時,如果她有一丁點求生的意念,都可以隨時握著扶手站起來。
  • 三毛逝世30年,親侄女寫下22篇散文串起《我的姑姑三毛》
    1991年1月4日,未滿48歲的著名作家三十年來,這位傳奇女子用她的文字持續地感動著這個世界,《撒哈拉的故事》等眾多著作依然廣為流傳。一個遊走世界寫下美好文字的作家,一個自由的靈魂,總能穿越時光,永遠閃閃發光。近日,三毛一手帶大的侄女陳天慈新書《我的姑姑三毛》出版,不同於此前各種版本的三毛傳記,在《我的姑姑三毛》中,陳天慈用22篇回憶散文,回顧了自己幼年與姑姑一起生活的日子,「讀者感受到她的存在,又不敢相信她的真實。
  • 有人問三毛想嫁給什麼樣的人?三毛的回答,值得現代女人反省!
    走在大街上你隨便問一個女人,想嫁給什麼樣的人?大部分女人都會回答,想嫁給一個有錢的男人,要有房子、車子、存款、而且長得要帥、脾氣要好、會照顧人、會心痛人、百分之百對她真心。呵呵,這樣的男人,到哪裡去找?到哪個國家去找?到哪個星球去找?
  • 三毛,選擇了一種人生姿態,以她的喜為喜,以她的悲為悲!
    三毛的一生於大多數人而言是傳奇的一生,可對她而言不過是追尋的一生……她一直都在尋找內心的避風港,平凡的生活對她而言是多麼的可望而不可及。她嘗盡人間悲歡離合,人生中的跌宕起伏,讓她覺得多麼可笑卻又無奈。但她卻毫無畏懼,讓自己的人生活出傳奇。
  • 三毛逝世20周年好友披露她的最後一封信還破譯了她的許多密碼
    記者 黃鶯    1991年1月4日凌晨,著名女作家三毛用絲襪把自己掛在浴室的鐵桿上,走了,並且沒有留下任何遺書,她的死至今依然是一個未解之謎。昨天,長江文藝出版社推出三毛好友、臺灣才子眭澔平的《三毛的最後一封信》,以紀念她逝世20周年。
  • 訪三毛「夢屋」
    此處無人看管,我在門口投了50臺幣門票錢,步入小院,見室內四周牆上是三毛的照片與她生平介紹,還有刊登她浪跡天涯的幾十張報紙組成了一個畫廊,三毛的箴言,伴著室內優美的音樂,都是臺灣校園歌曲,《浮雲遊子》《如果》《橄欖樹》……一首接一首。門口是一個天然咖啡吧,一位年輕人正提供三毛的作品集,還兼賣咖啡。
  • 三毛與荷西的愛情故事
    荷西離開時,手持常戴的法國帽倒著小跑,一邊還微笑地對三毛說」Echo 再見 Echo 再見 Echo 再見「 眼裡浸滿淚水卻還在做著鬼臉。 她用詼諧輕鬆的語氣講出她在沙漠中的種種遭遇,徵服了一大批讀者。屬於三毛的黃金時代來了。 再後來,荷西在拉芭瑪島上找到了一份合適的工作,他們便在此定居。他們的人生本可以在這個島上平淡的走完,但轉折出現在1979年的秋天。三毛的父母來到島上旅遊,順便看看自己素未謀面的女婿。
  • 賈平凹:三毛自殺前 希望我寄幾本書給她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從事寫作,一轉眼,賈平凹已經「寫了快40年了」。昨日,2013上海書展開幕,賈平凹在參加上海書展前接受採訪時感嘆:「時光過得真快,始終還記得那時我是單位中最小的。如今,居然已經六十了,但感覺心裡還是有很多東西沒寫出來。」   為什麼不寫自傳?
  • 三毛與荷西的愛情,真如她筆下那般甜蜜?鄰居:其實是她一廂情願
    ——三毛年少讀三毛,最羨慕的是她與荷西之間的愛情,兩人一同浪跡天涯,生活的一點一滴都帶著驚喜和刺激。可後來覺得,三毛描寫的愛情故事有些過分粉飾了,愛情好像也不是她筆下描寫的那樣子。初中時,三毛數學不好,為了不讓父母失望,她拼命學習,數學有了很大的進步,在三次小考中皆獲得滿分,老師卻懷疑她作弊,故意出了一張超綱的試卷給她做,這當然難倒了她。老師拿著蘸滿墨汁的毛筆,在三毛臉上畫了兩個代表零分的圓圈,讓三毛到走廊上罰站。
  • 網易雲熱評:荷西問三毛想嫁個什麼樣的人,三毛說……
    哈嘍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網易雲專線,希望可以給大家枯燥的生活帶來樂趣,讓大家每天在快樂中度過,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網易雲熱評:荷西問三毛想嫁個什麼樣的人,三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