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肖霄
通訊員 何杰鋒 何燦 吳珺
7月16日上午,新邵縣潭府鄉陂丁村,四傑竹業有限公司加工廠區,貧困戶李會清正指揮拖拉機手,將滿滿一車南竹送到生產線上。很快,一包包經過消毒、烘乾、打包的竹筷成品生產出來了。
「每年有2.6億雙竹筷從這裡銷往福建、貴州、湖北等省份。」四傑竹業負責人石紅衛介紹,竹子全身都是寶,除了做竹筷,還可以編制高檔涼蓆等生活用品,竹枝、竹梢、竹屑可以打碎做成竹炭,竹根可以做成根雕……
「過去漫山遍野無人問津的竹子,現在變成脫貧致富的寶貝,一畝竹子能賣七八百元,我們再也不用為生計發愁了!」有村民們如是感嘆。
2014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浙江承包工程的石紅衛發現了南竹產業的商機,在浙江,南竹原料已經達到每噸700元,還難以買到。而在自己的家鄉新邵縣,上萬畝南竹無人問津,僅潭府鄉每年就有5萬多畝南竹浪費在山裡。石紅衛暗下決心:一定要把家鄉的路修起來,把家鄉的南竹變成財富。
想到就做到。當年,石紅衛就返鄉創業,帶領150名群眾成立合作社,流轉包括陂丁村、寺溪衝村在內的6個行政村1.2萬畝林地。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運作。農戶負責南竹的種植,合作社與農戶籤訂收購合同。石紅衛先後投入200多萬元,修建47公裡林道公路。
寺溪衝村今年53歲的貧困戶陳順祥,患有慢性疾病,家庭負擔重,被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底,陳順祥開始到四傑竹業工作,他說:「在這裡打工,每天能掙150塊錢。我現在年紀大了,外出打工沒地方要,在這裡工作不但收入多,還能照顧自家莊稼地裡的活兒。」
如今,在公司,常年有200多名工人,其中貧困戶98人,人均每年增收3萬餘元。
「新邵現有28萬畝南竹,僅原材料就價值1000多萬元,如果全部深加工,還可為當地群眾帶來至少1000萬元的務工費,這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綠色銀行。」談起南竹產業的效益,石紅衛信心滿滿,「竹子三年一長,只要這個產業在這裡,財富就不會枯竭,貧困將永遠成為過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