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火歸原 坎離交泰——泰安市中醫醫院郗洪濱以中醫經典思維治療患者

2020-12-23 齊魯網

魯網9月3日訊 中醫認為天地是一個整體,地氣上揚,天氣下降,於是天地交泰,乾坤一體,才有一年的春夏秋冬,十二節氣,才有那麼多豐富的生命。同理,人體自身也是一個有機整體,人體內心火往下,溫暖下身,腎水往上,滋潤上身,身體才有了陰陽循環,陰陽交融和平衡,成為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當身體的火下不去,下面的水無法上升,心腎不交,陰陽失衡,身體自然就上熱下寒,產生各種各樣讓人頭痛的上熱下寒症狀疾病,通常表現為上熱下寒,面色浮紅,頭暈耳鳴,口舌糜爛,牙齒痛,腰酸腿軟,兩足發涼,舌質嫩紅,脈虛等等。

《內經·靈樞·刺節真邪》云:「上熱於寒,視其虛脈而陷之於經絡者取之,氣下乃止,此所謂引而下之者也。」「引火歸元」作為中醫治療上熱下寒、腎火上升的獨特治法之一,運用得當,每能提高療效。腎火上升又稱為「腎火上浮」、「腎火妄浮」、「虛陽上浮」、「孤陽上越」、「虛陽不斂」、「浮火」、「浮陽」等等。於滋腎藥中加附子、肉桂之類引火下行, 使陰陽平調, 虛火不升,上熱下寒諸證皆可消除。

「引火歸原」一詞,最早見於《景嶽全書》, 後世《本草匯言》《本草匯》《本草便讀》等古籍均有記載。《醫學心悟》中將其稱為「導龍入海」,當代的《藥典》及鍾贛生主編的《中藥學》教材中亦收錄了這一說法。「其中「原」又為「源」、「元」, 指腎或命門;「火」亦稱「相火」、「虛火」、「雷龍之火」等。歷代醫家對「引火歸原」的論述各不相同, 萌芽於《內經》,起源於《傷寒雜病論》,奠基於宋金元時期,成熟於明清,發展於近現代,各個時期對此法都有一定的補充和發展。坎離交泰,又叫取坎填離。一部《易經》可以說是一部生命科學的濃縮,用《易經》的理論可以解開生命科學中的許多奧秘。取坎填離,就是通過任督升降,督脈升發,任脈肅降的方法,用(腎)坎卦中間的陽爻,與(心)離卦中間的陰爻互換,從而把後天坎離還原為先天乾坤的泰卦,這是《易經》養生的最高境界。

那麼,上熱下寒該如何治療呢?身體出現陰陽失衡又該怎麼處理呢?泰安市中醫醫院針灸二科主任郗洪濱在臨床上體現中醫經典思維之——引火歸原,坎離交泰。

醫案分享:

患者,劉某某,女,61歲,退休,山東泰安人,2015年04月03日因雙膝蓋紅腫痛上下樓梯痛、坐起立行時膝部酸痛不適前來就診。現症見:雙膝蓋疼痛,下蹲困難,上下樓梯痛,勞累後加重,偶伴腫脹,頭重腳輕,胸悶氣短,後背、雙腳發涼,上半身汗出,乏力,納可,眠欠佳,精神過亢,急躁易怒,小便頻數,大便調。舌質暗紅,苔稍黃。脈診:左寸浮,左尺沉,右寸浮、滑,右尺沉弱,右關沉滑。雙膝關節磁共振影像診斷:1.左膝雙側半月板損傷(Ⅱ度);2.左髕骨、股骨、脛骨骨質增生及骨軟骨炎;3.雙膝髕上囊及關節腔積液;4.右膝雙側半月板損傷(Ⅱ度);5.右髕骨、股骨、脛骨骨質增生,右股骨、脛骨骨軟骨炎。中醫診斷:膝痺病,辨證為上熱下寒兼脾虛溼蘊證。治則以清上溫下,健脾祛溼為主。

治療效果及反饋:連續治療3個療程之後,患者自述膝蓋腫痛明顯減輕,活動自如,走路、上下臺階及蹲起均不受限,後背及雙腳發熱,畏寒怕冷亦顯著改善,上熱下寒症狀明顯好轉,諸症消失,臨床治癒,達到了理想的治療效果。

定期隨訪5年,病情未復發。

醫案分析:

郗洪濱分析認為,綜上,四診合參,該證屬於典型的上熱下寒,上盛下虛證。「膝骨關節炎」不過是一個名稱而已,是疾病的局部表達,是身體整體失調在局部的表現,西醫重視局部或病理性改變,忽略了身體整體狀態,以及身體的氣血功能動態變化。我們治療不能只是盯著局部的疼痛症狀,也不能只針對檢查指標,需要從整體上動態考慮,要從整體上調整身體功能及能量氣血的流通分布。故治療思路引火歸原,坎離交泰。

治療思路:

郗洪濱解析,心居上屬陽,在五行屬火;腎居下屬陰,在五行屬水。心火須下降於腎,使腎水不寒;腎水須上濟於心,使心火不亢。如此心與腎水火升降互濟,上下交通,則為「心腎相交」。若這種動態平衡失調,則為「心腎不交」,臨床可見水不濟火,腎陰虛於下而心火亢於上的上熱下寒證,症見:上焦有熱,如頭暈、頭脹、面紅目赤,脾氣大,上半身汗出;下焦有寒,如背部發涼,雙腳冷,畏寒怕冷,腰部、膝部冷痛等。交泰丸以黃連為君,其大苦大寒,主入心經,生用且用量獨重,意在清心降火除煩,肉桂辛甘大熱,主入腎經,引火歸元,化氣升津,既制約黃連苦寒傷陽之性,又無助火之弊,為佐使之用,二藥相伍,使心腎相交,水火既濟。在本案例臨床運用時隨症加減使用。諸藥合用使上下寒熱交通,水火交濟,陰陽協調,標本兼治。

郗主任指出,解決上熱下寒最關鍵的一點是打通中焦,因為只有打通中焦,才能順利引火歸原,使水火相濟,陰陽交匯。打通中焦脾胃即為扶正,正氣內存邪不可幹,引火下行是祛邪,扶正祛邪雙管齊下,既治標又治本,豈不妙哉?中焦就是脾胃及它周圍的物質環境,中醫裡常說的補中益氣,補的就是中焦脾胃。中焦可以說是五臟六腑的大管家,其他臟腑都離不開它,中焦如果不通,身體裡的氣血陰陽就無法正常運轉。心火要下來要經過中焦,腎水上去也要經過中焦,打通中焦是調理上熱下寒的重中之重。

黃元御《長沙藥解》言:「戊己旋轉,坎離交互,故上非亢陽而不至病熱,下非孤陰而不至病寒。中氣既衰,升降失職,於是水自潤下而病寒,火自炎上而病熱。」脾胃為後天之本,氣機升降之樞紐,中焦脾胃是五臟六腑的中心。上熱下寒證源於中土之變,郗主任以脾胃樞軸為本,遵循臟腑氣機升降之性,上下不和治其中,「握樞而運,以漸透於上下」,清上溫下治其標,健脾和胃治其本,燮理陰陽、調暢氣機。郗主任對《傷寒雜病論》熟稔於心,診病強調辨證論治,臨證治療上熱下寒證常以理中丸或參苓白朮丸加減進退。

針灸療法以圓利針解結祛瘀,矯正頸椎、腰椎以通督昇陽,推按胸廓、手法揉腹導引氣血,手法矯正膝關節、踝關節、骨盆正骨理筋。

另外,因患者心火稍旺,急躁易怒,故囑其勞逸適度,同時予以心理疏導以放鬆心態,自我調整,從而防止氣機上越,避免頭重腳輕,心火上浮。避免長時間處於一種姿勢,更不要反覆屈伸膝關節、揉按髕骨;注意防寒溼,保暖,避免膝關節過度勞累;儘量減少上下臺階等使膝關節屈曲負重的運動,以減少關節軟骨的磨損。

針對上熱下寒有什麼保健方法呢?

上熱下寒自我導引法:以下六種方法簡單易學,供大家參考:

1、揉腹法:

手掌由心窩開始向下推到小腹,反覆推5分鐘。雙手或者單手都可以。如果有阻滯點(硬塊、痛點、「氣團」或「水槽」),一定要反覆推揉,將其推開揉散。

在這裡,任脈、腎經、胃經、脾經、肝經、膽經,五臟之經絡無不匯集於此。通過推腹,中焦妥妥疏通到位,上下焦也會得到疏通。從而達到舒肝理氣、開胃健脾,補腎養心的目的。

2、跪坐法:

我們古代人便是跽坐,跽是長跪,跽坐是(兩膝著地,臀部坐在小腿肚上。我們現在的坐姿重量都放在腰上,所以腰部容易重濁氣血不通。跽坐便將氣血引到膝蓋以下部分。

3、八段錦之「搖頭擺尾去心火」和「雙手攀足固腎腰」兩式:

搖頭擺尾去心火:兩腳分開,相距約三個足底的長度,屈膝半蹲成騎馬勢。兩手張開,虎口向內,扶住大腿前部。頭部及上體前俯,然後作圓環形轉腰,轉動數圈後再反方向轉腰。在轉腰的同時,適當擺動臀部。如配合呼吸,則在轉腰時吸氣,復原時呼氣。

雙手攀足固腎腰:站立,並足,兩膝挺伸、上身前俯,以兩手攀握兩足趾,頭略昂起。然後恢復直立姿勢,同時兩手握拳,並抵於腰椎兩側,上身緩緩後仰,再恢復直立姿勢。重複幾遍。本式採用自然呼吸。

4、泡腳降火:

取艾葉(最好是艾絨)15克,桂枝10克,制吳茱萸10克,加入適量清水煮沸20分鐘,然後放涼到你能接受的溫度,切記別兌涼水,直接泡,水溫不夠了就直接再續熱水。一般來說,泡腳水最適宜的溫度大概是40~44℃,水面超過腳踝大概2~3釐米最好,時間控制在15~20分鐘,微微出汗為宜。

5、艾灸調理:

調理時,取神闕、關元、三陰交、湧泉等穴位,每個穴位灸25~40分鐘左右最佳,連續治療5天,休息兩天,然後繼續進行。

6、走路法:

此法簡單易學,對於治療上熱下寒療效立竿見影,具體該如何走路呢?下篇文章揭曉答案。

專家介紹

郗洪濱,副主任中醫師,針灸二科主任,現任世界中醫藥聯合會脈象研究委員會常務理事,香港中醫脊診整脊學會副會長,山東針灸學會刺法灸法委員會委員,泰安市中醫醫院針灸二科主任。發表學術論文多篇,主編著作兩部,主持科研一項,獲國家專利一項。擔任山東教育衛視中醫文化欄目《生生堂》主講人,秉承防病重於治病的理念,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及中醫醫術的傳播。自幼隨姑父習武健身,兼習正骨、點穴、導引養生之術,從醫後遍訪數百位學院及民間名醫、高人,皆虛心求教,於方脈、針灸、傷科、導引、點穴,終有心得。臨證尊師「印於心、和於氣、調於形」的思路,不拘於一方、一法、一術,因人而異,依證變化,隨心而出,渾然天成。擅長診療範圍:痺症(腰椎間盤突出症、頸椎病、膝關節退變、強直性脊椎炎、股骨頭壞死)、婦科(痛經、月經不調、畏寒手腳涼、不孕症、乳腺增生症、甲狀腺結節、產前備孕及產後恢復)、兒科(發熱、咳嗽、哮喘、消化不良、過敏、溼疹、脊柱側彎)、腫瘤(各種癌前病變、腫瘤標誌物異常、肺胃肝膽胰甲狀腺腫瘤純中醫調理、放化療後體質調養、終末期止痛及生活質量改善與生命期延長)、糖尿病等三高症調理、睡眠及身心疾病、疲勞症候群與肥胖調理等。(通訊員 張男)

[責任編輯:楊凡、崔中連]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泰安市中醫醫院婦科成功完成一例罕見的巨大盆腹腔包塊的手術治療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澤文 通訊員 王帥8月21日,泰安市中醫醫院婦科成功為一位罕見的盆腹腔巨大包塊患者實施了手術治療。44歲的毛某(化名)在3個月前出現腹部撐脹感,同時伴有尿頻,偶有大便秘結。2020年8月12日在當地醫院彩超發現盆腹腔包塊。遂來泰安市中醫醫院婦科就診,施麗潔主任查體後發現患者盆腹腔可觸及巨大包塊,包塊上至劍突下,下至盆腔的直腸子宮陷窩,兩側至腋前線,行盆腔MR示:子宮後壁佔位性病變。憑藉著幾十年的臨床經驗及其他檢驗報告施主任初步判斷是子宮平滑肌瘤,決定行手術治療。患者盆腹腔包塊巨大,在臨床工作中極為罕見,手術難度也非常大。
  • 泰安市中醫醫院針灸疼痛科:「小」針刀解決「大」問題
    1月前專程從北京返回泰安求治於泰安市中醫醫院針灸疼痛科主任李興國,就診時右肩活動已嚴重受限,就連每日要做的梳頭、擦臉等動作都很難完成,關節疼痛更令她苦不堪言,夜間疼痛難忍,可謂徹夜難眠,更別說照顧蹣跚學步的孩子了,馮阿姨的病情也漸漸成為家人的心病。
  • 泰安市中醫醫院舉辦2020年度臨床實習生崗前培訓
    泰安市中醫醫院高度重視教學工作,為迎接實習、見習同學的到來,確保實習安全和醫療安全,院領導多次部署督導,相關部門緊密協作,各臨床科室大力支持,在管理制度、培訓方案、師資選拔、學習生活條件等方面進行了充足的準備。
  • 中醫治療乾眼症的4種方法 效果顯著
    乾眼症又稱角結膜乾燥症,患者通常會出現眼睛乾澀、有異物感,容易疲勞,怕風畏幹。很多的患者在治療乾眼症時都嘗試過西醫療法,不過效果不明顯。其實中醫治療乾眼症的方法也有很多,下面尋醫問藥網中醫頻道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中醫辨證治療乾眼症的方法。
  • 寶安純中醫治療醫院致力打造全國經典中醫院試驗...
    寶安純中醫治療醫院致力打造全國經典中醫院試驗田和示範點 2020-11-07 11: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泰安市中醫醫院針灸科:視物模糊 可能頸椎出了問題
    住院後行頸部針刀治療一次,治療結束患者即感雙眼明亮,頭痛顯著好轉。後配合普通針刺每日一次,5天後,患者自述頸部、顳部疼痛及雙眼視物模糊均消失,近期出院。眼睛和頸椎,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實則有千絲萬縷的聯繫。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間盤退行性變及其繼發性椎間關節退行性變所致鄰近組織(脊髓、神經根、椎動脈、交感神經)受累而引起的相應的症狀和體徵。
  • ...滿意在人民」泰安市中醫醫院特聘專家江學良教授蒞臨我院坐診指導
    12月10日,泰安市中醫醫院脾胃病科特聘專家江學良教授應約來我院「江學良教授工作室」坐診。對預約到來的的慢性腹痛、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患者進行了詳細的病史詢問、體格檢查及治療指導,並對患者提出的疑問一一進行耐心講解,受到了患者的廣泛好評。
  • 濟南中醫腫瘤醫院院長——秦旭東
    濟南中醫腫瘤醫院院長——秦旭東 濟南中醫腫瘤醫院院長北京秦氏御醫堂中醫醫院院長「秦氏御醫消瘤法」發明人國際知名腫瘤專家、疑難雜症專家加拿大疑難病研究所特聘腫瘤專家山東博愛國際醫學研究院院長山東省抗癌協會理事
  • 泰安市中醫醫院介入診療科介入微創治療效果好
    通訊員 王帥靜脈曲張在醫學上叫做「慢性靜脈血管功能不全」,老百姓叫做「青筋腿」,下肢靜脈曲張的患者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靜脈曲張早期是治療的最佳時間,一定要重視病情發展,切不可拖延。泰安市中醫醫院介入診療科,採用特色療法「介入微創」治療下肢靜脈曲張,治療時患者痛苦小,恢復也較快,無需住院,可隨治隨走,不會影響正常的工作及生活。目前,介入微創治療下肢靜脈曲張是很好的方案。介入微創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七大優勢:1、創傷更小,痛苦更少。
  • 市中醫醫院舉辦中醫經典大講堂
    本報訊(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鞠聖嬌通訊員王菲菲)為慶祝第二屆「中國醫師節」,貫徹實施傳承經典著作、經典方劑和經驗心得的「三經傳承」戰略,聊城市中醫醫院將8月定為「中醫經典學習月」。近日,醫院醫務科誠邀山東省中醫院中醫經典科主任丁元慶教授來院成功舉辦了「中醫經典大講堂」,近200名臨床科室主任、醫師以及住培醫師、基層醫療機構中青年骨幹醫師參加,會場座無虛席,學習氛圍濃厚。  丁元慶,山東中醫藥大學教授,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全國第六批、山東省第五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齊魯傷寒流派第三代代表性傳承人,山東省名中醫藥專家。
  • 去過濟南中醫肝病醫院的患者這樣評價!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於就診的需求也有所提升,已經不僅僅滿足於診療療效,醫院的人文服務也逐漸成為評價一家醫院好壞的重要指標,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肝病患者飽受疾病困擾,身體遭受病痛,還背負著經濟和心理的多重壓力,需要來自醫務人員的關懷,如果此時在就診的時候遇上態度冷漠的醫務人員,不僅會打擊患者治療信心,還有可能激化醫患矛盾,不利於患者恢復,也會大大降低患者心中醫院的服務水平和形象
  • 站在最高點來調控:溫水潛陽,引火歸源」探析
    關於講到日本對漢方的虔誠敬畏,值得我們學習。終于堅持了二十一天了,我會繼續一直堅持下去的,這期間從期末考到下鄉,很忙,但是都沒有放棄學習悅讀。在自己身體力行的努力下,身邊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悅讀中醫、爭做志願者,我很開心。考慮到喜愛關注本平臺的非單一的中醫學子,還有中醫愛好者和支持者。建議可以連載像倍受大家青睞的《問中醫幾度秋涼》的精彩文章;包括中醫的經典條文,都可以嘗試推送分享。
  • 引火歸元常用肉桂是:幫陽氣找到回家的路
    肉桂引火歸原析肉桂的作用中有「引火歸原」一說,不知出於何書,但此說一出引起不少人的誤解,以為肉桂具有「潛藏」的作用,能夠將上焦之火封藏於下焦,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們處方時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用點附子不太容易上火,而用肉桂稍多,患者就會訴說出現咽痛、起口瘡等「上火」症狀,肉桂不但沒有「引火歸原」反而「促火上炎」。
  • 首個以中醫治療為主的方艙醫院啟用 第一批患者入住
    首個以中醫治療為主的方艙醫院啟用(應收盡收 刻不容緩)   第一批50名患者入住   2月14日,武漢江夏方艙醫院迎來首批患者。   本報記者 張武軍攝   本報武漢2月14日電 (記者程遠州、張武軍)14日,武漢市江夏區大花山方艙醫院正式投入使用。這座醫院由武漢江夏區大花山戶外運動中心改建而成,現有5個病區,約400張床位,將採用中西醫結合、以中醫為主的方式治療病患。當晚,該醫院迎來首批50名患者入住。
  • 北京寶仁中醫醫院評價如何?患者信賴的醫院
    北京寶仁中醫醫院評價如何?然而也並不是有個熟悉的醫生朋友就能夠進行恰當在治療。  北京寶仁中醫醫院是在一家集醫療、科研、康復、保健、治未病、國際交流為一體的特色中醫心臟疾病專科醫院,醫院開設有中醫門診、西醫門診、住院部、檢驗科、放射科等10餘個科室,以中醫診治心臟疾病為重點學科和特色項目建設,全心致力於心臟疾病的課題研究,利用中醫同西醫結合診斷優勢,發揮中醫治療特色,打造科研與臨床結合的心臟疾病研究院。
  • 合肥中醫腫瘤名家方恩喜,初心不忘,堅守抗癌一線40餘年
    中醫在腫瘤治療上有獨特的優勢,好的腫瘤醫生在臨床上能取得滿意的效果,幫助患者實現治病留人的目標。博採眾長,唯善是從方恩喜迄今已經從事中醫腫瘤臨床工作40餘年,曾進修於武漢同濟醫院、武漢大學第一人民醫院,擁有豐富的中醫腫瘤臨床抗癌經驗。
  • 肥城市中醫醫院護理品管圈參加全省中醫護理質控中心品管圈大賽並...
    肥城市中醫醫院護理品管圈參加全省中醫護理質控中心品管圈大賽並獲佳績 2019-12-31 17: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泰安市中醫醫院、泰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戰略合作籤約儀式成功舉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澤文 通訊員 齊文 王帥7月29日下午,在泰安市中醫醫院仁和樓六樓會議室,舉行泰安市中醫醫院、泰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戰略合作籤約儀式。泰安市政府副市長袁久黨,泰山區委副書記、區長王愛新,泰山區政府黨組成員、泰安農高區副主任吳傑,泰安市中醫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張開剛,泰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崔海東,泰安市衛健委中醫科科長常虹,泰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金波出席。泰安市中醫醫院院領導班子、科室負責人、泰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全體人員參加。籤約儀式由泰安市中醫藥管理局專職副局長、市紅十字會專職副會長姬生勤主持。
  • 「鐵桿中醫」談如何讓中醫經典「活起來」
    11月11日清晨,溫暖的陽光照進門診室,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以下簡稱「廣醫三院」)中醫科主任馮崇廉甫一出現,早早等候的患者就圍了上來。「早上好!」馮崇廉微笑著跟他的患者打著招呼,患者也緩釋焦慮,平靜地述說病情。這天上午的看診,從上午8時一直持續到下午2時許,送走最後一位患者,馮崇廉連午飯都沒來得及吃。
  • 兩例中醫治療有效的淋巴瘤患者的醫案
    患者否認B肝病史。脈沉細略數,舌苔厚膩。患者因為頸部淋巴腫大發現淋巴瘤,患者排斥西醫治療,未進行任何西醫治療,要求純中醫治療。考慮患者需要工作,煎藥不方便,故開了些中成藥。效不更方,囑患者暫時繼續原方案治療,秋涼後再來北京複診。病例二姜某,男,1944年生,科研工作者。常住地:甘肅蘭州。2018年3月9日初診,淋巴瘤。1988年前因為工作關係接觸過苯,接觸時間約兩個月。後來多數時間在辦公室工作。2017年8月份因為乏力低燒食慾不佳,11月份確診為淋巴瘤。患者的弟弟曾患胃癌。