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邵縣:南竹「挑起」致富夢

2020-12-19 華聲在線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肖霄

通訊員 何杰鋒 何燦 吳珺

7月16日上午,新邵縣潭府鄉陂丁村,四傑竹業有限公司加工廠區,貧困戶李會清正指揮拖拉機手,將滿滿一車南竹送到生產線上。很快,一包包經過消毒、烘乾、打包的竹筷成品生產出來了。

「每年有2.6億雙竹筷從這裡銷往福建、貴州、湖北等省份。」四傑竹業負責人石紅衛介紹,竹子全身都是寶,除了做竹筷,還可以編制高檔涼蓆等生活用品,竹枝、竹梢、竹屑可以打碎做成竹炭,竹根可以做成根雕……

「過去漫山遍野無人問津的竹子,現在變成脫貧致富的寶貝,一畝竹子能賣七八百元,我們再也不用為生計發愁了!」有村民們如是感嘆。

2014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浙江承包工程的石紅衛發現了南竹產業的商機,在浙江,南竹原料已經達到每噸700元,還難以買到。而在自己的家鄉新邵縣,上萬畝南竹無人問津,僅潭府鄉每年就有5萬多畝南竹浪費在山裡。石紅衛暗下決心:一定要把家鄉的路修起來,把家鄉的南竹變成財富。

想到就做到。當年,石紅衛就返鄉創業,帶領150名群眾成立合作社,流轉包括陂丁村、寺溪衝村在內的6個行政村1.2萬畝林地。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運作。農戶負責南竹的種植,合作社與農戶籤訂收購合同。石紅衛先後投入200多萬元,修建47公裡林道公路。

寺溪衝村今年53歲的貧困戶陳順祥,患有慢性疾病,家庭負擔重,被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底,陳順祥開始到四傑竹業工作,他說:「在這裡打工,每天能掙150塊錢。我現在年紀大了,外出打工沒地方要,在這裡工作不但收入多,還能照顧自家莊稼地裡的活兒。」

如今,在公司,常年有200多名工人,其中貧困戶98人,人均每年增收3萬餘元。

「新邵現有28萬畝南竹,僅原材料就價值1000多萬元,如果全部深加工,還可為當地群眾帶來至少1000萬元的務工費,這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綠色銀行。」談起南竹產業的效益,石紅衛信心滿滿,「竹子三年一長,只要這個產業在這裡,財富就不會枯竭,貧困將永遠成為過去式。」

相關焦點

  • 亮源橋村:南竹託起致富夢
    「突突突」……7月25日上午,村民肖春華開著拖拉機滿載南竹,進了正煌加工廠。不一會兒,就拿到1100餘元。他告訴記者,剛剛拖的這一車有120多根南竹,算下來,每根能賣八九元。 正煌加工廠專門生產「定向簾」,供應沿海貨櫃生產企業,去年銷售額近1000萬元,產品供不應求。隨著經濟回暖,這幾個月廠裡的訂單越來越多。
  • 「記者探訪脫貧路」亮源橋村:南竹託起致富夢
    「突突突」……7月25日上午,村民肖春華開著拖拉機滿載南竹,進了正煌加工廠。不一會兒,就拿到1100餘元。他告訴記者,剛剛拖的這一車有120多根南竹,算下來,每根能賣八九元。正煌加工廠專門生產「定向簾」,供應沿海貨櫃生產企業,去年銷售額近1000萬元,產品供不應求。隨著經濟回暖,這幾個月廠裡的訂單越來越多。
  • 把南竹從「草」變成「寶」,新邵這家公司會創新
    2014年在浙江經商時,一次偶然的機會,讓石紅衛發現了南竹產業的巨大商機。當時,浙江安吉縣一個鄉鎮就有50多家竹筷加工廠,在當地南竹原料已經達到700元/噸還難以買到。而在自己的家鄉,有上萬畝南竹卻無人問津,僅潭府鄉每年就有5萬多畝南竹浪費在山裡。問題的根源在於這裡交通不便,沒有車輛可進入的林道,再好的原材料也運不出去。
  • 「脫貧攻堅新邵答卷」把南竹從「草」變成「寶」,新邵這家公司會創新
    2014年在浙江經商時,一次偶然的機會,讓石紅衛發現了南竹產業的巨大商機。當時,浙江安吉縣一個鄉鎮就有50多家竹筷加工廠,在當地南竹原料已經達到700元/噸還難以買到。而在自己的家鄉,有上萬畝南竹卻無人問津,僅潭府鄉每年就有5萬多畝南竹浪費在山裡。問題的根源在於這裡交通不便,沒有車輛可進入的林道,再好的原材料也運不出去。
  • 會同南竹加工技術升級
    本報10月19日訊(記者 肖軍 黃巍 通訊員 歐宗發 唐立華 楊華曉)10月8日,會同縣肖家鄉東嶽村村民王家超向本縣加工企業銷售南竹2000餘根,收入3萬多元,比往年收入多出了5000餘元。 據統計,今年1至9月,在南竹資源消耗量相同的情況下,該縣南竹創產值3.8億元,同比增長32%。全縣竹農增收5000多萬元。
  • 「南竹北移」讓秦嶺更綠
    隨著國家「南竹北移」試驗項目的實施,在我國北方一些地區,人們也會驚喜地看到碧綠的竹林點綴在城鎮園林與綠水青山間。這一變化,與陝西省樓觀臺實驗林場的「南竹北移」科研推廣密不可分。如今,佔地200多畝的樓觀臺實驗林場百竹園裡,保存著152個竹類品種,成為我國北方面積最大、品種最多的竹類品種園。
  • 永州市金洞管理區:南竹加工助民致富
    金洞:南竹加工助民致富五月初,永州市金洞管理區金洞鎮釵江河村漫山竹海,蔥綠幽深。一條溪流貫穿全村,溪水邊上的一排廠房裡,陣陣機器轟鳴聲傳來。金洞管理區地處偏遠山區,山林面積近80萬畝,尤以楠木、香杉和南竹為主,光南竹面積就超過了5萬畝,每年產量2000多萬根,如何利用這些資源,使其變為貧困群眾的「搖錢竹」?
  • 【精準扶貧在三湘】南竹「轉型」富山村
    根據小黃司河村的實際情況,對口幫扶該村的永州市旅遊外事僑務局和金洞管理區決定「靠山吃山」,挖掘南竹的經濟價值。去年初,客商前來考察,雙方很快達成合作意向,合同流轉4000畝竹林。 從此,普通南竹開始「轉型」。 在南竹上鑽孔,將酒注入竹腔內,製作「活竹酒」。與村民們籤訂竹掃帚、竹工藝品訂單,引導村民把竹尾加工成掃帚、竹頭做成工藝品。
  • 旅遊+南竹,熱水鎮脫貧致富的雙引擎 - 郴州新聞網
    「我和妻子在這裡上班3年多了,年收入10多萬元,離家又近,可好了。」家住熱水鎮和興村上灣組的鄭前萬說。鄭前萬說,南竹全身都是寶,竹身做竹地板、竹尾銷往沿海做支架,竹屑加工竹碳,竹山還可以挖竹筍。他家有50畝竹山,在政府產業扶貧政策的支持下,實施了南竹低改,平均每年有近萬元收入。像他這樣的南竹戶全鎮有三分之二以上,有的農戶一家就有南竹100多畝。熱水鎮共有南竹10萬餘畝,人平10餘畝,實施精準扶貧以來,該鎮大力實施南竹改造,僅此一項實現人平增收2000餘元。
  • 消防一根根搬南竹滅市場大火(圖)
    通訊員蔣旭攝本報訊(記者譚遙)前晚,渝中區菜園壩竹木交易市場內發生火災,大火威脅到市場內堆放的數百噸南竹。上百名消防隊員趕到後,一邊搬開粗大的南竹,一邊出水滅火。兩個小時後,大火才熄滅。大火威脅市場前晚11點20分,記者跟隨增援的消防車趕到菜園壩竹木交易市場內。
  • 35名女大學生村官學種南竹
    本報7月13日訊(實習記者 劉勇 通訊員 申福春 宋靜)今天,來自全省各南竹生產大縣的35名女大學生村官,齊聚「中國南竹之鄉」桃江縣,學習南竹定向栽培、測土配方施肥和竹製品加工等技術。此次培訓活動由省委組織部、省婦聯、省林業廳聯合舉辦。
  • 精準扶貧看綏寧|竹山換「金山」 綏寧南竹脫貧遒勁足
    短暫的生長培育周期和高效的利用率,讓綏寧南竹產業的羽翼日益豐滿,成為脫貧攻堅的中堅力量。   綏寧是「中國竹子之鄉」和全省4個竹產業建設示範縣之一,擁有南竹75萬畝,立竹數達1.5億株。近年來,綏寧縣深入踐行五大發展理念,通過做大總量、優化結構、轉換動能等途徑,把南竹產業打造成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加快建設南竹加工全省區域性中心,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三贏」。
  • 龔文密在綏寧縣調研時強調:充分發揮南竹資源優勢 鞏固擴大脫貧...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4日訊(通訊員 謝文遠)12月3日,邵陽市委書記龔文密在綏寧縣調研脫貧攻堅工作時強調,要充分發揮南竹資源優勢,大力實施南竹資源的培育和開發利用,積極引進大型南竹深加工企業,不斷鞏固擴大脫貧攻堅成果,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
  • 陝西重啟「南竹北移」試驗 竹子栽植繼續向北推進
    核心提示: 3月29日,由宜君縣人民政府和陝西省樓觀臺國有生態實驗林場合作開展的「南竹北移」種質資源宜君試驗基地建設啟動儀式在宜君縣舉行。 三秦都市報 - 三秦網訊(首席記者姬娜 實習生高樂)3月29日,由宜君縣人民政府和陝西省樓觀臺國有生態實驗林場合作開展的「南竹北移」種質資源宜君試驗基地建設啟動儀式在宜君縣舉行。
  • 寒冷冬天嶽陽平江一山林 長出約3米多高的南竹
    嶽陽晚報全媒體訊(記者 方講求)南竹應當是清明破土,穀雨上林。也就是說南竹是在春天的農曆三月至五月出土成長。不過在平江縣板江鄉板江村石灣組的一處山林旁,一根嫩竹反季節破土而出,長到了約3米多高。「從我出生起,從來沒見過冬天裡能長出南竹的奇怪事。」
  • 蘆溪縣南坑鎮中學南竹文學社召開第一次社員會議(圖)
    會議現場(柳霞 供圖)  中國江西網/萍鄉頭條客戶端訊 柳霞報導:為進一步營造校園文學氛圍,提高學生文學素養,給全校師生搭建一個學習與交流的平臺,11月28日,蘆溪縣南坑鎮中學南竹文學社在多功能廳組織全體社員召開第一次社員會議
  • 省人大代表李國武:遍訪南竹種植村幫村民發展竹產業
    為推動竹業產業化發展,促進農民增收,他自費租了一輛汽車,足跡踏遍當地18個南竹種植村組,走訪調查企業13家、竹器加工戶140戶,了解南竹資源情況。此外,還專門到湖北赤壁、福建永安等地調查竹器市場發展現狀。在掌握了南竹產業發展的第一手材料後,他提出了多份極具價值的建議,受到省林業廳等部門的高度重視並吸收採納,為推動我省南竹生態體系建設和南竹產業化進程作出了貢獻。
  • 【精準扶貧在三湘】竹腔「種」酒 竹尾做掃帚—— 4000餘畝南竹...
    竹腔「種」酒 竹尾做掃帚—— 4000餘畝南竹身價倍增 記者 劉躍兵 通訊員 趙子勇 8月24日,在永州市金洞管理區金洞鎮小黃司河村,村民們有的忙著在村後的南竹上鑽孔、往竹腔內「種」酒,有的忙著灌裝「活竹酒」,酒香瀰漫。
  • 「南竹北移」種質資源宜君試驗基地建設今天啟動
    「南竹北移」宜君栽好的竹林。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廣播新聞部記者 惠鑫) 由銅川市宜君縣政府、省樓觀臺國有生態實驗林場實施的「南竹北移」種質資源宜君試驗基地建設,今天(3月29日)上午啟動。「南竹北移」種質資源宜君試驗基地,規劃建設100畝,由省樓觀臺國有生態實驗林場提供竹子種質資源和技術支撐,選取壽竹、五月季竹等17個耐寒、耐旱優良觀賞竹子品種進行栽培試驗。
  • 湖南軌道交通駐巖龍村扶貧隊:讓六千畝南竹飛出大山
    「因為從村民那裡收來的南竹品質不一,我們要先小批量地測算一下,再將竹子分類,根據其品質的優劣採取不同的加工辦法。」作為湖南軌道交通控股集團選派的駐村扶貧隊隊長,鍾亮鋒與其他扶貧幹部們一起發展起了巖龍村的竹產業。現在,他既是巖龍村支部第一書記,也是一個「竹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